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策展人张思永带领中国艺术家团队参加了在巴黎大皇宫举办的法国艺术财富沙龙大展(Art Capital),迄今为止已有着数百年的历史,一个多世纪以来,梵高、莫奈、塞尚、莫迪里阿尼、毕加索、马蒂斯、夏加尔、达利等艺术大师都先后从沙龙展览走来。其中“后东方学”中国主题当代绘画作品展,完成了一次互视关系搭建的实验,16位中国当代致力于架上绘画艺术家,从“本土”、“主体”、“语言”三个视角呈现当代中国绘画的一种存在样貌与生态。
Q = 《北京青年》周刊A = 張思永
Q:在去法国之前,你怎么看法国的文化和艺术,你有自己欣赏的法国艺术家么,是谁?为什么?
A:首先法国的文化艺术整体性呈现了欧洲人文、历史、宗教、哲学与社会生活的集大成性影响力与成熟高度,引领了世界文化艺术的风尚,并高度浓缩了世纪百年之文化璀璨。其次,从大范围来看,古典艺术到后印象派艺术的历代艺术大师都将是人类艺术史无法越过的,我本人更为敬仰旅法的华裔大艺术家,常玉、赵无极、朱德群、丁雄泉等诸位前辈,是他们开启了近现代欧洲社会对中国艺术创造力与中国文化艺术的认知。
Q:跟我分享一下对比沙龙展览,它是一个什么性质的展览?对比沙龙有哪些历史和渊源?
A:在巴黎大皇宫举办的法国艺术财富沙龙大展(Art Capital)由法国国家博物馆主办迄今为止已有着数百年的历史,充分体现着艺术的价值及精神力量,并由独立艺术家沙龙、对比沙龙、法国艺术家沙龙与水介质沙龙四大法国著名沙龙构成,一个多世纪以来,梵高、莫奈、塞尚、莫迪里阿尼、毕加索、马蒂斯、夏加尔、达利等艺术大师都先后从沙龙展览走来,而著名华裔艺术家赵无极、朱德群、王衍成等都曾应邀参展过。沙龙常被引为法国思想文化繁盛的重要表征,长久地驻存在法兰西民族的文化艺术记忆与历史当中。
以“后东方学”为主题的中国受邀参展团带去了雷子人、李旺、徐晨阳、王斐、周松等十六位艺术家的作品参展。我作为策展人与学术主持武洪滨教授从艺术创作的“本土”、“主体”、“语言”三个视觉维度对参展艺术家的识别性进行甄选,以“一次互视关系搭建的实验”呈现当代中国绘画的一种存在样貌与生态,旨在通过内观的方式向西方转译传统与当下的关系,表现参展作品的“东方文本”、“经验叙事”、“语言之维”的风格与类型化的阐述。
Q:法国艺术工作者的工作状态是怎样的?
A:法国艺术财富沙龙是国家性的一年一度的盛会,大皇宫由四大沙龙主题展区构成,每个展区分列为不同的色域,极富艺术构成的仪式感与力量融合的象征性;法国的艺术创作与研究已然多元化,古典艺术研究、学院派、艺术及街头艺术的界线分明,艺术工作者各自在不同层面都能得到国家艺术政策的关注与支持,但作为老牌艺术帝国与蓬勃的中国当代艺术创作氛围已不能同日而语。
Q:你怎样看中国和法国艺术家的这种交流和沟通?
A:中法艺术交流有着一种稳定与互补性,中西方的两个文化大国之间的艺术互动已成主流趋势,互为选择的可能性日益增多,法国艺术界对中国当代艺术家的理解与认知较成熟,关注面也相对广阔与深入,而中国艺术界对于法国艺术存在着更多的前往博物馆与美术馆学习与考察,我个人更倾向于走向法国各城市的资深画廊、艺术基金会、私人收藏馆与新锐创作群体的当下交流与合作。
Q: 你怎样看对比沙龙中法国艺术家的作品?谈一谈你喜欢的法国年轻艺术家?
A:我们专程前往对比沙龙主席Paul Alexis先生的工作室观看了他的私人创作,作为沙龙的重要发起人与组织者,同为艺术创作者身份,他更为全面了解欧洲的当下艺术创作形态与变化,富有代表性,且对于艺术的态度相对客观,他代表着法国成熟艺术家的生活与创作理念,安静创作,注重个人的作品独特性,不追慕市场,对自己的创作风格极富信心。沙龙中的法国艺术家作品轻松、浪漫、色彩出新,形式感相对传统,与参展的中国艺术家作品相比较,理念有待提升,对于艺术的革变尚无更多惊喜。
Q:在巴黎人们是怎么看和评价我们带去的中国艺术家和中国作品的?
A:艺术史学家、批评家、法兰西学院通迅院士Lydia Harambourg 女士在到场观看了参展中国艺术家作品专门而写的评述中说“我观察得出第一个结论是:此次参展的每一位艺术家都掌握了高超精湛的绘画技术,这对创作和表现作品是必不可少的才能,第二个结论是:尽管多种多样的表现手法是彰显个性的保证,但是参展中国艺术家作品并没有违心的去追随某种流派,这使得他们可以发挥出真正的艺术思考与研究,另外我能从中真正地感受到他们都致力于加深自身的艺术造诣并在日常严谨的工作中不断的探索,以追求新的发展。”
Q:讲一个在巴黎发生的让你印象深刻的故事?
A:沙龙开幕当晚,正赶上2月14日情人节,一位特殊的观众专程到中国艺术家展区,满头银发的华裔女士手持一朵鲜艳的玫瑰花,她的法式浪漫引燃了不善于在情人节公开表达的中国参展团成员爱的表达,她就是已故华人艺术大师法兰西艺术院士朱德群先生的夫人董景昭女士。
Q = 《北京青年》周刊A = 張思永
Q:在去法国之前,你怎么看法国的文化和艺术,你有自己欣赏的法国艺术家么,是谁?为什么?
A:首先法国的文化艺术整体性呈现了欧洲人文、历史、宗教、哲学与社会生活的集大成性影响力与成熟高度,引领了世界文化艺术的风尚,并高度浓缩了世纪百年之文化璀璨。其次,从大范围来看,古典艺术到后印象派艺术的历代艺术大师都将是人类艺术史无法越过的,我本人更为敬仰旅法的华裔大艺术家,常玉、赵无极、朱德群、丁雄泉等诸位前辈,是他们开启了近现代欧洲社会对中国艺术创造力与中国文化艺术的认知。
Q:跟我分享一下对比沙龙展览,它是一个什么性质的展览?对比沙龙有哪些历史和渊源?
A:在巴黎大皇宫举办的法国艺术财富沙龙大展(Art Capital)由法国国家博物馆主办迄今为止已有着数百年的历史,充分体现着艺术的价值及精神力量,并由独立艺术家沙龙、对比沙龙、法国艺术家沙龙与水介质沙龙四大法国著名沙龙构成,一个多世纪以来,梵高、莫奈、塞尚、莫迪里阿尼、毕加索、马蒂斯、夏加尔、达利等艺术大师都先后从沙龙展览走来,而著名华裔艺术家赵无极、朱德群、王衍成等都曾应邀参展过。沙龙常被引为法国思想文化繁盛的重要表征,长久地驻存在法兰西民族的文化艺术记忆与历史当中。
以“后东方学”为主题的中国受邀参展团带去了雷子人、李旺、徐晨阳、王斐、周松等十六位艺术家的作品参展。我作为策展人与学术主持武洪滨教授从艺术创作的“本土”、“主体”、“语言”三个视觉维度对参展艺术家的识别性进行甄选,以“一次互视关系搭建的实验”呈现当代中国绘画的一种存在样貌与生态,旨在通过内观的方式向西方转译传统与当下的关系,表现参展作品的“东方文本”、“经验叙事”、“语言之维”的风格与类型化的阐述。
Q:法国艺术工作者的工作状态是怎样的?
A:法国艺术财富沙龙是国家性的一年一度的盛会,大皇宫由四大沙龙主题展区构成,每个展区分列为不同的色域,极富艺术构成的仪式感与力量融合的象征性;法国的艺术创作与研究已然多元化,古典艺术研究、学院派、艺术及街头艺术的界线分明,艺术工作者各自在不同层面都能得到国家艺术政策的关注与支持,但作为老牌艺术帝国与蓬勃的中国当代艺术创作氛围已不能同日而语。
Q:你怎样看中国和法国艺术家的这种交流和沟通?
A:中法艺术交流有着一种稳定与互补性,中西方的两个文化大国之间的艺术互动已成主流趋势,互为选择的可能性日益增多,法国艺术界对中国当代艺术家的理解与认知较成熟,关注面也相对广阔与深入,而中国艺术界对于法国艺术存在着更多的前往博物馆与美术馆学习与考察,我个人更倾向于走向法国各城市的资深画廊、艺术基金会、私人收藏馆与新锐创作群体的当下交流与合作。
Q: 你怎样看对比沙龙中法国艺术家的作品?谈一谈你喜欢的法国年轻艺术家?
A:我们专程前往对比沙龙主席Paul Alexis先生的工作室观看了他的私人创作,作为沙龙的重要发起人与组织者,同为艺术创作者身份,他更为全面了解欧洲的当下艺术创作形态与变化,富有代表性,且对于艺术的态度相对客观,他代表着法国成熟艺术家的生活与创作理念,安静创作,注重个人的作品独特性,不追慕市场,对自己的创作风格极富信心。沙龙中的法国艺术家作品轻松、浪漫、色彩出新,形式感相对传统,与参展的中国艺术家作品相比较,理念有待提升,对于艺术的革变尚无更多惊喜。
Q:在巴黎人们是怎么看和评价我们带去的中国艺术家和中国作品的?
A:艺术史学家、批评家、法兰西学院通迅院士Lydia Harambourg 女士在到场观看了参展中国艺术家作品专门而写的评述中说“我观察得出第一个结论是:此次参展的每一位艺术家都掌握了高超精湛的绘画技术,这对创作和表现作品是必不可少的才能,第二个结论是:尽管多种多样的表现手法是彰显个性的保证,但是参展中国艺术家作品并没有违心的去追随某种流派,这使得他们可以发挥出真正的艺术思考与研究,另外我能从中真正地感受到他们都致力于加深自身的艺术造诣并在日常严谨的工作中不断的探索,以追求新的发展。”
Q:讲一个在巴黎发生的让你印象深刻的故事?
A:沙龙开幕当晚,正赶上2月14日情人节,一位特殊的观众专程到中国艺术家展区,满头银发的华裔女士手持一朵鲜艳的玫瑰花,她的法式浪漫引燃了不善于在情人节公开表达的中国参展团成员爱的表达,她就是已故华人艺术大师法兰西艺术院士朱德群先生的夫人董景昭女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