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课程开发的前期评估

来源 :教学月刊·中学版(教学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hoafraidwh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校本课程开发
  校本课程的开发实际上就是一个以学校为基地进行的,开放的、民主的决策过程,校长、教师、课程专家、学生及学生家长和社区共同参与课程计划的制订、实施和评价,采用“实践—评估—开发—实践—评估”的课程开发方式,实施“问题解决”即“自下而上”的教学模式。在这个开发过程中有一个问题必须引起重视,那就是如何合理地开发和利用好课程资源。所以说,校内外资源在校本课程开发中的重要作用绝不容忽视。
  校本课程开发有利于满足地方经济、文化发展和学生发展的需要,并能为体现学校办学的独特性创造良好条件。校内外课程资源的开发作为校本课程开发的一个重要条件,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它是校本课程开发能否成功、能否坚持下去的关键。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必须认真关注校内外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充分利用各种校内外课程资源开发校本课程。
  从这个意义上说,校本课程开发需要知己知彼。知己,即了解学校自身的现实条件;知彼,即知晓学校周边的课程资源及其教育价值,这涉及诸多分析因素。就学校外部而言,需要分析:社会与文化的变迁、家长的期望、社区价值观;社区资源、自然资源;教师教育机构的服务能力;地方教育研究机构的科研支持力量;等等。就学校内部而言,需要分析:学校发展历史文化、现实困难与需求;学校硬件条件;学校教师的知识素养、能力、情感和价值观;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兴趣、爱好及困难;学校教育氛围、与校外机构、人士的配合情况等等。
  二、语文类校本课程开发
  作为校本课程开发的一个分支——语文类校本课程开发是校本课程开发体系中的重中之重。语文学科特点决定了语文课程资源的丰富性。生活中和其他学科领域的许多内容都可以作为语文学习的素材,语文作为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指出:“高中语文课程要满足多样化和选择性的需要,必须增强课程资源意识,重视课程资源的利用和开发。各地区都蕴藏着自然、社会、人文等方面的语文课程资源,应积极利用和开发。”“各地区、各学校的课程资源是有差别的,各学校应该认真分析本地和本校的资源特点,充分利用已有的资源,积极开发潜在的资源。”
  “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语文与生活、与社会的联系密不可分。学语文如果离开了我们具体的生活环境、文化环境,我们的语文学习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语文课程资源具有其他学科不可相比的多样性和丰富性,因此,语文课程资源可供开发的空间是无比宽广的。当地的自然和人文景观、风土人情、学校的文化传统、教师的自身素养和阅历、学生的富有个性化的思维方法和情感体验等,都是语文校本课程的重要资源。教师应积极拓展学生的语文视野和学习渠道,让学生在更广阔的生活空间中学语文、用语文。
  三、校本课程开发与SWOT分析
  当前,SWOT分析模式在学校管理领域十分流行,成为学校管理者了解学校现状的有效工具。其中,S即Strengths,表示实力,学校强项和优势;W即Weakness,表示缺陷与不足;O即Opportunities,表示机遇;T即Threats,表示危机和威胁。
  我们不妨也借助SWOT模式对校本课程开发进行情景分析。如此一来,可以系统认识学校课程开发的内外部条件,便于开发者把握机会,预测挑战,有助于“因地制宜”,发挥学校优势,避免障碍,使课程开发可行而有特色。应该说,这是一种较好的分析手段。以下笔者就以浙江省永嘉第二高级中学语文类校本课程实践为例,对课程开发的前期评估作一SWOT分析。
  (一)地理环境
  1. S(优势)
  (1)永嘉县为“中国山水诗的摇篮”,千年古县,人文底蕴深厚。我校地处永嘉县历史文化名镇岩头镇。
  (2)校园附近有丰富的古迹文化资源,繁荣的校园文化和浓厚的人文气氛。
  (3)地处国家四A级风景区楠溪江中心腹地,政治、经济、文化气息浓厚。
  2. W(劣势)
  (1)学校地域狭窄,缺乏发展空间,影响学校活动的开展。
  (2)学校与车站毗邻,周边交通拥堵,环境嘈杂,影响语文学科校外活动的开展。
  3. O(机会点)
  (1)学校附近的“天下第一水”楠溪江以及陶公(宏景)洞、谢公(灵运)祠、芙蓉(国家级文保单位)苍坡(省级文保单位)等古村落、丽水街、红十三军旧址等历史文化资源都可以作为语文学科校本课程开发的素材资源,有助于实现语文课程目标。
  (2)岩头镇作为本县旅游经济发展中心,可以预示社会需要的发展方向,以便于工作确定语文学科校本课程开发的目标。
  4. T(威胁点)
  经济的发展带来的一些负面社会意识形态直接影响学生学习的价值取向。
  (二)社区资源
  1. S(优势)
  (1)学校所在地历史文化名镇岩头镇,是较大规模的成熟社区。
  (2)文化气息浓郁,充满人文情怀,各种设施基本齐备。
  (3)社区积极参与学校管理,与学校形成良好互动。
  2. W(劣势)
  部分社区资源未能有效整合。
  3. O(机会点)
  社区可以提供丰富的语文学科课程素材资源与条件资源,共同负担教育的责任。
  4. T(威胁点)
  (1)社区总体规划理念仍待整合。
  (2)社区教育观念不到位,对校本课程开发观念了解不够。
  (三)学校规模
  1. S(优势)
  (1)学校创办于1938年,是具有70年的办学历史的名校。
  (2)目前学校规模较大,教学班38个,在校生2000余人。
  2. W(劣势)
  目前学校正在翻新扩建,学校教学资源紧张。
  3. O(机会点)
  (1)学生众多,提供了良好的教育研究机会。
  (2)学校底蕴厚、基础好,已形成办学特色,发展有基础。
  4. T(威胁点)
  (1)师生活动空间不足(校园面积仅30余亩),不宜形成学校文化氛围。
  (2)教师暂时缺乏研究空间。
  (四)硬件设备
  1. S(优势)
  (1)软硬件设备基本充足。
  (2)图书馆、阅览室等设施基本达标。
  2. W(劣势)
  (1)图书馆藏书量不足而且陈旧。
  (2)电脑机房设备较落后。
  3. O(机会点)
  (1)学校正在改扩建中,扩建后达到3万平方米。
  (2)建设完成后相应设备将达到永嘉县中学的一般水平。
  4. T(威胁点)
  (1)目前,学校改扩建校舍过程中,教室明显不足。
  (2)校园网极不稳定,无法很好利用网络资源。
  (五)教师资源
  1. S(优势)
  (1)语文组被评为2006年度县优秀教研组,师资优良,青年教师占教师总数的75%,有活力,教师乐业敬岗。
  (2)大部分语文教师的认知水平和专业素质较高。
  (3)部分语文教师教科研意识强,重视教学反思,善于思考与革新。组内现有省级课题2个,市级课题5个。在近三年各类评比中频频获奖,连续2年获得浙江省教科研论文一等奖、连续3年获得温州市教科研论文一等奖。
  (4)部分语文教师切实重视学生的主体,具有一定课程意识。
  2. W(劣势)
  (1)中年教师(35~45岁)缺乏。
  (2)青年教师经验不足,班级管理存在问题。
  (3)课程拓展缺乏师资。
  3. O(机会点)
  (1)教师积极参加教育硕士或研究生课程班培训学习,进修研究生学位(组内目前有4位教育硕士)。
  (2)校本课程开发的组织成员和谐、气氛融洽。
  (3)大部分语文教师工作踏实,且对课题研究热情较高。
  (4)与高校(浙师大、温大)、教科研单位(市教研院、市教科室、县教研室、县教科室等)联系密切,可以寻求有效的学术支持与指导。
  4. T(威胁点)
  (1)班额过大,大部分教师担任三个班级的课程,教学负担很重。
  (2)部分语文教师观念意识滞后,安于现状,畏惧困难,缺乏危机感。
  (3)学校固有教育体制、评价机制、教材等限制教师的创造性发挥。
  (4)缺少教师合作和学科教师整合,教师专业发展不够。
  (六)行政人员
  1. S(优势)
  (1)大部分行政人员素质较高,业务能力强。
  (2)认真负责效率高。
  (3)处、室间配合好,团结协作,有敬业精神。
  2. W(劣势)
  工作量大,压力大。
  3. O(机会点)
  (1)行政领导责任明确。富有团队合作精神;
  (2)兼有教学工作管理—教学一体化,有利于理解、支持语文学科校本课程开发。
  4. T(威胁点)
  行政人员工作琐碎,客观上导致对语文学科校本课程开发关注不够、理解不够。
  (七)学生
  1. S(优势)
  (1)学生活泼且有一定专长。
  (2)对学校期待值较高。
  (3)对语文学习有一定的兴趣。
  (4)语文学习主体意识较强,有独立解决问题的自信与愿望。
  2. W(劣势)
  (1)学生学习生活习惯不佳。
  (2)学习功利化倾向明显。
  3. O(机会点)
  (1)学生可塑性强。
  (2)学生活动能力较强,容易互相影响、相互学习易于形成一定规模的特色效应。
  (3)学生参与意识较强。
  4. T(威胁点)
  (1)学生受不良文化影响。
  (2)挫折容忍度低。
  (3)家庭教育效果不佳。
  (八)家长
  1. S(优势)
  (1)家长素质较高,热心、积极主动协助、支持学校发展。
  (2)价值观多元。
  (3)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
  2. W(劣势)
  (1)对教育改革理念认识不够。
  (2)功利化倾向明显。
  3. O(机会点)
  (1)肯定学校的努力。
  (2)可以提供经济、合理的课程资源。
  4. T(威胁点)
  (1)家长工作忙碌与学生沟通少。
  (2)部分家长把教育学生的全部责任推给学校。
  四、相应的行动策略
  通过上述全面而深入的评估分析,我们校本课程领导小组拟定了相应的行动策略。
  (一)地理环境方面的策略
  在地理环境方面,我们拟采取如下策略:(1)充分利用本校周边地区的历史文化资源,发挥其合理、有效的语文课程目标,以实现语文学科校本课程开发;(2)发挥地区名校、核心校的优势,挖掘周边中小学的语文课程资源,同时也可以扩大语文学科校本课程开发的影响力。
  (二)社区资源方面的策略
  在社区资源方面,我们拟采取如下策略:(1)建立学校与社区资源辅导网络;(2)参与社区活动,渗透校本课程开发的理念;(3)配合社区教育,传承社区文化、配合社区文教活动推动校本课程开发。
  (三)办学理念方面的策略
  在学校办学理念上,我们拟采取如下策略:(1)通过校本课程开发,努力营造人文精神浓厚的校园文化;(2)通过校本课程开发,实现国家课程目标的校本化,突出办学特色。
  (四)学校硬件方面的策略
  在学校硬件设备上,我们拟采取如下策略:(1)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网络技术,优化课堂教学;(2)建设和利用一流的设备,以语文学科为核心,高效地进行课程整合,以实现跨学科综合课程开发。
  (五)教师资源方面的策略
  在教师资源方面,我们拟采取如下策略:(1)通过校本培训,充分开发语文教师资源;(2)通过校本课程开发提升语文教师的专业素质;(3)充实优秀师资,减轻教师负担;(4)老、中、青教师搭班,形成优势互补;(5)提倡教师的反思性教学;(6)调整学校内部的机构体制,适当改变评价方式,赋予相关教师一定的主动权;(7)与高校、教科研单位密切合作,在校本课程开发的过程中培养教师队伍。
  (六)行政人员方面的策略
  在行政人员方面,我们拟采取如下策略:(1)畅通沟通渠道,渗透语文学科校本课程开发理念,建立最佳互动模式,以便支持、参与语文学科校本课程开发;(2)利用领导与教师齐心协力,思想认识一致的优势,寻求最大限度的支持,做好语文学科校本课程开发。
  (七)学生方面的策略
  在学生方面,我们拟采取如下策略:(1)规划多元教学及社团活动让学生能快乐学习健康成长;(2)积极倡议学生参与校本课程开发。
  (八)家长方面的策略
  在家长方面,我们拟采取如下策略:(1)建立家长委员会,充分发挥其效用;(2)让家长参与班级管理和校本课程开发。
其他文献
作文是语文综合能力的表现,是以语言为工具,调动我们的观察、记忆、思维和想象等大脑功能,反映客观事物的综合实践能力。作文的创新,离不开丰富的想象。想象是苹果落到牛顿头上引起顿悟的灵光一闪,是屈原的飘风云霓,是陶潜的悠然闲适,是李白的想落天外,是苏轼的豪放飘逸,是李清照的典雅情致……要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必须发展他们的想象力,因此,加强并拓展想象作文的训练是我们在作文教学中的重点。  一、延伸性想象作
期刊
语文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是一种动态发展的过程。对教师来说,接受新的教育理念并不难,难的是如何把理念落实在教学实践中。这需要培训者给予切实可行的、具体的实践指导。教师要在经验中学习,在反思中成长。其中最有效的方法是教师结合自身的教育教学实践开展行动研究。  在学校语文教研组的层面,构建以案例研究为导向的反思性教研机制,有利于教师提高教学监控水平,发现教学的症结所在,并积极寻找新思路、新理念和新策略来解决
期刊
“健康促进学校”是世界卫生组织在全球范围内致力推广的一个项目,是由英文Health Promoting School直译过来的,内容包括建立健全学校的卫生政策、改善学校的物质环境和社会环境、改善社区关系、提高个人健康技能、改善健康服务等几个方面。2003年底,在市教育局的帮助下,我校被确定为宁波市首批中国和世界卫生组织联合致力倡导的“健康促进学校”项目推广发展学校。  我校是省无吸烟先进单位、市心
期刊
我校是一所偏僻的山区农村初级中学,地处浙江省安吉县最西部,距离县城约35公里,交通十分不便。然而,近几年来,学校扎扎实实地开展学生综合实践活动,并将学生综合实践活动成果与校本课程的开发进行有机整合,成功出版了《古树名木》校本教材。由于教材源于学生“古树名木调查综合实践活动”的直接经验,因此贴近学生生活,受到学生的欢迎。当学生看到自己的身影或自己村里的古树出现在精美的校本教材里时,喜悦与兴奋洋溢在他
期刊
新课程的实施关注教师和学生的生命体验,呼唤动态、创新、生成的课堂,出现新的课程因素,给教师带来弹性的教学空间。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作为新课程改革的一大亮点课程,对此体现得尤为明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形式上的开放性、活动内容的不确定性、学生反应的个体化差异以及活动结果的不可预见性等特性使其在实施过程中的不可控因素大大增多。在此意义上,综合实践活动课堂注定是动态、生成、开放的活课堂,综合实践活动教师注定是充
期刊
编者按:经历了新课程理论培训和典型经验推广等阶段之后,当前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进入了以实施模式与路径为特征的常态化运行条件的探索阶段,进入了课程实施方法创新与改造的新阶段。本期“课改”,我们专门来关注“综合实践活动的实践创新”问题。    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目的和价值追求,也是新课程亮点所在。如何a基于学校教育的现实基础,顺利实现新课程目标是我们一直
期刊
有一堂观摩课,教学内容是人教版英语教材模块三第四单元“Reading:How life began on the earth”。上课伊始,教师跟学生打招呼,并进行自我介绍。他首先用“Do you know me?”这样一个简单的问题吸引了学生们的注意。接着特意又提高了一个音调,用近乎当年李阳演讲疯狂英语的气势说道:“I’m Bao.You can just call me Bao.Now call
期刊
一次公开课后,上课的教师几乎哭着说:“他们怎么能这样!这样还要我老师干吗。”原来学生手头都有一本参考书。其实,听课的教师也有同感,好多问题学生可以不假思索就能对答如流,教师没起到什么作用,课堂上只能以“这位同学回答很好,下面我们齐读这一内容”应付。事后,我一直在反思这个问题:学生能对答如流就表示他们真懂了吗?参考资料唾手可得,我们能禁止学生课前参考吗?虽说新课程提倡学生自主学习,甚至有专家提出提倡
期刊
“语文味”是语文课堂的灵魂,是语文教学所应该追求的一种境界。首倡“语文味”教学的程少堂先生对“语文味”的内涵有这样精辟的论述:“在语文教育过程中,以共生互学的师生关系为前提,主要通过情感激发和语言的品味手段,让人体验到一种令人陶醉的审美快感。”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语文教学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片面强调了工具性,侧重字词句篇语修逻的训练,而课文只是语文知识的载体,语文课也因此远离了感性和激情,迷失在凝重
期刊
“类比”是一种在找出两个不同事物的某些相同或相似点后,把一事物的有关知识推移到另一事物,从而对另一事物做出假定性说明的推理方法。在教学中,它作为一种创造性的思维方式,因能帮助学生理解复杂的概念、规律和实验过程而被广大教师视为教学的一大“法宝”。在生物课堂上巧妙地运用类比化解学生学习中的疑难,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很有意义。  一、利用生活经验进行类比  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积累了一定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