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主要对目前小学作文教学过程中出现较多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根据问题提出相应的指导策略。教师注重指导小学生阅读,小学生通过阅读累积语言,增加写作的数量及质量,教师对不同的小学生采取各具特点的指导,让学生写作前,注意运用范文,让小学生的写作能力得到提升。
关键词:生活;小学作文;有效指导
从某种意义上讲,小学生的作文能够表现出他们学习知识的水平和语言表达能力的强弱。不同阶段的作文要求各不相同,小学作文的基本要求便是让学生能够写出比较简单的记叙文,能够把自己所经历的事情、所感悟的道理、所想象的画面表述出来。但是在实际的作文教学中,教师只要提及作文,学生便会唉声叹气,甚至会有一部分学生害怕,这种情况也让教师很是头疼。
一、 分析作文问题
(一) 阅读而不知引用
阅读的文章不知道引用到写作中。很多教师都深知多读书对写作有很大的帮助,想要写出好的作文必须有足够的阅读量。但是存在部分教师没有明确阅读目的,就让学生进行课外阅读,这种盲目的阅读对提高学生写作能力没有明显的作用。学生在阅读时,对文章的内容一知半解,这样便使通过阅读积累的素材,不能得到运用。
(二) 写作而不明方向
写作在于平时的练习,而教师平时布置的作文训练量较大,每个学期都能让学生练习二十几篇,这说明学生的写作练习并不少。但是学生在进行写作时,存在较多的学生处于迷茫的状态,而且还存在教师不重视在写作前的指导,只是简单的讲解题目,字数、字体、书面要求,导致写作训练并没有达到理想的效果。
(三) 仿写而不知提高
有些教师为了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会提供给学生许多优秀的作文,以便于让学生进行阅读,但是并没有对什么是仿写,仿写时的具体要求进行指导训练。学生所能做的只有根据自己的理解和薄弱的知识仿写。由此可见,目前小学作文教学的过程中依然存在许多问题,我们应当加强对教学优化的指导,提高教学质量,提升小学生的写作能力。
二、 注重阅读指导,丰富语言积累
(一) 指导课堂阅读
华夏文明历史悠久,语言文字的美主要表现在轻重缓急有律的音节、抑扬顿挫有感的音调、婉转飞扬有情的音律。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应当处在作者的角度分析作文,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指导,在课堂上注重阅读感悟,有层次的进行阅读,对于不理解的地方,进行着重阅读,在阅读的过程中,感知文字,理解、品味文章。例如,如《一个降落伞包》一课,充分表现了周恩来同志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的崇高品质。在教学时,我引导学生深入研读课文第3、4节,先找出让自己最感动的地方,并有感情地读一读。在此基础上,我引导学生把自己的理解融进文本,通过有感情地朗读体会周恩来同志的光辉形象,学生心中对周恩来同志的那种崇敬之情便油然而生。由此可见,教师在教学时,可以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朗读结束之后,教师可以提问学生,文章的主旨大意及作者想要表达的感情。作者的感情融入文字当中,当学生带有情感的阅读文章时,便能感受到作者写文章时,带有怎样的感情。
(二) 指导课外阅读
根据《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小学生三学段的总阅读量需要达到145万字以上,如果想要完成这样的阅读量,仅仅只靠课内的阅读肯定是不够的,这是就需要学生进行课外阅读,而且课外阅读占据着阅读量的半壁江山。课外阅读是课外语文活动中最重要、最普遍、最经常、最便捷的形式,是课堂阅读的继续与扩展,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教师应当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根据学生的年龄段,知识水平以及兴趣爱好,向他们推荐适合他们阅读的书籍。在实践中,大胆地将报纸、杂志、小说、影视、广告、标语等语文信息引入课堂,丰富深化教材内容,让学生更加关注各方面的信息,积累素材。进而为课内阅读的延续和补充,开阔学生视野,丰富学生学识提供可能。为了提高阅读质量,教师还可以教授给学生一些简单的阅读方法,如精度法、泛读法等。读书贵在养成一个良好的习惯,培养学生读写结合的能力,让学生阅读过的文章成为自己写作的素材。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可以摘抄文章中优美的句子,当学生具有一定境界时,便可以试着写读后感,甚至可以写一篇读书笔记。
三、 強化写作训练,学会真情表达
俗话说得好:“不动笔墨不读书。”想要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就必须加强学生的写作训练,让学生从简单的词语、句子练习,然后是写作文。句子就像是构成文章的“拼图”。写作的内容当然也要由易到难,这样有利于学生接受。例如,小学生最先接触的人,一定都是自己的亲人,因此对他们很熟悉,可以让他们写一篇有关人物的作文,比如“和蔼的人”“严厉的人”等。人是具有灵魂的,而文章的灵魂便是情感。评定文章的优劣,最主要的便是表达的情感是否真挚。当学生具有一定的语言功底时,便可以注重语句中情感的表达。若想要表达出真挚的感情,首先需要自己具有很强烈的情感,然后才能经过语言的修饰表达出自己的情感。文章一旦有了感情,也就具有了生命力。故教师需要在平时写作中,要求学生表达自己的感情。
四、 运用范文引路,实现能力迁移
实践证明,为学生提供写作范文,不仅能够有利于帮助学生理清思路,还能够让学生有意识地运用学习到的写作方法和技巧。如句子的表达、段落的组成、文章的结构等。如课文《匆匆》中表达时间流逝的句子“去的尽管去了,来的尽管来着;去来的中间又怎样地匆匆呢?”这句话充分的表达的朱自清先生对时光流逝的感慨,简简单单的一句话便把感情表达得如此淋漓尽致。课堂上教师巧妙地运用范文引路,指导学生在阅读中发现范文表达之美,在对比中让学生明白,表情达意并不一定得是冗长的句子,有时,简单的句子便可以把情感完全的流露出来。由此我得到启发:教写作,并非全部是写作方法,语言文字的运用,而且我更坚定自己作文课的方向——指向写作的阅读,在阅读中融入写作主体的真情实感,这样更具自然、深挚。
综上所述,小学作文是学生学习写作的开始,存在着较多的问题,无论对于教师,还是学生都是一个很大的挑战。广泛的阅读,积累相应的写作素材,掌握写作方法和技巧,表达出真挚的感情,才能够写出优秀的作文。总而言之,作文是生活的一种自然流露,走因物兴感,情理交融的写作路向,这也是小学作文教学的应然之道。
参考文献:
[1]杨晖.生活作文教学的构建探析[J].中国校外教育(上旬刊),2018(5):117,121.
[2]刘雪华.范畴思维下作文教学生活化的本质探讨与价值回归[J].现代教育科学,2017(12):70-72.
[3]庄智群.生活化作文教学研究[D].桂林:广西师范大学,2017.
作者简介:
蔡凤冠,福建省漳州市,福建省漳浦县教师进修学校。
关键词:生活;小学作文;有效指导
从某种意义上讲,小学生的作文能够表现出他们学习知识的水平和语言表达能力的强弱。不同阶段的作文要求各不相同,小学作文的基本要求便是让学生能够写出比较简单的记叙文,能够把自己所经历的事情、所感悟的道理、所想象的画面表述出来。但是在实际的作文教学中,教师只要提及作文,学生便会唉声叹气,甚至会有一部分学生害怕,这种情况也让教师很是头疼。
一、 分析作文问题
(一) 阅读而不知引用
阅读的文章不知道引用到写作中。很多教师都深知多读书对写作有很大的帮助,想要写出好的作文必须有足够的阅读量。但是存在部分教师没有明确阅读目的,就让学生进行课外阅读,这种盲目的阅读对提高学生写作能力没有明显的作用。学生在阅读时,对文章的内容一知半解,这样便使通过阅读积累的素材,不能得到运用。
(二) 写作而不明方向
写作在于平时的练习,而教师平时布置的作文训练量较大,每个学期都能让学生练习二十几篇,这说明学生的写作练习并不少。但是学生在进行写作时,存在较多的学生处于迷茫的状态,而且还存在教师不重视在写作前的指导,只是简单的讲解题目,字数、字体、书面要求,导致写作训练并没有达到理想的效果。
(三) 仿写而不知提高
有些教师为了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会提供给学生许多优秀的作文,以便于让学生进行阅读,但是并没有对什么是仿写,仿写时的具体要求进行指导训练。学生所能做的只有根据自己的理解和薄弱的知识仿写。由此可见,目前小学作文教学的过程中依然存在许多问题,我们应当加强对教学优化的指导,提高教学质量,提升小学生的写作能力。
二、 注重阅读指导,丰富语言积累
(一) 指导课堂阅读
华夏文明历史悠久,语言文字的美主要表现在轻重缓急有律的音节、抑扬顿挫有感的音调、婉转飞扬有情的音律。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应当处在作者的角度分析作文,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指导,在课堂上注重阅读感悟,有层次的进行阅读,对于不理解的地方,进行着重阅读,在阅读的过程中,感知文字,理解、品味文章。例如,如《一个降落伞包》一课,充分表现了周恩来同志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的崇高品质。在教学时,我引导学生深入研读课文第3、4节,先找出让自己最感动的地方,并有感情地读一读。在此基础上,我引导学生把自己的理解融进文本,通过有感情地朗读体会周恩来同志的光辉形象,学生心中对周恩来同志的那种崇敬之情便油然而生。由此可见,教师在教学时,可以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朗读结束之后,教师可以提问学生,文章的主旨大意及作者想要表达的感情。作者的感情融入文字当中,当学生带有情感的阅读文章时,便能感受到作者写文章时,带有怎样的感情。
(二) 指导课外阅读
根据《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小学生三学段的总阅读量需要达到145万字以上,如果想要完成这样的阅读量,仅仅只靠课内的阅读肯定是不够的,这是就需要学生进行课外阅读,而且课外阅读占据着阅读量的半壁江山。课外阅读是课外语文活动中最重要、最普遍、最经常、最便捷的形式,是课堂阅读的继续与扩展,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教师应当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根据学生的年龄段,知识水平以及兴趣爱好,向他们推荐适合他们阅读的书籍。在实践中,大胆地将报纸、杂志、小说、影视、广告、标语等语文信息引入课堂,丰富深化教材内容,让学生更加关注各方面的信息,积累素材。进而为课内阅读的延续和补充,开阔学生视野,丰富学生学识提供可能。为了提高阅读质量,教师还可以教授给学生一些简单的阅读方法,如精度法、泛读法等。读书贵在养成一个良好的习惯,培养学生读写结合的能力,让学生阅读过的文章成为自己写作的素材。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可以摘抄文章中优美的句子,当学生具有一定境界时,便可以试着写读后感,甚至可以写一篇读书笔记。
三、 強化写作训练,学会真情表达
俗话说得好:“不动笔墨不读书。”想要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就必须加强学生的写作训练,让学生从简单的词语、句子练习,然后是写作文。句子就像是构成文章的“拼图”。写作的内容当然也要由易到难,这样有利于学生接受。例如,小学生最先接触的人,一定都是自己的亲人,因此对他们很熟悉,可以让他们写一篇有关人物的作文,比如“和蔼的人”“严厉的人”等。人是具有灵魂的,而文章的灵魂便是情感。评定文章的优劣,最主要的便是表达的情感是否真挚。当学生具有一定的语言功底时,便可以注重语句中情感的表达。若想要表达出真挚的感情,首先需要自己具有很强烈的情感,然后才能经过语言的修饰表达出自己的情感。文章一旦有了感情,也就具有了生命力。故教师需要在平时写作中,要求学生表达自己的感情。
四、 运用范文引路,实现能力迁移
实践证明,为学生提供写作范文,不仅能够有利于帮助学生理清思路,还能够让学生有意识地运用学习到的写作方法和技巧。如句子的表达、段落的组成、文章的结构等。如课文《匆匆》中表达时间流逝的句子“去的尽管去了,来的尽管来着;去来的中间又怎样地匆匆呢?”这句话充分的表达的朱自清先生对时光流逝的感慨,简简单单的一句话便把感情表达得如此淋漓尽致。课堂上教师巧妙地运用范文引路,指导学生在阅读中发现范文表达之美,在对比中让学生明白,表情达意并不一定得是冗长的句子,有时,简单的句子便可以把情感完全的流露出来。由此我得到启发:教写作,并非全部是写作方法,语言文字的运用,而且我更坚定自己作文课的方向——指向写作的阅读,在阅读中融入写作主体的真情实感,这样更具自然、深挚。
综上所述,小学作文是学生学习写作的开始,存在着较多的问题,无论对于教师,还是学生都是一个很大的挑战。广泛的阅读,积累相应的写作素材,掌握写作方法和技巧,表达出真挚的感情,才能够写出优秀的作文。总而言之,作文是生活的一种自然流露,走因物兴感,情理交融的写作路向,这也是小学作文教学的应然之道。
参考文献:
[1]杨晖.生活作文教学的构建探析[J].中国校外教育(上旬刊),2018(5):117,121.
[2]刘雪华.范畴思维下作文教学生活化的本质探讨与价值回归[J].现代教育科学,2017(12):70-72.
[3]庄智群.生活化作文教学研究[D].桂林:广西师范大学,2017.
作者简介:
蔡凤冠,福建省漳州市,福建省漳浦县教师进修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