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现代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须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留守儿童教育是当今农村劳动力转移过程中带来的问题,而且将是一个时期内长期存在且无法回避的问题,由于这一人群仍在加大,问题更加凸显,因此,我们必须把这些问题纳入到社会经济发展总目标中加以解决,才能够标本兼治,彻底解决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
关键词:留守儿童;心理现状;教育对策
留守儿童教育是当今农村劳动力转移过程中带来的问题,而且将是一个时期内长期存在且无法回避的问题,由于这一人群仍在加大,问题更加凸显。在一些小区,这些孩子因心理与教育出现问题,已构成社会治安不稳定的因素。对他们的教育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也是当今教育一个比较突出的课题。通过几年的教育工作实践,我认为心病还须心药治,找出“留守儿童”的心理缺陷及成因,并适时、适当地加以引导,是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
一、留守家庭儿童的心理现状及形成原因
古希腊医学家希波克拉底曾说过:“了解人怎样得的病,比了解一个人得了什么样的病更为重要。通过调查,本人发现造成“留守儿童”不健康心理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一)、受缺乏父慈母爱的影响。家庭是青少年成长期间的避风港,家庭的温暖是孩子们成长的必要条件,缺乏家庭温暖的人,往往缺乏集体感;父母是孩子的靠山,父母的爱是孩子成长的催化剂,缺少父爱、母爱的孩子往往感情脆弱、性格懦弱、性情孤僻、行动粗暴,缺乏同情心。
(二)、受祖辈溺爱的影响。由于父母不在家,大多数“留守儿童”与祖父母或外祖父母一起生活,教育的责任便落在祖父母或外祖父母的身上,但因受各种因素的局限,这些老一辈人,无论教育思想还是教育方法都无法跟上形势的要求。同时,由于受“隔代亲”这种传统习惯的影响,祖父母或外祖父母往往都溺爱或偏护这些留守儿童,使他们养成了唯我独尊、缺乏约束的小皇帝心理。
(三)、受不成熟“自我认定”的影响。“留守儿童”由于缺少父母的正确引导,往往会产生不成熟的“自我认定”。例如,有的女学生学习成绩差,便认为自己脑子笨;有些男学生一开口说话就面红耳赤,结结巴巴,便认为自己表达能力差,等等。因苦恼、困惑,造成了自信心的丧失,甚至自暴自弃
(四)、受新“读书无用论”的影响。由于经济的高速发展与教育发展滞后的矛盾,社会上出现了大中专毕业生分配难的现象,部分学生和家长产生了新的“读书无用论”。一些“留守儿童”看到父母挣了钱回来很风光,而一些大中专毕业生却在家待业,便产生了不如早点结束学业外出打工的想法,表现在学习中就是“人在教室心在外”、“三日打鱼四日晒网”,对学习产生厌恶心理。
(五)、受过分依赖学校教育的影响。许多家长有“反正子女交给你学校教育,你们给我教好就行了”的思想作祟,他们只看到学校教育的重要性,却不知道家庭教育同样重要。
(六)、受社会偏见的影响。由于“留守家庭子女”的特殊性,他们往往会遇到一些不公正的待遇,认为他们缺乏教育,从而受到一些孩子的恶意歧视、教师的冷落等,这些社会偏见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影响了他们身心的健康成长。
二、基于以上原因,学生的心理发展受到许多主观和客观因素的影响,其具体有以下几种表现形式:
心理脆弱,抗打击力差;性格孤僻,不善交际;花钱无度,缺少计划性;监管不当,两极分化严重;心胸狭窄,自私自利;争强好胜,拉帮结派。
三、对策探究――加强“留守儿童”的心理建设,提高教育实效
了解清楚了“留守儿童”的心理特点及其成因后,教育工作者必须有针对性地加强对他们的心理建设,加强对他们的心理呵护,使他们转变观念、树立信心,提高教育实效。
(一)、大力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帮助他们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教育工作者要充分了解“留守儿童”的心理状况,营造一个和谐的教育环境,与他们交朋友、做知已。首先,通过妇联、团委、学生会等组织,尽可能多地关心帮助他们,通过“一帮一”和上门补习、分担家务等形式,使他们从被动到主动参加集体活动,融入到大集体中去;其次,要适时适度地通过家访、通电话等情感教育的形式,通过学习指导和理想教育等情感教育的内容,努力创造一个良好的育人环境,让“留守儿童”生活在一个共同生活、共同学习、共同进步的大家庭中,切实感受到生活的温暖和来自社会的关爱。
(二)、积极引导“留守儿童”正确认定自我,帮助他们树立成长的信心。对留守儿童教育负有重要责任的人员,如老师、祖父母等,要充分利用这一点,给予孩子更多的鼓励,例如,对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班主任和科任教师要加强学法指导,讲课时要注意基础知识的讲授,运用“启发式”,深入浅出地讲授知识的重难点。同时,做好课外辅导、查缺补漏,对这些学生的进步,要认真发现、总结,并及时表彰,帮助他们树立信心。
(三)、注意运用“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教育方式,帮助他们形成健康的心理。“留守家庭”的子女由于自身存在的问题,平时受的批评较多,往往有自卑心理,如果还经常用批评的方式去教育这些学生,结果会事与愿违,甚至出现顶嘴或出走、退学的现象。因此,教育工作者应该用爱心去教育转化培养他们。对这些学生的教育应该有耐心、恒心,要像教育自己的子女一样来教育他们,帮助他们,使他们的心理能够健康发展,提高教育实效。
(四)、着力依靠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网络加强心理监护,帮助他们融入社会大家庭。社会和学校应通力合作,及时清理、整顿、净化学校周边环境,公安、司法、法院、工商、文化等有关部门协助管理,要对周边环境和娱乐场所进行治理,铲除危害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源头,严防犯罪关口前移。积极提倡开展健康向上、豐富多采的社区、街道或邻里互助活动,创设并形成健康活泼的居住环境、人文环境,有益孩子身心健康。
“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只要人人都伸出一双手,幸福之花会处处开遍”。我相信有我们的共同努力他们就有希望,他们的未来就不是梦。
关键词:留守儿童;心理现状;教育对策
留守儿童教育是当今农村劳动力转移过程中带来的问题,而且将是一个时期内长期存在且无法回避的问题,由于这一人群仍在加大,问题更加凸显。在一些小区,这些孩子因心理与教育出现问题,已构成社会治安不稳定的因素。对他们的教育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也是当今教育一个比较突出的课题。通过几年的教育工作实践,我认为心病还须心药治,找出“留守儿童”的心理缺陷及成因,并适时、适当地加以引导,是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
一、留守家庭儿童的心理现状及形成原因
古希腊医学家希波克拉底曾说过:“了解人怎样得的病,比了解一个人得了什么样的病更为重要。通过调查,本人发现造成“留守儿童”不健康心理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一)、受缺乏父慈母爱的影响。家庭是青少年成长期间的避风港,家庭的温暖是孩子们成长的必要条件,缺乏家庭温暖的人,往往缺乏集体感;父母是孩子的靠山,父母的爱是孩子成长的催化剂,缺少父爱、母爱的孩子往往感情脆弱、性格懦弱、性情孤僻、行动粗暴,缺乏同情心。
(二)、受祖辈溺爱的影响。由于父母不在家,大多数“留守儿童”与祖父母或外祖父母一起生活,教育的责任便落在祖父母或外祖父母的身上,但因受各种因素的局限,这些老一辈人,无论教育思想还是教育方法都无法跟上形势的要求。同时,由于受“隔代亲”这种传统习惯的影响,祖父母或外祖父母往往都溺爱或偏护这些留守儿童,使他们养成了唯我独尊、缺乏约束的小皇帝心理。
(三)、受不成熟“自我认定”的影响。“留守儿童”由于缺少父母的正确引导,往往会产生不成熟的“自我认定”。例如,有的女学生学习成绩差,便认为自己脑子笨;有些男学生一开口说话就面红耳赤,结结巴巴,便认为自己表达能力差,等等。因苦恼、困惑,造成了自信心的丧失,甚至自暴自弃
(四)、受新“读书无用论”的影响。由于经济的高速发展与教育发展滞后的矛盾,社会上出现了大中专毕业生分配难的现象,部分学生和家长产生了新的“读书无用论”。一些“留守儿童”看到父母挣了钱回来很风光,而一些大中专毕业生却在家待业,便产生了不如早点结束学业外出打工的想法,表现在学习中就是“人在教室心在外”、“三日打鱼四日晒网”,对学习产生厌恶心理。
(五)、受过分依赖学校教育的影响。许多家长有“反正子女交给你学校教育,你们给我教好就行了”的思想作祟,他们只看到学校教育的重要性,却不知道家庭教育同样重要。
(六)、受社会偏见的影响。由于“留守家庭子女”的特殊性,他们往往会遇到一些不公正的待遇,认为他们缺乏教育,从而受到一些孩子的恶意歧视、教师的冷落等,这些社会偏见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影响了他们身心的健康成长。
二、基于以上原因,学生的心理发展受到许多主观和客观因素的影响,其具体有以下几种表现形式:
心理脆弱,抗打击力差;性格孤僻,不善交际;花钱无度,缺少计划性;监管不当,两极分化严重;心胸狭窄,自私自利;争强好胜,拉帮结派。
三、对策探究――加强“留守儿童”的心理建设,提高教育实效
了解清楚了“留守儿童”的心理特点及其成因后,教育工作者必须有针对性地加强对他们的心理建设,加强对他们的心理呵护,使他们转变观念、树立信心,提高教育实效。
(一)、大力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帮助他们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教育工作者要充分了解“留守儿童”的心理状况,营造一个和谐的教育环境,与他们交朋友、做知已。首先,通过妇联、团委、学生会等组织,尽可能多地关心帮助他们,通过“一帮一”和上门补习、分担家务等形式,使他们从被动到主动参加集体活动,融入到大集体中去;其次,要适时适度地通过家访、通电话等情感教育的形式,通过学习指导和理想教育等情感教育的内容,努力创造一个良好的育人环境,让“留守儿童”生活在一个共同生活、共同学习、共同进步的大家庭中,切实感受到生活的温暖和来自社会的关爱。
(二)、积极引导“留守儿童”正确认定自我,帮助他们树立成长的信心。对留守儿童教育负有重要责任的人员,如老师、祖父母等,要充分利用这一点,给予孩子更多的鼓励,例如,对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班主任和科任教师要加强学法指导,讲课时要注意基础知识的讲授,运用“启发式”,深入浅出地讲授知识的重难点。同时,做好课外辅导、查缺补漏,对这些学生的进步,要认真发现、总结,并及时表彰,帮助他们树立信心。
(三)、注意运用“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教育方式,帮助他们形成健康的心理。“留守家庭”的子女由于自身存在的问题,平时受的批评较多,往往有自卑心理,如果还经常用批评的方式去教育这些学生,结果会事与愿违,甚至出现顶嘴或出走、退学的现象。因此,教育工作者应该用爱心去教育转化培养他们。对这些学生的教育应该有耐心、恒心,要像教育自己的子女一样来教育他们,帮助他们,使他们的心理能够健康发展,提高教育实效。
(四)、着力依靠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网络加强心理监护,帮助他们融入社会大家庭。社会和学校应通力合作,及时清理、整顿、净化学校周边环境,公安、司法、法院、工商、文化等有关部门协助管理,要对周边环境和娱乐场所进行治理,铲除危害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源头,严防犯罪关口前移。积极提倡开展健康向上、豐富多采的社区、街道或邻里互助活动,创设并形成健康活泼的居住环境、人文环境,有益孩子身心健康。
“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只要人人都伸出一双手,幸福之花会处处开遍”。我相信有我们的共同努力他们就有希望,他们的未来就不是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