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承与变革:21世纪欧盟职教师资的质量保障

来源 :职业技术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ophia97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21世纪欧盟面临产业转型升级、师资队伍老龄化以及大量异质群体融入欧洲等挑战。为了应对上述挑战,欧盟不仅坚持职教师资来源多元化,校企深度融合培养,培养阶段有序衔接,完善培训保障体系,并且进行了助推职教师资国际流动,提高职教师资跨文化能力,强化职教师资入职引导,加强教师数字媒体素养的变革。借鉴其经验,我国应拓宽职教师资来源,推动校企深度融合培养职教师资,提升职教师资文化包容度,完善职教师资培训保障体系。
  关键词 社会转型;职教师资;质量保障;欧盟;德国;荷兰;奥地利
  中图分类号 G719.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18)28-0074-06
  师资质量是影响职业教育发展和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重要因素。21世纪,中国将职教师资培养纳入战略重点,致力于为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提供高质量的职教师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加强职教师资培养培训力度。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2017-2020年)的意见》(教师[2016]10号)指出,切实提升职业院校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和建设水平[1]。21世纪,德芬奥面临产业转型升级、师资老龄化、异质群体融入等挑战。欧盟职教师资质量保障在继承的基础上进行了系列变革。其中,德芬奥职教师资质量保障的继承与变革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探讨其经验与策略,对新时代背景下中国职教师资培养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一、21世纪欧盟职教师资发展面临的挑战
  (一)产业结构升级需要职教师资能力提升
  产业结构转型升级要求提高职教师资能力。21世纪,全球掀起第四次工业革命浪潮,数字世界和物理世界实现高度融合,欧盟走在了前列。新工业革命改变了工业生产组织格局,重构了高度灵活化、网络化、个性化和数字化的工业生产模式。作为服务于经济发展与产业需求,提供人力资源和智力支撑的职业教育,自然要根据产业结构升级作出相应调整,首当其冲的就是职教师资。产业结构升级要求职教师资转变教学方式、完善知识结构、提升数字化生产模式下的实践能力。职教师资需要创新教学方法,提升數字媒体教学能力。新工业革命的数字化、信息化带来教育传播手段的变革。传统教学模式的局限性,难以适应高度智能化、灵活化和数字化的生产模式转变。教师要立足学生发展需求,注重非正式学习,充分利用开放的教育资源,实现由传统授课模式向灵活、开放、弹性教学模式的转变。职教师资数字化知识广度需要拓宽。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将加大对信息技术、虚拟技术和智能生产技术的人才需求。教师和培训师需要拓宽现有知识体系,了解大数据、信息技术和数字化技术等新兴知识,构建复合型知识体系。智能化生产模式下的职业能力需要提高。智能化时代背景下,工业生产方式将以数字化、灵活化、网络化模式呈现。职教师资需要提高数字化实践能力,掌握复杂的工业生产流程,提高新兴技术运用能力。
  (二)老龄化需要职教师资补充新生力量
  德芬奥职教师资老龄化,师资供应不足问题突出,亟待补充新生师资力量。职教师资老龄化制约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阻碍职业教育质量的提升。当前,老龄人口陡增,教师老龄化,致使德芬奥职教师资呈现结构性短缺和发展萎缩现状。大量职教教师面临退休,师资队伍发展后劲不足,加重职教师资短缺风险。从2006年起,德国每年退休教师人数在1.8万以上,2010年更是逐年递增[2]。预计2010-2020年,奥地利将有1/3的职教教师退休,2025年,大学教师教育学院中大约57%的教职员工退休[3]。大批职教教师退休,新生职教师资不足,教师队伍供不应求。2004-2009年间,芬兰老龄教师比例在普通教师中有所下降,但在职业教育中逐渐增加。2010年,芬兰50岁以上的职教教师占比低于50%,2013年之后,50%以上的职教教师年龄在50岁以上[4]。师资老龄化趋势愈演愈烈,加之职业教育培训的日益普及,师资培养速度难以弥补教师队伍缺口,致使欧盟职教师资供求严重失衡。解决上述困境,需加强教师入职引导,降低教师流失率,加快补充新生职教师资力量。
  (三)异质群体扩大需要职教师资提升多元化素质
  21世纪以来,移民浪潮进一步高涨,老龄劳动力日益增多,职业教育培训面对多种异质群体并存现象。一方面,欧洲市场劳动力不足,亟需外来移民填补人力资本缺口,缓解经济发展压力。大量移民和难民涌入欧洲,成为欧洲劳动市场人力资本的重要组成部分。外来移民在推动欧洲经济发展的同时带来诸多问题,如失业率高升,社会分化加剧等。解决上述困境,需确保移民接受良好职业教育与培训,保障移民顺利就业,实现移民社会融合。移民融入给职业教育与培训带来巨大冲击,职教师资缺乏相应经验,需要进行跨文化培训,促进其多元化素养提升。另一方面,欧盟各成员国出生率持续走低,人口老龄化日益凸显,老龄劳动力逐渐递增。预计2030年,欧盟20~54岁的人口将减少272万人;同时,55~64岁的老龄劳动力将增加1350万[5]。为避免人力资源浪费,提高老龄劳动力的职业能力和工作价值,欧盟鼓励老龄劳动力进行“再培训”和“再就业”。职业教育培训领域中异质群体的涌现,要求欧盟各成员国提升职教师资多元化素质,包括习得多种语言,培养跨文化能力,掌握包容性的教学方法、教学设计等。
  二、21世纪欧盟职教师资质量保障的继承
  (一)职教师资来源的多元化
  欧盟具有多元化的职教师资来源,突出体现在拥有大量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企业兼职教师。德芬奥职教师资来源主要是在大学或师范学院接受培训,最终获得硕士学位者。以德国为例,德国通过招收文理中学毕业生(获得高等教育入学资格者),经过“学士 硕士”两阶段的教师培训,并通过国家考试,获得职业教师资格。此外,德芬奥以建设理实一体的职教师资队伍为整体思路,拓宽职教师资来源,招揽大量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兼职教师,打造“双师”职教师资队伍。兼职教师来源于各行各业,且具有教育教学能力、培训能力、团队合作能力、责任意识和终身学习能力等。兼职教师的招聘资格具有较大灵活性、开放性和多样性,虽无统一标准,但都是精通技术领域的能工巧匠。德国兼职教师具有过硬的专业技术能力和职业技能,主要来源于企业的能工巧匠、熟练技术工人或工长,承担着实践性较强学科的教学任务[6]。芬兰不仅拥有高水平的全职教师,且拥有大量兼职教师,体现出专兼结合的师资特质。兼职教师通常拥有丰富专业经验的熟练工人、管理人员和能工巧匠,并拥有职业资格证书和专业资格证书。企业管理人员、熟练工人和技术人员是奥地利职教师资的重要来源。欧盟的职教兼职教师在被招聘前已是某一领域的专业人才,拥有多年实践经验,掌握企业生产技能,了解市场发展需求。多元化的职教师资来源,有助于优化欧盟师资结构,凸显职教师资特色。   (二)校企深度融合的师资培养
  欧盟坚持校企深度融合的师资培养模式,强调师资培养回归企业界。德芬奥师资培养以校企深度融合为重要抓手,实现学校与企业对接,营造真实的企业培训环境,着力提升教师专业技能和实践能力。奥地利职业教育教师既要完成大学教师教育学院的培训内容,又要完成企业的教师培训项目。教师的企业培训场所与实际生产场所保持一致,培训内容与实际生产相吻合。德国职教师资培养强调与企业的广泛合作。教师接受理论课程同时,要深入企业进行实践操作,实现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的整合,突出师资培养的“双元制”特征。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创建电子学习渠道,推进教师专业素质从学校到企业的过渡,全面培养职教师资的职业能力。德国以校企合作为着力点,逐渐形成经验交流、信息共享、培训指导和支持、培训基地共建、课程开发的全方位、宽领域合作格局。21世纪以来,芬兰逐步推进校企合作的师资培养模式。芬兰校企合作的重要途径和载体是教师职业实习。职业实习期深入推进教师参与企业实践,鼓励教师参与各种操作性实践项目。校企深度融合的教师培养模式,重在实现理實一体的教师培养目标,提升教师的职业能力。
  (三)职教师资培训阶段的有序衔接
  欧盟职教师资培训各阶段相互衔接、各有侧重、内在联系、有机统一,构成完整的教师培训体系。德芬奥采用“双元制”的教师职前培训模式,遵循教师知识结构和专业发展规律,强调培训内容学术性、师范性、职业性的有机融合,坚持理实一体的培养目标。入职引导是教师培养的过渡阶段,推动教师入职阶段的对接和融合,起着桥梁和纽带的作用,是健全职教师资培训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德分奥都设有职教师资的入职引导期,实现教师培养阶段的顺利过渡和无缝对接,如奥地利为期一年的教师入职引导期。各国提供多种教师继续培训模式,推进职教师资内在知识、技能、涵养的不断深化与扩展。奥地利建立全国和各州相结合的师资培训网络。德国形成全州集中性、地区性和学校的三梯度教师在职培训网络。芬兰提供多种教师继续专业发展形式,包括基于共同协议的继续专业发展,国家资助的继续专业发展,以及自我激励的继续专业发展,推动职业教育教师专业发展的全面性、针对性。欧盟职业教育教师专业发展并不止步于短期培训,职业培训贯穿整个职业生涯,彰显了终身发展的理念。德国教师每年有5个工作日可脱产带薪参加继续教育,每5年至少有两周时间到企业实习[7]。芬兰教育部规定,职业教育教师至少每5年要参与专业发展计划,提高自身职业能力。奥地利每年为职业教育教师提供5天带薪培训机会。
  (四)完善的职教师资培训保障体系
  欧盟各成员国分别从法律体系、财政支持、培训项目开发、教师质量评估和教师培训指导各方面建立职教师资培训保障体系。欧盟各成员国制定科学规范的法律条例,为职教师资培养提供全方位的法律保障。以德国为例,德国《培训师资质条例》《职业教育法》以及其他相关培训条例,分别从教师资格认证、教师培训、教师权利与义务等方面对职教师资进行严格规定。此外,教师培训法律体系不断进行动态调整,保证法律的科学性、灵活性和时效性。持续稳定的财政投入是保障职教师资培养质量的前提。近年来,欧盟资助项目成为各成员国职教师资培养的重要驱动力[8]。欧盟资助项目提供财政支持,推动德芬奥职教师资培训。如,芬兰通过欧洲科学基金(ESF)的财政支持进行企业指导教师培训。德芬奥教师培训还可通过国家资助项目、企业、教育机构、经济商会等融资渠道获得资金支持。德芬奥开发多元化职教师资培训项目,提供教师专业发展机会,满足教师自我更新需求。如,德国建立国家、地区和学校三级全国教师培训网络,教师培训项目覆盖面广泛,且贯穿教师整个职业生涯。德分奥都建立专门职教师资评估机构,保障教师培养质量。如芬兰的高等教育评估委员会,德国的教师教育委员会。德芬奥注重对教师培训过程进行监督和指导,提供教师培训指导方针,为教师培训提供支持。各国建立职教教师专业发展激励机制,提供薪资补贴、晋升机会和优惠政策,提高职教教师参与培训的积极性。
  三、21世纪欧盟职教师资培养的变革
  (一)助推职教师资的跨国流动
  欧盟倡导多形式、大规模的职教师资国际流动。职教师资的跨国流动具有重要意义,打破教师间的封闭格局,缓解教师供求矛盾,形成欧洲教师的局面。由于各国职教师资选拔和招聘方式、培养模式不同,教师国际流动存在极大障碍。欧盟早期的教育人口流动主要倾向于学生流动,而非教师流动。21世纪,欧盟开始广泛采取财政支持、立法保障、政策引导、项目推动等多种举措助推职教师资跨国流动。欧洲教师成为欧盟重点关注的战略问题。欧洲委员会于2005年制定《欧洲教师能力与资格共同原则》提出,流动性是教师职业的四个重要特征之一[9]。2014年1月,欧盟推出“伊拉斯谟 ”计划,支持教师、培训师和学校领导的跨国流动。允许教师和培训师进行跨国任教与培训,提供大量教师国际合作项目,认可职教教师的学习成果。欧盟各成员国也积极采取措施,推动职教师资跨国流动。2015年,芬兰《专业资格认可法案》肯定欧盟成员国的职业教师资格,对其他欧盟成员国(包括瑞士)取得教师资格者颁发职业资格证书[10]。此举为推动教师跨国流动,引进优秀国外职教师资,提高教师国际化水平提供了坚实基础。欧盟职教师资的跨国流动,为教师国际化发展带来新的活力,促进了教师国际交流合作,助推了欧洲一体化进程。
  (二)提高职教师资的跨文化能力
  提高职教师资的跨文化能力,是满足不同学习群体需求的有效举措。21世纪以来,老龄劳动力日益增多,大量移民融入欧洲,欧洲社会日益凸显异质性。由于经验匮乏且准备不足,职教师资难以胜任复杂化、多元化、异质化的教育情景。由此,欧盟力图提高教师跨文化能力,塑造多元文化的师资队伍。吸纳具有移民背景的师范生,提高在职教师的跨文化能力,是欧盟全面提升职教师资跨文化能力的具体实施路径。各成员国引进多元化背景的职业教育教师,鼓励移民和少数族裔背景学生接受并完成师范教育,并提供指导和支持。德国于2008开始实施“学生校园”(Campus for pupils)计划。ZEIT基金会和联邦移民和难民办公室为具有移民背景,且热爱教学事业的学生提供职业培训[11]。该计划鼓励更多移民接受师范教育,培养跨文化职教师资队伍。芬兰将跨文化能力纳入教师招聘要求,构建监测和评估系统,检验教师候选人的跨文化能力。为应对异质群体做准备,奥地利注重招收具有移民背景的母语教师。跨文化能力渗透于德芬奥在职教师培训环节。芬兰强调职教师资的国际交流与培训,提高教师跨文化意识、跨文化交际能力和跨文化教学能力。奥地利创设包容性的教师培训主题,提高职教师资的文化包容能力。随着教学环境不断变化,德国将跨文化素养融入教师在职培训课程,培养教师多语言能力、跨文化交际能力、异质群体中的教学设计能力。当今时代,经济全球化、欧洲一体化进程不断推进,跨文化能力渐趋成为职教师资的必备能力。跨文化职教师资培养是实现多元一体的关键措施,也彰显对弱势群体的人文关怀。   (三)强化职教师资的入职引导
  强化新教师的入职引导,是欧盟遏制职教师资流失,提高教师留任率的理性举措。入职引导是教师职前培养和在职培训的中间环节,具有经验教师的指导和支持可以帮助新任教师克服职业生涯的挑战。欧洲教育工会委员会(ETUCE)倡导各国至少为新教师设立1年的入门指导期,为新教师提供系统指导和个人、社交及专业方面的帮助,这是新教师的权利,同时也是义务[12]。欧盟各成员国努力探索新路径实现教师的入职引导。德奥两国职教师资入职培训都设有教师入职引导,强调指导教师对新教师的经验指导和精神支持。德国职教师资入职引导特指预备见习期,时间为12~24个月。入职引导期间注重教师群体的经验转移,新教师可在具有经验教师指导下进行听课、授课、研讨和反思,培养自身专业能力并能独立完成教学任务。奥地利新教师入职培训计划中增加1年教师诱导期,在此期间新教师要接受具有经验的教师指导。最近,芬兰的同侪团体辅导模式(PGM)得到广泛发展。该模式由芬兰教师入职培训网络(Osaava Verme,该网络由芬兰所有的教师教育机构组成)协调。在该辅导模式中,新教师和具有经验的教师共同组成小组,自主制定参与规则,决定讨论主题。导师和新任教师可互相分享经验,共同解决问题,创造新知。强化职教师资入职引导,可缓解教师入职压力,缩短教师培训周期,培养大批新生职教师资。
  (四)加强职教师资的数字媒体素养
  欧盟注重加强职教师资的数字媒体素养。工业世界的数字化转型推动职业教育体系的变革,也将带来学习媒体、教学方式的变化。信息技术成为教学和学习的有效手段。2015年欧洲教育工会委员会提出,21世纪加强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使用,注重提高教师运用数字化媒介进行教学的能力。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数字化职教师资队伍,提高职教师资数字媒体素养日益得到欧盟的重视。为提高职教师资数字化能力,欧盟基于欧洲通用框架,利用网络平台,通过同行评审模块进行改进,建立数字化(DIGICOMP MOOC)项目,开发教师的数字化能力。联邦职教所主席艾瑟(Friedrich Hubert Esser)指出,能否成功渡过职业教育与培训所面临的数字化挑战,取决于职业教师和企业培训师的能力[13]。为应对数字化挑战,推进数字化进程,德国采取多种举措提高教师数字化能力。构建培训师的媒体教育能力模型,包括媒体教学法、媒体教育和媒体融合三个重要部分[14]。该模型界定培训师应具备的媒体教育能力,以便将数字媒体能力融入教师培训,为教师数字媒体能力的培训和评估提供有力依据。此外,德国创设职教师资数字化培训计划,开发培养数字媒体能力的教学方案,设置培养数字媒体素养的课程内容,提供模拟实践场所,着力提高教师的数字化能力。近年来,奥地利开始注重培养职教师资的电子媒体学习、在线教学和混合式学习能力。
  四、启示
  (一)推动职教师资来源多元化
  欧盟职教师资来源多元化。德芬奥拥有大量企业兼职教师,他们来源于各行各业,且具有一定的实践经验或工作经历。为应对异质群体的需求,国外优秀职业教育教师也是其重要师资来源。我国现有的以高校毕业生为主要职教师资来源的渠道较为单一,且缺乏企业实践经验,技术水平较低。必须突破师资来源狭窄的瓶颈,拓展各领域人才成为职教师资的路径。借鉴德芬奥经验,我国可从三个方面实现师资来源的多样化。其一,吸纳企业工程技术人才和能工巧匠作为兼职教师。提高企业兼职教师招聘的灵活性,采用弹性兼职教师引进模式。企业兼职教师大多是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能工巧匠和技术人才,往往不具备高学历或教师资格證书。故应降低企业兼职教师的学历要求,凡具有丰富实践经验,拥有较高技术水平者,都可进入职业学校任教。引进企业兼职教师,优化我国职教师资结构,改变“双师型”教师比例不足的困境。其二,提高职业学校自身吸引力,招揽大量高学历硕博士来职业学校任教。引进高学历职教师资,扩大高层次职教师资规模,提升师资的专业化水平。其三,引进具有先进教学理念、专业技能的国外优秀师资。“一带一路”背景下,引进国外优秀职教师资,提高教师国际化水平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推动职教师资来源多元化,培养一批面向产业界、面向世界、面向教育界的高素质职教师资是未来主要发展趋势。
  (二)产教深度融合培养职教师资
  欧盟贯彻产教融合的职教师资培养模式,加强教师培养与企业界的联系。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是职教师资培养的必要环节。2016年5月,我国《职业学校教师企业实践规定》(教师[2016]3号)提出,不断完善教师定期到企业实践制度。落实教师企业实践制度,深化产教融合,是我国教师培训的推进重点。借鉴欧盟经验,探索职教师资企业培训基地。教师培训基地是推进产教深度融合,开展教师企业实践的前提。应着力推进企业实训基地建设。依托各种培训基地,鼓励教师进行情景化的技能训练,强化教师实践经验的积累,切实提高教师扎实的技术功底和实践能力。提高企业参与教师培养力度。我国企业缺乏参与职教师资培养的积极性,导致校企合作形式化。应基于双方利益诉求,采取舆论引导、政策支持、制度保障等激励措施,将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职教师资培养模式落到实处。制定周期性的教师工作实习期,开发各种操作性较强的企业培训项目。允许教师进行在岗培训学习,鼓励职教教师在真实企业环境中熟悉并掌握企业生产流程、工作方式、先进理念和机械设备运作。畅通校企合作沟通渠道,构建双方交流的对话机制。搭建交流合作平台,推动教师了解企业发展动态,学习企业先进文化。共建媒体数据库,提供企业相关培训信息的出版物、网址、链接等,加强教师培养与企业的联系。
  (三)提升职教师资的文化包容度
  欧盟注重培养职教师资跨文化能力,提高其文化包容度。多元化是世界各国职业教育培训对象的典型特征。与欧盟培训对象中异质群体不同,我国多元化培训对象主要指老龄劳动力,以及多媒体影响下的学生群体。老龄劳动力自身知识和技能落后,且更新缓慢。国家为有效利用人力资源,提高老龄劳动力的经济效益,将老龄劳动力纳入职业培训轨道。互联网信息技术快速发展,大量多媒体不断涌现,学生易于通过各种途径获取新知识,接受新思想。多媒体影响下的学生群体特征呈现出较强的多样性、差异性和特殊性。提升职教师资的文化包容度,是有效应对多元化学生群体的关键举措。借鉴欧盟经验,招聘多元化背景的职教师资,引入测评环节,完善教师文化包容度的评价机制。结合多元化学生特点,立足实际教学需要,测试评估教师候选人的因材施教能力、包容心、同理心和自我批判意识。将文化包容素养纳入教师培训课程,提供数字媒体、处理多元群体或者有关联的培训主题。转变职教师资固化的思维模式,培养其平等开放的价值观、包容性的教学理念和因材施教能力。创新职教师资实习模式,重视现场教学实践,创设多样化课堂模拟环境,提高其全纳性教育能力。发挥信息技术提高教师文化包容度的作用。培养职教师资开放的思维方式,推进教师多元文化交流,开拓教师的视野和格局。   (四)完善職教师资培训保障体系
  欧盟各成员国从法律条例、资金投入、培训项目开发、培训指导咨询和质量评估各个方面建立完善的师资培训保障体系。实现教师培训的质量提升和持续发展,就要夯实教师培训的保障基础。目前我国教师培训质量保障体系尚不成熟。从法律层面来看,教师培养的相关规定较为笼统,且不具有针对性。应健全职教师资的法律体系。从教师资格认证、入职要求、考核选拔和培训各层面完善并细化我国职教师资的法律基础。建立财政支持保障机制。我国应以政府财政拨款为主,社会各界力量资金投入为辅,加大职教师资培养财政投入力度,构建师资培训资金投入的长效机制。建立职教师资资格认证机构和评估机构。建立职业学校、培训企业和第三方培训机构相结合的教师培训评价组织,对教师培训过程进行质量监管,掌握教师培训中和培训后状况,保证教师培训过程和培训结果的质量。加大职教师资培养力度。贯彻落实卓越职教师资培养计划,重点建设职教师资培训基地,吸纳社会各方力量参与教师培训,构建多方协同的职教师资培养新模式。建立健全教师培训的辅导服务体系和培训指导方针,协助教师反思自身培训实践,提高培训质量。
  参 考 文 献
  [1]关于实施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2017-2020年)的意见[EB/OL].(2016-11-3)[2018-1-15]. http://www.moe.gov.cn/srcsite/A10/s7011/201611/t20161115_288823.html.
  [2]廖圆圆.德国《明镜》周刊:德国面临严重的教师短缺危机[J].世界教育信息,2017(22):74-75.
  [3]Wagner, E.Supporting Teachers and Trainers for Successful Reforms and Quality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Training: Mapping Their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in the EU-Austria [R]. equi IHS (Cedefop ReferNet Austria), 2016:6.
  [4]Aapo Koukku, Paula Paronen.Supporting Teachers and Trainers for Successful Reforms and Quality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Training: Mapping Their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in the EU-Finland [R]. Finnish National Board of Education (Cedefop ReferNet Finland), 2016:5.
  [5]Tessaring M, Wannan J.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Training: Key to the Future——Lisbon-Copenhagen-Maastricht: Mobilising for 2010[R]. Luxembourg: Office for Official Publications of the European Communities, 2004:21.
  [6]Hensen, K.A., Hippach-Schneider, U.Supporting Teachers and Trainers for Successful Reforms and Quality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Training: Mapping Their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in the EU-Germany[R]. BIBB (Cedefop ReferNet Germany), 2016:10.
  [7]谢桂新,曾本友.德奥英中职教师三阶段发展维度及启示[J].职业技术教育,2016(31):74-79.
  [8]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for VET Teachers and Trainers[EB/OL].(2016-06)[2017-12-04].http://www.cedefop.europa.eu/files/9112_en.pdf.
  [9]梁珊珊.欧盟教师国家间流动的特点及相关政策研究[J].比较教育研究,2012(9):81-85.
  [10]Finnish National Agency for Education-Teachers [EB/OL]. [2018-01-10].http://www.oph.fi/english/services/recognition/professional_rights_on_the_basis_of_a_foreign_qualification/teachers.
  [11]Donlevy V, Meierkord A, Rajania A. Study on the Diversity within the Teaching Profession with Particular Focus on Migrant and/or Minority Background[R]. Brussels, Belgium: European Commission, 2016:74.
  [12]Valen?i? Zuljan M, Marenti? Po?arnik B. Induction and Early-career Support of Teachers in Europe[J]. European Journal of Education, 2014, 49(2): 192-205.
  [13]It’s All about the Trainers [EB/OL].(2017-11-28)[2018-1-20]. https://www.bibb.de/en/pressemitteilung_72287.php.
  [14]Media-pedagogical Competence of Company-based Training Staff [EB/OL].[2018-03-14].https://www.bibb.de/en/61493.php.
其他文献
上海应用技术学院设立了工程创新学院,并将其定位为工程教育改革的试验田。工程创新学院目前开设了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和自动化(机电一体化)两个专业,共有160名学生。工程创新学院强调实践能力,希望学生们带着想法学、拿着产品走。学院采取平台 模块的思路设置课程,理论课注重工程技术基础、通识和知识系统性;实践课则满足个性化和分层需求,按照“基本型”“工程应用型”“工程设计和研究型”开设多个模块,帮助学生
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园林技术专业师生科技团队,依托绿博会、园博会、花博会等造园实践平台,将展园设计、施工布展作为典型项目案例融入教学,探索出产教深度融合、园林行业产业优质人才订单培养的校企合作之路。学校协同苏州园林股份发展有限公司、苏州金螳螂园林绿化景观有限公司、苏州苏农园艺景观有限公司等7家企业,签约共建“江南园林班”,量身定制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 “江南园林班”的课程设置、人才培养方案、
摘 要 课堂教学是环境设计类专业教学目标实现与否的重要节点,根据环境设计类专业人才培养的职业化特点,通过调研探析传统课堂教学对教学目标实现的制约性,由此提出将学科竞赛与课堂教学相融合的教学思路,以《公共空间设计》课程的教学改革实践为例,从课前准备、课堂实施及课后评价三个方面论述“以赛促学”教学模式的实施路径。  关键词 职业化培养;学科竞赛;课堂教学;设计专业;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 G648.4
摘 要 校企协同技术技能积累机制有助于强化职业教育的技术技能积累功能,发挥职业院校在技术技能积累方面的重要作用。基于校企协同技术技能积累机制的总体目标,从校企协同技术技能积累的发展现状与主要瓶颈入手,立体构建以职业院校和企业为主、政府与行业组织为辅“四位一体”的校企协同技术技能积累机制的实现路径,并以北京联合大学为个案,探讨建立校企协同的技术技能积累与创新平台、企业将职业院校纳入技术技能积累与创新
【第一拍】 我生之初尚无为  不敢想象,荒山一枚狗尾  会有一朵高山雪莲  从绝死海拔,俯首顾望  圣洁的一朵莲花  行将超度 一颗染尘的灵魂  【第五拍】 雁北归兮为得汉音  南望,南望  北归的雁阵  捎来一声绵软的乡音  一缕牵肠的棉桑  独用声声清词  充填掏空的念想  南归,南归时  你要记得,捎回  大漠的驼铃  盘虬的胡杨  让亲人的心儿  沉浸在江南水乡  【第七拍】 日暮风悲兮边
高职再扩招服务高质量发展  在作2020年全国“两会”政府工作报告时,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指出,要千方百计稳定和扩大就业。加强对重点行业、重点群体就业支持。《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指出,资助以训稳岗,今明两年职业技能培训3500万人次以上,高职院校扩招200万人,要使更多劳动者长技能、好就业。这是继2019年高职院校开展扩招100万人后,在2020年和2021年推动高职院校继续扩招200万人,继续将退役
摘 要 以345个中职家庭为调查对象,考察家庭社会经济地位、父母教养方式与中职生职业生涯发展的关系。研究发现:中职生职业生涯发展在性别、家庭所在地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家庭社会经济地位正向预测中职生的职业生涯发展,积极的父母教养方式正向预测中职生的职业生涯发展,消极的父母教养方式负向预测中职生的职业生涯发展。基于此,在日常的教育工作中,学校应当加快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体系建设;父母应转变教育理念,以积极
阿里阿德娜·艾伏隆(АриаднаЭфрон,1912—1975) 昵称阿莉娅,玛丽娜·茨维塔耶娃的大女儿。阿莉娅聪颖不凡,幼年即展现观察和写作的天赋,从小即和母亲患难与共,流亡海外期间是和母亲待在一起时间最长的人。长期在国外的困苦生活,加上父亲的影响,1937年3月,阿莉娅怀着满腔希望只身返回祖国。1939年8月27日深夜,阿莉娅突然被捕。经过十七年集中营和流放生活的磨难,阿莉娅终于在1956年
摘 要 高职院校具有“高等性”与“职业性”并存的特点,其在创新创业教育工作中具有诸多优势。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在构建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环境中,提出体制机制改革、营造实践育人文化、转变教师评价机制、建立产教融合“命运共同体”等举措。实践表明,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有效开展,需要政府政策环境的优化、分类指导的落实、教师评聘制度改革和高校用人权的自主等。  关键词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生态环境  中图分类
摘 要 加强高职通识教育研究已成为诸多高职院校落实立德树人、提高学生职业发展能力的重要抓手。而目前,体现高职特色的通识教育课程体系、教学模式以及有价值的教学资源等均不太成熟或比较薄弱,通识教育面临着学生为学分、教师凭兴趣、管理边缘化的问题。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基于“全人”培养的理念,以新时代高职学生核心素养内涵研究为基础,构建基于核心素养的高职通识教育课程体系,包括文化素养、思想政治素养、信息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