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工程质量通病的产生及防治措施

来源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11qq11qq11qq11qq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中图分类号:TU37 文献标识码: A
  
  随着公路运输业的蓬勃发展,新材料、新工艺等日新月异,相应的技术标准、管理措施的制订相对滞后,传统的施工工艺已不适应项目施工的要求,一些新的质量通病也随之产生,以前一些不太关注的质量通病现在也日显突出。建筑产品的质量通病一时还难以得到有效解决。有效预防、消除、防范、处理质量通病,是提高施工质量的关键环节。
  混凝土施工过程中通常出现的蜂窝、麻面、缝隙、孔洞、裂缝等通病,这些质量通病只能在施工过程中预防不能根除,它影响结构强度、刚度和抗裂度,使建筑工程质量、安全、美观等潜伏着隐患,甚至造成人身安全事故和经济损失。本文从混凝土蜂窝、孔洞、缝隙的通病预防与处理谈点实践体会。总结了混凝土工程质量通病的防治要从思想观念、管理上要开拓创新,把施工难点、对经常出现的施工质量问题进行一系列的过程控制,从而达到消除质量通病,提高工程质量水平的目的。
  
  关键词: 混凝土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措施
  
  
  
  1 蜂窝
   现象:混凝土结构局部出现酥松、砂浆少、石子多、石子之间形成空隙类似蜂窝状的窟窿。
  
  产生的原因
  
  
  1、混凝土配合比不当砂、石子、水泥、水计量不准,造成砂浆少、石子多。
  2、混凝土搅拌时间不够,拌合不均匀,和易性差,振捣不密实。
  3、下料不当或下料过高,未设串通使石子集中,造成石子砂浆离析。
  4、混凝土未分层下料,振捣不实,漏振,或振捣时间不够。
  5、模板缝隙未堵严,水泥浆流失。
  6、钢筋较密,使用的石子粒径过大或坍落度过小。
  7、基础、柱、墙根部未稍加间歇就继续灌上层混凝土。
  
  1.2 防治的措施
  
  1、認真设计、严格控制混凝土配合比,经常检查,做到计量准确,混凝土拌合均匀,坍落度适合;混凝土下料高度超过2m应设串筒或溜槽。浇灌应分层下料,分层振捣,防止漏振,模板缝应堵塞严密,浇灌中应随时检查模板支撑情况防止漏浆;基础、柱、墙根部应在下部浇完间歇1~1.5h,沉实后再浇上部混凝土,避免出现“烂根子”。
  2、小蜂窝:洗刷干净后,用1:2或1:2.5水泥砂浆抹平压实;较大蜂窝,凿去蜂窝处薄弱松散颗粒,刷洗净,支模后用高一级细石混凝土仔细填塞捣实,较深蜂窝,如清除困难,可埋压浆管、排气管,表面抹砂浆或灌筑混凝土封闭后,进行水泥压浆处理。
  
  
  
  
  
  
  2 麻面
  
  现象:混凝土局部表面出现缺浆和许多小凹坑、麻点,形成租糙面,但无钢筋外露现象。
  
  2.1 产生的原因
  
  1、模板表面粗糙或粘附水泥浆渣等杂物未清理干净,拆模时混凝土表面被粘坏。
  2、模板未浇水湿润或湿润不够,构件表面混凝土的水分被吸去,使混凝土失水过多出现麻面。
  3、模板拼缝不严,局部漏浆。
  4、模扳隔离剂涂刷不匀,或局部漏刷或失效。混凝土表面与模板粘结造成麻面。
  5、混凝土振捣不实,气泡没有排出,停在模板表面形成麻点。
  
  2.2 防治的措施
  
  1、模板面清理干净,不得粘有干硬水泥砂浆等杂物,浇灌混凝土前,模板应浇水充分湿润,模板缝隙,应用油毡纸、腻子等堵严,模扳隔离剂应选用长效的,涂刷均匀,不得漏刷;混凝土应分层均匀振捣密实,至排除气泡为止。
  2、表面作粉刷的,可不处理,表面无粉刷的,应在麻面部位浇水充分湿润后,用原混凝土配合比去石子砂浆,将麻面抹平压光。
  
  
  
  
  
  
  
  
  
  孔洞
  
  现象:混凝土结构内部有尺寸较大的空隙,局部没有混凝土或蜂窝特别大,钢筋局部或全部裸露。
  
  3.1产生的原因
  
  1、在钢筋较密的部位或预留孔洞和埋件处,混凝土下料被卡住,未振捣就继续浇筑上层混凝土。
   2、混凝上离析,砂浆分离,石子成堆,严重跑浆,又未进行振捣。
  3、混凝土一次下料过多,过厚,下料过高,振捣器振动不到,形成松散孔洞。
  4、混凝土内掉入木块、泥块等杂物,混凝土被卡住。
  
  3.2 防治的措施
  
  1、在钢筋密集处及复杂部位,采用细石混凝土浇灌,在模扳内充满,认真分层振捣密实,预留孔洞,应两侧同时下料,侧面加开浇灌门,严防漏振,砂石中混有粘土块、模板工具等杂物掉入混疑土内,应及时清除干净。
  2、将孔洞周围的松散混凝土和软弱浆膜凿除,用压力水冲洗,湿润后用高强度等级细石混凝土仔细浇灌、捣实。
  
  
  
  
  
  
  
  
  露筋
  
  现象: 混凝土内部主筋、副筋或箍筋局部裸露在结构构件表面。
  
  4.1 产生的原因
  
  1、灌筑混凝土时,钢筋保护层垫块位移或垫块太少或漏放,致使钢筋紧贴模板外露。
  2、结构构件截面小,钢筋过密,石子卡在钢筋上,使水泥砂浆不能充满钢筋周围,造成露筋。
  3、混凝土配合比不当,产生离析,靠模板部位缺浆或模板漏浆。
  4、混凝土保护层太薄或保护层处混凝土振捣不实;或振捣棒撞击钢筋或踩踏钢筋,使钢筋位移,造成露筋。
  5、木模扳未浇水湿润。模板吸水与混凝土粘结或脱模过早,拆模时缺棱、掉角,导致漏筋。
  
  4.2 防治的措施
  
  1、浇灌混凝土,应保证钢筋位置和保护层厚度正确,并加强检查,钢筋密集时,应选用适当粒径的石子,保证混凝土配合比准确和良好的和易性;浇灌高度超过2m,应用串筒、或溜槽进行下料,以防止离析;模板应充分湿润并认真堵好缝隙;混凝土振捣严禁撞击钢筋,操作时,避免踩踏钢筋,如有踩弯或脱扣等及时调整直正;保护层混凝土要振捣密实;正确掌握脱模时间,防止过早拆模,碰坏棱角。
  2、表面漏筋,刷洗净后,在表面抹1:2或1:2.5水泥砂浆,将漏筋部位抹平;漏筋较深的凿去薄弱混凝上和突出颗粒,洗刷干净后,用比原来高一级的细石混凝土填塞压实。
  
  
  
  5 缝隙、夹层
  
  现象:混凝土内存在水平或垂直的松散混疑土夹层。
  
  5.1 产生的原因
  
  1、施工缝或变形缝未经接缝处理、清除表面水泥薄膜和松动石子,未除去软弱混凝土层并充分湿润就灌筑混凝土。
  2、施工缝处锯屑、泥土、砖块等杂物未清除或未清除干净。
  3、混疑土浇灌高度过大,未设串简、溜槽,造成混凝土离析。
  4、底层交接处未灌接缝砂浆层,接缝处混凝土未很好振捣。
  
  5.2 防治的措施
  
  1、认真按施工验收规范要求处理施工缝及变形缝表面;接缝处锯屑、泥土砖块等杂物应清理干净并洗净;混凝土浇灌高度大于2m应设串筒或溜槽,接缝处浇灌前应先浇50一100mm厚原配合比无石子砂浆,以利结合良好,并加强接缝处混凝土的振捣密实。
  2、缝隙夹层不深时,可将松散混凝土凿去,洗刷干净后,用1:2或1:2.5水泥砂浆填密实;缝隙夹层较深时,应清除松散部分和内部夹杂物,用压力水冲洗干净后支模,灌细石混凝土或将表面封闭后进行压浆处理。
  
  
  
  
  
  
  
  6 缺棱掉角
  
  现象:结构或构件边角处混凝土局部掉落,不规则,棱角有缺陷。
  
  6.1 产生的原因
  
  1、木模板未充分浇水湿润或湿润不够,混凝土浇筑后养护不好,造成脱水,强度低,或模板吸水膨胀将边角拉裂,拆模时,棱角被粘掉。
  2、低温施工过早拆除侧面非承重模板。
  3、拆模时,边角受外力或重物撞击,或保护不好,棱角被碰掉。
  4、模板未涂刷隔离剂,或涂刷不均。
  
  6.2 防治措施
  
  1、木模板在浇筑混凝土前应充分湿润,混凝土浇筑后应认真浇水养护,拆除侧面非承重模板时,混凝土应具有1.2N/mm2以上强度;拆模时注意保护棱角,避免用力过猛过急;吊运模板,防止撞击棱角,运输时,将成品阳角用草袋等保护好,以免碰损。
  2、缺棱掉角,可将该处松散颗粒凿除,冲洗充分湿润后,视破损程度用1:2或1:2.5水泥砂浆抹补齐整,或支模用比原来高一级混凝土捣实补好,认真养护
  
  
  
  
  
  
  
  
  
  
  
  
  
  
  7 表面不平整
  
  现象:混凝土表面凹凸不平,或板厚薄不一,表面不平。
  
  7.1 产生的原因
  
  1、混凝土浇筑后,表面仅用铁锹拍平,未用抹子找平压光,造成表面租糙不平。
  2、模板未支承在坚硬土层上,或支承面不足,或支撑松动、泡水,致使新浇灌混凝土早期养护时发生不均匀下沉。
  3、混凝土未达到一定强度时,上人操作或运料,使表面出现凹陷不平或大印。
  
  7.2 防治措施
  
  1、严格按施工规范操作,灌筑混凝土后,应根据水平控制标高或拉线用抹子找平、压光,终凝后浇水养护;模板应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应支在坚实地基上,有足够的支承面积,防止浸水,以保证不发生下沉;在浇筑混凝土时,加强检查,凝土强度达到1.2N/mm2以上,方可在已浇结构上走动。
  
  
  
  
  
  
  
  8 强度不够,均质性差
  
  现象:同批混凝土试块的抗压强度平均值低于设计要求强度等级。
  
  8.1 产生的原因
  
  1、水泥过期或受潮,活性降低;砂、石子级配不好,空隙大,含泥量大,杂物多,外加剂使用不当,掺量不准确。
  2、混凝土配合比不当,计量不准,施工中随意加水,使水灰比增大。
  3、混凝土加料顺序颠倒,搅拌时间不够,拌合不匀。
  4、冬期施工,拆模过早或早期受陈。
  5、 混凝土试块制作未振捣密实,养护管理不善,或养护条件不符合要求,在同条件养护时,早期脱水或受外力砸坏。
  
  8.2 防治措施
  
  1、 水泥应有出厂合格证,新鲜无结块,过期水泥经试验合格再用;砂、石子粒径、级配、含泥量等应符合要求,严格控制混凝土配合比,保证计量准确,混凝土应按顺序拌制,保证搅拌时间和搅拌均匀;防止混凝土早期受冻,冬季施工用普通水泥配制混凝土,强度达到30%以上,矿渣水泥配制的混凝土,强度达到40%以上,始可遭受冻结,按施工规范要求认真制作混凝上试块,并加强对试块的管理和养护。
  2、 当混凝土强度偏低,可用非破損方法(如回弹仪法,超声波法)来测定结构混凝土实际强度,如仍不能满足要求,可按实际强度校核结构的安全度研究处理方案,采取相应加固或补强措施
其他文献
摘要:随着我国城市化建设的加快,桥梁事业也得到了不断的发展。为了进一步满足运输载重量迅猛发展的需要,保证桥梁可以安全地运输服务,我们必须对桥梁工程的各个环节的质量问题进行相应的检测与鉴定,而桥梁检测是一项复杂而巨大的工程,为了保证桥梁的质量,不仅需要专业人员的细致工作,还要有先进的检测技术为支撑。本文对桥梁工程检测技术的应用与发展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桥梁工程;检测技术;应用;发展  中图分类号
期刊
摘要:高层住宅与别墅、低层住宅等具有许多共同点,同时,作为一种特殊的居住建筑,它具有自身的独特性,是将结构技术、材料技术和设备技术等成熟的高层建筑技术运用到住宅建筑领域以后形成的产物,是高层建筑的一个重要的分支。  关键词:高层住宅建筑 设计原则 特点 设计方法 注意问题  中图分类号: TU97文献标识码: A  1高层住宅的设计原则  “适用”就是方便居民生活,有利于工农业生产和工商业经营,适
期刊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进步,我国的建筑行业也得到了较快的发展。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建筑施工单位要提升自身的综合实力就必须要做好建筑工程预算,这样才能够控制好工程的成本,使建筑工程能够在合理的成本范围之内开展起来。做好建筑工程造价超预算控制工作还可以节约资源,降低成本,使建筑单位的经济效益大大提升,只有这样才能够为建筑施工单位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本文探讨了建筑工程造价超预算的原因及控制对策
期刊
摘 要:随着我国特别是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核心区可用面积日趋减少,高层钢结构建筑成为现代建筑的主流。钢结构因其强度高、韧性好、自重轻、抗震性强、施工简单、节能环保等优良性能,成为高层建筑结构中的一个重要类型。本文将从钢结构施工出发,探析适合现代高层钢结构建筑的施工技术要点。关键词:钢结构 高层建筑 施工技术要点  中图分类号:TU391文献标识码:A一、引言 高层建筑既是城市化进程的重要标志,
期刊
摘要:本文分析了天津市测量标志管理的现状,提出了测量标志查询管理系统的设计方案与实现,阐述了系统的设计、主要功能和基于ArcEngine的实现方法,实现对测量标志数据的有效管理。  关键词:ArcEngine;测量标志;缓冲区  中图分类号:P208文献标识码:A       Abstract: This paper analyzed the currently status of managem
期刊
摘要:随着建筑行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对于原生态的需求也不断上升,对于建筑设计的风格和技术性要求也越来越高。在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大背景下,在建筑设计中添加适当的现代生态设计理念已经成为了一项重要的建筑特征。为了能够更好地在建筑设计中渗透相应的生态理念,还要对建筑设计方法论的特征予以探清。本文将主要以现代生态建筑设计思路为切入点,对其进行简要的介绍和分析。  关键词:现代生态;建筑设计;思路  中图
期刊
摘要:伴随我国经济市场的繁荣,建筑市场也正逐步规范化。为确保工程从立项设计到竣工验收能够顺利高效进行,行之有效的工程管理是必不可少的环节。谈到工程管理,它所涵盖的内容十分丰富,主要包括工程招投标与合同管理、成本控制、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建筑工程项目管理、工程建设监理、建筑施工技术及施工组织管理、建筑工程法规及档案管理等。本文着重论述一下工程管理中施工项目管理和成本控制的重要性。  [关键词] 管理
期刊
摘要:监测数据作为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的决策依据,需要保证数据的准确性,论述通常采用的方法之间存在的逻辑关系。  关键词:热电企业;监测数据;脱硫;物料平衡  中图分类号:TF704.3文献标识码:A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环境保护问题日益突出,各级政府也日渐注重和鼓励企业实施节能减排,同时进一步加大对企业环境保护工作的监督监测力度。作为经济强省,江苏省既是酸雨控制区也是二氧化硫控制区的省
期刊
摘要:档案价值从产生到利用的过程,始终与人类文明发展影响下的信息记录方式的演变过程相互作用,伴随着同样的价值取向共同演进。不管是直接引用档案资料,征引文献,截取文字、图片或声像档案片断,还是利用档案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算或比较,与档案的互动已经广泛运用到纪录片创作中,用于丰富画面语言,补充历史资料,提供数据凭证,使纪录片创作更加多元化,也拓展了档案的利用途径。深入研究档案与纪录片的相互作用及有利
期刊
摘要:城市设计是由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交叉而衍生出来的一门学科,这一学科的兴起表明了人们对城市的整体性设计的关注。面对各地区不同的城市规划建设和城市化的发展,总体城市设计应运而生。本文通过介绍天津市河东区总体城市设计的规划实践探讨了在提高城市设计质量的同时,怎样正确处理城市建设发展过程中出现的诸多矛盾,即城市设计和城市发展的关系。  关键词:城市设计,城市规划,城市发展  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