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教师常用“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来说明小学数学学习中教给学生学习方法要比单纯的教授数学基础知识要更有用,对学生的终身发展更有意义。那么,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能更好的帮助学生热爱数学,激发起他们的探索数学的欲望呢?因而,教师在教学中不能只着眼于学法的指导,而弱化了学生主体的学习兴趣和欲望。
关键词:挖掘教材本身魅力;借助先进的教学手段;以合作学习方式引领探究;提升教学艺术;注重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总是努力帮助学生寻找解题规律、归纳解题方法,以此来提升答题能力。然而,这样的数学课并不生动,教学效率也不高。究其原因,主要是这种“注重方法”的教学,往往肢解了数学的内容,弱化了数学的数感,让学生学的数学枯燥无味,简单教条,学得没有探索的激情和欲望,从而成为解题机器,失去进一步学习的欲望。因此,“授之以渔”必须有个前提,教师需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欲望,这是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益的前提,而欲望又来源于兴趣,兴趣是一个人倾向于认识、研究获得某种知识的心理特征,是推动人们求知的内在力量,它能使人集中注意力,产生愉快,紧张的心理状态,对认识过程有积极的影响。所以在兴趣中学习,思维最主动、活跃,智力和能力都能得到充分发展。因此,小学数学学习的兴趣是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维、勇于探索的强大动力。只要学生对数学产生了兴趣,便能激起他们学习数学的欲望。那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们该如何激发学生学习数学之欲呢?
一、充分挖掘教材本身的魅力,带领学生去发现数学之美
北宋哲学家陈颐说过:“未见意趣,必不乐学”。学生是感性的,他喜欢贴近他生活的、生动有趣的教材。在新课改下,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兴趣来进行课堂教学设计,从学生的兴趣点入手开展课堂教学,帮助学生在课堂集中注意力,积极思考,主动的去探索,从而发现数学之美。例如,在教学“角的认识”的相关知识时,教师可以通过课件出示生活中有角的图片,让学生从熟悉的生活环境入手,发现生活中处处有角,并让学生感受“角”的美。学生看到这些精彩的图片都源于生活和身边的事物,会特别有亲切感和熟悉感,感到很有趣,为下面的学习和探究打下良好的基础。接下来教师让学生仔细观察和比较这些角的角度,让学生对这下角进行记录和分类。这样,学生对角有了初步的感性认识,然后,教师引导学生介绍“角”的基本概念和对角进行基本分类,学生感受了数学在生活中的存在,拉近学生与数学的距离,从而帮助学生有效提升数学学习效率,培养了他们的空间立体感和审美能力。
二、借助先进的教学手段成就学生,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多媒体已经在各学科的课堂教学得以广泛的使用。数学教师也可以借助这种教学手段,化静止为运动,化单一为多样,化枯燥为生动,使学生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产生极大兴趣,对教材的理解更加透彻,从而更好的达成教学目标。
三、以合作学习方式引领学生主动探究,激起学生学习数学的欲望
“授人以鱼”可以解决学生学习最为表面最为简单的问题,而“授人以渔”却能为学生提供最合适的学习方法,让学生能够解决学习中最为复杂且又最为深刻的问题。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上,教师要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就必须给学生一把能够打开知识的钥匙——合作学习,促进学生真实欢乐的学习。对于学生的合作学习,教师需要认真对待,为了学生的合作能有良好的效果,教师的任务就是激发学生的思维,尤其是创造性思维。学生的积极思维从何而来?从学生大胆的质疑中来,从学生别出心裁的答案中来,学生在合作学习的方式中,思维最容易擦出创造性思维的火花,可以获得良好的合作效果。例如在教学混合计算应用题里,“一排大书架上有12本书,一排小书架上有6本书,现有2个大书架和6个小书架,一共有多少本书?”教师通过让学生讨论后交流:先求出什么?再求出什么?最后求什么?学生通过交流后明白了解题思路,师安排小组里擅长应用题的将题目列式,而擅长计算的学生可以将结果计算出来,学生通过合作的方式快速正确的计算出结果。
四、不断提升教学的艺术,用艺术化的教学感染学生热爱数学
教学艺术是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用语言、動作、表情、色彩、音像等手段来创设情境、组织教学,使学生在愉快的学习环境中能高效率进行学习的一种教学技能。当然,这并不是要求教师成为演员,整天说相声、逗乐子,而是要能灵活地组织课堂、有效地处理教材、机智地评价学生、巧妙地调节气氛。这就要求教师要有扎实的基本功,从教材的把握到多媒体的使用,从板书、教态、语言到导入、提问、结课等都要有自己的创意与风格。教学方法要根据不同的内容与体裁而变化,要敢于突破、创新,给课堂不断注入新的活力,让学生保持着浓厚的学习兴趣。教师在课堂中声情并茂的引导;比枯燥乏味的说教更有感染力和吸引力,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完成教学目标。如果我们能用心于教学艺术化,那么学生便会对数学学习产生强烈的欲望。
五、注重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拓宽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数学阅读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兴趣是学习的动力,所以教师必须要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让学生主动去阅读而不是被动的接受。数学阅读相对于语文阅读要枯燥一些,因此教师要鼓励学生主动阅读,带着学生一起阅读,利用数学知识的逻辑性和教材编写的特点,引导学生带着问题来预知、猜想,鼓励学生做“小小数学家”,主动联系上下文去探索数学王国中的奥秘,去发现和获得知识,从而体验成功的感觉。数学阅读也不是枯燥无味的,每一个定理定律的发现都经历了一个长期的发展过程,因而在阅读过程中,教师可以多与学生讲一些有趣的小故事。可以让学生去网络、报刊书籍上收集趣味数学、数学小故事等,然后进行班级交流,在交流中达到资源共享,让本来相对单调的阅读变成讲故事、做游戏,从而让学生学到更多的新知识。在数学语言方面,要让学生能理解掌握并能转化成自己的语言,从而使复杂的概念变成简单的理解记忆。在阅读时,学生可以边阅读边进行画图、举例验证、推理、概括和揭示规律等,进一步増强记忆,为下一步阅读打好基础。在阅读中要逐步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表达能力和交际能力。通过让学生写读书笔记、数学小论文、数学手抄报等进行展示,讨论,交流,从而锻炼学生的各方面能力。
“兴趣的源泉还在于运用知识,在于体会到智慧能统帅事实和现象。人的内心里有一种根深固的需要一一总想感到自己是发现者、研究者、探尋者如果不向这种需求提供养料,即不积极接触事实和现象,缺乏认识的乐趣,这种需求就会逐渐消失,求知兴趣也与之一道熄灭。”兴趣可以培养,欲望可以激发,途径恰是学习的实践活动。正如小孩子学钢琴,一开始他未必有兴趣随着他弹出“叮叮咚咚”的琴声,他渐渐产生了兴趣,再随着他能弹出流畅悦耳的乐曲,兴趣就更浓了。所以,作为小学数学教师,应深深的明白,兴趣是点燃智慧的火花,欲望是探索知识的动力。托尔斯泰曾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因此,小学数学教师不应只满足于做一个“授之以渔”方法的传授者,更应该做一个“激之以欲”的点火者。
关键词:挖掘教材本身魅力;借助先进的教学手段;以合作学习方式引领探究;提升教学艺术;注重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总是努力帮助学生寻找解题规律、归纳解题方法,以此来提升答题能力。然而,这样的数学课并不生动,教学效率也不高。究其原因,主要是这种“注重方法”的教学,往往肢解了数学的内容,弱化了数学的数感,让学生学的数学枯燥无味,简单教条,学得没有探索的激情和欲望,从而成为解题机器,失去进一步学习的欲望。因此,“授之以渔”必须有个前提,教师需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欲望,这是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益的前提,而欲望又来源于兴趣,兴趣是一个人倾向于认识、研究获得某种知识的心理特征,是推动人们求知的内在力量,它能使人集中注意力,产生愉快,紧张的心理状态,对认识过程有积极的影响。所以在兴趣中学习,思维最主动、活跃,智力和能力都能得到充分发展。因此,小学数学学习的兴趣是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维、勇于探索的强大动力。只要学生对数学产生了兴趣,便能激起他们学习数学的欲望。那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们该如何激发学生学习数学之欲呢?
一、充分挖掘教材本身的魅力,带领学生去发现数学之美
北宋哲学家陈颐说过:“未见意趣,必不乐学”。学生是感性的,他喜欢贴近他生活的、生动有趣的教材。在新课改下,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兴趣来进行课堂教学设计,从学生的兴趣点入手开展课堂教学,帮助学生在课堂集中注意力,积极思考,主动的去探索,从而发现数学之美。例如,在教学“角的认识”的相关知识时,教师可以通过课件出示生活中有角的图片,让学生从熟悉的生活环境入手,发现生活中处处有角,并让学生感受“角”的美。学生看到这些精彩的图片都源于生活和身边的事物,会特别有亲切感和熟悉感,感到很有趣,为下面的学习和探究打下良好的基础。接下来教师让学生仔细观察和比较这些角的角度,让学生对这下角进行记录和分类。这样,学生对角有了初步的感性认识,然后,教师引导学生介绍“角”的基本概念和对角进行基本分类,学生感受了数学在生活中的存在,拉近学生与数学的距离,从而帮助学生有效提升数学学习效率,培养了他们的空间立体感和审美能力。
二、借助先进的教学手段成就学生,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多媒体已经在各学科的课堂教学得以广泛的使用。数学教师也可以借助这种教学手段,化静止为运动,化单一为多样,化枯燥为生动,使学生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产生极大兴趣,对教材的理解更加透彻,从而更好的达成教学目标。
三、以合作学习方式引领学生主动探究,激起学生学习数学的欲望
“授人以鱼”可以解决学生学习最为表面最为简单的问题,而“授人以渔”却能为学生提供最合适的学习方法,让学生能够解决学习中最为复杂且又最为深刻的问题。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上,教师要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就必须给学生一把能够打开知识的钥匙——合作学习,促进学生真实欢乐的学习。对于学生的合作学习,教师需要认真对待,为了学生的合作能有良好的效果,教师的任务就是激发学生的思维,尤其是创造性思维。学生的积极思维从何而来?从学生大胆的质疑中来,从学生别出心裁的答案中来,学生在合作学习的方式中,思维最容易擦出创造性思维的火花,可以获得良好的合作效果。例如在教学混合计算应用题里,“一排大书架上有12本书,一排小书架上有6本书,现有2个大书架和6个小书架,一共有多少本书?”教师通过让学生讨论后交流:先求出什么?再求出什么?最后求什么?学生通过交流后明白了解题思路,师安排小组里擅长应用题的将题目列式,而擅长计算的学生可以将结果计算出来,学生通过合作的方式快速正确的计算出结果。
四、不断提升教学的艺术,用艺术化的教学感染学生热爱数学
教学艺术是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用语言、動作、表情、色彩、音像等手段来创设情境、组织教学,使学生在愉快的学习环境中能高效率进行学习的一种教学技能。当然,这并不是要求教师成为演员,整天说相声、逗乐子,而是要能灵活地组织课堂、有效地处理教材、机智地评价学生、巧妙地调节气氛。这就要求教师要有扎实的基本功,从教材的把握到多媒体的使用,从板书、教态、语言到导入、提问、结课等都要有自己的创意与风格。教学方法要根据不同的内容与体裁而变化,要敢于突破、创新,给课堂不断注入新的活力,让学生保持着浓厚的学习兴趣。教师在课堂中声情并茂的引导;比枯燥乏味的说教更有感染力和吸引力,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完成教学目标。如果我们能用心于教学艺术化,那么学生便会对数学学习产生强烈的欲望。
五、注重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拓宽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数学阅读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兴趣是学习的动力,所以教师必须要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让学生主动去阅读而不是被动的接受。数学阅读相对于语文阅读要枯燥一些,因此教师要鼓励学生主动阅读,带着学生一起阅读,利用数学知识的逻辑性和教材编写的特点,引导学生带着问题来预知、猜想,鼓励学生做“小小数学家”,主动联系上下文去探索数学王国中的奥秘,去发现和获得知识,从而体验成功的感觉。数学阅读也不是枯燥无味的,每一个定理定律的发现都经历了一个长期的发展过程,因而在阅读过程中,教师可以多与学生讲一些有趣的小故事。可以让学生去网络、报刊书籍上收集趣味数学、数学小故事等,然后进行班级交流,在交流中达到资源共享,让本来相对单调的阅读变成讲故事、做游戏,从而让学生学到更多的新知识。在数学语言方面,要让学生能理解掌握并能转化成自己的语言,从而使复杂的概念变成简单的理解记忆。在阅读时,学生可以边阅读边进行画图、举例验证、推理、概括和揭示规律等,进一步増强记忆,为下一步阅读打好基础。在阅读中要逐步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表达能力和交际能力。通过让学生写读书笔记、数学小论文、数学手抄报等进行展示,讨论,交流,从而锻炼学生的各方面能力。
“兴趣的源泉还在于运用知识,在于体会到智慧能统帅事实和现象。人的内心里有一种根深固的需要一一总想感到自己是发现者、研究者、探尋者如果不向这种需求提供养料,即不积极接触事实和现象,缺乏认识的乐趣,这种需求就会逐渐消失,求知兴趣也与之一道熄灭。”兴趣可以培养,欲望可以激发,途径恰是学习的实践活动。正如小孩子学钢琴,一开始他未必有兴趣随着他弹出“叮叮咚咚”的琴声,他渐渐产生了兴趣,再随着他能弹出流畅悦耳的乐曲,兴趣就更浓了。所以,作为小学数学教师,应深深的明白,兴趣是点燃智慧的火花,欲望是探索知识的动力。托尔斯泰曾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因此,小学数学教师不应只满足于做一个“授之以渔”方法的传授者,更应该做一个“激之以欲”的点火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