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生命力就看微空间

来源 :新民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smineonbridge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座座地标性建筑拔地而起,一个个城市副中心你方唱罢我登场,30多年来,城市的天际线越来越高,夜空越来越灯火辉煌——大开大合的城市建设迅速改变了人们的生活空间,却也在同时“杀死”了不少城市“微空间”。上海越来越像纽约、伦敦、东京,上海这座城市的个性也在国际化的路上,变得有些面目模糊。
  “微空间是与人长期厮磨的地方。”城市观察者和研究者、同济大学教授王国伟在《城市微空间的死与生》中写道,“对活生生的人而言,除了满足一时的景观式观看满足之外,更重要的是那些与身体保持亲密接触、日夜相随、深居其中的城市微空间。这些安置身体的微空间,应该具有人情味和烟火气……”
  30年城市化发展的主旋律过后,一些微细胞死了,另一些,在重生。城市化为我们带来舒适的生活,而城市微空间,将决定我们未来生活的品质和品位。

渐少的弄堂空间


  一条弄堂,承载了几代上海人的记忆。曾几何时,这个小小的公共空间,既容下了我们的肉体,也陶冶过我们的精神生活。
  物资短缺的年代,弄堂里的娱乐也显得十分“身体化”——一只脚叠起来斗鸡,赶着铁圈滚一滚,在王国伟的记忆里,这些都是当年最本能的“身体游戏”。夏天傍晚长条板凳一字铺开的灯谜乘凉晚会,群众自发的曲艺演出,这些又是上海方言专家钱乃荣教授记忆里的弄堂文化。
一条弄堂,承载了几代上海人的记忆。

  走出弄堂,还有学校操场、工人文化宫、人民广场、大世界……在钱乃荣的记忆里,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市民文化氛围最是浓郁——他就读的向明中学操场上,常常有各种民间草台班子的自发演出,唱越剧,变戏法,什么样的都有;到了元宵佳节同学们也加入其中通宵演出,有唱《十八相送》的,有演滑稽戏的,还有跳芭蕾舞交谊舞的,中西合璧毫不违和,学校教室里还有各种创造性的游戏、障碍赛——“真是穷有穷开心”。
  “解放前在田间地头演出的非正规军,后来也出现在大世界的舞台上。演戏、唱戏、游戏,很多有名的演员就从大世界演出了名气来。”文体不分家,每到放学时分,钱乃荣又会和同学们相约人民广场踢球,“两只书包一放就是球门,同学们满场跑,嘴里喊着‘奥斯开奥斯开’,奥斯开就是英文的‘ask off time’,暂停的意思。如果是打乒乓,就会讲‘脱去包’,擦边球(touch ball)的意思;打篮球呢,就说‘捎’‘派’,代表投篮(shot)和传球(pass)。很多外来词和英文压缩词都成了我们的惯用语。”
  在人民广场,同学们的手工创意得到最大的锻炼:自己做飞机,一根弹簧就能让飞机转圈,工艺最好的转圈最稳。水池里还能下“兵舰”,俨然是男孩子们斗艺的天堂。
  30年过去,石库门弄堂越拆越少了,剩下的几个历史保护性里弄,也成为“盆景式”的弄堂,景观尚在,但一段历时久远的生活方式已被逐漸告别,以弄堂为核心的市民文化氛围也在悄悄淡去。
  如今的上海,人民广场已经成为地标和大型公交枢纽,行驶在来沪的高速公路上,看到“离上海还有XX公里”的牌子,你就知道了你和人民广场的距离,但即便是游客,也不会再将它作为旅途目的地。
  伴随着大剧院、文化广场、音乐谷的崛起,顶层的高档文化消费在上海已自成格局,甚至可以用门庭若市来形容这些印象中似乎有些“高冷”的地方。相比之下,花费少、又能让市民充分展开活动的小微空间,不免显得有些式微。
  “伴随着微空间消失的,是文化多元性的消失。”王国伟认为,“微空间不但是我们成长的地方,也是回到乡愁的路径。以地标建设为代表的城市景观化,是过去中国大陆30年城市化的主旋律。市民的居住水平也得到了一定的提高和改善。但城市的个性却急剧消失,同质化现象十分严重。”

咖啡馆是客厅的新外延


  曾经,上海人的“蜗居”全国闻名。蜗居带来“七十二家房客”,也带来一种介乎城乡之间的生活与交流——一家有事百家忙,远亲不如近邻,曾是典型的里弄生活方式。当里弄逐渐被小区取代,十年邻居对面不相识也是常有的事,邻里之间的社交就此被切断。
  “小区化带来了封闭,带来了切割,也带来了隐私。”王国伟表示,“拥有客厅的人家越来越多了,但除了非常亲密的朋友,一般都不会被邀请来家里的‘客厅’聊天,家里的客厅失去了公共性,因此,社会需要一个替代空间,就是一个泛私人的空间。”
  那么,哪里可以取代弄堂,成为新的社交微空间呢?答案是:咖啡馆。
  数数上海咖啡馆的数量,你可能会大吃一惊——少说也有几千家,每天换不同的店,每天喝10杯咖啡,一年下来都能不重样。是上海人特别洋为中用十分钟情于咖啡吗?倒也不全是。身体渴望咖啡因,远不如精神渴望交流与碰撞。
街头咖啡馆。摄影 / 王国伟

  “咖啡馆里,你不会感觉到孤独。那里有你喜欢的环境,喜欢的氛围,周围的陌生人不但不会干扰你,还会成为令你愉快的背景音。咖啡馆就是现代人外延的客厅,一个泛私人化的公共空间。”王国伟也喜欢在咖啡馆小坐,他在欧洲游历时曾将有名的咖啡馆都走了一遍,“国外的咖啡馆常常是坐满的,人们知道哪里是海明威曾经写作的咖啡馆,哪里是左岸作家、印象派画家聚集之处。可以说咖啡馆在欧洲文明史上都是扮演了重要角色的,文化界对社交的需求,这种消费趣味影响了大众”。

  上海人对接咖啡文化是一步到位的。这一方面和上海中西交融的文化基因有关;另一方面,也反映出上海人社交需求的旺盛。

  回国后,王国伟惊讶地发现,上海人对接咖啡文化是一步到位的。这一方面和上海中西交融的文化基因有关;另一方面,也反映出上海人社交需求的旺盛。“西方有一个‘咖啡馆指数’,和‘美术馆指数’相似,反映的其实也是生活方式的品质——指数低的城市,交流性较弱,公共活动不频繁,商业业态也相对不够发达;而指数高的城市比如上海,人和人的观念交流、思想碰撞乃至创意产生,都是相当密集的,经济和文化的活跃度也会更高。”

“微更新”成新潮流


  仅有咖啡馆作为客厅的外延,仍是不够的。一些微空间在死去,另一些在重生。城市微空间的保护和利用,一直以来都是一组矛盾——保护什么,更新什么,利用什么,是城市个性化发展中的难题。“一线城市未来的主攻方向,是精细化改造。”王国伟的这个观点,记者在上海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那里也得到了验证。
  精细化改造,成为继大拆大建之后,新的流行趋势。3年前,上海市规土局(现上海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给出了一个全新的概念——微更新。
  什么是“微更新”?上海城市公共空间设计促进中心主任徐妍告诉《新民周刊》:“伴随着上海整个城市大部分建设趋向成熟,除了我们熟悉的旧城改造这种城市更新模式,对现有空间进行景观、功能、服务设施的提升更新也成为常态。如果说拆改是‘换衣服’,那么微更新就是‘洗头理发’,变化微小,但精神面貌为之一新。”
  2016年,上海在全国率先提出“微更新”概念,当时的市规土局启动了“行走上海2016——社区空间微更新计划”专项活动,延续至今,已到了第四个年头,形成了“案例库”“项目库”和“设计师库”三大库,为城市治理提供了一条创新的思路。
  在“上海城市公共空间设计促进中心”官网上,记者看到了三年来丰富的成功案例:
  华阳街道的大西别墅是1924年由英商地产公司建设的17栋砖木结构英式三层花园住宅,属于上海市优秀历史建筑。解放后,大西别墅被政府收回,每栋别墅分配多户家庭共同居住。由于居住空间局促,居民对小区户外活动场地的需求也日益提升。微更新后,别墅间原本半封闭的绿地向公共开放,增加了活动设施与场地。历史遗留的多处防空洞地面出口,被设计师进行了艺术化的处理——不但保留了古磨作为艺术小品,还适度改造部分设施,在实用性和观赏性上都有所提升,被誉为“绿森林里开出的向阳花”。
  杨浦区五角场镇翔殷路491弄集中绿地,因小区与体育学院结对,经常组织活动。中央绿地设有凉亭和健身设施,居民使用频率较高,小区活动也多在中央绿地举行。而北侧的集中绿地规模较小,乔木众多、日照较少、硬质铺地较少,居民使用率很低。经过微更新,这处集中绿地被改造成为供儿童娱乐的户外亲子活动空间,根据不同年龄儿童的需求进行设施的配置,并增加科普类设施。
  再看长宁区北新泾街道的金钟路,原有一道著名的艺术围墙。2016年,街道又找到专业艺术团队,对艺术围墙进行修缮性美化改造设计。远处看,彩色钢管弯成字母“GOLD AND PEACE”,作为街角的新地标。字母内围合出广场空间,提供座椅,供人休憩。如今,金钟路已成为北新泾街道的文化名片。

  微更新的初衷——它不追求令人彈眼落睛的变化,但是它能让人不再感觉不舒服,这就是最大的舒服。

  大到一片绿地、一条马路,小到一个废弃的配电房、一处狭窄的社区通道,都有微更新的余地:
  浦东新区塘桥街道的峨海小区,有一处配电房废弃闲置已近20年,常年蚊虫滋生,成为卫生的死角,既浪费资源,又降低了环境品质。小区所属的蓝东居委会采用公众参与的方式,由居民代表投票选出小区内废弃配电房、垃圾房、楼顶平台、一米花园等需要改造的部位。根据需要改造部位,由街道邀请设计单位进行微更新改造。
  而普陀区石泉路与宁强路之间的夕阳苑社区,原本一条简陋的通道也被更新为通道和休憩场所两部分,增加了更多市民活动交流的空间,既提高了空间使用率,也提升了社区的活力。
  这些遍布在各个街道社区的“边角料”空间,正是“微更新”发挥大作用的宝地。“微更新是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改变,没有微更新之前,你生活在其中可能会感觉到‘不舒服’,但是经过微更新,你也许并不能强烈感觉到‘舒服’。实际上这正是微更新的初衷——它不追求令人弹眼落睛的变化,但是它能让人不再感觉不舒服,这就是最大的舒服。”徐妍表示。
  如今的上海,“15分钟文化圈”“15分钟体育圈”都在各个街镇陆续推广普及,在徐妍看来,这些都是“15分钟生活圈”的分支。按照“2035上海城市总体规划”,未来社区公共服务设施15分钟步行可达覆盖率将达到99%左右。“15分钟生活圈”的概念树立起来,对社区而言会形成一种统筹设计,不再是坏了再补,而是有计划地持续更新完善社区生活所需的方方面面,使每个社区空间越来越宜居。

艺术展进商场,亦商亦文


  政府层面有“微更新”,市场层面同样在意识到微空间的重要。
  淮海路商业势态低迷,但淮海路上地段相对较偏、空间又比较逼仄的商场K11,却逆势而起,成为商圈品位的象征,得感谢2014年K11创造性引入的“莫奈大展”。
新江湾儿童乐园改造
  如果仅看招商的品牌,各大商场都差不多,无非是档次有高低,品牌大同小异。而K11的不同,就在于它将艺术展览引入了商业环境。2014年的莫奈大展空前成功之后,艺术展已成为K11的常态——2017年上海艺术周期间,K11在“chi K11美术馆”一口气举办了5档当代艺术展览,由K11 Art Foundation(KAF)联手两大国际顶级艺术机构合作,为上海观众带来国际性水准的艺术盛会,因为反应热烈,原定的闭展时间往后挪了整整两个月。2018年,chi K11美术馆又展现了国际知名德国艺术家卡塔琳娜·格罗斯(Katharina Grosse)于中国的首场个展“呢喃的泥土”(Mumbling Mud),从2018年末跨年展出到2019年初,时间长达4个月。眼下,由观盛艺术(MUCHART)机构策展并出品、以深蓝海洋为主题的多媒体艺术展“海的轮廓”(Silhouette of the Sea),正在K11展出,将持续至10月13日。曾经在巴黎市政厅前广场展出过大型装置作品《冰碑》的旅法艺术家刘真辰,为本次展览全新创作了海洋主题艺术装置《深蓝·万花筒系列》——这个由300块灯箱组合而成的万花筒好似人类消费物,被大海解构重组,仿佛在海底形成一幅绚丽的图画,又反映着人类对于海洋的侵入。
  眼看亦商亦文备受欢迎,许多商场也后起而效仿之——芮欧办过“米罗制造”梦幻版画体验展;外滩18号办过达利特展;新天地办过梵高特展;大悦城常年举办各种动漫周边展;金桥国际用艺术装置将中心花园广场打造成一片“无根森林”……
  “商场艺术展览正成为当代艺术商业化的一种时髦潮流。”王国伟认为此举不仅能够提升商场的消费品位和档次,更能与客人建立起联系,“商场是人造空间,它用建筑四面墙就把人和城市的关联给切断了。在商场里,你分不清是在上海还是在郑州。而在互联网时代,网上消费对于实体商场的冲击非常大——那些风格不明确、消费定位模糊的商场就会门庭冷落。十年前我们说到高端商业都会说‘梅泰恒’:梅龙镇伊势丹、中信泰富、恒隆,但现在嘉里中心、芮欧、K11、大悦城成后起之秀,因为他们抓住了商场转型的两个抓手:文化艺术、符号和内容植入。他们形成了自己符号化的标识。上海中心那么金贵的地段,为什么要建起2000平方米的‘朵云书院’?也是出于文化名片的考虑。”
  他希望上海的商業也可以多级化发展,而且要与城市景观相连:“如果外滩南京路是承接了十里洋场的繁华,高大上,国际化;那么苏州河一带就可以是更接地气的商业形态——这里从前工厂云集,小百货、低端手工作坊遍布,修铁锅的,修鞋理发的,充满了烟火气。未来打造苏州河两岸的商业,也可以更加突出‘在地性’,让这里的商业和普通市民生活紧密联系,走在这里既有微尺度的社交,又和城市景观、上海传统文化发生关联,一定是非常高的享受。”
  前不久愚园路上的宏业花园新开了一个“愚园公共市集”,集中展示了老上海的修鞋摊修伞摊,但去过的人都感觉空落落,似乎更像是复古博物馆。对此,王国伟认为是选址出了错:“愚园路属于‘上只角’地段,修鞋修伞和那里的气质是不相配的,移植过去难免变成‘盆景’,搬到苏州河来复原就对了。微空间的改造,也要和地段的气质相配,才更相得益彰。”

“桥下空间”也有生命力


  社区、绿地、商场都在建立新的微空间,还有哪些处女地可以开发?有意思的是,专家和政府机构都瞄准了一个从前没有想过要去微更新的地方:桥梁。
  “上海依水而建,仅仅蜿蜒绕城的苏州河上就有30多座桥,建于不同的年代,有不同的风格,堪称是一座露天的苏州河桥梁博物馆——桥梁是重要的公共空间,泰晤士河上的桥、塞纳河上的桥无不如此。桥梁上能有什么形态的文化展示?如果有配套的雕塑、公共艺术、露天美术展、公共座位,桥梁也可以成为人们驻足停留的地方,而不只是一个交通要道。苏州河旅游将来一定会开通,让游船取代曾经的交通运输功能,从上海外围一直通行到市中心,沿途充满了桥的故事。游客可自由上下——船经圣约翰大学,就上岸看看老建筑;船经光复西路造币厂,又可上岸了解铸币的历史。”王国伟表示。
k11展览“呢喃的泥土”预览现场

  而在规划资源局,记者了解到,2018和2019年“微更新”项目的研究重点,就是“桥下空间”的改造。
  “长期以来,上海庞大的立体交通网络承载了城市重要的交通功能,同时产生了数量可观的‘桥下空间’,很多空间存在交通不便、景观晦暗、藏污纳垢等问题,是典型的消极空间。这些空间的功能梳理和品质提升,对于已进入城市更新、存量发展阶段的上海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它将有助于改善空间割裂的现状,重塑城市、街区关系,提高空间利用效率,提供更多具有活力和品质的城市开放空间。”徐妍告诉记者,“2018年,上海城市公共空间设计促进中心在长宁区境内选择了包括延安路高架、轨道交通3、4号线凯旋路段和苏州河引桥桥洞空间;2019年选取了虹口区轨交3号线虹口足球场站桥下、普陀区苏州河引桥桥洞空间(古北路桥和祁连山南路桥)和徐汇区轨交3号线宜山路站桥下空间,作为桥下空间微更新试点开展方案征集,力求转变城市消极空间的灰色印象,使其融入日常,明亮起来,便利起来,成为富有活力的场所。竞赛一经公布,不仅收到了来自设计师们的大批高质量的方案,同样引发了广泛的社会关注与讨论。今年,部分试点的实施正在有序推进。”
其他文献
《薄雾之都:伦敦的优雅与不凡》  西蒙·詹金斯著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21年5月  1834年,伦敦威斯敏斯特宫的工作人员在处理文件时不慎引发火灾。周边建筑几乎都被大火烧毁。这场事故的直接结果是,威斯敏斯特宫附近的建筑在重建中引入了完全不同于过去的风格,以古典主义风格为主基调,而在墙体外包和内饰中则注入了哥特式风格。新的威斯敏斯特宫从1840年开始建造,花费了30年才得以建成。在这期间,众所周
苗炜  疫情期间,好多人都在看加缪的小说《鼠疫》,据说今年上海译文出版社的《鼠疫》一直在加印,人们在瘟疫流行时都喜欢看加缪的这本书。《鼠疫》出版于1947年,到2000年之前,法语版发行了500万册。到2011年,加缪的另一本小说《局外人》法语版卖出了1000万册。加上各种外语版本,这两本小说都是千万级别的畅销书。  加缪出生于1913年,27岁时跑到巴黎,在《巴黎晚报》当记者。但很快,纳粹德国入
受疫情影响,美国军方已经或将要封锁关闭其在韩国、意大利、德国等多国的军事基地。目前美国在海外有不下20万驻军,是维护美国全球霸权的所在。如梦初“新”  前陣子面对严峻疫情和政府呼吁叫嚣继续集会的韩国新天地教会会长终于下跪道歉了。他被首尔市政府指控谋杀伤害等罪。“潭”何容易  在打了19年血腥战争后,美国和塔利班握手言和。“英”视狼顾  乱港分子黎智英等被捕,然而接下来怎样惩罚这些“国家的敌人”是个
一架部署在冲绳县普天间美军基地的UH-1直升机在深夜训练时因引擎出现故障,于冲绳县宇流麻市津坚岛的一片田地上迫降,而该地距离最近的居民住宅仅120米。冲绳县副知事谢花喜一郎随后发表声明,认为该事故“给县民带来巨大的不安,(政府)将向美军表达抗议,严正处理此事”。网友感叹:日本外交部敢不敢拿出怼中国的十分之一霸气来怼一下美国?死亡接棒  有媒体报道:美国以豁免侵华日军“731部队”战犯战争责任为条件
吴林田抽象作品《circles11》。  好的作品,好的展览是洗涤眼睛和心灵的。差的作品、热闹的展览看多了,可能会把原来仅有的沉淀消耗掉。多读书,多看质量优质的作品,审美自会提升,不光是爱艺术的观众,就是艺术家自身,眼界上去了,手上的活便不会差。这几月沪上的展览多,多得跑不过来,只能选择性地去看。城市需要艺术,需要真正抵达心灵的艺术。但大多展览形同鸡肋,看了不如不看,前几日约了一位收藏家一起看一个
去年重阳节,我骑行经过小九华商业街,无意间看到一家专卖军品劳保用品的店铺,不禁心念一动。  几天前的上午,单位两位领导亲自登门给老爸送去“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纪念章。大姐转发朋友圈的视频中,我看见老爸穿着铁路制服,胸前佩戴着几枚纪念章,金色绶带的新纪念章特别亮眼,老爸正语气激昂地讲述着美军战机轰炸清川江大桥时志愿军战士们英勇作战的战斗故事……下午,大姐打来电话说:你们单位领导要
2021年上海国际车展刚刚落下帷幕,在这场今年全球范围内的首个A级车展上,中国汽车的自主品牌展现了迈向电动化和智能化的不俗实力与丰硕成果,令全球业界为之侧目。  63年前的5月,新中国国产第一辆小轿车刚刚问世,从此拉开了中国轿车生产的序章,也填补了中国汽车工业的空白。抚今追昔,中国民族轿车工业从当年的艰难起步发展到今天的盛景,令人感叹。手工敲制出第一辆轿车  1956年,在政治局扩大会议上讨论《十
《我的乔治亚》西西著活字文化·译林出版社2020年7月  文学作品中对家居环境的描写常常令人着迷。居住空间具有私密性,其结构、摆设时常暗示了主人的个性与品质,甚至能暴露故事隐藏的核心。  《我的乔治亚》出人意表,它不厌其烦地铺叙家居环境与装修经过,把房子描绘了一遍又一遍,讲的却不是真实的住宅,而是一座十八世纪英国乔治亚娃娃屋。同时又从小小的娃娃屋内部,延伸到对作者自身居住环境的描绘以及对十八世纪英
荆州市中医院顾骨科医生马晓飞和母亲张家慧。摄影/王仲昀  “王记者你好,我刚下手术,吃两口饭马上过来接你,你到车站稍稍等我一下。”在我快要抵达荆州时,采访对象马晓飞在微信上发来了这段话,一段能够体现医生忙碌日常的典型对话。  当天荆州不仅有瓢泼大雨,还伴着春雷,甚至下起了冰雹。所以正打不到车时,听到有人说来接我,心里只有感激。  马晓飞是湖北荆州市中医院骨科的副主任医师。2020年1月新冠疫情在武
陳东  今年这个庚子鼠年,真是过得非常艰难。疫情突如其来,许多行业都受到了强烈的冲击和打击,电影业也被迫按下了暂停键。电影从业人员时时刻刻等待着复工复产而又惴惴不安,电影观众从一座座影院旁边路过却不甘愿只当路人。回想起那难忘的1993年,在以吴贻弓为代表的众多著名电影艺术家的关切提议下,上海国际电影节横空出世。此后的每年六月中有九天,魔都会焕发出魔幻色彩。一时间国内外大咖云集,谢晋是首届评委会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