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孩子入园严重不适,我选择了让他暂时回家

来源 :祝你幸福·最家长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zna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终于结束了手头上所有的工作。
  回到家里,我装作可怜巴巴的样子对小宣说:“最近妈妈不忙了,想待在家里。明天起你也别上幼儿园了,留在家里好好陪妈妈,可以吗?”小家伙先是一惊,继而愉快地答应了。
  是的,我准备做一个不让娃上幼儿园、全职在家养的妈妈。事实上,这并不是一个容易的决定。但当我真正做出这个决定的那一刻,我竟有着说不出的轻松。
  *
  和其他孩子不同,小宣虽然性格内向,但刚上幼儿园小班时还算正常。
  直到去年秋天,小宣升入中班后,班主任和生活老师换了。没过多久,老师跟我反映,其他小朋友都已经适应了新老师,唯独小宣一直在排斥她们。
  老师对孩子的评价是:性格不太好,胆小、敏感、上课注意力不集中,除了玩具好像对什么都不感兴趣,不听话、很犟,从不参与游戏和体能课……
  听着老师的全盘否定,我强装淡定,可眼泪却忍不住掉下来,那一刻,很心疼孩子,心疼他在老师眼中为何会这么“差劲”?但我没有时间痛苦,没有选择逃避,也没有与老师争执,更没有选择立即去批评小宣,而是选择去了解真相。
  我一直认为,无论孩子在成长中出现怎样的问题,我们最先要做的绝不是说教与指责,而是先去了解、理解孩子。当我们对孩子的处境感同身受,才能对症下药。


  我去看了幼儿园的实时监控,视频里,孩子们都高兴地从外面跑进教室,小宣却总是孤零零地走在最后;上课时,别的孩子都踊跃发言,他坐在角落里一言不发;吃饭时,别的小朋友都去抢座位,而他怯生生转了一圈又一圈,却不敢上前,咬着手指无助地站在那,最后还是老师帮他找了一个座位……
  这绝对不是一个已经入园一年孩子的正常表现。隔着屏幕,我都能感受到孩子的那份无助和茫然。
  我迷茫了。
  晚上,和孩子爸谈起我的担心。
  孩子爸认为男孩不能娇惯,谁小时候没受过委屈和欺负。社会就是这样,男孩更应该从小磨练意志。他让我再和老师好好沟通与配合,坚持送孩子去幼儿园。是啊,别人的孩子都适应得好好的,为什么你的孩子不行?应该是你的孩子有问题啊。
  可靜下心来想想,我眼中的儿子原本不是这样的:
  他是一个善良细腻的双鱼座小男生,喜欢音乐,喜欢“乐高”玩具,喜欢沉浸在自己的小世界里。他有自己交朋友的标准:要确定你心怀善意,才会友好地对待你,并且愉快地照顾你。不然,他会用沉默来应对。对于玩具、游戏也是如此,他会先默默地观察,直到确定没有危险、能掌握了,才会参加,而只要去做了,他也会玩得很嗨很疯,也会有他非常专注、自信大方的一面。
  对我来说,小宣独一无二,他的很多优点闪闪发光。作为妈妈,我始终抱着尊重孩子差异性的态度。我将这一切告诉老师,老师却说:“每个孩子在家长眼中都是最好的、最可爱的那一个。”
  接下来的日子,我们一直努力配合老师,不断开导、鼓励小宣融入集体。
  可我还没等到花开,等来的却是孩子白天自闭不说话、哭着不肯上学,晚上噩梦不断、尿床,最后孩子连拉臭臭都不敢了,好几次我接到孩子的时候,他总是让我抱,不肯自己走。我让他自己走,却发现他走路姿势有异,原来是拉了一半在外面已经干了……
  我抱着孩子走在路上,眼泪刷刷地掉下来。孩子长期以来的低落情绪与异常行为是在向我们求救,可我们却一直选择视而不见。
  **
  当天,我说服孩子爸,做了一个震惊所有人的决定:辞掉我热爱的高薪工作,全职在家,陪伴孩子。
  你以为到这里就结束了?小宣以后就在家里幸福快乐地过着散养的生活?
  NO!真正的挑战才刚刚开始,但现在的每一天,都让我无比庆幸自己当时做了这个正确决定。
  拉臭臭问题:他只是需要宽容
  刚上幼儿园之前孩子虽然性格偏内向些,但生活习惯很正常。入园的时候就会说三句话“老师,我想喝水;老师,我饿了;老师,我想拉臭臭。”
  现在呢?搭积木的时候他突然停止不动,我浇个花从他身边经过,他突然大叫:“我不拉,我不拉!”我问他:“宝贝,你是想拉臭臭吗?”他却跺脚大哭,“我不拉,我不拉,妈妈走开,走开!”
  过了一会儿,看他额头上冒出细汗,情绪也稳定了。
  我慢慢走过去,问他,“好些了吗?拉臭臭很正常啊,爸爸妈妈每天也要拉臭臭的,拉臭臭说明身体健康,拉出来就舒服了,对吗?妈妈现在帮你换换裤子,把小屁屁擦干净好吗?”
  最开始的每天都是这样,拉臭臭时非常紧张、不安,不让任何人靠近,然后,拉在裤子上。但我从来不说孩子,家里人也不许因为拉臭臭的事说孩子。
  我想为孩子营造一个轻松的氛围,让孩子重新找回安全感。
  一个孩子只有被父母无条件地接纳与理解,才能放开做自己,这对于内向的孩子来说,尤为重要。
  慢慢地,一周有那么一两次,小宣会主动说:“妈妈,我要坐马桶上拉臭臭。”有时候会说:“哎呀,妈妈,我好像刚才拉到裤子上一点点。”我笑着说,“好啊,来,我们换干净的,你不用不好意思,妈妈小时候玩得太开心的时候,也拉到裤子上过,没事的。下次只要早点去卫生间就可以了。”有时候,我们与孩子分享自己的经历,会比说教更有效。现在他只要紧张地看我一眼,我就问他要去卫生间吗,他就会说:“我要去把臭臭拉水里。”
  在我们每天一点一滴的鼓励中,小宣的生活习惯、自理能力,渐渐恢复到了正常情况。
  情绪问题:他只是需要宣泄
  不上幼儿园以后,我每天都带小宣出去玩,小宣常常会莫名地突然大发脾气,哭闹不止,躺地撒泼,常引得路人为之侧目,更时常有好心人提醒,“你这孩子该管教了,这暴脾气长大后可不得了!”   可好心人不知道的是,等小宣发泄完了,他会软软地趴在我怀里问我:“妈妈,你还爱我吗?”“当然爱了,宝贝。爸爸和妈妈任何时候都爱你,你发不发脾气我们都爱你。因为,你是我们的宝贝。”
  小宣以前并不是个会乱发脾气的孩子,我不知道他经历了什么,他的这些脾气是从何而来。但我却知道指责与否定肯定只会让他的脾气越积越多,我相信他没有问题,他只是需要发泄。
  慢慢地,小宣情绪爆发的情况越来越少,现在几乎没有了,性格也活泼了很多,语言表达也进步很快,在家小嘴欢乐地说个不停。
  看着他跟我顶嘴,看着他一脸小坏笑想从背后偷袭我,看着他冲抢他玩具的男孩坚定地说,“请还给我,这是我的!”看着他在游乐场围着漂亮大姐姐不停地唱歌跳舞求关注,看着他和一群孩子在草地上疯跑得满头大汗,看着他一口气吃掉一小碟牛肉,看着他一遍遍地给我讲《小绿狼》,看着他和爸爸一起枕头大战……
  我经常感动地想哭。
  ***
  两千多年前,孔子就提出“因材施教”。每个孩子的性格都不同,正因如此,这个世界才如此丰富多彩。外向的孩子习惯先行动,在碰壁中思考,内向的孩子习惯先观察,把握大时再去做,慢,但是成功率高。
  无论外向内向,这都是孩子的天性。性格开朗,落落大方的孩子确实讨人喜欢。可偏巧我的孩子就是这样相对内向、慢热的孩子。但这又有什么关系呢,性格又没有什么好坏之分,每种个性都有闪光点。
  何苦非要逼着孩子去改变自己的性格,我们大人都未必做得到的事情凭什么去要求一个年幼的孩子?只要孩子拥有健康的心理、强大的内心,他自会找到自己与这个世界相處的方式。
  我只是一个普通的妈妈,写下这个故事并不是倡导每个不适应学校的孩子都应该回家散养。而是这段经历让我更加相信:天下最了解孩子的那个人,应该是妈妈。每一个为孩子真心付出过、日日夜夜陪伴着孩子成长的妈妈都应该有这个信心!外界对孩子的评价我会认真参考,但不会过分在意。就算有一天全世界都否定他,我依然会顺从自己的内心,去信他,去爱他。
  我家小宣的故事是一个相对严重的案例,对于入园适应的问题,如果孩子只是普通的情绪困扰,也无需立马考虑退学,但切不可指责他胆小,而是要试着去接受孩子的情绪,鼓励他说出来或者画出来也行。但如果一旦孩子出现极端的情绪激动或低落现象(例如死死抱着父母不肯放手),甚至是退化性行为时(比如入园前不尿裤子,入园后频繁尿裤子),就需要我们去特别注意、特别处理了。
  必要时,可以像我这样勇敢地为孩子换个环境。最近,我正为儿子找寻适合的幼儿园,重新入读。
  我们送孩子去幼儿园最主要的目的,不是去学知识,而是让他去学习社会化,比如与人交往、听从指令等等,但这一切的前提是孩子已经成长为一个心中有安全感、独立、健康的人。在童年里,孩子只有从父母这里得到越多的爱与信任,建立越稳固的安全感,到外面才会有更多的好奇心去探索,有更强大的内心去面对挫折,走向独立。
其他文献
周末娘倆开车回家,伊朵在后座低头看书,对我“保护眼睛”的警告置若罔闻。  她突然自己把书一合,扔到一边难过地说:“这本书我以后再也不看了!”  为什么?  原来,书里面有两个故事,一个讲的是狐狸吃小鸟,还有一个配了狼吃小羊的插图,“我不忍心看可爱的小动物被吃掉”,伊朵难过地说。  心莫名就柔软了一下。忍不住表扬她:“说明你真是个心地善良的好孩子,可弱肉强食适者生存,这原本就是自然界的法则啊,所以一
期刊
微信简直是个好东东,要不我们怎么说赶上了好时代?诚然,微信上面垃圾多多,但除了垃圾,微信上毕竟有那么多一看就是正儿八经的东东,比如艺术,比如艺术中的一大门类——书法。书法借微信来传播,算得上是时代带给书艺的福音。  微信传播书法的贡献之一,是让无数微民们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场合哪怕蹲马桶上都能点开书法的资讯和书法名家作品,秒知展览信息、零距离浏览书法作品。不过这还都是正常情况,最给力的是经常有一些书
期刊
周日是兒子荷包集中上兴趣班的一天。上午上完围棋回来,一进门就眉开眼笑:妈妈!我今天大胜一个一段的小朋友。我把他杀得几乎一个活棋都没留……我厉害吧?  两只手抱着你的头,掰过来和他直视,笑得见牙不见眼。  下午先去上书法,回来后嗷嗷叫:妈妈!书法老师表扬我进步大,书法老师对我特别好,她觉得我非常有天分。我厉害吧?  两只手抱着你的头,掰过来和他直视,笑得见牙不见眼。  然后去上英语课,回来说:我今天
期刊
我最风光的时候,大概是小学。那时候的我,德智美全面发展,一路从小队长、组长干起,到后面的语文课代表、美术课代表,再到后来的中队委、宣传委员,平均每个学年都会增加新的职务。到了五年级的时候,我已经身兼八职。如果一个班就是一个国的话,那时候的我非常有些VIP大臣的意思。如果按照规矩,介绍人物前先介绍头衔,那我的身份得巴拉巴拉说两分钟。  与我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我们的班长。我们的班长大人从一年级开始就当
期刊
前段时间,已经移居国外的一位朋友要从国内买《十万个为什么》带回去,给正在上小学的孩子阅读。正好这段时间我在写一本与之相关的书,了解《十万个为什么》最新版本的出版发行情况,给他推荐了第六版的新书。  《十万个为什么》这套书,从上个世纪六十年代长起来的一直到近些年还在读书的孩子们,都非常熟悉,甚至带着几分怀念和感激。在少年儿童科普读物相对匮乏的年代里,一本《十万个为什么》,可能就会使一个孩子从此走上科
期刊
常爸曾听一位“老司机”聊八卦:上幼儿园时,有一群鸡血爸妈自发建了个群,叫“超常儿童家长群”;到了小学,群名被改为“学霸家长群”;到了中学,这个群依然还在,只是名字变成了大家都认可的“普娃家长群”……  孩子还小的时候,我们的心气儿总会容易特别高——  不到4个月,偶然间发了个类似“mama”的音,我们会惊呼Ta是个语言天才;刚过1岁,就能原地和着音乐上下弯腿,我们就断言Ta有艺术细胞;还没到2岁生
期刊
老爹:  从小不喜欢在人前讲话,几个人对我也是个挑战,人越多越说不出话来。出来这几年,每一节课都有小组演示或者个人演示,不管面对中国人还是美国人,虽然还会紧张,但逐渐能够在很多人面前做展示了。对于我来说,花大量时间准备十分钟到二十分钟要讲的东西,讲得自己满意,不是照本宣科、照念照读那样地讲,还是会挂一漏万,讲得没有次序,总是有些小气馁和小遗憾,底气不足。和那些学前教育专业的学姐相比,有着很大的差距
期刊
东汉王充在《论衡》中说:“涉浅水者见虾,其颇深者察鱼鳖,其尤甚者观蛟龙。”在对问题的认识、体验上,深度的不同,一定会有收获的不同,有时会有本质的不同。  而平日里,我们也经常会遇到这样一些词语:深度体验、深度交流、深度挖掘、深度报道、深度合作、深度工作、深度生活,甚至还有深度睡眠。诸如此类,不一而足,令人心生敬畏与向往。  不过,在这个日渐浮躁与肤浅的时代,“深度”这个词越来越显得难能可贵,或者说
期刊
在各大亲子群里经常可以看到家长们在讨论,应该给孩子选择什么类型的课外书,好让自己得到解放;或者时常在遇到孩子出现什么状况的时候,听到家长们提问,“有没有什么可以推荐的书,给孩子看了Ta就会好?”  很多家长都很重视孩子阅读习惯的培养,也很注重对家庭阅读氛围的养成,例如他们会费尽苦心在家庭的角角落落都布满书,或是给孩子设计非常温馨舒适的阅读角,希望孩子热爱阅读,从阅读中受益。甚至听有一些家长说,最好
期刊
十九大召开那天,下旬刊全体编辑和杂志社的其他同志们一起,怀着无比期待的心情,坐在电视机前聆听习总书记的报告。当然了,不能光看,还要带着笔,带着本子,时不时奋笔疾书,抓紧记下点什么。  当习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里谈到传统文化时,小编心潮澎湃。  “坚持全民行动、干部带头,从家庭做起,从娃娃抓起。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