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提问是数学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项重要环节,新课改要求教师加强对提问环节的重视,积极探索并创新课堂提问的形式和技巧,尽可能给学生创设多样化的问题情境,引起学生对具体问题的好奇与质疑,使学生在各种情境中对问题展开自主地建构,逐步找出正确的答案,从而使学生的数学思维得到有效地锻炼,让学生在习得新知识的同时获得相应的数学学习技能,促进他们的综合发展。
关键词:初中数学;课堂提问;有效性;策略
目前大部分教师依旧采取死板、专制的提问手段,一味向学生抛出陈述性的知识,过于突出自身的“问”和“答”,没有给学生留出自主思考的空间和机会,这种“自问自答”的模式严重抑制了初中生数学思维的进一步发展。因此,为了改变上述现状,笔者基于本班学生发展的总体特点,在本文提出了以下三点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提问有效性的策略,希望能够为其他教师提供有效的借鉴与参考。
一、以生活化提问为载体,调动学生的认知经验
数学知识与学生所处的现实生活有着密切的连接,教师要善于从初中生的实际生活出发来选择熟悉的、可利用的素材或资源来进行课堂提问,以此来降低学生对抽象问题的陌生程度,并调动他们以往的认知经验,使学生联系这种经验对新的问题展开自主地建构和探索,通过自己的努力逐步探寻到正确的答案,从而增强他们对新授知识的了解。因此,教师要以生活化的提问为载体,力求使学生体会到数学问题与现实世界之间存在的练习,逐步减轻初中生对数学课的畏难心理,使他们的认知经验得到充分调动。
例如,教师在教学苏科版七下第七章“图形的平移”时,就遵循了生活化的提问原则,设计了如下贴近日常的问题。师:同学们,请大家在自己的座位上站起来,保持一个相同的姿势,然后向右侧迈出一步,观察前后有什么变化。学生们纷纷向右侧迈出步子并发现:就是位置发生了变化,姿势没有做任何改变。然后教师引导学生联想生活中火车运行的场景,并说一说火车运行有什么特点,以此来调动学生以往的认知经验,即:铁轨是很笔直的,火车的位置一直在向正前方移动。通过生活化的提问,学生逐渐掌握了平移的特点。
二、以趣味性提问为依托,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
教师要将以往枯燥、沉闷的提问环节变得“活”起来,如果知识照本宣科向学生抛出教材中固有的问题只会磨灭他们原有的热情,所以要不断探索并创新提问的形式与方法,尽可能地通过趣味性的提问来引起学生对具体问题的关注和好奇,使他们带着好奇来展开一系列的探究,逐步提高他们在课堂上的学习效率。因此,教师要以趣味性的提问为依托,以此来增添课堂提问的亮点,让学生觉得数学课不再无趣、乏味,在有趣的问题情境中对一个又一个问题进行分析与思考,极大地激发他们内心的探究热情。
例如,教师在教学苏科版七上第二章“有理数的乘方”时,就遵循了趣味性的提问原则,设计了如下有趣的问题。师:同学们,知道大家在课下喜欢与同伴对弈(下棋),那么你们知道棋盘之中蕴藏着什么奥秘吗?通过设疑来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教师继续发问:在棋盘的第一个方格子中放入一枚棋子,第二个方格子中放入两枚棋子,令之后的方格子中所包含的棋子比前一个方格子增加一倍的數目,那么在第39个方格子中应该有多少枚棋子呢?通过设计“棋盘奥秘”的趣味性提问,能够极大地激发学生对有理数乘方的探究热情,使其展开热烈的探讨和思考。
三、以分层次提问为引领,促进学生的共同发展
学生之间或多或少都存在着各方面的差异,比如原有的数学基础、认知水平以及个人的学习态度与情感等等,教师要针对本班学生不同的特点来进行有效提问,尽可能地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来设计问题,使问题能够满足所有学生的探究需求,避免出现优生“吃不饱”、差生“消化不了”的消极现象。因此,教师要以分层次的提问为引领,让课堂提问面向所有学生,并给各个阶层学生提供自主思考的空间与机会,使他们能够凭借自己的能力来解决问题,最终促进班内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共同发展。
例如,教师在教学苏科版七上第六章“余角,补角”时,就遵循了分层提问的原则,设计了如下不同难度的问题。1.基础性问题:请自己动手将一个直角用剪刀剪成两个完整的角,尝试着说出怎样才能互为余角呢?(使C层学生掌握基础的概念)2.提高性问题:一个是你手上的角为30°,一个是我手上的角为60°,那这两个角还互为余角吗?(使B层学生在C层基础上再掌握互为余角与位置无关)3.拓展性问题:一个角的补角是它的3倍,这个角是多少度?(使A层学生在前二者基础上学生会运用方程的思想)通过分层提问有利于让班上的所有学生都获得相应程度的进步与发展。
综上所述,教师要严格地遵循课堂提问的原则,充分依据初一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原有的认知水平,不断创新课堂提问的形式和方法,通过“以生活化提问为载体”、“以趣味性提问为依托”和“以分层次提问为引领”来丰富提问环节,逐步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意识,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并结合以往的经验对各种问题展开思考与探索,使其在习得新知识的同时能够获得数学学习的关键技能,最终优化课堂提问的效果。
参考文献:
[1]陈亮.初中数学课堂提问有效性的探究[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29(06):54-57.
[2]刘绍中.增强初中数学课堂提问有效性的几点反思[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5(11):69-70.
戴颖 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行知分校 江苏省南京市
关键词:初中数学;课堂提问;有效性;策略
目前大部分教师依旧采取死板、专制的提问手段,一味向学生抛出陈述性的知识,过于突出自身的“问”和“答”,没有给学生留出自主思考的空间和机会,这种“自问自答”的模式严重抑制了初中生数学思维的进一步发展。因此,为了改变上述现状,笔者基于本班学生发展的总体特点,在本文提出了以下三点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提问有效性的策略,希望能够为其他教师提供有效的借鉴与参考。
一、以生活化提问为载体,调动学生的认知经验
数学知识与学生所处的现实生活有着密切的连接,教师要善于从初中生的实际生活出发来选择熟悉的、可利用的素材或资源来进行课堂提问,以此来降低学生对抽象问题的陌生程度,并调动他们以往的认知经验,使学生联系这种经验对新的问题展开自主地建构和探索,通过自己的努力逐步探寻到正确的答案,从而增强他们对新授知识的了解。因此,教师要以生活化的提问为载体,力求使学生体会到数学问题与现实世界之间存在的练习,逐步减轻初中生对数学课的畏难心理,使他们的认知经验得到充分调动。
例如,教师在教学苏科版七下第七章“图形的平移”时,就遵循了生活化的提问原则,设计了如下贴近日常的问题。师:同学们,请大家在自己的座位上站起来,保持一个相同的姿势,然后向右侧迈出一步,观察前后有什么变化。学生们纷纷向右侧迈出步子并发现:就是位置发生了变化,姿势没有做任何改变。然后教师引导学生联想生活中火车运行的场景,并说一说火车运行有什么特点,以此来调动学生以往的认知经验,即:铁轨是很笔直的,火车的位置一直在向正前方移动。通过生活化的提问,学生逐渐掌握了平移的特点。
二、以趣味性提问为依托,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
教师要将以往枯燥、沉闷的提问环节变得“活”起来,如果知识照本宣科向学生抛出教材中固有的问题只会磨灭他们原有的热情,所以要不断探索并创新提问的形式与方法,尽可能地通过趣味性的提问来引起学生对具体问题的关注和好奇,使他们带着好奇来展开一系列的探究,逐步提高他们在课堂上的学习效率。因此,教师要以趣味性的提问为依托,以此来增添课堂提问的亮点,让学生觉得数学课不再无趣、乏味,在有趣的问题情境中对一个又一个问题进行分析与思考,极大地激发他们内心的探究热情。
例如,教师在教学苏科版七上第二章“有理数的乘方”时,就遵循了趣味性的提问原则,设计了如下有趣的问题。师:同学们,知道大家在课下喜欢与同伴对弈(下棋),那么你们知道棋盘之中蕴藏着什么奥秘吗?通过设疑来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教师继续发问:在棋盘的第一个方格子中放入一枚棋子,第二个方格子中放入两枚棋子,令之后的方格子中所包含的棋子比前一个方格子增加一倍的數目,那么在第39个方格子中应该有多少枚棋子呢?通过设计“棋盘奥秘”的趣味性提问,能够极大地激发学生对有理数乘方的探究热情,使其展开热烈的探讨和思考。
三、以分层次提问为引领,促进学生的共同发展
学生之间或多或少都存在着各方面的差异,比如原有的数学基础、认知水平以及个人的学习态度与情感等等,教师要针对本班学生不同的特点来进行有效提问,尽可能地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来设计问题,使问题能够满足所有学生的探究需求,避免出现优生“吃不饱”、差生“消化不了”的消极现象。因此,教师要以分层次的提问为引领,让课堂提问面向所有学生,并给各个阶层学生提供自主思考的空间与机会,使他们能够凭借自己的能力来解决问题,最终促进班内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共同发展。
例如,教师在教学苏科版七上第六章“余角,补角”时,就遵循了分层提问的原则,设计了如下不同难度的问题。1.基础性问题:请自己动手将一个直角用剪刀剪成两个完整的角,尝试着说出怎样才能互为余角呢?(使C层学生掌握基础的概念)2.提高性问题:一个是你手上的角为30°,一个是我手上的角为60°,那这两个角还互为余角吗?(使B层学生在C层基础上再掌握互为余角与位置无关)3.拓展性问题:一个角的补角是它的3倍,这个角是多少度?(使A层学生在前二者基础上学生会运用方程的思想)通过分层提问有利于让班上的所有学生都获得相应程度的进步与发展。
综上所述,教师要严格地遵循课堂提问的原则,充分依据初一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原有的认知水平,不断创新课堂提问的形式和方法,通过“以生活化提问为载体”、“以趣味性提问为依托”和“以分层次提问为引领”来丰富提问环节,逐步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意识,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并结合以往的经验对各种问题展开思考与探索,使其在习得新知识的同时能够获得数学学习的关键技能,最终优化课堂提问的效果。
参考文献:
[1]陈亮.初中数学课堂提问有效性的探究[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29(06):54-57.
[2]刘绍中.增强初中数学课堂提问有效性的几点反思[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5(11):69-70.
戴颖 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行知分校 江苏省南京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