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新明朗的漓江之美

来源 :鉴藏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bo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阳太阳,1909年生,广西桂林人,历任广州美术学院院长、广西艺术学院院长、广西书画院院长、中国美协理事、广西政协副主席、现任广西美协名誉主席、桂林中国画院院长等职。
  倘若说有“感动中国”的画家,年近百岁的阳太阳可谓当之无愧。他在长期的艺术创作中,苦心砺志、勤笔耕耘、盈筐写生,踏遍祖国千山万水,以崇尚生活,表现自然为基调,最终将漓江的自然和人文景观呈现于画幅之上,并达到常人难以企及的艺术峰峦,铸就了漓江画派的创立。
  阳太阳的漓江山水画与他所生活的地域环境有着直接的链结。换句话说,解决画家个性绘画语言需有一定的基石铺垫,这种基石实质上是生活加写生。李可染、傅抱石的写生成功之处,已经为我们诠释了这种艺术规律的价值所在。桂林山水甲天下,这里不仅有危峰兀立的青山、碧波荡漾的江水、摇曳多姿的茂林,更有洞奇、石美以及竹筏小舟等等。生于斯长于斯的阳太阳,数十年曾晨色微露、落日余晖地观察写生,寻找笔墨与表现对象的契合,揭示意蕴来抒发性灵的感受。这样,得天独厚的自然熏染,无疑会开拓视野与心胸,有了生活的淘甄与常新的体验,便会不囿樊笼,重塑所追求的对象。
  


  


  当然,生活与艺术不能写上等号,原始的素材尚需剪裁,也就是抽绎与放大,为主观意愿服务,赋予艺术以生命、美感程式。这是画家殚精竭虑雕镂之处,尤其对开拓者来说,更需要高屋建瓴的通源达变、自成法理为前提。
  阳太阳的漓江山水画,不停骖于生活状态,并非浅尝辄止的简单写生符号,而是将生活与地域文化相融,衍生审美情趣,在似与不似之间达到人与自然的合一,把潜意识的想像和平淡恬静的心境合化,谋求的是哲理旨趣。这样,人们在他的画中不仅窥视到地域风光的特色,更有画外所蕴藏的深邃意境。
  


  一般而言,当代画派的开拓者皆是将艺术的某种情境发挥到极致。他们无拘限制范围,与东西碰撞,跟南北对抗,并创造性地界定出一整套的艺术秩序,比如傅抱石的“抱石皴”、黄宾虹的“墨分七色”、石鲁的“拖泥带水皴”等等。此外,还负载着悠久的历史感和高度的责任感,有着丰厚的人生阅历和素养。阳太阳的漓江山水画绘画语言是在保留传统笔墨的基础上,自开门牖,戛戛独造。具体表现在:一是泼辣凌厉的勾皴与水墨晕彰的渲染,舒卷着云烟缥缈掩映下的奇峰;二是色破墨、墨破色、水墨相破的华滋中,赋予地域迷蒙的特征;三是山石、树木、船帆、竹筏呈现不同于他人的个性符号,是概括性、抽象性与再现性的结合;四是山韵气象、象外之象、景外之景的情感和心绪的抒发,有着时代内容和审美境界。
  


  阳太阳的漓江山水画不因为保留传统笔墨之类的而与当代人守望精神家园相悖,他的价值正是为现代人提供异古而不同于他人的新风范。他以丰厚的传统文化为创造物,不赖于形式,而是艺术主体与人格的化身,主观淡为无物,我即自然,自然即我,呈现一片广大、深邃且气象万千。这既是人格理想的树立,也是人生态度的追求,不只是注重形式意味上的个性发挥,更是“思与境谐”的美学品格。如果说,借助笔墨表现漓江旖旎景色只是一种外美,那么,沧桑的生活、人格的修炼是他艺术作品的内美。《漓江清晓》构图、取景的巧善,情节的细致铺设与描写,成为主动与创造,宛然置于身临其境任舟而行;《清音图》难觅传统程式而自我成法;《青罗碧玉》的宏大视野,峰峦浑厚,势状雄强,雾迷清旷使人怡然神驰……阳太阳的作品以亲身的体验使其由表及里地塑造漓江山水,铺染了他的生命与生活的心理特征,表现一种清新明朗之美,而这种美愈是强烈,就愈能激发起人们对漓江的向往、憧憬与热爱,同时也对它的风俗文化及美学背景作深刻的思考。
  


  阳太阳以旗幡民族性为己任,把漓江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融为一体,形成了独特的山水画风格样式,创建了一个“漓江画派”,这无疑对当代中国画具有一定的现实和指导意义。
  


其他文献
艺术的情调更多的用来陶冶人们的情操,传统绘画中的水与墨的交融,色彩与位置的经营,都是为了更好的传递一种情愫,这种情愫是艺术家瞬间的理念审美的闪现,虽然这种闪现是艺术家个人经验的诠释,但这种从虚幻的意念转移到可视的绘画作品上来,除了艺术家本人对画面把握的功力外,艺术家心理活动的变化往往决定了作品情愫的蕴含和传达,牛敏最近的山水作品给我的视觉和心理感应就是:悠悠我吟,深谷弥散。  牛敏的山水作品比较注
期刊
把叹息  藏在心里  成小小的核    把慌乱  丢进泥土  再掩盖一些尘沙    也许心疼会慢慢发芽  长出枝叶  光沁润着树冠  影带走流年    我喜欢在暮春的好季节  独自说话  看窗外五彩的阳光  像极了深处记忆的温暖    这温度真的是我喜欢的  那么温润  那么多浪漫的五彩丝    轻柔舞蹈  溜过房间的窗幔  柔柔地落在脸上    停下来  温暖就涌到肩头  想你的时候  水拂着脸
期刊
梅墨生在当今画坛是一个特殊的符号。许多人都说,他的艺术风格和处世之道一样,与这个时代格格不入。对此梅墨生说:“误解我的人,会说我清高,怪,不合群,不随大流。理解我的人,认为我独往独来。艺术史上真正不朽的人只有两种,一种是开宗立派,他是领先人物,这样的人物会被当时的人们所认可,流芳百世;还有一种人独立于时尚之外,从来不随波逐流,甚至独立于主流文化之外。”  一个阳光明媚的上午,记者如约来到了国家画院
期刊
《三字经》自南宋以来,已有七百多年历史,是不可多得的启蒙读物。文笔自然流畅,深入浅出,内容包括了中国传统的教育、历史、天文、地理、伦理和道德以及一些民间传说,言简意赅,例如文中仅用三百多字便概括了中华五千年历史的变迁,历来备受赞誉,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儿童道德教育丛书》。  关于《三字经》一文的作者,主要说法有三:  一、明代《广州人物传》、《广东新语》,清代《大云山房记》以为作者应是宋
期刊
新碶,这座崛起在宁波北仑的滨海新城,山清水秀,景色宜人,纵横交错、碧波荡漾的岩泰河水系自南向北缓缓流入海口。她因拥有13公里深水航线而被称为“黄金水道”。  2011年金秋十月,新碶街道健身气功活动站的功友们,沉静在节日般的欢乐中。全区从十多个站点选派出1160名习练者,要参加北仑区举办的“全国全民健身示范城市试点启动仪式暨全国千村健身气功交流展示系列活动宁波北仑大会”表演。运动员身着鲜艳的练功服
期刊
摘要:1926—1931年间席卷国内和南洋的古装类型片及其“本事”,迄今为止的研究只局限在电影领域,在中国现代文学史和学术史上基本处于双重失语状态。早期古装类型片的产生源于商业驱动、剧本荒、民间文学和受众趣味等多重因素,更受到都市与乡村、传统与现代以及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时代语境下民族集体无意识的深层制约。古装片、武侠片、神怪片与其“本事”虽然同为一体,但由于电影化的改塑和市场化嫁接,二者又存在着某种
期刊
在水中绽放的瓣瓣灵芽,犹如自心中馥郁不败的觉华;在手中摩挲的把把砂壶,有似自性中圆满含光的月轮。“羡诗客,慕僧家”。诗、画、书、禅、茶、壶,自古为文人雅士不得不习之艺,不得不尚之趣。无画境不足以发诗情,无书理不足以益画境,无禅心不足以究书理,无茶道不足以醒禅心,无壶器不足以显茶道。种种方便施设,最后统归于性灵之升遐。  中华禅茶文化和禅画艺术的当世传承者——月照上人引诗、书、画、禅皆人茶道,即茶道
期刊
我与德利兄相识已有30多年了,可以说对他的为人,他的艺术是极熟悉的。尽管他近些年全身心的致力于他所从事的影视美术创作的研究,同时我也特别的发现他的书法创作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与提高,日近成熟和老辣。观赏他的书法形体妖冶多姿,刚柔兼备,行笔欹侧顾盼,欲放又收,欲行又止,结构亦松亦紧,亦拙亦巧。那种非秦非汉,非晋非魏,表现着取诸家之长,融会古今的格调,看起来很耐人寻味。  早在七十年代中期,我和德利兄在
期刊
生活每天这样周而复始地继续,渐渐发现,除了日常琐事,我所能做的只是在画布上努力表达自己的内心世界,或者说通过画布从日常琐事逃离到一个我自认为的‘‘清凉世界”。  最羡慕道家里的神仙,“肌肤若冰雪,卓约若处子。不食五谷,吸风饮露。乘云气,御飞龙,而游乎四海之外”。“乘白云,驾飞龙”是我对自由的最大想像了。会飞,还想怎样?  常常梦到自己在云层里飞,手臂轻划,然而速度极快,且有凉风,感觉非常的惬意。有
期刊
墨生其人,众说不一。褒之者,称其慷慨好义;贬之者,谓其露才扬己。然无论褒贬,一个显在的事实是:墨生不是一个平凡的人。墨生的不凡在于他既是理论家,又是艺术家。然而,仅仅如此,还不足以让人称奇。因为这样的人在古代、在当代都不是“稀世之珍”;还有人以为墨生的奇特在于中专毕业的他不仅一度执中央美院之教鞭,而且现任中国国家画院理论部主任。但是,仅仅如此,便认定墨生的奇特,那也只能说明我们智力的平庸与治学的草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