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不爱学习、成绩差、违纪现象突出, 这对于我们职校的班主任和任课教师来说, 在工作上存在了很大的难度; 为了改变这种情况, 在班级实行“分组管理”, 效果相当不错。
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大多是初中学习中的失败者, 多数文化课学习成绩比较差、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 自卑心理严重、常常感到前途无望。他们给社会大众的印象就是不爱学习, 成绩差, 违纪现象突出, 这对于我们职校的班主任和任课教师来说, 工作上存在很大的难度; 为了改变这种情况, 我校在学习山东杜郎口中学和洛阳四职专的教学模式下, 提出了“能动课堂” 教学模式, 为了配合这种教学模式, 作为084 班班主任我开始在班级实行“分组管理”, 通过近两年的实践, 我认为这种管理模式效果相当不错, 下面我就把自己的经验和教训总结如下和大家共勉:
一、分组管理的本质
分组管理法是指在班级实际的情况下, 充分利用现有的资源, 按一定的规律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 通过形式多样的分享活动, 充分调动学生做班级的主人, 从而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的一种管理方式。它既吸收了合作教育、分组教学的优势, 又立足于中国中等职业学校的实际, 进一步强调了学生的主体性、创造性、平等性和发展性, 突出了可操作性。
二、分组管理的分组
分组管理依据的标准可以是多方面的。针对中职学生的认知特点、结合我们班的实际教学条件, 我在班级中采用如下分组方法:小组由6~8 人组成, 成员至少有1~2 人是成绩较突出、纪律性较强的A 类学生, 2~3 人是学习成绩中等, 能基本遵守纪律的B 类学生, 2~3 人是学习稍有困难、不太遵守纪律的C 类学生。这样将不同层次、不同特点的学生均衡地分配在各个小组中, 可以使小组的成员相互学习、互相帮助、相互监督, 不同层次的学生充当了不同层次的角色, 实现了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目标, 有效地避免学生过早出现分化。
三、分组管理的座位调整
分好组后, 座位采用围坐的形式。围坐的形式能让学生体会到团队的意义, 意识到自己是团体的一分子, 不能为这个小群体拖后腿。每组平均三对, 按成绩、纪律情况分为两人为同桌。全班的座位是两周一调, 以小组为单位,顺序推摆。组长有权根据组内实际情况来进行座位的调换,调换的目的是考虑到学生的学习和视力情况。这样也解决了学生之间因熟悉说小话的问题, 也利于老师对各小组情况总体把握。
四、分组管理的管理机制和评价机制
组内设立多个常规管理岗位,如:各门功课课代表、卫生组长、纪律组长等, 使每个学生在组内都承担着一个或多个管理角色, 人人都能够体验“领袖” 的滋味, 每个人各司其职而又互相制约。班内有多少个学生, 就有多少人在具体管理着班级。小组之间根据平时上课纪律、回答问题情况进行加减分, 每周日晚由班长总结各组得分, 每周一班会班主任根据总结进行奖惩, 期末评奖活动, 设置“优秀小组长”,“进步小组”“最团结小组” 等专门的奖项进行激励。对这些争强好胜的孩子来说, 竞争非常激烈, 如果想在竞争中独占鳌头, 就需要每个同学的努力, 在这个过程中, 同学们就必须更勤奋地学习、遵守纪律, 并且善于与他人合作, 实现共赢, 学会自我管理。
五、分组管理的好处
(一) 班级分组管理可以加强对学生个体的管理。对学生进行分组管理可以让杂乱的课堂变成有序的课堂, 因为划分小组后, 小组与小组之间有了比较与竞争, 每一位学生都会力争为自己所在的学习小组进行最好的表现。
(二) 班级分组管理可以提高班级的整体学习效率。在老师的指导下, 成绩比较优秀的同学会帮助学习有困难的同学完成基本的学习任务。洋思模式的完全合作学习小组,让学生在充分自学的基础上, 经过互相讨论, 共享学习成果, 最终全面地完成学习任务调动了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意识, 因而对提高班机整体学习效率起很好的作用。
(三) 班级分组管理较好地解决了班级管理中存在的一些难题。分组管理培养了一大批得力的班干部。各位干部分线负责, 工作起来很得心应手, 既培养同学们的工作能力,又能把班主任从繁杂的琐事中解脱出来, 是一件好事。
(四) 班级分组管理, 为科任教师课堂纪律管理提供有效途径。
好的纪律是高效课堂的前提。如何让学生遵守纪律,专心听课, 很多老师感到棘手。“班级分组管理” 实行加分的奖惩, 涉及小组荣誉, 利用加分管理课堂纪律, 可以达到更好效果, 不失为一条良策。
六、分组管理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解析
(一) 因为学生不是传统的面对黑板而坐, 对听讲效果任课教师不好把握, 经过再三思考后, 并征求任课老师的意见后, 这学期重新调整座位, 但是也尽量保持小组的合作性和独立性。
(二) 学期末, 6 个小组发展已经很不平衡, 团结的小组, 组员关系和睦, 组内还经常组织小活动; 不团结的小组, 时不时闹点矛盾, 让我出面, 重新分组。我先把各方面表现最好的六个学生选出来, 聘任为组长, 其余学生按照倒排顺排的方法来分到组里, 以保证每组的实力比较均衡。另外把实力相当的同学归为一类, 组长和组员进行双向选择。
正如德国有位著名的教育家曾说过:“管理的艺术不在于严守死看, 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 经过一学期的实践和探索, 我感觉班级分组管理, 成效还是很大的。我注意了学生在学校和班内的考核名次, 绝大多数学生进步很大。我认为只有让学生学会自我约束, 学会自我管理才能终身受益。
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大多是初中学习中的失败者, 多数文化课学习成绩比较差、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 自卑心理严重、常常感到前途无望。他们给社会大众的印象就是不爱学习, 成绩差, 违纪现象突出, 这对于我们职校的班主任和任课教师来说, 工作上存在很大的难度; 为了改变这种情况, 我校在学习山东杜郎口中学和洛阳四职专的教学模式下, 提出了“能动课堂” 教学模式, 为了配合这种教学模式, 作为084 班班主任我开始在班级实行“分组管理”, 通过近两年的实践, 我认为这种管理模式效果相当不错, 下面我就把自己的经验和教训总结如下和大家共勉:
一、分组管理的本质
分组管理法是指在班级实际的情况下, 充分利用现有的资源, 按一定的规律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 通过形式多样的分享活动, 充分调动学生做班级的主人, 从而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的一种管理方式。它既吸收了合作教育、分组教学的优势, 又立足于中国中等职业学校的实际, 进一步强调了学生的主体性、创造性、平等性和发展性, 突出了可操作性。
二、分组管理的分组
分组管理依据的标准可以是多方面的。针对中职学生的认知特点、结合我们班的实际教学条件, 我在班级中采用如下分组方法:小组由6~8 人组成, 成员至少有1~2 人是成绩较突出、纪律性较强的A 类学生, 2~3 人是学习成绩中等, 能基本遵守纪律的B 类学生, 2~3 人是学习稍有困难、不太遵守纪律的C 类学生。这样将不同层次、不同特点的学生均衡地分配在各个小组中, 可以使小组的成员相互学习、互相帮助、相互监督, 不同层次的学生充当了不同层次的角色, 实现了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目标, 有效地避免学生过早出现分化。
三、分组管理的座位调整
分好组后, 座位采用围坐的形式。围坐的形式能让学生体会到团队的意义, 意识到自己是团体的一分子, 不能为这个小群体拖后腿。每组平均三对, 按成绩、纪律情况分为两人为同桌。全班的座位是两周一调, 以小组为单位,顺序推摆。组长有权根据组内实际情况来进行座位的调换,调换的目的是考虑到学生的学习和视力情况。这样也解决了学生之间因熟悉说小话的问题, 也利于老师对各小组情况总体把握。
四、分组管理的管理机制和评价机制
组内设立多个常规管理岗位,如:各门功课课代表、卫生组长、纪律组长等, 使每个学生在组内都承担着一个或多个管理角色, 人人都能够体验“领袖” 的滋味, 每个人各司其职而又互相制约。班内有多少个学生, 就有多少人在具体管理着班级。小组之间根据平时上课纪律、回答问题情况进行加减分, 每周日晚由班长总结各组得分, 每周一班会班主任根据总结进行奖惩, 期末评奖活动, 设置“优秀小组长”,“进步小组”“最团结小组” 等专门的奖项进行激励。对这些争强好胜的孩子来说, 竞争非常激烈, 如果想在竞争中独占鳌头, 就需要每个同学的努力, 在这个过程中, 同学们就必须更勤奋地学习、遵守纪律, 并且善于与他人合作, 实现共赢, 学会自我管理。
五、分组管理的好处
(一) 班级分组管理可以加强对学生个体的管理。对学生进行分组管理可以让杂乱的课堂变成有序的课堂, 因为划分小组后, 小组与小组之间有了比较与竞争, 每一位学生都会力争为自己所在的学习小组进行最好的表现。
(二) 班级分组管理可以提高班级的整体学习效率。在老师的指导下, 成绩比较优秀的同学会帮助学习有困难的同学完成基本的学习任务。洋思模式的完全合作学习小组,让学生在充分自学的基础上, 经过互相讨论, 共享学习成果, 最终全面地完成学习任务调动了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意识, 因而对提高班机整体学习效率起很好的作用。
(三) 班级分组管理较好地解决了班级管理中存在的一些难题。分组管理培养了一大批得力的班干部。各位干部分线负责, 工作起来很得心应手, 既培养同学们的工作能力,又能把班主任从繁杂的琐事中解脱出来, 是一件好事。
(四) 班级分组管理, 为科任教师课堂纪律管理提供有效途径。
好的纪律是高效课堂的前提。如何让学生遵守纪律,专心听课, 很多老师感到棘手。“班级分组管理” 实行加分的奖惩, 涉及小组荣誉, 利用加分管理课堂纪律, 可以达到更好效果, 不失为一条良策。
六、分组管理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解析
(一) 因为学生不是传统的面对黑板而坐, 对听讲效果任课教师不好把握, 经过再三思考后, 并征求任课老师的意见后, 这学期重新调整座位, 但是也尽量保持小组的合作性和独立性。
(二) 学期末, 6 个小组发展已经很不平衡, 团结的小组, 组员关系和睦, 组内还经常组织小活动; 不团结的小组, 时不时闹点矛盾, 让我出面, 重新分组。我先把各方面表现最好的六个学生选出来, 聘任为组长, 其余学生按照倒排顺排的方法来分到组里, 以保证每组的实力比较均衡。另外把实力相当的同学归为一类, 组长和组员进行双向选择。
正如德国有位著名的教育家曾说过:“管理的艺术不在于严守死看, 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 经过一学期的实践和探索, 我感觉班级分组管理, 成效还是很大的。我注意了学生在学校和班内的考核名次, 绝大多数学生进步很大。我认为只有让学生学会自我约束, 学会自我管理才能终身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