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写山水

来源 :中国摄影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ckin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满目都是中国式的山水,却疑惑于绘画与摄影。
  这些作品设置了一个游戏,让观者在画面前猜测、选择。其实,艺术不过就是成年人的游戏,只不过是在趣味中玩得更有意味。
  如果把某类照片理解为艺术,从来没有人说过照片应该是什么样子。在人们看来,这组貌似中国水墨的摄影作品,有着极强的传统意韵,光影的交错分明是水墨的点染。
  而我并不想追究它所用技法的倾向,讨论和寻找像什么、如什么、似什么,或许都是对这组作品的误读。没有理由把它无端地归类,也没有道理把它贴靠在什么之上,更没有权利把它附加在自以为的某种想象。
  这是一组不俗的作品,它的表达少有强烈的冲击,也拒绝装神弄鬼的所谓“当代”,更摒弃八股式的腐气,但它以不同寻常的、完整的,又极端平静的方式来发散作者胸中之感慨。
  这山水树石,哪里是对自然的描摹,早已变成作者表达心性的道具,他借用这自然的事物,讲述关于人、关于自己的故事。
  这些作品尽量带着诗意,虽然不是强烈地扑面而来,而每一幅画面都潜藏着缓动的诗句。这不可能是有意而为的结果,诗是真诚的,是从心底由然而发的。可以想见,作者是以诗意的姿态面对着自己的生命。
其他文献
所谓“镜头的语言”大致说的是两个方面的事情:其一是说镜头的视角、光圈以及镜头特质所形成的影像效果,其二是拍摄者运用镜头的特质所体现出来影像风格。这一回咱们说一说这“其一”的事情。  视频镜头的理念  在135相机体系内,35mmf/1.4规格的镜头一直是一个高级的品种。我用过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多个不同品牌的35mm f/1.4镜头,因为都是天价,只是从朋友那里借来感受一下子而已,直到去年的某一天
期刊
我使用“天空与梦想”、“最后的太阳”和“宇宙结构学”等题目,持续拍摄关于20世纪末的照片。对于已经过去的那个世纪的人们,我有一种瞬间的同感能力,那些人们滋养着关于苍天的梦想和怀旧情绪。  ——川田喜久治  相比森山大道、荒木经惟、杉本博司等等,同为日本摄影家的川田喜久治(KikujiKawada)的名字并不为我们所熟知。在过去的2014年里,川田喜久治的作品却在世界范围里再次广泛引起关注。2014
期刊
塔楼,作为青岛老城的一道风景,已经有百年的历史沧桑。徐崇德《水中的塔楼》,带给我们的是一道关于塔楼的别样的风景。  其实徐崇德借助独特的视觉元素所解读的,不仅仅是塔楼作为一种美的象征,更重要的是,他以整体组照的系列空间,引起了人们对塔楼的关注,从而让影像的魅力,延伸到了哲学的、社会学的层面,带来了有意味的结构形态。  回顾整个摄影史的影像历程,其中也不乏借助水中的倒影展开现实世界的纷繁世像,尤其是
期刊
受访嘉宾  佳能ICP事业本部长、专务董事:真荣田雅也  佳能ICP副事业本部长、ICP第一事业部(EF镜头)事业部长、执行董事:冈田正人  佳能ICP第二事业部(数码单反相机)事业部长:户仓刚  佳能第三事业部(消费类数码相机)事业部长:溝口芳之  佳能ICP副事业本部长、ICP第四事业部(数码摄像机)事业部长:枝窪弘雄  佳能ICP战略企划中心所长:吉冈达生  Q:佳能未来是否会制造智能相机,
期刊
索尼α7Ⅱ是索尼全画幅微单α7的换代产品,新款相机的最大变化是增加了机身防抖功能并改进了自动调焦系统。  有效像素:2430万  感光元件尺寸:35.8×23.9mm  快门范围:30-1/8000秒  连拍速度:5幅/秒  调焦系统:增强型混合调焦系统  感光度范围:IS0 100-51200  视频标准:1920×1080/50p  取景器:100%视野率电子取景器  液晶屏:3英寸、123万
期刊
1990年代纪实摄影在国内风头正兴,塞巴斯蒂奥·萨尔加多的作品曾被国内众多有志于纪实的年轻摄影人奉为标杆,他的经历也被津津乐道。直到最近,还有一些国内的展览机构正在联系引进萨尔加多的作品作为摄影活动的压轴大戏。20余年过去了,在世界范围内,摄影的格局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纪实以及报道摄影的生存环境也不复往日,而在国际上,被许多人视为大师的他却日渐引起两极分化的争议,本刊特约评论家江融结合去年纽约国际摄
期刊
1962年生于南京的马康,早年学习油画并酷爱现代艺术,1993年开始摄影创作。马康在创作上也始终坚持自己的“另类”与独行,对他来说,用照片反映时代境况,玩味这种“视觉的方式”,似乎很能满足自己的表达和激情。  近半个多世纪以来,中国的传统文化在历次政治运动和现代化建设摧枯拉朽的潮流中遭遇厄运,并承受着复杂与矛盾的堆砌、自然与被迫的适应。马康的系列作品“不确定时代”最早创作于2005年,作为一种“信
期刊
Q:你从事摄影的初衷?  A:其实我上大学的时候学习的是版画专业,毕业后还画了很多年油画。我觉得我比较幸运,我的老师是英若识先生,他给我们安排了很多看似与艺术无关的课程,摄影课就是其中之一。虽然这个课程只有短短的半个学期,却让我迷恋上了相机与照片。当时我并没有意识到以后要做摄影,而这对于我日后的摄影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Q:为什么后来选择放弃绘画来做摄影呢?  A:画了多年的画之后,我发现用绘画
期刊
这组表现上海外滩的系列作品,貌似艺术味道颇浓并洋溢着厚重的人文情怀,其实这组作品的产生完全是一单商业合同,是受上海市国资委所属上海久事集团委托拍摄的。该集团十几年来按照市政府的要求对上海的外滩进行保护、规划、再次开发建设,并需要进行营销推广宣传。这组作品委托合同价格250万元,历时数月完成。这是我及我的团队继《中国五十六个民族全家福》、《印像上海》、《航拍上海》、《上海老工业》、《百年思南路上的思
期刊
学摄影,原本是连想都没有想过的事。在《解放军报》工作21年,都是同文字打交道,从没有拿过照相机。  曾经有人问我自己的摄影作品有何特点,我答:1、从来没有预定拍摄计划,多是利用出差和出国访问,走到哪里拍到哪里,全部作品都是现场抓拍的:2、因为是从学习新闻摄影开始的,因而比较关心社会,关注人,以拍摄人物为主,特别是妇女、儿童是我的最爱,有人开玩笑地说我摄影也是“以人为本”;3、镜头主要对着世间美好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