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主题学习”那些事儿

来源 :湖北教育·教育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anyibi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阅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课外阅读更是能开阔学生的视野。
  但是,课外阅读也有一些弊端,如阅读面广,目的性却不够强;信息量大,针对性却比较差;自觉的学生收获大,不自觉的学生收获甚微,造成两极分化等等。而“语文主题学习”则能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
  “语文主题学习”以主题的方式集约阅读的多元性,与教材相呼应,教师编写阅读“丛书”,从而满足不同年龄阶段阅读者的不同需求。这种开放、多元的文化态度,尊重了少年儿童的阅读规律和阅读兴趣,为少年儿童精神世界的丰盈打下了良好基础。
  “语文主题学习”是国家“十二五”课题,提倡课内大量阅读,转变教师的教学模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2014年末,武穴市从北京新学校研究院引进了“语文主题学习”。短短两年,武穴实验二小找准了“语文主题学习”与学校生命教育的契合点,把“语文主题学习”实验开展得如火如荼。
  整个实验中,“让教师具有课程意识,改变课程结构”尤为关键。学校主要通过五项举措来助推“语文主题学习”:一是头脑风暴,让意识占位,转变观念;二是组建团队,让骨干先行,壮大队伍;三是聚焦课堂,让专家把脉,探索课型;四是课程改革,开发潜能,促进自主成长;五是改变评价,让个性放飞,自由绽放。
  不过,实验一开始教师们就面临种种困惑:
  低年级学生接受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有限,课内增加容量学生接受得了吗?课内增加阅读量后,怎样兼顾不同阅读水平的学生?课堂时间既要完成教材文本的教学,又要读课外书,时间从哪里来?
  学校组织教师反复研讨,认为所有问题归结为在课堂教学中处理好两个关系:课内与课外的关系、阅读深度与广度的关系。
  要想处理好这两组关系,必须变革课堂教学方式,着眼于阅读体系的构建。为此,学校提出了主题学习“单元结构化”,立足于单元学习的总体目标,打通语文教材、“语文主题学习”丛书、经典书籍乃至生活之间的关系,对现有的语文教材以一个单元为整体进行主题提炼、目标定位、内容重整,以块状、网状的形式推进,达到“增量”“提效”“涵泳”的目的。
  对于小学生来讲,课外阅读和课内阅读的效果是不一样的,所以学校要尽可能把阅读落实到课堂中来。“课外阅读课内化”不是说非教材类读物的阅读都必须在课内完成,课外就没事了,它还必然向课外延伸,使课内和课外在“语文主题学习”这个体系中形成互动。这就要求教师有更开放的思想去构建由课内到课外、由课外到课内的阅读课程体系。学校在组织教师备课时,不再是一课一课地备,而是一个单元一个单元地备。通过“自主预习课”“精读引领课”“方法运用课”“展示分享课”“口语交际课”“习作指导、讲评课”“单元综合检测课”7种基本课型,重新构建单元教学内容,达到增量和提速的目的。
  不过,要想让学生持久地阅读下去,光有基于教材的7种课型是不够的,学校还安排了经典诵读课、名家经典阅读课和图书馆课。同时,对教材以外的读物或是学生课外阅读中的焦点和热点问题进行回应,推动孩子们持久阅读。
  如,每周三的经典诵读课,就以学校开发的校本教材为蓝本,一学期要求学生会背教材以外的20首古诗词,会背诵国学经典中的部分内容,六年下来学生就有300多首古诗词的积累。另外,还会有《论语》《笠翁对韵》等众多国学经典的积累。
  关注课程,实验才能落到实处,才有研究的价值。所以,学校在课程设置上把学科课程和活动课程有机结合起来,特别是活动课程,如,快乐读书节、诗王争霸赛、故事达人秀、成语大比拼、听读写大赛、阅读考级等,这些活动深受孩子们喜爱。在活动中,孩子们可以充分展示阅读成果、享受海量阅读带来的成就感。学校4月份的读书节,孩子们自编自导了许多形式活泼、生动有趣的节目,一二年级的童谣、童话剧,中高年级的课本剧、相声、小品等,让教师们刮目相看。
  课内是导、引,课外是补充、延续。课内阅读大多是一种共性阅读,课外阅读则兼顾了孩子们的个体差异,是一种个性化阅读。
  主题学习中课堂教学的量增加了,广度拓宽了,并不表示深度就会削弱或者消失。对语言的品味与对文本的深层理解是语文学习的题中应有之义,在课程视野下的“单元结构化”同样能处理好深度与广度,量与质的关系。
  前不久,蔡凤燕老师展示了《语文》四年级第四单元《走进战争的儿童》这一课。为了帮助学生理解世界人民对和平的渴望,表达“维护和平,制止战争”的心愿,蔡老师融入了名著中描写战争的片段、关于二战的资料、当今世界仍存在的战争、战争对儿童的伤害等,还有《和我们一起享受春天》《和平颂》《今天是儿童节》以及描写战争的古诗等,使这些文本相互勾连、相互呼应、相互融合、形成互动,都参与到课文主题学习中来。同时,教学中对这些文本加以解读,使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也变得立体、多维。由此可见,深度与广度并不矛盾,两者是统一的。
  在阅读深度和广度的融合方面,学校做了大量工作:
  在精读课上讲准、讲精、讲深,教会学生提炼主题、涵泳语言、品悟人物、提升情感。有了精读课的引领,后面的反三归一,拓展阅读才会水到渠成。
  根据教学需要,开展专题阅读。在“走进毛泽东”这个单元,教师开展了“走进毛泽东”的专题阅读,广泛阅读毛泽东诗词、毛泽东的故事、别人眼中的毛泽东,比较全面地了解毛泽东伟人的胸襟和凡人的情怀,这样一来,毛泽东这个人物的形象就在学生心中丰满了。
  “单元结构化”的几个课型之间互动,在一定程度上也实现了深度的推进。比如“走进故事长廊”这个单元,学校就设计了7个课型,用了10个课时。预习指导课为后面的精读引领课和方法运用课作铺垫,整本书的阅读指导课和单元阅读展示课又是对前面的精读引领课和方法运用课的延伸和推进,这些课型既独立存在,又相互勾连、互相生成、相互融合。
  两年时间,武穴市第二实验小学的师生在“语文主题学习”实验的路上且行且思、且思且行,生命得到了共同成长。
  (作者单位:武穴市第二实验小学)
其他文献
笔者以人教版课标实验教材九年级上册《圆锥的侧面积和全面积》教学为例,谈谈"三自"模式在课堂教学中的实际运用。一、定向导学导学模块主要由导入新课和自主学习两部分构成。
我国的教育事业面临着商品经济发展带来的冲击。商品经济的发展正在牵动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中枢,向教育提出了新的历史任务,胪为推动教育改革的强大社会推动力。如何认识和评价商品经济对教育的种种影响,更新观念,统一认识,作出果断的决策,采取必要的对策,已经成为教育发展和改革的当务之急。
"健康课堂"是省教育厅基教处主持立项的重点教科研课题,开题至今,已近三年。三年来,《湖北教育》始终积极参与,推动课题发展。2013年,《湖北教育》(综合资讯)约请专家学者从理论
我就教育和科技的关系问题谈一点看法和大家共同讨论。一、日本战后的经济起飞,一方面依靠原来教育的基础;另一方面很重要的就是美国的教育模式、科技教育的模式注入到日本的教育中所发挥的作用。
武汉市东湖高新区教育文化体育局积极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大刀阔斧地将教研、科研、师训、德育、体卫艺、心理健康、信息技术等业务部门整合,成立了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教育发
新课程倡导探究式学习,而研究性学习则是探究式学习的一种重要方式。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基于自身兴趣,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用类似科学研究的方
中小学怎样加快教育改革的步伐,提高教育质量,这是当前教育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课题。本刊记者就教育改革问题,访问了市教育局的有关同志,并邀请了部分中小学校长和其它同志进行了座谈。他们对中小学教育如何贯彻“三个面向”问题,教学体系的改革,课内和课外两个渠道教育的关系,学生创造力的培养等问题,谈了他们的看法.同时,记者还走访了解了一些中小学的改革实践,这里分述如下。
叙事研究:先做事,再叙事教育叙事之所以现在引起了比较广泛的重视,是因为中国的教育界正在或者说已经达成了一个基本的共识:教育研究要尊重事实、谈论事实。所谓教育叙事。就是以
这次座谈会讨论的一个问题是: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发展与深化教育改革。对这个题目可以从两方面理解:一方面是社会主义经济发展和教育本身的改革,包括教育的组织结构,甚至教育的性质的改变;另一方面是教育怎样为商品经济服务。是不是商品经济的发展会促使教育本身,甚至某些观念发生变化呢?
前两期,我们约请教育专家,主要对《纲要》中比较抽象的工作方针进行了解读。本期,我们将目光放到具体的"规划"中来,分别就"如何实现教育家办学"和"怎样推动民族地区义务教育发展"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