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从四个方面论述了教师在教学中培养小学生空间观念的有效途径:实物展现,建立空间观念;发挥主体作用,深化空间观念;引导学生想象,升华空间观念;多媒体教学,感受空间观念。
关键词:小学数学;逻辑思维;生活实际;有效途径;空间观念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中指出:“空间观念主要是指根据实物的具体特点和特征想象出相应的几何图形,由几何图形联想出其描绘的实际物体;能够用适当的方式描绘出物体之间的位置关系;描述图形的运动和变化;依据语言的描述画出图形等。”因此,学生在学习数学过程中,具备一定的空间观念,对学习数学有很大的帮助,但鉴于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以及小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在讲授设计空间观念的图形时,学生的思维无法跟上教师的步伐。
一、实物展现,建立空间观念
刚开始接受空间观念,小学生的想象还不够完善,还需要教师引导,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抓住学生一个特点,那就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见到的物品,在课堂活动的开展中,教师可以展示实物,慢慢让学生体会几何知识的由来,这些实物也更好地让学生在大脑中建立空间观念,如在教学五年级下册《观察物体三》一课时,课本第3页练习一第1题,是判定右边三个图形分别是从什么方向看到的?教师在教学中发现,学生从正面看可以得出图形,但是从上面以及左面看就有点难度,因此可以借助道具。教师先布置学生准备几个小正方体,由学生先把课本的图形摆出来,之后让学生从正面、左面、上面看物体,观察物体所形成的图形,把自己看到的图形画出来。把课本题目解答出来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继续探究其他图形,把自己摆出来的图形展示出来,分享给其他同学,这样就可以达到举一反三的作用,从而更好地把空间观念直观地展示给学生看,建立空间观念,也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发挥主体作用,深化空间观念
第一,教师在课堂中的地位是主导者,学生是课堂的主体,要培养小学生空间观念,教师要在课堂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给多一些时间学生动手操作、动脑思考,有的问题可以由他们互相讨论、互相探究得出结论,教师在课堂中适当引导。可以根据小学生好奇、好动的特点,设计教学方法。如在教学五年级上册《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一课时,教师要引导学生认识长方体时,可以设计如下问题:长方体有几个面;每个面是什么形状?哪些面是完全相同;长方体有多少条棱,哪些棱长度相等,有多少个顶点?
若教师直接进行讲解,告诉学生长方体有几个面?有几条棱?那么学生就被动接受知识,对长方体的空间观念就很难形成,更无法深化,因此,教师可以先把班级分为小组,由小组之间进行动手操作,可以先制作一个长方体,用手触摸长方体的面、棱、顶点,初步感受长方体的形状,通过观察和讨论,引导学生自己去说出每一个问题答案的由来,这样,在以后遇到关于长方体的知识点时,学生大脑中就能展现长方体的形状,有利于学生解答相关题目。
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发挥学生主体地位,进一步感受和认知数学空间图形,教师只要在课堂中调动小学生的视觉、听觉、触觉等各种感官,他们的空间观念的培养过程就会变得越加顺利,深化小学生的空间观念。
三、引导学生想象,升华空间观念
如何引导学生想象,成为教师在课堂中一个教学难点,学生的空间观念形成,需要长时间的培养,教師在课堂要重视引导学生想象,逐步深化学生想象,培养学生想象能力,才能让学生遇到几何图形的时候,大脑能及时反映出画面,这也是对小学生认知的培养,是对大脑的加工和提升。当然,要达到一定能力,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思维能力。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运用合适的方法引导学生想象,通过观察物体,感受物体的形状,在初步感受物体的基础上才能更好地发挥想象。如在教学圆锥体的时候,如何引导学生想象圆锥的高?平面图形的展示是无法看到圆锥的高的,那么教师可以通过模式操作,引导学生发现圆锥的高,从而从空间中想象圆锥的高。
四、利用多媒体,感受空间观念
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多媒体教学已深入到每一间教室,一体机的安装也方便了很多教师上课,而且多媒体的演示,可以让枯燥的课堂变得生动,把现实中无法操作或者操作不方便的空间知识展现出来。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目标设计PPT、动画等方式,把原来静止、抽象的空间转化为动态、具体的动画,进行可视化图形展示,让学生从视觉上感受空间观念,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如在讲授《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时,课本内容涉及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展开图,有的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剪切的方法感受剪开图的形状,从而理解表面积,但也可以利用多媒体,如几何画板的动画演示、PPT的动画演示都可以实现展开图,而且可以更好地引导学生发现图形的特点,为学生创设更加丰富的空间观念感知情境,让学生通过多样化的观察以及形象化的空间抽象过程来建立空间感知,进而建立起空间观念和丰富空间想象力。
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空间观念为学生学习数学知识、培养学生逻辑思维做好铺垫。对小学生而言,空间观念要在长期的学习、培养中训练,循序渐进。因此教师要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习规律,把生活与数学知识联系起来,引导学生善于观察生活中存在的数学知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多动手操作,多动脑思考,形成对空间观念的思维,感受空间观念,从而更好地发挥空间想象力,促进数学思维能力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胡姣阳.浅谈小学数学中空间观念的培养[J].中国农村教育,2019(23).
[2]沈正会.让培养“空间观念”落地生根——由一道数学试题引发的思考[J].小学数学教师,2018(01).
[3]朱淑凤.小学数学空间观念的教学渗透[J].小学数学教育,2016(Z3).
关键词:小学数学;逻辑思维;生活实际;有效途径;空间观念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中指出:“空间观念主要是指根据实物的具体特点和特征想象出相应的几何图形,由几何图形联想出其描绘的实际物体;能够用适当的方式描绘出物体之间的位置关系;描述图形的运动和变化;依据语言的描述画出图形等。”因此,学生在学习数学过程中,具备一定的空间观念,对学习数学有很大的帮助,但鉴于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以及小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在讲授设计空间观念的图形时,学生的思维无法跟上教师的步伐。
一、实物展现,建立空间观念
刚开始接受空间观念,小学生的想象还不够完善,还需要教师引导,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抓住学生一个特点,那就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见到的物品,在课堂活动的开展中,教师可以展示实物,慢慢让学生体会几何知识的由来,这些实物也更好地让学生在大脑中建立空间观念,如在教学五年级下册《观察物体三》一课时,课本第3页练习一第1题,是判定右边三个图形分别是从什么方向看到的?教师在教学中发现,学生从正面看可以得出图形,但是从上面以及左面看就有点难度,因此可以借助道具。教师先布置学生准备几个小正方体,由学生先把课本的图形摆出来,之后让学生从正面、左面、上面看物体,观察物体所形成的图形,把自己看到的图形画出来。把课本题目解答出来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继续探究其他图形,把自己摆出来的图形展示出来,分享给其他同学,这样就可以达到举一反三的作用,从而更好地把空间观念直观地展示给学生看,建立空间观念,也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发挥主体作用,深化空间观念
第一,教师在课堂中的地位是主导者,学生是课堂的主体,要培养小学生空间观念,教师要在课堂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给多一些时间学生动手操作、动脑思考,有的问题可以由他们互相讨论、互相探究得出结论,教师在课堂中适当引导。可以根据小学生好奇、好动的特点,设计教学方法。如在教学五年级上册《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一课时,教师要引导学生认识长方体时,可以设计如下问题:长方体有几个面;每个面是什么形状?哪些面是完全相同;长方体有多少条棱,哪些棱长度相等,有多少个顶点?
若教师直接进行讲解,告诉学生长方体有几个面?有几条棱?那么学生就被动接受知识,对长方体的空间观念就很难形成,更无法深化,因此,教师可以先把班级分为小组,由小组之间进行动手操作,可以先制作一个长方体,用手触摸长方体的面、棱、顶点,初步感受长方体的形状,通过观察和讨论,引导学生自己去说出每一个问题答案的由来,这样,在以后遇到关于长方体的知识点时,学生大脑中就能展现长方体的形状,有利于学生解答相关题目。
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发挥学生主体地位,进一步感受和认知数学空间图形,教师只要在课堂中调动小学生的视觉、听觉、触觉等各种感官,他们的空间观念的培养过程就会变得越加顺利,深化小学生的空间观念。
三、引导学生想象,升华空间观念
如何引导学生想象,成为教师在课堂中一个教学难点,学生的空间观念形成,需要长时间的培养,教師在课堂要重视引导学生想象,逐步深化学生想象,培养学生想象能力,才能让学生遇到几何图形的时候,大脑能及时反映出画面,这也是对小学生认知的培养,是对大脑的加工和提升。当然,要达到一定能力,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思维能力。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运用合适的方法引导学生想象,通过观察物体,感受物体的形状,在初步感受物体的基础上才能更好地发挥想象。如在教学圆锥体的时候,如何引导学生想象圆锥的高?平面图形的展示是无法看到圆锥的高的,那么教师可以通过模式操作,引导学生发现圆锥的高,从而从空间中想象圆锥的高。
四、利用多媒体,感受空间观念
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多媒体教学已深入到每一间教室,一体机的安装也方便了很多教师上课,而且多媒体的演示,可以让枯燥的课堂变得生动,把现实中无法操作或者操作不方便的空间知识展现出来。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目标设计PPT、动画等方式,把原来静止、抽象的空间转化为动态、具体的动画,进行可视化图形展示,让学生从视觉上感受空间观念,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如在讲授《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时,课本内容涉及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展开图,有的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剪切的方法感受剪开图的形状,从而理解表面积,但也可以利用多媒体,如几何画板的动画演示、PPT的动画演示都可以实现展开图,而且可以更好地引导学生发现图形的特点,为学生创设更加丰富的空间观念感知情境,让学生通过多样化的观察以及形象化的空间抽象过程来建立空间感知,进而建立起空间观念和丰富空间想象力。
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空间观念为学生学习数学知识、培养学生逻辑思维做好铺垫。对小学生而言,空间观念要在长期的学习、培养中训练,循序渐进。因此教师要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习规律,把生活与数学知识联系起来,引导学生善于观察生活中存在的数学知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多动手操作,多动脑思考,形成对空间观念的思维,感受空间观念,从而更好地发挥空间想象力,促进数学思维能力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胡姣阳.浅谈小学数学中空间观念的培养[J].中国农村教育,2019(23).
[2]沈正会.让培养“空间观念”落地生根——由一道数学试题引发的思考[J].小学数学教师,2018(01).
[3]朱淑凤.小学数学空间观念的教学渗透[J].小学数学教育,2016(Z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