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住“文眼” 辐射全文

来源 :教学月刊小学版·语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nggangj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课文具体的语段,感受“水,成了村子里最珍贵的东西”,激发学生珍惜水资源的情感。
  3、原是缺水之苦,而作者却具体生动地描述了水给村里人带来的快乐,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人,整体把握脉络
  
  师出示一组表现西部地区缺水状况的图片和反映缺水之苦的当地民谣,让学生说说感受。
  师:图片中那一块块干裂的土地、一张张渴望的脸庞,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水是如此的重要。今天,就让我们走进作家马朝虎的《水》,通过文字再次去感受生命之源——水。
  师:这篇文章主要想告诉大家什么?请用文中的一句话概括。(出示句子:“水,成了村子里最珍贵的东西。”)
  师:作者主要是从哪两个方面去表现的?(板书:缺水之苦有水之乐)
  (评析:“文有文眼,诗有诗眼”。这个“眼”可能是一个词,也可能是一句话。它是课文的脉搏,是进入课文的门户,要抓住它辐射全文,牵一发而动全身。“水,成了村子里最珍贵的东西”就是这篇文章的文眼,整个教学过程都是紧扣这句话展开的。)
  
  二、了解缺水之苦,体悟水的珍贵
  
  (一)十里挑水
  1、师:让我们先把目光聚焦到那一处很小的泉眼边,请同学们默读第一小节,边读边想:这段话中哪个句子能让我们充分感受到“水,成了村子里最珍贵的东西”?
  出示:“记得那时候我们一个村子的人吃水,都要到十公里之外的一处很小的泉眼里去挑,经常要排上一个小时的长队,才可以挑上一担回家。”
  (1)哪些词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提醒学生注意那些数量词,从中体会到缺水的严重、担水的辛苦。
  (2)透过这段文字,你仿佛看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2、师小结:长长的路、小小的泉眼、重重的担子、炎炎的烈日,取水的过程是多么不容易呀!所以村里人说“请我喝酒不如请我喝水”,所以说“水”,成了村子里最珍贵的东西”。
  3、指导朗读,读出缺水给全村人带来的苦。(指名读)
  (评析:在教学过程中注重了学生语文实践能力的培养,注重了思维的训练。如“哪些词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透过这段文字,你仿佛看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让学生想象、表达,再有感情地朗读,这样,语文的工具性就落在词语上,落在句子中,学生体会出了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二)风干晒干
  1、师请大家自由朗读课文第2到第5小节,看看哪些语句最能让我们感受到缺水的痛苦?
  出示句子:特别是在夏天,在骄阳下忙了一天之后,男女老少都有一种将要被风干的感觉。
  我们四兄弟,像四根将要被晒干的狗尾巴草一样。
  (1)强调是把“四兄弟”比作“快要被晒干的狗尾巴草”,而不仅是“狗尾巴草”。
  (2)从这样的比喻句你能想象出此时的四兄弟是什么样子吗?(无精打采、灰头土脸、半死不活、委靡不振)他们是多么期盼母亲能打开水窖啊!
  (3)你们见过风干的东西吗?风干的东西给你什么印象?(干巴巴的、硬邦邦的、粗糙糙的)
  (4)此时,全村的男女老少怎么会有将被风干的感觉?(结合“夏天骄阳下”和“忙了一天”体会)
  (5)你们能想象人将要被风干了是怎样的一种状况吗?
  也许嘴唇——破裂了;汗早就——流光了;嗓子早就——冒火了;头也晕了,甚至连说话都没力气了。
  (评析:写作是语言的艺术。我们正是要通过对文章的解读,抓住文中的多处细节,引导学生加以品味,感受作者对语言运用的精到,从而与作者同喜同悲,使心灵受到震颤和荡涤。)
  2、指导朗读:“风干”应该比“晒干”更难熬!能读出这种“将要被风干”的痛苦吗?
  3、小结:通过具体的语句,我们真切地感受到这的确是一个缺水的地方,缺水的生活苦不堪言。当地村民盼水、哭水、梦水,向五湖四海呼唤水。(板书:苦)所以——引读:“水,成了村子里最珍贵的东西。”
  
  三、品味得水之乐,倍感水的珍贵
  
  1、作者本是要反映缺水的艰难和苦涩,但我们从文中却分明感受到有水带来的快乐。(板书:乐)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看看文章通过哪几种情况让我们深切地感受到有水的快乐?(板书:下雨天 一勺水)
  (1)学习“下雨天”的相关内容
  出示:只有在下雨的日子里,大家才可以痛痛快快地洗上一回澡……尽情地享受水带给我们的抚摸与清凉,还仰起头,张大嘴巴,去吃来自天空的水。
  ①这段话中哪些词句让你体会到了有水之“乐”?把有关词语圈画出来,并带到这样的句式中说一说:因为缺水,所以孩子们
  全身脱得光溜溜的——(师述:为了痛痛快快地洗澡呀!)
  在雨中奔跑跳跃——(师述:真是欣喜若狂啊!)
  大呼小叫——(师提示:呼什么?叫什么?)
  仰起头,张大嘴巴,去吃来自天空的水——(师述:正在好好享受呢!)
  相机比较:“痛痛快快”与“痛快”,体会叠词加重和强调的作用。
  ②从这段话,你读出了孩子们怎样的心情?
  指导朗读:为了读出这样的兴奋喜悦,前半部分语速应读得急切一些,语调应该欢快一些:后半部分语速应读得缓慢一些,语调应该表现得幸福一些。(评析:感受“雨中乐”时,教师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去体会,并用一定的句式为学生创设表达的情境,使他们真切地体会到孩子们的乐,深切地体会到水的珍贵。这种自读、圈画、感悟、朗读的训练,也有效地提升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③从这段话背后你品出了什么?仅仅是欢欣与快乐吗?让我们再次重温那缺水的艰辛和苦涩。(回顾“十里挑水”“风干晒干”的内容)
  ④小结:能在下雨天痛痛快快地洗澡,大家就像过节一样快乐。由此可见,师引读:“水,成了村子里最珍贵的东西。”
  (2)学习“一勺水”的相关内容
  师:刚才我们体会了下雨天洗澡酣畅淋漓的快乐。请大家自由默读课文第四、五两小节,看看一勺水又带来怎样的快乐?(学生交流,师出示句子)
  ①让我们都舒服得“啊啊”大叫了起来。
  一勺水为什么能让四个人舒服得“啊啊”大叫了起来?因为我们四兄弟的身体此时是怎样的状态?这一勺水就是久旱逢——甘霖呀!
  ②从头顶倾注而下的水滑过了我们的脸,像一条小溪流……在水的滑动中,我听得到每个毛孔张开嘴巴的吸吮声,我感觉得到血管里血的流动在加快。
  A、这段话中哪个词或哪句话最能让你感受到一勺水带来的难以想象的快乐?
  抓“吸吮”——“每个毛孔张开嘴色的吸吮声”。
  读了这个拟人句,你们仿佛看见每个毛孔在怎样吸吮呢?(拼命地吸、充分地吸、用力地吸、幸福地吸吮、痛快地吸吮、争先恐后地吸、贪婪地吸……)
  (评析:教师始终以引导者的身份,引领学生不断地研读文本。学生所说的都是他们自己的话,是他们对于文本真切的、个性化的解读。)
  这样拼命地吸、贪婪地吸,因为诚如母亲所说 的——“你们真的饿坏了。”(出示这句话)
  指导朗读:能读出这种“饿坏了”的感觉吗?
  抓“滑”——这段话为什么连用了几个“滑”,而不用“流”“淌”昵?(从水量上去辨析:“流”和“淌”都表明水量比较多,而“滑”正好对应“一勺水”的量)
  还有什么原因一定要用这个“滑”呢?(从感觉上去辨析:通过连用四个“滑”强调了这一勺水带给他舒畅与惬意!“滑”是轻轻地抚摸,就像母亲的手抚摸过每一寸肌肤,所以通过这个“滑”还能感受到——母亲的关爱)
  指导朗读:能读出“滑”带来的抚摸与舒畅吗?
  (评析:通过辨析为什么连用了几个“滑”。而不用“流”和“淌”,将教法与写法巧妙融合,让学生明白:在写作时,一般是不重复用词的,但有时为了强调自己某种特别的情感,往往会进行重复用词。文中作者正是在强调这一勺水带来的难以描述的舒畅感受。写法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强化。)
  b、肌肤、毛孔甚至血液,都在享受水的滋润。请同学们闭上眼睛,听老师朗读一下,体会水滑过身体的那种感觉,感受作者发自内心的对水的呼唤。(配乐)
  
  2、小结:作者就是用诗一样的语言,写出了下雨天、一勺水给四兄弟带来的奇妙感觉,让我们再次感受到——“水,成了村子里最珍贵的东西。”
  (评析:在学生感受快乐的同时,通过及时的小结,让学生回到中心句“水,成了村子里最珍贵的东西”,加深对水的珍贵的感受。这样以点带面,牵一发而动全身,思路清晰,整体感悟深刻。)
  
  四、总结拓展赏析,反衬水的珍贵
  
  1、作者出生在缺水的地区,本应写缺水的苦涩和艰辛,为什么还要花这么多的笔墨写有水给他们带来的快乐呢?(这种写法就叫反衬)
  
  2、在这样鲜明的反衬中,让我们更加强烈的感受到——
  (评析:这句中心句贯穿整个教学的始终,使各个环节犹如精心串起的颗颗珍珠,每一颗都熠熠闪光,同时又浑然一体。循环往复,层层深入,使“水,成了村子里最珍贵的东西”这一感受深深地烙在学生心中。)
  
  3、赏析王维的《鹿柴》,看看这首诗是如何运用反衬手法写出空山深林的寂静和幽暗的。
  (评析:通过拓展赏析,教给学生写作的一些基本表达方法,这也是阅读教学的目标之一。)
  
  4、总结迁移:虽然作者曾饱受缺水之苦,但在他笔下流淌的却是有水之乐,在真切细腻的叙述描写中,透出了作者对水的渴望,对生活的热爱。老师希望同学们也用能这样一种生命情怀去面对将来的生活,同时能尝试用反衬这种方法去表达自己的情感。
其他文献
汉语拼音是学生学习语言、文字不可缺少的工具,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刚入学的小朋友,面对的语文学习中的第一个难关就是汉语拼音。识记一个个抽象单调的拼音字母,拼读一串串混淆不清的音节……都给这个阶段的孩子带来了困难。光靠死记硬背、机械式的拼读,很难在汉语拼音的学习上取得好的效果。因此,如何抓住一年级新生的认知特点,把枯燥乏味的教学内容,通过适当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来变得生动有趣,从而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
“自能”即“自主”和“能动”,它提倡在教师指导下,有步骤、有系统、有目的地学习,在学习的过程中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自主探究,养成积极主动思考的习惯、主动求知的欲望和深入探究的意识等等。那么,怎样在小学高段语文教学中促进学生自能学习呢?笔者在教学实践中摸索出了以下四种策略:    一、前置性作业,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前置性作业指的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知识水平和生活经验所进行的尝试性学习。它是为新课
【设计意图】  《小猫刮胡子》是一篇科普童话故事,教学中应始终坚持“儿童本位”的理念,以生为本,以学定教,顺学而导。  以儿童真实起点为本:链接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储备,创设故事情境,让学生开展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体验。  以儿童认知规律为本:抓住学生认识的模糊处、疑难处、空白处,运用多种方式在语境中识字、写字、学词、朗读,读懂故事内容,感受人物形象。  以儿童可持续发展为本:采用自主、合作、
三年级作为小学习作的起步阶段,构段能力的培养极为重要。在总课题《基于目标的小学习作核心能力培养研究》的引领下,我们三年级子课题组开展了“构段能力培养”的实践与研究,立足并列、总分、承接、因果四种基本段式,设计了16次段式专项训练,并积极开展了相应的课例研究。《有趣的课间活动》就是在这一背景下进行的一次“并列段式”的专项训练课。为了凸显主题,我把“能运用连接词句写出两个以上活动场面”定为本课的教学目
《花的勇气》是人教版课标教材第八册第五组课中的一篇略读课文,选自冯骥才的《维也纳春天的三个画面》。课文生动地描写了作者在维也纳寻花的经过以及由此产生的心情变化,最后被花的勇气所震撼,从而明白生命的意味就是勇气。这篇课文最大的语言特色就是词语充满了感情色彩。教师若能牢牢地抓住这一特点来设计和展开教学,一定会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在一次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展示活动中,一位教师上《花的勇气》这一课时,紧紧地抓
摘要:美国《健康与幸福》教材设计特点有:注重整体化设计,教材愿景、教材目标、教材内容、实践活动一脉相承;注重知行合一,用实践活动塑造健康行为;注重程序体验,将学习策略恰当地融合在学习内容之中。这些为我国体育与健康学科开展健康教育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关键词:实践活动;健康行为;《健康与幸福》教材;体育与健康。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2410(20
叶圣陶先生曾言:“语言文字的训练,最要紧的是训练语感。”可见,语感培养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任务之一。语感不是学生天生就有的,需要经过长期语言阅读、分析和运用才能形成。在阅读教学中,让学生潜入文本,涵咏词句是培养学生语感的重要途径。笔者认为,要使学生的语感由最初的低层次感性直觉向着全面、深刻、丰富而又灵敏的深层次理性直觉迈进,应从反复诵读、潜心会文、比较品味、追索拓展、揣摩想象等五个方面进行培养。 
【教材分析】  《乞巧》是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八组的一篇精读课文。这组教材围绕民间故事和神话传说这一主题来编排。《乞巧》是唐代诗人林杰描写民间七夕乞巧盛况的古诗。农历七月初七夜晚,俗称“七夕”,又称“女儿节”“少女节”,是传说中隔着“天河”的牛郎和织女在鹊桥上相会的日子。过去,七夕的民间活动主要是乞巧,所谓乞巧,就是向织女乞求一双巧手的意思。  【教学目标】  1.学会“乞”等四个生字。  2.能字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七组的四篇课文以“人与动物”为主题,从不同角度描写了在不同年代、不同国度发生的人与动物之间的感人故事。笔者在这组课文的教学实践中,利用课前、课中、课后不同的学习时机,巧妙借助不同形式的学习单,努力使学生对教材文本及语言经历从学习感知、迁移深化到尝试运用的过程,从而使学生学会阅读,提升阅读素养,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一、课前“单元预习单”,为整组阅读做好铺垫  人教版教材的一大特
一、“多读多写多背”的解构  在语文教学中,类似“多读多写多背”的提法不少,对于这些似是而非、模糊不清的常识性说法,如不加思考就盲目搬用,只能降低语文教学的效能,销蚀语文教学的科学理性。  面对语文教学之难,大伙儿都说,小学语文其实没什么难的,就是要“多读多写多背”,以至于有人无端地把“多读多写多背”奉为圭臬。此一“多”字无异于用“暗胡同”绑架了语文教学,语文教学什么时候才有望摆脱暗中摸索、误打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