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肩作战的欧巴与屌丝

来源 :汽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cwu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新车搭载1.5T发动机,配备全球首创第四代CVVD连续可变气门技术,带来新技术思路,这会成为未来小排量涡轮发动机的普遍玩法吗?


  涂就技术上来说,个人非常敬佩起亚在传统内燃机配气科技上的这一创举,它甚至比本田的VTEC、宝马的Valvetronic 这类可以改变汽门正时与扬程的技术来得更不容易──它可以透过改变凸轮轴转速调控出1400 级不同汽门开闭的时长,而不是只靠不同凸轮轴偏心角作有限段位的调控,进而根据发动机工况需求灵活改变压缩比(4:1~10.5:1)或缸内负载压力,让省油效率与动力性能都有所提升……
  说了第四代CVVD这么多天文数字一般的高科技,我想请问有多少读者会再深入探究下去?估计10人里面有1人就不错了。发动机科技在国内就是一冷门学科,大多数消费者买车时根本不想研究,因此你会发现,东风悦达起亚似乎没特别大肆强调它们家这台1.5T机器有多厉害。还有另外一个原因我猜……VCTURBO发动机的前车之鉴已经摆在那边了,与其说发动机多厉害,还不如说车内空间有多大,外观造型多酷炫,液晶屏幕有多大,还有最现实的……终端优惠多漂亮!
  因此你要问我说起亚这台带有第四代CVVD技术的发动机能不能成为行业指标,个人觉得或许得个沃德十佳发动机奖还行,但要在国内引起多大反响,呵呵!看K5终端优惠,看品牌形象如何再被打响,然后再说吧!
  辉抱歉我对这项技术了解的程度不够专业,似乎起到的作用是可变压缩比,让不同工况下都能获得高效、节能的最佳效率,个人感觉是在CVVT的基础上进行的优化吧。现在小排量涡轮发动机上加持的技术可以说是多到令人发指,因为它既要承擔起过去2.0L,乃至2.5L自然吸气发动机的性能表现,还要满足严苛的排放法规,所以技术越来越先进也是必然的。
  鑫想要在自然吸气发动机领域有所突破,必然要在进排气方面下功夫,虽然许多品牌都有着自家可变气门技术,可思路基本为实现气门升程控制的无级调节,而起亚第四代CVVD则是从控制气门开启的持续时间角度切入,从而灵活调整压缩比,实现阿特金森、奥拓、米勒三种循环的自由切换,是为不小的突破。



  这个技术我觉得在动力压榨以及燃油经济性上有不错的潜力,不过可靠性还需检验,溢价也不能太多,不然现有小排量涡轮技术已是水到渠成并可优势重叠,推广成本太大,还不如选择混合动力车型了。
  诚既要动力好又要省油,厂家说我太难了,背后是多少工程师熬白了多少茬头发!简单来说,起亚的第四代CVVD连续可变气门技术通过控制进气门的开启/ 关闭时机来间接地改变压缩比,其实一些混合动力汽车使用的所谓阿特金森循环发动机也是相似的理念,不过如果真的想动力好又低油耗,还是免不了电动机的帮助。


2.有人说新款K5外观十分激进, 内饰却太过保守,内外不太统一,你怎么看?


  涂不会啊,我觉得这一代K5的内饰已经比之前前卫多了,算是进步很多了!好奇怪,怎么隐隐感觉现代起亚集团造车有点学马自达的玩法,先弄个外观超酷但内饰老派的车出来,然后改款换代时再把内饰格局升华一些?不过以上纯属猜测,总之这一代K5的内饰看起来比前一代进步多了,跟前卫的外观算是比较搭衬了。
  辉外观激进确实是激进,扁平化的设计让它看上去很宽,很有冲击力,很有轿跑感,但是在它兄弟十代索纳塔面前,这设计也没超过大家的审美范畴吧。内饰方面会保守吗?我觉得还不错,只要它的功能足够多,配置足够丰富,坐起来很舒服,用起来很爽,那就够了。毕竟K5的起售价会比同级别的中级车低,车子又比较大,那肯定就会有短板存在的。
  诚保守只是相对K5的外观来说,我觉得内饰只是不如外观那么激进,但并不等于不好。而且内饰还是应该以实用为先,标致的内饰够天马行空了吧?还不是无力回天,至少比闷骚的大众好看就够了。
  鑫外形很有特点,自成一派,越看越顺眼的类型,这很符合时下年轻人的口味取向,不与平庸为伍。内饰我觉得并不保守与老气,作为内在新车可能更想突出的是精致度,因此,你看一些细节设计与用料都很讨巧。


3.你认为新车能重回当年销量荣光吗? 与同级对手相比, 这车的优势与劣势为何?

  涂毕竟B级车市场里面还有雅阁、凯美瑞、迈腾这些“硬通货”,有君威、迈锐宝这些“折扣王”,加上目前疫情影响市场景气确实低迷,韩系车品牌形象也不太好,除非终端优惠大,不然个人猜测新K5打市场战还是蛮辛苦的。新K5的优势就是新、外观酷,劣势就是品牌光环不亮、二手价格难看,这点相信大家都清楚!
  辉请问当年的销量荣光指的是哪一年,我往回翻K5 的过往销量,即使是被列为“屌丝三宝”的年代,它也没有特别光荣的销量吧,毕竟大部分人还是更喜欢德系、日系的中级车,真屌丝的话也买不起中级车了。与同级相比优势自然是价格、尺寸等产品力方面的,劣势就是这个品牌了,这些年起亚的经销商都不好找了吧。
  诚论国人相当看重的品牌,现代/ 起亚自然不如大众、丰田、本田响当当;论性价比又不大可能玩得过自主品牌,关键后者还做得越来越好……K5的外观设计确实非常出众,但不足以一夜爆红,如果K5能取一个“真香”的定价,我相信稳坐第二梯队问题不大。
  鑫其他选手的实力都很厉害,新车并不能与其拉开明显产品力差距,即便消费者对于产品有好感,优惠得足够大才能让他们拍板。颜值、配置是它一贯的优点,品牌影响力、操控则略逊一筹,关键我觉得首先看国人对它的接受程度吧,最新设计语言能否一眼打动大家,要知道年轻人的口味可是千变万化。


4.虽然韩系车在国内车市遭遇困境,但在海外许多国家的市场上却广受好评,你认为韩国车厂还有哪些地方是值得国内自主品牌車厂借鉴学习的?


  涂撇开韩系车厂在中国大陆市场滑铁卢不说,韩国车厂自立自强,奋发崛起,甚至挑战世界一流的进取态度是值得学习的。就拿第四代CVVD技术来说吧,大家都知道造发动机的材料、工程、热力、加工……技术都是高难度的,现代起亚在上世界末甚至都还得依靠三菱、福特、马自达扶持才能勉强前行,但不过短短20多年,现代起亚就已经拥有引领世界且完整的发动机科技与调校技术,相较之下自主品牌车厂在这方面还是欠缺功力,光靠涡轮换大马力或省油效率,但部份高精度部件与控制电脑程序标定只能靠外包还是不行的。
  当然,你也可以说自主品牌在新能源领域走得比较前面,但现代起亚可是推氢能源动力已经好多年了,错开与日系车厂成熟的混动技术直接碰撞,也算走出自己一片天。所以,对有些国家我们虽然有点情绪,但闹情绪并不能让自己变强,唯有师夷之长计以制夷,才是上策!
  诚除了搞设计和卖性价比,韩系车还能沉得住气提升自己的内在,例如现代其实有深厚的燃料电池技术积累,首台量产氢燃料电池车NEXO已经上路;电驱技术上榜沃德十佳动力;创立了高性能品牌N,像Veloster N受到海外媒体高度好评;还有建立了高端品牌捷恩斯。
  辉因为国产车没有进入到海外市场啊,韩系车在全球市场走的就是性价比路线,这个路线不一样是国产车在用的吗?所以国产车要学也没必要学韩国车吧,不是说咱夜郎自大,但其他真正有竞争力的大品牌能够提供的技术研发、市场营销方面的经验更值得学习吧。
  鑫技术积累与市场定位吧,国内自主品牌不少新车都是在旧有发动机上升级,只要符合条规就好,要想有全新平台很少,毕竟这花钱太多,消费者又不能直接看到,可这导致的问题就是,时间久了,产品本质进步不大,而丰富的配置则会被潮流不断更迭,内核技术始终在别人手里,高端细分市场突破无缘,也就蛋糕越划越小,形成恶劣竞争。
  自主品牌扎根本土是挺好,国内市场也够大,可是总要有走出去的一天在别人处获得认可,这就不是什么都买买买就能解决的了,模仿容易领跑很难。


其他文献
不知道读者们有没留意到,近一段时间以来,各种大小公共工程层出不穷,除了很久之前就已经被一些车友抱怨,一整天没雨没风沙,但洒水车每隔几小时就出来把路弄湿,害得车子走过之后一天到晚都脏的话题依然继续之外,还有不算太差的路面打掉重铺,行道树移掉重种……?别的地方我不知道,至少在广州是常常遇到这些公共工程就是……  有些人认为ZF作这些事既扰民又浪费钱,但其实说真的,如果你把ZF 当成一家公司,你会发现有
期刊
玩电动,四步走  虽说近年来新能源汽车宣传力度火热,可当与身边朋友聊天时发现许多人仍没考虑买电动车。然而,不少国家已纷纷设定汽车零排放的时间表,电池成本快速下降亦导致电动车价格步步进逼燃油车,所以个人猜测,我们换开电动车是时间早晚的问题,只是目前燃油车还是占市场大宗,电动车就像抖音横空出世一样需要时间让消费者接受,目前还处于新旧之间的碰撞期。推广电动车其实有点像百年大计教育──如果说这一代消费主力
期刊
重心有道理  若说重心高度会随车身的离地间隙不同而变化,那还好理解,毕竟重心的位置只跟物体的形状有关:比如,高个物体的重心位置必定高于同类低矮物体的重心位置——这是物理常识。问题在于,为何重心低就会带来驾驶乐趣?  这是因为,作用于重心的力其实是物体各部位所受引力的合力,而当物体运动时,其各部位的受力状况也随之改变,以至于重力因此被分解,并随运动的方向进行转移。此时,结合力分解的原理可知……重心越
期刊
低一點,再低一点  离地间隙对于家用车和性能车来说有着截然相反的意义,家用车日常行驶需要通过性,所以底盘要高一些,这样在城市中行驶才能顺利通过减速带、井盖这类坑坎,甚至偶尔去走烂路也能胜任。但对于赛车、性能街车来说,对底盘高度的要求是不一样的,这类车在保证通过性的前提下往往会尽可能把底盘高度降低,以换取更低的车辆重心,这对于提升操控以及优化空气动力学都能起到很好的帮助。比较极端的例子像是F1的赛车
期刊
奥迪AI主动悬挂  与普通悬挂不同的是,它在每个车轮处都配备有独立的2千瓦电机,整套系统由48V车载电力系统供电,车辆的前置摄像头每15毫秒就会探测前方5到20米路况的各种变化,并指示底盘控制器从而可以主动对每个车轮的避震器进行实时调节,提升车辆在行驶时的稳定性。车辆在通过颠簸的时候,车身极大限度的保持平衡稳定。当然,这套系统也能针对不同驾驶模式,灵活调整底盘离地距。  更厉害的是,当侦测器监测到
期刊
一點转变,表情丕变  还记得2000年前后那时,还是小菜鸟的笔者跟一位老编出去拍车,他跟我讲了一席话:“车是有表情的,要把它拍漂亮,就要像拍模特一样,先找出他脸庞、身材、光影最漂亮的一面。”如今我虽然少拍了,生疏了,但这个原则依然铭记在心!  当我看到新款CR-V的第一眼时,我就知道拍它不能用之前拍旧款车型那样的套路,因为之前的CR-V有着大面积亮闪闪的镀铬水箱罩饰条,前包围突出但样式相对比较平,
期刊
美式豪华、中国智造  再次见到全新飞行家,取材自飞行器概念的线条仍旧让我感到无比惊艳!要知道,超过5米的车长与3米的轴距,尺寸上属于标准的大型SUV(Full-SizeLuxurySUV),然而全新飞行家Aviator不论静止或是疾驰,设计师笔下的飞翼流光概念都在车身每个角度、每道线条上得到完美注解──车侧底部、车窗上缘与车顶行李架的金属质感饰条,搭配悬浮黑车顶设计,勾勒出犹如机翼在气流中破风前行
期刊
奔馳GLE逐渐放下前代较为硬朗的身段,新一代的外形变得时尚和精致。与恐龙的关系  小时候,电视台一遍又一遍地播放《侏罗纪公园》系列电影,我也和很多小朋友一样看了一遍又一遍,除了暴虐的霸王龙,就记得里面有辆挂着三叉星标志的奔驰车。长大后,我才了解那是第一代M级,而且大导演斯皮尔伯格成功的为奔驰“带货”:M级首次出现的《侏罗纪公园2:失落的世界》保持了首周末票房记录4年半,也带动了M级的销量暴涨,为今
期刊
要贴,那就远离街道  如前所说,要把车辆的重心压低,最简单、最有效的方法就是降低底盘离地距离,让车辆底盘尽可能贴地,那为何车厂不这样设计车子呢?答案很简单,车厂没法预估它们家将要卖到全世界的车,即将面对何等的地形路况,好比我国一些省道、乡道,甚至大城市里一天到晚都有的施工路面,基本就对底盘太低的车很不友好,是故只好把一般市售车的底盘离地距设定在一个合理的范围,这点我们在之后章节还会为大家介绍。  
期刊
纯粹为驾驶而生  一般我们讲的汽车,广义上是指传统三厢(发动机、车舱、后备厢)架构下的流水线产品,在考虑安全、充分空间与成本的因素下,在轻与低两个关系操控的重点上可以发挥的空间相对有限。以常见的前置发动机跑车来说,发动机本体加上周边(进排气、散热与润滑等)本身高度至少达到80公分,即便是将汽缸横躺的水平对置发动机,加上进气机构与油底壳厚度,本身高度仍有极限。而悬挂结构与减震筒的安装设计同样限制了先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