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产学研合作是科教兴国的必由之路,是高校复合型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本文综述了国内高校产学研模式的发展现状,指出了酒店管理专业产学研合作存在的问题,最后得出提升高校产学研合作的思路与策略。
关键词:酒店管理,产学研合作,人才培养,校企合作
近年来,我国政府高度重视产学研合作推动自主创新工作,提出高校要以应用开发和成果转化为重点,以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为主攻方向,在体制和机制上创新,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李克强总理在2019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进一步强化原始创新,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健全以企业为主体的产学研一体化创新机制[1]。因此,这对国内大专院校中的旅游酒店类专业创新产学研人才培养模式提出更严格的要求。
1. 高校产学研模式创新现状
产学研合作指的是企业、科研院所和高校三者之间的合作,一般企业会根据当前面临的现实问题提出技术或业务需求,科研机构或高校针对问题进行研究分析,并将问题的解决思路融入到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最终使得企业的现实问题得以解决,高校的人才培养能更加适应社会企业的需求,同时研究成果会推动企业以及行业的整体发展,实现三方的三赢[2]。
高校的主要职能是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这三大职能离不开企业、研究机构及学校的共同参与。因此,产学研合作是高校发展的必然方向,也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二十多年来,我国的产学研合作经历了由低层次到高层次、由单一到复合,呈现出多形式、多方位、多层次、多元化的发展趋势,目前我国形成了政府主导,校企推进,学研结合,市场导向,突出科技成果转化,以提高经济效益为目标的产学研合作体系。尽管近些年来我国高校在产学研合作上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仍然存在诸多问题,如产学研合作政策和机制不健全、经费使用不规范、科研成果评价模式单一、跨学科复合型师资力量薄弱等问题。
2. 高校酒店管理专业产学研模式现状
目前,国内高校酒店管理专业产学研合作模式主要体现校企合作和产教融合上[3],并针对更新教学方法、共建实践基地、双师队伍建设、实验条件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和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尽管如此,酒店管理专业产学研合作模式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和不足,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产学研合作重量轻质,合作深度不够
酒店管理行业属于属劳动密集型产业,目前这方面的专业人才缺口很大,然而 “用工荒”现象在旅游酒店行业却屡见不鲜。原因就是行业基层岗位入职门槛较低,可替代性强,这与校企产学研合作深度不够大有关系。目前国内大多高校酒店管理专业产学研合作均属于校企合作的初级阶段,形式以认知见习和顶岗实习为主,双方合作只是为了实现短期目的,这种合作方式较为松散,重视服务技能的培养,忽视管理能力的培养及职业生涯规划,因此大多数学生在完成实习后不会留在实习单位,这使得校企合作流于形式。
(2)教学硬软件跟不上行业发展速度,学校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吻合度不够
酒店行业发展变化日新月异,尤其近几年随着互联网+、人工智能微智能、IP、共享等在酒店中的渗透,行业对酒店管理专业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这就要求高校在人才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学方法等方面要紧跟行业步伐。高校尽管定期进行教学改革,不断推动校企合作,但由于主客观条件的限制,并不能步调一致地与企业对接,从而使得企业除了难招人外,还发现招来的人不好用。
(3)师资力量相对薄弱影响产学研合作教育的成效
国外高校酒店管理专业重视校企合作,校内专业师资一般都具有良好的理论素养和行业背景,企业师资业大多是大学酒店业研究中心的重要成员,他们不仅实践经验丰富,而且具备理论研究和政策分析的能力和水平,这对于产学研合作教育意义重大[4]。然而,我国酒店管理专业校内师资大多数为旅游管理类专业应届硕士或博士毕业生,理论素养较高,但大多数没有实际工作经验,缺乏跟企业的实质对接。企业方提供的师资实践能力突出,但与高校和科研院所鲜有联系,理论素养不高。因此,国内酒店管理专业产学研合作教育由于师资薄弱不能充分地发挥作用。
3. 酒店管理专业产学研合作提升举措
(1)校企深度融合,提高产学研合作深度与广度
针对目前酒店管理专业产学研合作大多局限于顶岗实习等初级模式的问题,国内高校可以考虑校企共同培养人才,包括培养目标的确立、课程设置、师资互聘、教学方法与手段、新课程开发、教材编写、实验室建设、实习就业等诸多方面,不断提高产学研合作的内涵以及质量。
(2)充分利用校外资源,优化校内实践基地
国内高校酒店管理专业大多设置有酒店餐饮、客房、咖啡、葡萄酒等实验实训室,建立了校内实训基地,能够为学生开设相关实践课程,但大多仅限于模拟仿真,不能实现真正的运营管理。由于酒店行业设施设备更新换代速度快,因此学校应充分利用校外合作酒店丰富的实践经验和优势,拓展校内实践性教学机制的建立,低成本地实现校内专业实践场所的运营管理。
(3)加強双师型队伍建设,理论实践都要抓
酒店业是一个技能性和实践性非常强的行业,酒店就业岗位对毕业生综合素质要求较高,这就对高校教师队伍建设提出更高的标准,双师型队伍建设是重中之重。高校要不断完善教师企业挂职、校外实践培训、行业兼职等机制体系,鼓励教师走出去,吸引行业人才进课堂,为教学质量稳步提高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 阚志霞,唐欣然,易玉婷. 酒店管理专业产学研合作现状与提升途径[J]. 邢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5):20-22.
[2] 张俊,李忠云.高校产学研结合的运行机制探讨[J]. 中国高等教育,2003(22):35-36..
[3] 赵丽丽. 酒店管理专业校外实践基地环境共建分析及绩效提升[R].研究报告,2015.
[4]赵鹏.试论美国旅游高等教育的“校企结合”模式[J].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8,(2):68- 70.
作者简介:
甄少波(1983- )男,山西人,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酒店管理,食品安全
关键词:酒店管理,产学研合作,人才培养,校企合作
近年来,我国政府高度重视产学研合作推动自主创新工作,提出高校要以应用开发和成果转化为重点,以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为主攻方向,在体制和机制上创新,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李克强总理在2019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进一步强化原始创新,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健全以企业为主体的产学研一体化创新机制[1]。因此,这对国内大专院校中的旅游酒店类专业创新产学研人才培养模式提出更严格的要求。
1. 高校产学研模式创新现状
产学研合作指的是企业、科研院所和高校三者之间的合作,一般企业会根据当前面临的现实问题提出技术或业务需求,科研机构或高校针对问题进行研究分析,并将问题的解决思路融入到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最终使得企业的现实问题得以解决,高校的人才培养能更加适应社会企业的需求,同时研究成果会推动企业以及行业的整体发展,实现三方的三赢[2]。
高校的主要职能是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这三大职能离不开企业、研究机构及学校的共同参与。因此,产学研合作是高校发展的必然方向,也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二十多年来,我国的产学研合作经历了由低层次到高层次、由单一到复合,呈现出多形式、多方位、多层次、多元化的发展趋势,目前我国形成了政府主导,校企推进,学研结合,市场导向,突出科技成果转化,以提高经济效益为目标的产学研合作体系。尽管近些年来我国高校在产学研合作上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仍然存在诸多问题,如产学研合作政策和机制不健全、经费使用不规范、科研成果评价模式单一、跨学科复合型师资力量薄弱等问题。
2. 高校酒店管理专业产学研模式现状
目前,国内高校酒店管理专业产学研合作模式主要体现校企合作和产教融合上[3],并针对更新教学方法、共建实践基地、双师队伍建设、实验条件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和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尽管如此,酒店管理专业产学研合作模式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和不足,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产学研合作重量轻质,合作深度不够
酒店管理行业属于属劳动密集型产业,目前这方面的专业人才缺口很大,然而 “用工荒”现象在旅游酒店行业却屡见不鲜。原因就是行业基层岗位入职门槛较低,可替代性强,这与校企产学研合作深度不够大有关系。目前国内大多高校酒店管理专业产学研合作均属于校企合作的初级阶段,形式以认知见习和顶岗实习为主,双方合作只是为了实现短期目的,这种合作方式较为松散,重视服务技能的培养,忽视管理能力的培养及职业生涯规划,因此大多数学生在完成实习后不会留在实习单位,这使得校企合作流于形式。
(2)教学硬软件跟不上行业发展速度,学校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吻合度不够
酒店行业发展变化日新月异,尤其近几年随着互联网+、人工智能微智能、IP、共享等在酒店中的渗透,行业对酒店管理专业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这就要求高校在人才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学方法等方面要紧跟行业步伐。高校尽管定期进行教学改革,不断推动校企合作,但由于主客观条件的限制,并不能步调一致地与企业对接,从而使得企业除了难招人外,还发现招来的人不好用。
(3)师资力量相对薄弱影响产学研合作教育的成效
国外高校酒店管理专业重视校企合作,校内专业师资一般都具有良好的理论素养和行业背景,企业师资业大多是大学酒店业研究中心的重要成员,他们不仅实践经验丰富,而且具备理论研究和政策分析的能力和水平,这对于产学研合作教育意义重大[4]。然而,我国酒店管理专业校内师资大多数为旅游管理类专业应届硕士或博士毕业生,理论素养较高,但大多数没有实际工作经验,缺乏跟企业的实质对接。企业方提供的师资实践能力突出,但与高校和科研院所鲜有联系,理论素养不高。因此,国内酒店管理专业产学研合作教育由于师资薄弱不能充分地发挥作用。
3. 酒店管理专业产学研合作提升举措
(1)校企深度融合,提高产学研合作深度与广度
针对目前酒店管理专业产学研合作大多局限于顶岗实习等初级模式的问题,国内高校可以考虑校企共同培养人才,包括培养目标的确立、课程设置、师资互聘、教学方法与手段、新课程开发、教材编写、实验室建设、实习就业等诸多方面,不断提高产学研合作的内涵以及质量。
(2)充分利用校外资源,优化校内实践基地
国内高校酒店管理专业大多设置有酒店餐饮、客房、咖啡、葡萄酒等实验实训室,建立了校内实训基地,能够为学生开设相关实践课程,但大多仅限于模拟仿真,不能实现真正的运营管理。由于酒店行业设施设备更新换代速度快,因此学校应充分利用校外合作酒店丰富的实践经验和优势,拓展校内实践性教学机制的建立,低成本地实现校内专业实践场所的运营管理。
(3)加強双师型队伍建设,理论实践都要抓
酒店业是一个技能性和实践性非常强的行业,酒店就业岗位对毕业生综合素质要求较高,这就对高校教师队伍建设提出更高的标准,双师型队伍建设是重中之重。高校要不断完善教师企业挂职、校外实践培训、行业兼职等机制体系,鼓励教师走出去,吸引行业人才进课堂,为教学质量稳步提高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 阚志霞,唐欣然,易玉婷. 酒店管理专业产学研合作现状与提升途径[J]. 邢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5):20-22.
[2] 张俊,李忠云.高校产学研结合的运行机制探讨[J]. 中国高等教育,2003(22):35-36..
[3] 赵丽丽. 酒店管理专业校外实践基地环境共建分析及绩效提升[R].研究报告,2015.
[4]赵鹏.试论美国旅游高等教育的“校企结合”模式[J].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8,(2):68- 70.
作者简介:
甄少波(1983- )男,山西人,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酒店管理,食品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