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现代雕刻巨匠

来源 :雕塑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atto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户谷成雄1947年出生于日本长野,大学毕业以后深受桥本平八艺术观点的影响,开始探索远离欧洲雕刻寻找自己创作支点的独立艺术路线。其创作的语境来源于发挥木质本体语言作为表现对象,发挥木雕家驾驭木的技艺,解脱并释放人们对形态的描写,发挥材质的表现可能性,立足现代美术的立场,否定“传统雕塑”形式语言的“老气横秋”。
  1960年后半时期到上世纪70年代初,战后日本的美术运动“物派”风靡一时,在日本经济高速发展的时期,这崭新的艺术动向也不可避免地影响了户谷的雕塑语言,但是户谷的创作并不禁锢于“物派”的“非雕刻形作品”的理念,他在独自寻找一种东洋文化思维,来回避西欧雕刻理念,跨越并摸索一种属于自己的雕刻语言之路,通过其作品《森Wood》1984的发表,追及“木—森—山”的深层剖析,他试图构筑纯粹的日本雕刻为目标,确立了自己的艺坛风格,引领“物派”后的现代雕刻的新“日”程。1988年,户谷成雄代表日本参展威尼斯双年展以来,逐渐成为日本乃至国际艺术界始终在一线活跃的“大腕”雕刻家。他还受邀参加2000年光州双年展,并获亚洲奖、2009年他荣获日本国紫绶褒章。一系列艺术成就奠定了他在日本艺术界不可磨灭的贡献。
  一、户谷成雄雕塑的不可解性
  1999年我在日本箱根雕刻之森美术馆,邂逅了户谷成雄的《森》系列个展,当初的我还受罗丹以来的印象派雕塑家的影响,对于户谷的作品并不理解。感到其作品“形非形、物非物”,一堆木造森林装置。这种不可理解的雕刻语言,始终贯穿于户谷的创作之中。随着我在日本的长年生活,和与作者本人的正面对话,我才逐渐理解了他的创作理念,对日本现代艺术的发展脉络,有了渐进性的理解和体验。日本人崇尚自然,对木有着天性的执著,并将其深入到建筑和生活空间的每一个角落。通过对木素材的理解,去发掘其民族精神与自然宇宙观,在“空间≥雕刻”的领域中“构成”其雕刻艺术系谱。
  从吉本隆明的“雕刻之不可理解性”来阐析户谷成雄的雕刻语言。“究竟雕塑是什么?”这个问题既是哲学范畴也是近代雕刻的必然课题,但是这需要在认识到雕刻这个产物的存在才能进一步理解的。这是一个个人认识的过程,也是全人类溯及其历史、审视其存在的历程。“世界原先就已存在,为什么还添上多余的雕刻?”这个朴素的提问,追问了以往雕刻概念的内容,雕刻概念的解体过程,也是概念重组的过程,从而雕刻的实体迷失了空间、流逝于混沌世界中。来自不同角度的视线纵横交错,寻找特定的空间变幻,迫使我们放弃原有的雕刻意识和内容。
  户谷以吉本“雕刻之不可理解性”理念为其创作支撑,催生了他的“森林”系列作品,通向“自我雕刻”的路口,确立了他的自我意识和主体意识的相互重叠的创作历程。通过虚构“雕刻”,再次实现了让形象、空间、构造、质量、团块、运动等概念,来体现其独立的不可理喻性的雕塑创作的历史抗争。
  二、从“庞贝”到“森林”
  对待户谷的《森林》,观者不能仅作为自然风景里的森林来予以认识,而是应该当做他的精神和肉体合一的隐喻来理解。譬如西欧的雕刻是通过人体表现来追求肉体和精神、人和神的合一,他却通过“森林”的作品,表现追求其“自我雕刻”,把握其作品的底蕴——“雕刻就是森林”。
  他从罗马古城庞贝那里获得了许多创作灵感,如同考古学发掘一样,最初出现了树木的顶端,再慢慢地向着根部挖下去,一不小心掉进了一个“空洞”,那个“空洞”和他的肉体完全贴合,无法动弹,几近窒息、异常痛苦,意识流蔓延至从头到脚的全身,并突然变异为“森林”的姿态。解读户谷的作品,似乎感触到他自己亦变成了雕刻,而森林不再是神秘的了。
其他文献
Art creation itself is academic, exploring the world and people just like philosophy. But they are only different in terms of choice of materials and and the use of methods. Art creation is specific a
2月23日,为帮助农民工外出务工,四川省节后集中送农民工返岗专机正式起飞。当天在成都双流国际机场就有4架农民工专机飞往广东、新疆和杭州。图为首趟飞往广州的川航3U8743次航班正在登机  “大米是自家种的,花生也是自家炒好了带上,带这些都是想让雇主家尝一下我家乡的味道。”在成都双流国际机场的候机室内,62岁的四川南充嘉陵区人任秀珍正埋头整理包裹,准备搭乘返岗专机前往广东。  任秀珍十几年前就去深圳
摘要: 基督教文化是安徒生作品意识形态的基调,基督教文化的死亡意识为解读卖火柴女孩之死提供了意识形态视角。本文从《卖火柴的女孩》的创作背景及基督教的影响出发,提出了与我国传统理解不同的看法,并分析了我国传统理解产生的原因。  关键词: 安徒生童话 《卖火柴的女孩》 意识形态    安徒生童话作品在中国广为传播。而其中的《卖火柴的女孩》,由于被选入小学语文课本,在中国更是家喻户晓。在中文语境下,通常
在中国当代雕塑艺术的发展图景中,青年雕塑家戴耘近年来_十分活跃,多次入选重要的当代雕塑展并获奖,引起专业界甚至媒体界的关注。  其实,戴耘的艺术创作是在2000年前后进入活跃期的,在他的一系列作品中,都涉及了当代艺术的当下性与历史性的关系。用评论家鲁虹的话说,戴耘“努力地向大众文化学习并汲取精华,同时将自己所发现的文化问题置于历史的文脉中加以认真考量。所以他的作品既有当下性与大众性,又有历史性与深
内容摘要:超写实雕塑艺术在上世纪中期才成为一种独立的艺术流派。除了讲求对塑造的整体控制外,挑战极限式的细节刻画是其作品的主要特征。将超写实技法运用到雕塑教学中并成为一门课程,在各大艺术院校中广州美术学院雕塑系较早起步。本文将从大纲设置、教学目的、成果展示等方面简要的介绍这门课程。  关键词:超写实雕塑;雕塑教学;细节刻画;后期加工  Abstract: The hyperrealism sculp
摘 要:本文站在女权主义的立场,审视美国现实主义小说家西奥多·德莱塞的著作《嘉莉妹妹》,作品中的主人公嘉莉妹妹,是推翻了传统社会观念中的女性形象,打破了传统的男女定位,是一个实现自我与自治的理想女性的典型。  关键词:女权主义 自我 自治    美国现实主义小说家西奥多·德莱塞的著作——《嘉莉妹妹》,是一本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优秀作品,它突破了当时美国小说领域的保守与高雅传统,开辟了一条通向忠实、大胆
内容摘要:“立体构成”是设计艺术专业创造形式美,塑造空间造型的重要手段,在教学中认知、感受、把握立体构成的原则,梳理总结,找寻实践中的规律,把握好形式美的法则,如何引导“将计就计”是要理清的问题。  关键词:立构;联想;孕育;差异;抽象  改革开放初期,广州美院的辛华泉教授引入了“三大构成”,随即这些课程在全国的高校陆续开设,统将“平构、色构、立构”称为三大构成。他们之间既相互独立,又相互关联,今
摘 要: 世界金融危机对我国宏观经济和就业形势产生了不利影响,使得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形势异常严峻,党中央、国务院、广东省委、省政府适时出台了一系列促进经济、推动就业的政策措施,以积极引导和鼓励大学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自主创业。本文借鉴SWOT分析方法,运用系统思考识别影响广东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的各种因素的相互匹配,分析广东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的优势和劣势,创业的外部机会与威胁。  关键词: 广东大学毕
2016年8月,有幸收到《雕塑》杂志社社长范伟民先生的邀请,随中国世界民族文化促进会和《雕塑》杂志社组织的“丝路扬帆——2016中国、匈牙利雕塑艺术展”访问团前往匈牙利、斯洛伐克,捷克、奥地利,意大利等国参访考察。一路走来,重温了西方的文化和艺术的发展。  国际艺术文化的交流,都绕不开人与人的接触,人与城市的互动。走进异国他乡的艺术文化交流,可以使我们对他国的艺术文化深入了解,是有“温度”的理解和
在晴朗无云的夜晚,我们能看到头顶上方黑色幕布上的点点星光。天文望远镜传回的照片上,一望无际的黑暗中,对人类而言巨大无比、璀璨夺目的星球就像一粒粒灰暗的尘埃,太空就像一片广阔漆黑、荒无人烟的沙漠。  在晴朗无云的夜晚,我们能看到头顶上方黑色幕布上的点点星光。天文望远镜传回的照片上,一望无际的黑暗中,对人类而言巨大无比、璀璨夺目的星球就像一粒粒灰暗的尘埃,太空就像一片广阔漆黑、荒无人烟的沙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