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借成语

来源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ejianghaox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初中语文教学中,利用新旧知识的迁移,文言文与成语相互对举,可以使文言教学化难为易,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而较高的自信心会使学生产生积极情感,从而会提升他们学习的幸福感。
   一、在朗读教学中引入异读成语
   “书读百遍,其意自现”,这句话强调了读的重要。教学《邹忌讽齐王纳谏》时先播放朗读视频,然后指名朗读并引导学生进行评价,让学生跟读,充分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会文章的思想内容。此环节强调“朝”的读音,“朝服衣冠”之“朝”与成语“一朝一夕、朝三暮四”之“朝”音皆同,而不读cháo。“皆朝于齐”“于是入朝见威王”读cháo,与“百鸟朝凤” 之“朝”音同。
   文中“孰视之”的“孰”同“熟”,仔细。适时引导:成语中也有通假字,音义都从本字。这种现象在成语中也一定数量地保留着:一暴十寒(曝)、再接再厉(砺)、博闻强识(志)、信口开河(合)、举一反三(返)等等。成語中保留了不少古音,为准确朗读文言文提供了可供参考的依据。
   二、在字词教学中穿插同义成语
   文言实词的义项绝大部分都可以反映在成语之中,我们在讲授某一实词时,完全可以由课内实词引出同义成语,借成语来加以印证。这种学习方法指导分六步走:
   确定要归纳的文言词——思考含有该词的成语有哪些——解释该词在这些成语中的含义——按照词义归类——记录在笔记本上——指导学生及时查阅工具、定期讨论、交流。
   下面试举用课文中例句:
   1.我孰与徐公美(孰:谁)—→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2.邹忌讽齐王纳谏(讽:委婉地规劝)—→劝百讽一
   3.臣诚知不如徐公美(确实:的确)—→诚惶诚恐
   4.邹忌讽齐王纳谏 (纳:接受)—→招贤纳士
   学生对文言文中的一词多义现象很难掌握,这实际上也是文言文教学的一个重点和难点。如果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注意积累,注意帮助学生进行归纳和梳理,那么学生掌握起来就会轻松很多。其中很重要的一条途径就是借助成语,即把某一实词的几个义项和课内语句罗列起来,然后分别迁移引申出一个或几个“同义”成语,从而概要展示一词多义的现象。如:
   皆朝于齐(朝见)—→百鸟朝凤
   朝
其他文献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生活即教育,有生活就有教育,生活含有教育意义。生活决定教育,生活教育就是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语文学习只有根植于生活的土壤才会枝繁叶茂,因此作为语文教师要树立“大语文的教学观”,面向学生的现实生活世界,走语文教学生活化的语文教学道路,从而形成生活化的不断提高农村学校学生的语文综合生活素养。   一、让学生走进五彩缤纷的现实生活,在综合实践中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明确指出:能用普通话流畅地朗读,恰当地表达文本的思想感情和自己的阅读感受。面对“情境教学”“情感教学”“语感教学”等教学理念铺天盖地的推动感召,语文教师或盲从,或不屑,或难以取舍。究竟如何打造有助于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语文课堂?我认为,语文姓“语”,就得在语言上狠下功夫,狠抓朗读教学,充分利用朗读这个语言的重要表现形式,来营造一个书声琅琅的语文学习氛围。为此,作以下三
情境创设更有利于尊重教学真实性规律,使教学情境具备诱发情感的真实性,在引起注意、激发动机、促进迁移上,在教学资源的整合利用上,在教学情境的多样性、有效性上,更具有实际的意义。大语文教学资源的丰富多样,必将为小班化语文课堂教学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一旦两者有机结合,语文课堂会必然生动有效。   【案例一】一堂地理课   文言文教学中有一个“山南水北为阳,山北水南为阴”的文化常识,虽然简单可是粗心的同学
所谓大班额班级就是班级学生多,有的班级超过60人甚至达到80人。这么多孩子“济济一堂”,班级管理困难,师生之间的对话交流受限,学生课堂表达的机会减少。   《语文课标》提出合作学习是解决这一困境有效途径。“合作学习”就是在教学中运用小组的形式,让学生共同开展学习活动,以便较好地促进自己以及别人学习的一种方式。它的提出为我的思考指明了方向:“合作、互助”。   结合《课标》的理念和班级的实际情况,我
在高中语文教学工作中,教师一定要重视优化陈旧的教学模式,让课改理念更加充分地体现在教学设计与组织环节中,为学生语文学习成效的提升奠定良好基础。笔者在教学工作中着眼于教学模式管理优化,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成效,本文做简要论述。   一、高中语文教学当重视立体模式构建   许多教师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局限于课堂,没有进行课前充分延伸,这对教学成效的提升非常不利。笔者在教学中将教学向课前课后延伸,构建立体化的教
读过一篇文章或一本书之后,把获得的感受、体会以及受到的教育、启迪等写下来,写成的文章就叫“读后感”。在“读”与“感”的关系中,“读”是“感”的前提、基础;“感”是“读”的延伸或者说结果。   一、“读”是“感”的基础   必须先“读”而后“感”,“读”,要认真阅读原文,力求融会贯通地掌握文章的思想内容,乃至语言文字表达上的特点。一般说来,我们可以从读懂词句了解内容入手,进而理解文章的难点、疑点,掌
小学语文教学对于培养学生的基础语文知识以及语言沟通能力具有重要意义,而在新的时代发展下,教学观念以及教学手段都发生了改变,这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一种重新认识。在以往的小学语文教学中,主要突出强调了课堂教学的主题教学功能,而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对字词句等的教学,对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以及创造力培养严重滞后。这样带来的人才培养模式以及观念是与时代精神和现代化教育理念格格不入的。加强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培养,提升
作家洁尘,针对当下社会中追捧儿童早期智力开发的情况,提出“养育子女,三分教,七分等”的观点。其实,我们的课堂也像儿童早期智力开发一样,能做到“三分教,三分等”,那也许我们的高三语文复习会有不一样的精彩。   进入高三之后,我们对必学的教材内容基本上完成,这样一来,(根据我们这个地区而言)我们一般情况下会进行三轮复习。一般而言,我们在一轮中,会针对不同的题型进行同类归纳然后进行各种题型的归纳,以小练
笔者在农村从教21年,越来越感觉语文教学中“读”的重要要性。阅读是吸收,其不仅开阔学生视野,开发学生智力,增加学生的知识储备,而且在净化学生心灵,陶冶学生情操,使学生行成健康的人格方面具有其它方法不可替代的作用。语文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而语文的人文性必须通过学生声情并貌、深入心灵的阅读才能得以实现。因此,对于阅读教学中的“读”,笔者作以下几点思考:  一、注重读的可持性  “读”应从一年级抓起
刘勰在《文心雕龙》中提到“情以物迁,辞以情发”,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也留下“景非独为景物也,喜怒哀乐亦人心中之一境界”的论述,这些论述为语文课的情境教学提供了依据。情境教学强调情感的融入,强调学生的积极性,强调兴趣的培养。发挥好语文教学中的情境效应,激活课堂,营造出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关注:  一.“未成曲调先有情”—— 营造情境的气氛  创设一种情境,就要从开始营造一种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