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空里的中国足印

来源 :记者观察·民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xj888043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8年9月27日下午16时43分,中国“神七”载人飞船航天员翟志刚顺利出舱,实施中国首次空间出舱活动。16时49分翟志刚在太空中挥动五星红旗
  
  “在酒泉南观测点有上万人观看神七发射。50秒准备,40秒、30秒、20秒,到10秒的时候,人群合声喊起了倒计时,在喊道4时,突然没了声音,全场鸦鹊无声。后来到最后一秒,点火。只看见火箭下方喷出一个火焰,然后越来越大,至少四五秒钟,火箭起飞脱离了发射架,奔向太空,在夜色中划出一道耀眼的轨迹。直到这时,人群才恢复了喧嚣,顿时爆发出热烈的掌声和欢呼声。”神七发射的时候,郑州晚报特稿部记者牛亚皓就在现场。
  


  历史将铭记这一刻:2008年9月25日21时10分。承载着神舟七号载人飞船和翟志刚、刘伯明、景海鹏3名航天员的火箭,在震天的轰鸣声中腾空而起,飞向茫茫太空。
  而在10分钟前,景海鹏远在山西运城的母亲手捧自己蒸的花馍对着电视直播说,她儿子最喜欢吃花馍,她要用花馍来迎接儿子的凯旋。当地的风俗是,每逢家里有喜事的时候,才蒸花馍呢。这几天,景家像过年一样热闹,前来道贺的人骆绎不绝,比景海鹏当年结婚时的人还要多。
  盼望凯旋成了海内外中国人的最统一的愿望。9月27日18时32分,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同航天员进行天地通话时说:“希望你们再接再厉,圆满地完成后续任务,祖国和人民盼望着你们凯旋!”
  9月28日17时36分,神七返回舱顺利着陆。航天员在完成空间科学实验和出舱活动后,安全回来了。“各有各的神奇。”担负出舱任务的翟志刚在回答记者“漫步太空和重返地球,哪种感觉更神奇”时回答道。
  从9月27日17时00分35秒开始的总计19分钟35秒的舱外活动中,飞船正以7.8公里/秒的速度在距地球约343公里的太空高速运动。这意味着,翟志刚已太空行走9165公里,由此成为中国“飞得最高、走得最快”的人。漫步太空,而且是穿着自己国家研制的舱外航天服,这使得中国成为美俄之后第三个实现太空行走的国家。
  
  三道难题拦住太空行走
  
  根据国外航天技术的经验,太空行走和航天器空间交会对接,是建设空间站的两大基础技术。只有具备这两种能力, 才可能建设长期有人值守的空间站。
  当神舟五号飞行取得圆满成功后,中国航天的决策者们将目光投向了空间站。这时,他们首先要做的决定就是,先搞太空行走,还是先搞交会对接。
  载人航天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成千上万个单位和数十万人员。如果太长时间没有一次发射,可能会对科研人员的信心带来影响,还可能造成人才流失和资源配置的浪费。
  “发射间隔最长不能超过三四年!”决策者们达成共识,首先突破太空行走。
  以当时中国的技术现状,实现太空行走需要攻克三大难关:一是研制新的飞船气闸舱,二是研制舱外航天服,三是选拔培训能够执行任务的航天员。
  三年,对于选拔培训航天员来说,由于有神五、神六的时间积累,时间上足够用了,但要研制两个全新的航天器,难度是相当大的。
  国际上研制一个成熟航天器的周期至少是8到10年,用于载人航天用途的则更长。
  2004年,舱外航天服和飞船气闸舱先后立项,承担主要研制任务的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和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都接到了严格的时间节点要求。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的研究员感到最缺的是时间,而领导层最不能给的也是时间,他们克服时间的困难,工作没有白天和黑夜,没有节假日,甚至他们有一条苛刻的规定“没有生病的权利”,这一切都是为了保证舱外航天服能提前研制出来。最终,他们都按时完成了任务。
  
  舱外航天服决定发射时间
  
  一位航天专家说,在神舟七号需要攻克的难关中,“舱外航天服是最难的一个,它的研制进度决定了发射时间”。
  美国人在登月之前,曾搞了一个双子星座计划积累经验。这项计划前后共进行了5次太空行走,为阿波罗航天员最终在月球上行走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其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要确保太空行走的安全,最好的手段是提供可靠的舱外航天服” 。
  舱外航天服就像一艘五脏俱全、功能完备的“柔性小飞船”,不仅可以把航天员与太空的恶劣环境隔开,防止强辐射、微流星和空间碎片对航天员的伤害,还能提供一个确保航天员生命安全的生存环境。
  其实,早在20世纪70年代初,中国首次进行载人航天尝试时,曾试图生产航天服。当时科研人员对此惟一的认识,是美国 “阿波罗”号航天员身着航天服的两张模糊不清的照片。
  那次尝试最终以放弃告终,漫步太空的梦想也尘封了几十年。这次,中国作为世界上第三个有能力独立开展载人航天活动的国家,就是要突破太空行走这一关键技术。
  舱外航天服的气压调节是关键,不能出现一丝漏气,否则将危及航天员的生命。即使俄美在实现太空行走40多年后的今天,他们的舱外航天服仍时常出现问题。
  美国航天员塞尔南一次执行太空行走任务,用力过猛,导致舱外航天服的背部外层破裂,他的后背很快就被强烈的太阳光灼伤。最后,塞尔南不得不在另一名航天员的帮助下才得以返回舱内。
  最终,中国人自主研制出舱外航天服只用了4年时间,而通常这类航天器的研制要10年。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新闻发言人说,中国自主研制的舱外航天服,已经过专家严格评审,各项技术指标完全满足神舟七号飞行任务需要。舱外航天服每套总重量约120公斤,造价3000万元人民币左右。
  舱外服就是一个小型的载人航天飞行器,配有独立的生命保障系统以及飞船所具备的大多数系统。中国的舱外航天服,由舒适层、备份气密层、主气密层、限制层、隔热层和外防护层等六层组成。航天服的90多个关键部件,每个部件都是研制难点。
  尽管中国自主研制的舱外航天服已通过评审,但为了航天员的安全,仍向俄罗斯购买了一套舱外航天服。最终,神舟七号航天员翟志刚穿着“中国制造”的航天服出舱,完成中国人的第一次太空行走。
  
  穿越气压舱
  
  航天员进行太空行走时,最麻烦的事要算进出气闸舱。一般没有两三个小时,根本没法通过,即便只是出去几分钟。那么,气闸舱有什么用呢?
  气闸舱又叫气压过渡舱,它像一道位于飞船与太空之间的闸门,既可阻断两边气体的自由流通,又可让航天员进出。
  航天员出舱时必须要打开舱门,如果舱门直接面对太空,两边巨大的压力差,不仅会使舱内的空气立刻泄漏掉,而且还会让航天员冲出去,非常危险。
  目前经常执行太空行走任务的国际空间站和航天飞机,均设置有专用的气闸舱。神舟七号的气闸舱并不是专门添加的,而由此前的轨道舱改造而成,改造后的轨道舱有两扇舱门,内侧的与返回舱相连,外侧的通向太空。
  神舟七号航天员出舱时,两名航天员首先由返回舱进入气闸舱,然后关闭气闸舱内侧的舱门,接着在气闸舱内穿好舱外航天服;给气闸舱逐步泄压,并吸氧排氮;直至真空状态——与太空中一致;最后,再打开气闸外侧的舱门,一名航天员出舱,进行太空行走,另一名航天员则留在气闸舱内协助。
  舱外航天服尽管可以提供适当的大气压力,保障航天员的生命和工作需要,但如果压力过大,会使航天服僵硬,穿上后行动不便。因此,舱外航天服内的压力要比身体承受的正常压力低很多。
  压力降低后,原来溶于人体组织和体液中的氮气就会析出,形成气泡(气体在液体中的溶解度随着压力的降低而减少)。这些气泡如果出现在皮肤上,会像蚂蚁爬一样,瘙痒难忍;如在关节及其周围组织,会引起关节疼痛;如在肺小动脉或肺毛细血管,会引起咳嗽、呼吸困难;如在神经系统或血管内,则会导致死亡。这就是减压病。
  因此,航天员在进行出舱活动时,必须吸足一两个小时的纯氧,把体内氮气的含量降到最低。
  在太空飞行中,飞船的舱门被称为“生死之门”。如果关闭不牢,就有可能导致船毁人亡。因此,开关舱门对于神舟七号而言也是一个生死考验。
  搭载神舟六号的航天员费俊龙曾介绍说,开关舱门这项看似简单的活动步骤却多达几十项。据了解,神舟七号的舱门已做过数百次试验,3名航天员也进行了训练,都可独立完成开关舱门的操作。
  
  为什么是翟志刚
  
  在神七任务表上有一项重要任务是,进行舱外行走。
  谁将成为我国太空行走第一人呢?
  答案最终锁定翟志刚。
  今年42岁的翟志刚是黑龙江齐齐哈尔人,先后两次入选神五、神六飞天梯队。今年9月成为神七正选航天员。
  神七选拔从始至终强调八个字:科学合理、公平公正,拒绝任何外力干预。神五、神六和神七因飞天任务各异,所以对航天员考核的标准、项目都有所不同,相同科目所占的权重也不一样,比如身体、心理、特因(空间运动病)训练等项目的综合排序。
  慎重的态度贯穿在神七整个选拔中。为了避免航天员偶尔一次考试失误,考官们对航天员的评价不仅看一次,还要看一贯,不仅看一个阶段,还要看整个过程。然后进行综合评价,多次的考核成绩,多个项目的成绩,包括要看医学的鉴 定结果和心理素质的评价结果,最后进行一个加权,才得出一个最终的结果。
  


  早在神七训练中,杨利伟提出了“航天员能够不依靠外界支持主动完成任务”的目标。“主动”两个字,对于航天员在太空中的活动而言,意味着质的变化。如果说在前两次载人航天飞行中,操作并不多的航天员如同被地面的长线牢牢牵引的风筝,这一次,从某种意义上来讲,航天员在某些时段里可能成为断线的风筝。比如, 出舱后一旦出现操作上的延迟,飞船可能飞出测控区,无法得到地面支持,航天员只能独立完成任务。
  航天员能否自主决策、随机应变,是太空漫步成败的关键。
  太空行走的多个环节,都是完成神七任务的关键点。比如,航天员完成出舱准备后,怎样打开气闸舱舱门。在地面上开门关门,都是很容易的事,但太空中却难以找到一个发力点。
  再如,航天员身上有两条安全系绳与母船相联,太空活动进行每一步操作之前,都要先在轨道舱壁的把手上固定好安全系绳的挂钩,一根固定好了,另一根才能改变位置。
  在没有重力的状态中“行走”,通常被人们当作一件惬意的事。实际上,要按照规定的方向和路线在太空中活动,实在太不容易了。
  航天员系统总体室主管设计师王在曾多次作为“模拟航天员”,试穿航天服进行测试和训练。王在说,人穿上舱外服就像钻进了气球,要用很大的力气来对抗内外的压力差,捏一张纸都很难。
  神七航天员的选拔是分初选、定选和确定三个阶段。今年2月份,初选6名航天员参加神七试验任务;5月中旬,根据三个多月的训练情况,再定选其中三名正选航天员,并区分了他们在航天试验中的工作岗位。而对航天员的最后确定一般是在飞船发射前一两天进行的,一般来说,如果正选航天员状态良好、没有生病,原则上不会作出更换。
  
  太空行走是未来航空梦想的开始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分三个阶段,即第一阶段将航天员送入太空并安全返回;第二阶段完成出舱活动、空间交会对接试验,发射空间实验室;第三阶段建造永久性空间站。
  中国发射神舟七号进行太空行走的最终目的,正是为建造自己的永久性空间站做准备。作为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第二阶段的首次飞行,神舟七号此次升空的主要任务有三项:航天员出舱活动(即太空行走) 、进行空间材料科学实验和释放伴飞小卫星。
  自从40多年前列昂诺夫走出飞船的那一刻起,人类迄今已进行100多次太空行走。20世纪70年代后期,随着苏联“礼炮号”“和平号”空间站的建成和美国航天飞机的使用。太空行走开始用于空间维修、布设卫星和进行空间试验。
  尤其是搭载航天飞机的航天员,经常执行“放”卫星和“抓”卫星的任务。他们将有问题的卫星带回来,维修后再送回去。比如耗资25亿美元的“哈勃”望远镜,自1990年送入太空,一直故障不断,多亏了航天员出舱维修,才得以工作至今。
  自从国际空间站计划实施后,太空行走又找到了新的用武之地——组装、对接这个庞大的空中城堡。今天,各国已经认识到,离开太空行走,空间站就无从建起。此次,中国发射神舟七号进行太空行走的最终目的,也正是为建造自己的永久性空间站做准备。
  也有人批评说,完全可以让成本低廉又干得不错的机器人替代人类进行太空行走,为什么一定要提心吊胆地让人去冒险呢?
  原因很简单,无论航天器发展得多么先进,人在太空中的作用仍然是任何机器都无法替代的。
其他文献
太空一小步,民族一大步。      2008年9月27日16点35分,航天员翟志刚迈出了中国人在外太空的第一步。尽管出舱活动时间只有短短的19分35秒,但随着航天员翟志刚展开国旗,这次突破给中国人带来了巨大的喜悦和自豪。    1965年3月18日,苏联宇航员列昂诺夫迈出了人类走向太空的第一步。4年后的7月20日晚间,美国宇航员阿姆斯特朗踏上月球时脱口而出——“这是我个人的一小步,却是人类的一大步
期刊
“去职官员”    9月11日,冀纯堂因三鹿奶粉事件被免去石家庄市委副书记、市长职务。  9月14日,因“9·8”襄汾溃坝事故,孟学农被免去山西省委副书记、常委、委员职务,并辞去山西省长职务。山西副省长张建民被免职。  9月16日,石家庄副市长张发旺和市畜牧水产局局长孙任虎被免职。石家庄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局长、党组书记张毅,石家庄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局长、党组书记李志国也被免去党内外职务。  9月2
期刊
周勍(qing,音同“情”)的这本叫做《民以何食为天——中国食品安全调查》的书出奇畅销,以至于北京西单图书大厦等几家大的书城都断货了。  上个月,说书在日本获得“期待畅销书”银奖。而之前,在德国获得尤利西斯报告文学奖。此书先后被翻译成英文、德文、意大利文、韩文、日文等版本出版。  三鹿毒奶粉事件再次引发人们对中国食品安全问题的关注,而这本以报告文学形式出版的书恰好提供了最全面最真实的中国食品安全现
期刊
1986年,中国航天迎来了科学的春天。这年3月,由杨嘉墀、陈芳允、王大珩、王淦昌4位著名科学家联名上报中共中央的“国家高新技术发展建议”被邓小平批准。这就是著名的“863计划”。   “863计划”的出台,对中国开始载人航天探索起到了催化剂作用。从这一年开始,中国载人航天发展的途径逐渐形成共识:从载人飞船起步。    1992年9月,中共中央作出实施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战略决策。当时的中国国家主席江
期刊
神州七号载人航天飞船,让我们记住了翟志刚、刘伯明、景海鹏三名航天员。其实,我们更应该记住的是航天英雄背后默默工作在各个岗位的航天工作者们。他们中间有模拟航天员、女“替身”、职业志愿者等等    今年5月14日,神七任务首次载人低压试验取得圆满成功,开了国内先河。    6月19日,北京航天城,随着两名模拟航天员健步走出试验舱,人舱服联合试验现场总指挥宣布:本次试验取得圆满成功!这个消息令在现场参观
期刊
一年前的一场群殴,让汪海涛喋血娱乐城。但随着惟一证人的消失,汪海涛死因成了难解之谜     9月3日,一起涉案20余人的“娱乐场”命案在西安市中级人民法院公开审理。  庭审现场,除了数十名法警值勤,西安市政法委还专门抽调了100多名公安到现场维持秩序。  开庭前一天,未央公安分局就出动警力对试图在中院门前进行集合的30余受害者家属进行了及时疏散。  “为了避免开庭过程中双方家属发生情绪过激行为,我
期刊
封建婚礼(1911-1920)  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中国传统婚礼,采用“三书六礼”制。  三书——聘书,即订亲之书,男女双方签订,纳吉时用;礼书,即过礼之书,是礼物清单,纳征时用;迎亲书,即迎娶新娘之书,接新娘过门时用。    六礼——纳采,男家请媒人到女方家提亲。若女家同意议婚,则男家正式向女家求婚,正式求婚时须携活雁为礼,使人纳其采择之意;问名,是男家托媒人询问女方的姓名和八字,以准备
期刊
湖南高速交警推行的“感恩文化”可视为消解警民冲突的试验标本     8月5日上午,一辆中巴车满载乘客向张家界疾驶。  当汽车行至常(常陵)张(张家界)高速天门山收费站时,却紧急刹车,乘客透过车窗向外张望,一名高速交警站在车前示意停车。  司机张师傅很纳闷:一没超速,二没超员,怎么被拦下了呢?又要找茬罚款吧。  张师傅的担心并没有出现。只见两名高速交警提着水桶径自朝车尾走去,用抹布擦洗中巴车沾满泥巴
期刊
公安机关要求当事人刘光进上缴50万元代其赔偿住户和店主,是否涉嫌行政越权呢?    秋后的江西赣县与往年相比,多了几场小雨。  9月4日这天,是刘光进33岁的生日,但却注定凄凉,他被羁押在赣县看守所已经100多天了。而在往年,刘光进的生日都很热闹,他会在自己参与经营的餐馆里摆上几桌邀来亲朋好友同乐。  让他身陷囹圄的正是他参与经营的这家餐馆。今年3月21日,餐馆使用的燃气管道发生爆炸。次日,赣县公
期刊
出租车内安装的小小摄像头,再次引发社会各界的双刃之争:要安全还是要隐私,这是个问题    坐上出租车的李强,被副驾驶窗口上开着的摄像头吓了一跳。  他压抑着怒火质问司机:“出租车怎么还装摄像头?”  司机周先生白了他一眼,“我个人可不敢安这个,是出租车公司要求安装的”。他心有不甘地嘀咕着:“你当我愿意安啊?这是要花钱的!”  这是近日在广东惠东县街头出现的一幕。  今年7月底,广东惠东县城内有数百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