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高原河谷型城市居民出行的差异性分析

来源 :西部学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vmg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城市居民交通出行是目前城市地理学和交通地理学日益关注的研究领域, 其中, 居民出行调查与分析是改善城市交通布局的主要依据。本文通过对西宁市城西区新宁花苑和虎台杰森花园两个小区的居民出行时间、出行方式及出行目的的调查,总结出西宁市城西区居民出行的特征:这就是,西宁市城西区出行具有早高峰明显且持续时间短,步行方式所占比例和生活出行为主的弹性出行高的特点;出行者特征、出行特征、出行地区特征均会影响出行方式的选择;城市特征不仅影响居民出行方式选择,而且是西宁市居民步行比例高的主要原因。
  关键词:西宁市城西区; 居民出行; 出行特征;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U12;K90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交通出行是交通运输地理学和城市地理学的重要研究内容,而城市居民出行是目前该学科关注的重要领域,[1]是交通规划信息收集的主要内容之一,是城市综合交通规划中各项调查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城市建设和管理的重要依据。[2]45掌握城市居民交通出行的规律对城市交通规划、组织、管理及控制有着相当的重要性,[3]故而许多学者就此对全国许多城市进行居民出行的调查分析。北京、上海、广州等地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城市,且研究内容已不局限于城市居民出行特征分析,不同的出行目的或不同类型居民的出行差异成为学者们研究的主要内容,[4-5]并且居民出行的耗能对城市碳排放的影响是今后研究的主要方向。[6-8]但就西部城市来说,城市居民出行的研究比较弱,特别是青藏高原,相关研究更是缺乏。已有学者只是对西宁市总体规划的道路流量模拟数据的分析,并对西宁市的道路建设、公共交通发展和车辆拥有政策等方面提出了对策和建议。[9]姚国鑫将西宁作为调查区域之一改进与完善了目前我国城市居民抽样技术与数据处理的方法。[10]而随着人口数量的增加,城市空间规模的扩大,城市居民的活动范围发生变化,居民出行时采用的出行方式、出行活动类型以及出发时间等都有所变化,导致居民出行活动形式日趋多样化、复杂化。
  西宁市位于青藏高原东北部,是青藏高原最大的城市,流动人口已超过200万,是典型的河谷型城市,城市的空间形态与人口规模对居民出行方式有着重要影响,近几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及人口的增加,西宁市城市交通问题愈加突出。城西区是西宁市主要城区之一,有着商贸发达、基础设施完善、行政单位集中、科教领先的区位优势,是外来人口定居西宁的首选城区,故本文选择西宁市城西区为调查范围,通过对城市居民的出行方式、出行目的、出行时段等内容的调查,对西宁市城西区城市居民出行特征的差异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
  一、居民出行调查
  (一)调查方法和调查地点
  通过实践可知,以入户调查的方式对居民出行进行调查,可行性很小;在居民小区内以抽查的方式进行问卷调查,不能涵盖各个年龄阶段的人群。故本文采用观察法获得数据,即在某一时段内,观察该居民小区的出行人数、方式、年龄、目的。在前期的调查中可知,年龄在50岁以上的人群,出行目的多为购物、休闲健身;年龄在20岁以下的人群,出行目的多为上学。调查地点为新宁花苑和虎台杰森花园,新宁花苑是近几年新建成的居民小区,入住者以中青年人为主;虎台杰森花园建成时间相对较早,老年人及青少年所占比例较新宁花苑多。以这两个小区为调查地点能大致比较出不同年龄段人群的出行量及出行时段,从而得出西宁市城西区的居民出行特征。
  (二)调查数据分析
  此次调查对新宁花苑和虎台杰森花园分别做了为期一天的单向出行调查,时间是工作日的早上7:00-10:00、中午11:30-15:00、下午17:00-19:30三个高峰时段,得到两个小区两天的出行总人数为2653人,其中,新宁花苑为1038人,虎台杰森花园为1615人。由于调查方法的缺陷,数据的准确度不高,存在误判的情况,但基本能反映出小区居民出行的大致趋向。调查数据年龄构成、出行时间、出行方式、出行目的如图1-4所示。
  从表中数据可得出西宁市城西区居民出行具有以下特征:
  第一,居民出行年龄主要以20至50岁的青壮年为主,占总出行量的69.73%(图1)。这种年龄构成比较合理,符合居民出行规律,且这两个年龄段是城市发展的主要动力,是社会的主力军,出行量大。
  第二,早高峰明显但持续时间较短。由图2可知,早高峰出现在早上7:00至8:30,尤其是早上7:30-8:00是全时段出行的最高峰,占出行总量的11.12%。除早高峰外,还出现两个次高峰,分别是中午13:00-14:30和下午18:00-18:30,分别占出行总量的19.34%和5.05%。中午的次高峰说明有很大部分的学生和职工中午回家吃饭休息等,下午的次高峰则主要由于是居民外出就餐和购物。
  第三,与国内一些大城市相比,西宁市城西区步行出行方式所占比例偏高,[4]达58.5%。公交和自驾出行比例也较高(本文的自驾单指私家车,不包括自行车等非机动车辆),分别占到所有出行方式的21.26%和14.89%(图3),说明西宁市城西区居民出行以体力出行和私人交通方式出行为主,步行出行的优势尤为突出。
  第四,居民出行目的中以生活出行为主的弹性出行比例较高。图中其他一项包括就餐、公务、探病就医、探亲访友等,同时由于主观原因,其他一项比率可能偏高。以上班、上学分别占所有出行目的的28.35%和12.29%,说明西宁市城西区居民的通勤出行不高,生活出行反而占到出行目的的一半以上(图4)
  二、居民出行特征差异
  (一)年龄构成差异
  年龄的构成是居民出行调查中比较重要的内容之一,不同年龄段的人群出行次数是不一致的,从而影响城市居民的出行总量;不同年龄段的人群对出行方式的选择也不同。由于年龄的限制,0-20岁的人群出行几乎不存在自驾的方式,60岁以上的人群多以步行为主。由表1数据可知西宁市城西区出行的人群主要为21-50这一年龄段,但由于每个小区的自身差异,小区之间也存在着出行人群年龄构成的差异。如表1所示,7-20岁和50岁以上年龄段的人,虎台杰森花园较新宁花苑出行量大;相反0-6岁和21-50岁年龄段的人,虎台杰森花园较新宁花苑出行量小。原因有二:一是小区入住居民的年龄构成差异,新宁花苑建成时间晚,入住者多为青壮年,21-50年龄段的人群出行高于其他年龄段;二是由小区的区位条件决定的,新宁花苑位于城西区的商业地段,周围商铺林立,且位于购物中心附近,不管是否高峰期都热闹非凡,这就导致了出行人群以青壮年为主;虎台杰森花园远离商业中心,除上下班高峰期外其他时段均较安静,有利于老年人外出娱乐休闲。   (二)出行时间差异
  居民出行量在不同时段上的分布,客观上反映了城市居民的生活节奏和交通需求在时间上的分布,是分析、解决高峰小时交通问题的重要参考依据。[11]由图5可以看出,不论是虎台杰森花园还是新宁花苑,其出行人数的趋势大致是一致的,高峰期出现的时段也大致相同。但就单个小区而言,虎台杰森花园全时段出行的人数较新宁花苑高,在12:30-13:00时,新宁花苑出现了全时段的最低谷,出行人数不到20人;虎台杰森花园的最低谷出现在下午17:00-17:30,出行人数有39人。同时,虎台杰森花园居民出行较规律,居民出行主要集中在上下班高峰时段。因此可以得出,虎台杰森花园的交通需求量要高于新宁花苑,不同小区或地段的交通需求也是城市在进行交通规划时要考虑的问题之一。
  (三)出行方式差异
  出行方式是指出行者完成一次出行所使用的主要交通工具或手段。出行方式结构,一般指城市居民日常出行采用各种交通工具的人数比例,是反映城市交通发展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同样的出行总量,不同的出行方式结构对城市交通系统的要求有很大的差异。[12]由于虎台杰森花园小区居民上学路途短,休闲场所近,因而以步行方式为主的比例较高,为59.81%;同时新宁花苑入住者以21-50年龄段的人群为主,这一部分年龄段的人是采用交通工具出行的主要人群,故采用交通工具出行的比例较高(表2)。
  (四)出行目的差异
  居民出行可以分类,如为了谋生、处理个人或家庭事务以及参加社交和文化娱乐等活动,即出行必然具有相应的目的。在城市生活中,居民的出行比较繁杂,美国的国内出行研究(NPTS)曾经将出行目的定义为21种,中国为调查及研究的方便,通常将出行目的归纳为8种:上班、上学、公务、购物、文化娱乐、社交或探亲访友、回家(含回程)、其他。根据研究目的及研究深度的不同,上述目的还可以进一步细分或综合。[1]本文由于研究深度浅,结合数据调查的可行性,居民出行目的及其比例如表3所示。由表3可以看出,虎台杰森花园通勤出行高于新宁花苑,而以购物、休闲娱乐、探亲访友等弹性出行的比例新宁花苑较高。弹性出行的比例与某一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密切相关,经济越发达、市民收入水平越高,则弹性出行的比例也越高。[13]新宁花苑的居民弹性出行的高比例反映了新宁花苑居民收入水平较高。西宁第三产业比重较高, 产生许多人员精简、经营灵活的小规模公司、小企业, 这些企业的员工必须访问许多地点, 公务出行频繁,因此造成出行目的中,其他一项所占比重最大。
  三、居民出行的影响因素分析
  城市居民出行的差异性最主要的是出行方式的差异性,故本文只讨论影响居民出行方式选择的因素。
  (一)出行者特征
  出行者个体特征包括小汽车拥有情况、年龄、职业、经济收入等。有无小汽车在出行方式的选择上有较大区别,有车家庭出行时首选自驾,但是由于自驾时需花费一定时间取车、停车,加上路途中收费、停车收费等情况,一般短距离出行时还是以原始的步行方式出行;无车家庭出行时只能依靠步行、公共交通等方式出行,故两者的比重均较高。年龄、职业、经济收入等对居民出行方式的选择均有影响,60岁以上老人大多以步行为主。有固定职业的人对出行方式的选择基本没有变化,无固定职业的人群在出行方式的选择上比较随机,并且会随着出行时间的不同而选择不同的出行方式。经济收入较高的人群对出行方式的要求也较苛刻,他们一般会选择安全、舒适、快捷的交通工具,出行方式的选择随机性也较大。
  (二)出行特征
  对出行方式的选择有影响的出行特征有出行目的、出行距离、出行时间等。一般来说,人们在日常的刚性出行时,通常重视出行的可靠性,需要快速、准时的到达目的地,对于时间和费用的要求交严格;相反,弹性出行具有很强的随意性和自由性,故对时间和费用的要求都比较低,追求的是出行的舒适度。[14]出行距离是传统方法中用以解释出行方式划分的重要变量,认为每种交通方式有其适宜的运输距离。通常步行较适合短途出行,公交出行的分担率随着距离的增加呈现出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 这主要是由于地面常规公交在进行长距离运输时, 存在着运输时间长、运价高等缺点, 所以通常在这种情况下, 人们普遍会私家车取代公交出行。[14]出行时间对出行方式选择的影响表现在高峰和非高峰时段出行方式的分担率有所不同,如图6所示,在高峰时段,公共交通、自驾和其他方式出行的分担率高于非高峰时段,这种出行结构也是导致西宁市高峰时段交通拥堵的主要原因之一。
  (三)出行地区特性
  出行地区特性包括出行地区的经济水平、人口密度及区位特征等。经济水平可视为该地区的居民收入水平,前文已经提到,这里不再论述。一般来说, 地区内人口密度高, 公共交通的利用率就高; 交通设施完备, 居民出行选择公共交通的比率也会增加,从而出行方式的分担率就不同。区位特征包括距离城市中心或商业中心的远近及交通设施特征。一般而言,对生活出行来说,出行地距城市中心近,附近有充足的经常性购物场所和文化娱乐设施,则有利于出行的短距离发生,以步行为主的出行方式就会增加,并且会刺激出行次数的增加。对生产出行而言,如出行地周围是就业集聚中心,且上学距离近,即通勤和通学距离短,则会影响交通工具的选择,步行方式的比例就会增加。交通设施特征可分为道路设施和公共交通设施。道路设施包括道路断面、道路网形式、道路网密度等,西宁市区现有干路多为一幅路和三幅路型式, 在实际使用中已经暴露出越来越多的问题。首先,在机动化水平和流量逐年增大的情况下, 一幅路型式已经逐渐不能满足道路交通的要求。其次, 三幅路的型式比较适用于自行车流量比较大的混合交通流态, 其目的是快、慢速交通的空间分隔, 提高通行能力和安全性。但西宁市在交通方面有别于其他城市的一个显著特点是: 自行车流量很小且逐年萎缩。现有干路的非机动车道已经逐渐沦为路边车场。[15]这就使得居民在选择出行方式时受到道路是否通畅与停车的影响。公共交通设施包括公交站点、公交线路等,这些设施对于远距离出行的交通方式选择有着重要影响,公交站点密度高,线路多,公交服务水平高,选择公交出行的比例就会上升。   (四)城市特征
  本文的城市特征概括为城市空间规模和住房商品化程度。首先,城市的空间规模可以影响居民的出行距离,城市空间规模小,居民聚集度高,公共设施或场所与居住地之间没有达到使用交通工具出行的距离,出行距离短,这就使得居民出行中步行比例偏高;与此同时,中国城市的经济水平往往与城市空间规模发展有关,[16]在城市发展过程中,城市空间规模越大,经济收入水平越高,城市居民的购买力就会增加,机动车拥有量的增加也导致在居民出行时步行比例偏低。其次,西宁市住房商品化程度低,虽然近几年西宁的房地产业发展迅速,但大部分居民住宅目前仍主要为单位分配的房改房, 而这些住宅往往与工作单位相距较近。这可能是造成西宁市城西区居民出行步行比例偏高的主要原因。
  结论
  1.城市居民出行调查的主要内容包括年龄构成、出行时间、出行目的、出行方式等。
  2.西宁市城西区居民出行具有早高峰明显且持续时间短,步行方式所占比例和以生活出行为主的弹性出行比例偏高的特点。
  3.以20-50岁为主要出行人群的年龄构成中,新宁花苑高于虎台杰森花园;在出行时间上,新宁花苑和虎台杰森花园高峰时段相同,出行时段的低谷不同;从出行方式看,虎台杰森花园步行出行高于新宁花苑,采用交通工具出行前者低于后者;从出行目的来说,虎台杰森花园步行的通勤出行高于新宁花苑,生活出行则新宁花苑高于虎台杰森花园。
  4.出行者特征(包括出行者是否拥有小汽车及年龄、职业)、出行特征(包括出行目的、出行距离和出行时间)、出行地区特性(包括该地区的经济水平、人口密度、区位特征)的差异均会影响出行者对于出行方式的选择;而城市特征即城市空间规模和住房商品化程度不仅能影响居民对于出行方式的选择,还是西宁市城西区居民出行步行比例偏高的主要原因。
  参考文献:
  [1]张文尝,王成金,马清裕.中国城市居民出行的时空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J].地理科学,2007(6).
  [2]陆化普.交通规划理论与方法[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3]毛海虓.中国城市居民出行特征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5.
  [4]韩会然,杨成凤,宋金平.芜湖市居民购物出行空间的等级结构演变特征及驱动机制[J].地理研究,2014(1).
  [5]柴彦威,张雪.北京郊区女性居民一周时空间行为的日间差异研究[J].地理科学, 2014(6).
  [6]石天戈,张小雷,杜宏茹等.乌鲁木齐市居民出行行为的空间特征和碳排放分析[J].地理科学,2013(6).
  [7]马静,柴彦威,刘志林.基于居民出行行为的北京市交通碳排放影响机理[J].地理学报,2011(8).
  [8]郭文伯,张艳,柴彦威.城市居民出行的空气污染暴露测度及其影响机制——北京市郊区社区的案例分析[J].地理研究,2015(7).
  [9]毛海虓,任福田.西宁市交通问题及对策研究[J].青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1).
  [10]姚国鑫.城市居民出行调查抽样技术与数据分析研究[D].长安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
  [11]沈俊江,何保红,孙静怡.中小城市居民出行特征分析及交通发展对策研究[J].公路工程,2011(1).
  [12]罗靓,云虹,徐星.城市居民出行特征及交通需求管理对策[J].长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4).
  [13]邓毛颖,谢理.广州市居民出行特征分析及交通发展的对策[J].城市规划,2000(11).
  [14]杨艳群.莆田市城市居民出行特征分析及交通需求管理的对策建议[J].交通工程,2010(12).
  [15]黄树森,宋瑞,陶媛.大城市居民出行方式选择行为及影响因素研究——以北京市为例[J].交通与安全,2008(9).
  [16]罗典,甘勇华.城市空间发展对居民出行特征的影响因素研究——以广州为例[J].交通与运输,2010(7).
  作者简介:陶娟平,女,研究生,研究方向为自然地理综合。
  (责任编辑:李直)
其他文献
摘要:社会工作人才扎根基层,用实际行动在社区开展工作,服务于基层治理是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在各地区“三区”计划实施中,社会工作人才培养聚焦层面比较单一,需要从系统的角度寻其适合的培养模式。以2019年陕西省咸阳市淳化县“三区”项目为例,通过对枣坪社区的社区工作人员干预,在生态系统理论中展开五个阶段研究以回应专业社会工作人才培养的问题。五个阶段分别为:(一)实地走访与实践初探;(二)关联角色与输入协
期刊
摘要: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实施路径在于通过程序法的改革来获得实体法上的从宽,即该制度最终是通过量刑这一实体法中的内容来实现的。但当前认罪认罚从宽制度只是规定在刑诉法中,刑法或修正案并未涉及。认罪认罚从宽制度与刑法现有量刑制度在各方面都存在差异,而刑法必须回应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价值追求,诉讼法的规定不能直接作为量刑的依据。因此,认罪认罚从宽制度实施背景下实体法与诉讼法的衔接十分必要。具体而言,应当从以
期刊
一个人幸运的造成主要还在他自己手里,所以诗人说:“人人都可以成为自己的幸运的建筑师。”  ——弗兰西斯·培根  在传承中华文明的黄河古道上,在充满柔情的“龙脉”几字湾中,在平畴千里的达拉滩上,很久以来流传着这样一首民歌:“打渔划划渡口船,鱼米之乡大树湾;吉格斯太到乌兰,海海漫漫米粮川。”这首歌谣昭示出黄河冲击平原带给这儿祖祖辈辈享用不尽的幸福源泉,展现出这里五谷丰登寸土寸金的独特优势。这块富庶之地
期刊
在我的记忆里,磨坊坐落在村头的河边,孤零零的像座庙。  磨坊是哪一年修的,我也没搞清楚,但磨坊是村集体唯一的实体,这是不争的事实。磨坊由一个叫马六指的人看管。此人尽管手长六指,其貌不扬,且不苟言笑,给人一种木讷的感觉。但心灵手巧,学过石匠,也学过木匠,还懂一点铁器活。这在那个年代是一项很强的技术活。在全国“大炼钢铁”的年代,磨坊里的那点钢铁没有拿去炼钢。可见,不管是“吃大锅饭”也好,后来的“分灶吃
期刊
摘要:高职院校专业课课程思政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实现育人和育才过程相统一的目标,可尝试“一体两翼三提升”的专业课课程思政模式。该模式的核心要素为:(一)以专业课程建设为主体(一体),提升育人能力;(二)以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两翼)为支撑,发挥专业课程德育实效;(三)价值引领贯穿全过程,学生素质(专业理论素养、实践创新能力及思想道德修养)达到“三提升”。陕西能源职业技术学院在煤炭地质勘查技术
期刊
摘要:通过分析对比贵州医科大学图书馆2018—2020年实际进馆人次与座位预约入馆人次,发现现阶段贵州医科大学图书馆座位管理系统(座位预约系统)存在读者层面、系统自身兼容性、学校网络、图书馆层面等问题,改善的措施与建议有:(一)建立长效管理机制,加强制度建设;(二)加强宣传力度,改变不良习惯;(三)嵌入人力管理,贯彻制度执行;(四)加强技术投入,确保系统稳定运行;(五)加强馆员技能培训,切实解决基
期刊
摘要:明朝末年,内外局势剧烈动荡,政治格局的演变扑朔迷离,多种可能性并存。在明、清(后金)、农民起义军三方角逐的战场上,武将的选择成为关键性的影响因素。通过对明末政局四个时期具体历史事件及其后果的考察,可以斷定:左良玉作为明末实力武将的代表,在关键时刻的政治军事选择对明清鼎革之际历史走向的影响巨大。他在壮大自己实力后的几次选择都加速了明朝灭亡,甚至为清朝统治全国扫清了障碍。  关键词:明末;武将选
期刊
摘要:2016年5月,江苏“高考减招”群体事件引发社会广泛讨论。在各自媒体平台,除“高考”和“教育公平”等基本议题外,江苏教育厅新闻发言人薄某某也成为了热点,民众通过自媒体群体泄愤的过程中,偏离议事重点和理性诉求,对薄某某本人进行了人肉搜索和人身攻击,产生了诸多失范现象。其背后折射出的,却是自媒体时代,群体性事件中广大民众和新闻发言人的“群体之痛”,最终伤及的,是民众对公权部门信息披露的渴求,是群
期刊
摘要:乾隆时期是清朝统治的最高峰,在各个方面都达到了顶峰,包括基层治理中的保甲制度。一方面乾隆意识到民间反叛意识觉醒,诸如马朝柱起义之类的活动使他震怒,想要一举解决这一问题以稳定王朝统治;另一方面他接受了各地督抚大臣的进折,希望改进这一基层治理制度。乾隆二十二年发布新保甲法,适用范围进一步扩大,明确了管理人员的任职期限和保甲长的职责,这是对清之前近一百五十年保甲制度的全面总结,终于趋于完善。但是,
期刊
摘要:昌耀是中国现当代诗坛一位颇具影响力的诗人,不仅在于他写作了诸多优秀的诗篇,还在于他典型的人生经历和心理历程。诗人的笔端总会或隐或现地呈现着自己,其独特的生花妙笔和敏锐的感觉触须让他用诗歌把一切记录了下来。青年时期的昌耀从故乡桃源来到西北青海,并在接下来的生命里将青海变成自己的精神故乡。从桃源到青海,从故乡到故乡,昌耀这才成为真正的昌耀。这就是诗人昌耀的精神蝶变,这种蝶变对其诗歌创作从内容到形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