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理念下教师合作教研的思考

来源 :语文周报·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xu003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理念的提出使教师的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学校的管理方式和评价方式都发生了变革,一线教师在教育教学中碰到新形式、新难题越来越多,单靠教师个人很难胜任新课程的教学任务。所以集体备课,合作教学已经被广泛地推广和运用。但遗憾的是合作教研却一直得不到教师的重视。
  一、合作教研的特征
  传统的合作教研的定义就是集体备课,合作教学。集体备课,合作教学实际只是合作教研的一个内容,或者说是合作教研的一个组成部分。合作教研除了集体备课,合作教学外,它应该还包含教师集体就某一教学方法的探讨、运用,教师集体对某一篇课文多角度的教学试探,它既有理论的指导,又有教学实践的开展和成果的总结。
  合作教研不是简单的集体备课,合作教学。它涉及某一教学理论的运用,以及教学方法的探究,最终形成符合自己的学生实际和教师实际的理论模式和教学模式。合作备课时为了上课,是教学实践;合作教研室为了教学而进行方法和理论的研究。
  二、高中语文教学合作教研中面临的问题
  合作教研,不能等同于集体备课,更不能等同于教学。就高中语文而言,我认为,目前合作教研面临以下几个问题:
  (一)教师并未真正理解合作教学的含义,导致合作教研往往流于形式。现在,许多学校都实现了以往教研组大把抓到现在分工更加明确的备课组形式的转变,学校要求各备课组要集体备课、听课、评课,并把这种方式作为教学研究的指标对教研组进行考核,结果合作教研的定义被矮化,使的语文的教研工作走过场,并没有实际的效果。
  (二)语文教研重实践,轻理论。一种成熟的教学方法的形成,应该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没有理论的支持,教学实践是没有生命力的。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在集体备课的时候只强调某一方法的运用,并没有对学生以及这一方法是否適合学生、是否适合我们的情况进行研究,生搬硬套某一模式,某一方法。
  (三)教师的合作研究,配合不密切。语文教学不同于其它学科的教学,它的教学工作量要比其它学科大得多,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需要教师大量的配合,但由于种种原因,在合作教研的过程中,教师配合不密切,怕承担工作,导致集体备课形式大于内容,并没有真正的落实到教育教学实践中。
  三、新课程理念下高中语文教师合作教研方法策略
  (一)合作教研应该以教师为主体。在合作教研中,教师是研究的主体,教材、学生、以及教师本身等是研究的对象,研究不仅仅局限于某一篇课文,还应该在方法、理论等方面。
  (二)创新合作教研的模式。开展集体备课无疑是现阶段最好的合作教研模式,但我们不能把它停留在“备课”的这一阶段,应以“备课”为载体,把教研分为实践、理论、经验等几个模块,分步进行,明确教师的研究责任和方向。
  (三)引入竞争评价机制,充分调动教师合作教研的积极性
  我们常讲教师在教学中应把评价和引导结合起来,对学生的学习表现、回答问题等情况及时进行评价,对学生的进步和成绩予以肯定和表扬,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其实,教师也一样,当付出的努力获得肯定时,也会给予他们很大的鼓舞。在教师教研合作的过程中,通过评价机制培养教师之间的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这样才能让合作教研贯穿于整个的教育教学活动。
  (四)合作教研强调的是合作,强调的是团队协作的精神。但由于我们的政策,激励等机制的不完善,合作教研的“合作”的内涵没有得到落实,教研走过场,落入了形式主义的窠臼。
  在高中阶段开展教师合作教研,尤其是综合性的语文科目,不仅有助于落实新课程理念,也有利于营造宽松、平等、和谐的教育教学氛围,构建科学、高效的语文教育教学课堂。因此,以教师合作教研提升教学个性化内涵,以教学个性化促进教师合作教学发展,让每一个教师都加强学习、加强研究,以适应形势的变化。让备课组成为一个互相学习、共同研究的平台,在相互观摩中,在合作研究之中充分感受新理念带来的课堂变化,跟上教学改革的步伐。
其他文献
不知从什么时候,读书已成为我生活中不可割舍的一部分。在我读过的众多的书中,苏联大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给我帮助最大,是我最喜爱的一本书。  书中每谈一个问题,有生动的实际案例,也有精辟的理论分析,很多都是苏霍姆林斯基教学中的实例,娓娓道来,给了我很多新的收获和体验,解决了我在教学中的困惑。比如书中“谈谈对‘后进生’的工作”,“怎样使小学生爱学习”,“怎样对待学习有困难的儿童”,“我怎样
期刊
我遇到过许多邻居,但让我印象深刻的只有一个。他长得胖胖的,眼睛小小的却炯炯有神,还有那圆嘟嘟的脸,可爱极了!  他的爱好很多,比如说,拉二胡、下棋、学书法等。在我眼里,他是一个多才多艺的男生,而且他还是一个有爱心的男生。  记得有一次,我们放学回家,在路上,我们看见了一只流浪狗,他赶紧跑过去看看那只流浪狗有没有受伤,看到他没有受伤以后,我們就帮助那只狗找主人,但是很遗憾没有找到,我们不知道该怎么办
期刊
法国著名雕塑家罗丹曾经说过:“生活中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如何才能写出生活味的作文呢。  第一点:教师不要让学生对作文有畏惧感,树立回归生活的意识。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书中收录了泰戈尔的一篇经典散文诗《七色花》,讲述的是“我”与母亲之间三次嬉戏的事情,尤其是“我”变成金色花时为什么不愿让妈妈知道这件事,给我的感触很深,我在讲述时特意引申了一下,想让学生也说说大家平时有没有做过类似的事
期刊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城乡建设步伐不断加快,农民外出务工人员队伍的不断扩大,大部分孩子留在家中成为留守儿童。这些孩子大多数由祖辈及亲朋好友照料,这些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越来越成为社会关注的话题。留守儿童是一个特殊的未成年人群体,是一个敏感脆弱的孤独群体,是一个长期远离父母而缺乏家庭教育和亲情关爱的群体。在学习成长过程中,比其他孩子更容易出现问题,这些问题非常紧迫而亟待解决,这就需要家庭学校和全社会
期刊
小学美术教育担当着审美教育的重任:一方面,它既要给学生基本的美术知识和技能;另一方面它还需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审美能力,陶冶情操,提升修养。它通过造型、设计、欣赏、综合等形式,来完成审美教育。但是,具有不良行为习惯的小学生在创造美的过程中,同时也在创造着“丑的作品”——天女散花般的地面、五彩缤纷的水池等,这岂不是审美教育中的自相矛盾吗?作为一名专业的美术教师,要在日常的美术活动中,培养学生良好的行
期刊
现在的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每个人每一天都在感受着科技的非凡魅力,新时代的中学生接受新事物的能力更强。《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因此,在现在的语文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让学生在优美的画面中充分想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期刊
“我们若要生活,就该为自己建造一种充满感受、思索和行动的时钟,用它来代替这个枯燥、单调、以愁闷来扼杀心灵并带有责备意味和冷冷地滴答着的时间。”无意中看到高尔基的这句话,不由得心中一颤。跌跌撞撞,懵懵懂懂,在教育行业上已经第六个年头了,似乎从没问过自己的追求,也正因为没有奋斗目标,所以显得平庸,碌碌无为。甚至遇到些许不顺时,埋怨自己选择这个行业,每天消耗着这种“枯燥、单调、以愁闷来扼杀心灵并带有责备
期刊
一、激趣导入不容忽视  一堂课的导入太重要了,导入直接关系着一堂课的成功与否。一般情况,我大多是激趣导入新课。如在教学《詹天佑》这篇课文时,我是这样导入的:同学们,当我们坐火车去八达岭,途中路过青龙桥车站时,会看到这样一座铜像,他目光炯炯,正视前方,神情刚毅自若,你们知道他是谁吗?还如在《你,浪花的一滴水》一文教学时,我先引出“英雄”的话题,学生很感兴趣,他们谈了自己从电影、电视、课外书中看到的人
期刊
月的清辉散落一地,清冷而美好,月光不带一丝温度地划过指尖,像是一声声呼唤,乱了人的思绪。  落叶飘零的秋天,冷得让人找不到归宿。十五的月儿却是这样的温柔,寂静的树梢悄悄勾勒出精致的月的剪影,月色朦胧了时间,恍若隔世般的月光,随着呼吸而潮起潮落。清风掠过,吹醒了心,却迟迟吹不散心头的思恋。  明月清辉,月儿圆了,华光满地,有谁在这月圆之时不眠了呢?飘荡的游子啊,仰望一轮清冷的圆月,心头是作何感想?月
期刊
中学生正处在由未成年走向成年的关键时期。本着德育为先,做人第一的原则,从理想信念到人际关系的处理、行为习惯的养成等方面,多渠道、全方位地开展中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  一、加强德育工作队伍建设  认识指导实践,观念引领行为。对青少年德育工作队伍建设工作的地位和作用的认识是否到位,关系到一个地区、一所学校德育工作队伍建设的水平和成效。我校正在树立“素质教育,德育为首;德育工作,师资队伍建设为首”的观念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