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田企业土地复垦工作模式探索研究

来源 :经济研究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gs8507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国家土地管理政策的不断变化和土壤修复技术的不断革新,中原油田土地管理办公室打破“污染土地一赔了之”的传统模式,立足实际、扎根基层,结合油田精细化管理经验和科研机构先进技术,形成一套极富特色的油田污染土地复垦退耕工作模式。
  关键词:油田;土地復垦;探索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04-0034-02
  中原油田东濮凹陷区块地处黄河冲积平原,横跨豫鲁两省,油区面积约5 300平方公里,占用土地10万余亩,其中约有2万余亩土地属于污染土地。2008年,国务院发布《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2006—2020年)》,提出守住18亿亩土地红线。2011年3月5日,国务院第592号令《土地复垦条例》正式生效。为实践降本增效理念,中原油田土地管理办公室在不断总结的基础上,对土地复垦工作从原因分析、土壤修复、治理管理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并取得可喜成果。
  一、中原油田污染、毁损土地成因及特点
  (一)污染、毁损土地成因
  1.开发时期以增储上产为重,对土地污染事故重视不够。油田开发于20世纪80年代,忽视了油水管线跑冒滴漏现象的治理。钻井方式、采油日常维护粗放化,对管线穿孔跑油、泥浆池、排污池固化工作重视不够,为井场、计量站、管线周边土地的污染埋下隐患。
  2.稳产时期油区治安环境复杂,打眼偷油现象严重。中原油田油区多位于村庄、耕地之间,油气管线、计量站等油气设施与村民建筑、庄稼等交错纵横。土地污染事件频发。
  3.油区两次爆发洪水,泥浆池、污水池废物外泄造成大面积污染。20世纪90年代以来,濮阳地区在雨季时节又两次爆发洪水,油田近百座计量站、联合站、污水站被洪水冲淹,造成泥浆、污水外灌泄露,引发油区周边大量耕地被废油、废水污染。
  (二)污染、毁损土地特点
  1.用地点多、面广、线长,单宗用地面积较少。其中采油气井场、油气站(所)占地属于永久性用地,用地点多、面积小、呈块状型零星分散。井场道路、油气集输管道用地呈线状型,涉及范围广,占地面积大。
  2.污染、毁损地表结构为主。井场、道路、站所等工程施工建设破坏土地,损坏土壤主体构型,影响土壤通气和透水,改变了地表、地面坡度的原地貌形态和地表土壤结构。
  3.输油气管道毁损土壤周期较长。石油天然气管道的埋深一般为0.8米~1.5米,据了解,管道铺设后,土地的产量需要三至五年才能恢复;另一方面,管线的使用年限较长,一般可使用八十至一百年,在长期的运营过程中,管线的散热会对地面植被生长或产量造成影响。
  二、土地复垦工作的必要性
  (一)国家政策要求
  国家“十一五”规划指出,“中国土地、淡水、能源、矿产资源和环境状况对经济发展已构成严重制约。要把节约资源作为基本国策,发展循环经济,保护生态环境,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切实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坚持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土地是关乎国计民生的重要资源,由石油、农药、重金属等主要污染物所导致的农田废耕和地下水污染问题,加剧了中国本已十分紧张的土地资源和水资源供需矛盾,并产生了一系列的经济、环境和社会问题。
  (二)中原油田自身发展需要
  中原油田地处河南、山东交界,主要油区位于以土地为主导生产资源的农业生产区域,人口稠密,耕地资源紧张。
  中原油田已经开发三十余年,在生产施工以及原油输送过程中,部分原油泄露导致石油污染耕地,如果处理不当,就有可能引发严重的社会问题,影响油田和地方的长远发展。经测算,2007—2009年,油田三年共支付污染土地补偿费用15 067万元,客观上加大了油田的生产经营成本压力。如果油田在生产和使用过程中合理利用土地,清洁环保施工,坚持和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提高土地资源在油田生产经营中的保障和调节作用,就能有效地节约用地,保护国家、农民、企业三者利益。
  三、中原油田在土地复垦方面的探索及成效
  在油田现实的生产和生活环境条件下,通过创设新的、更能有效调动各用地单位土地复垦积极性的制度、规范体系来实现土地复垦工作持续进行。
  (一)在土地复垦方面的主要工作
  1.构建污染土地ABC管理机制。为使被污染土地得到有效的治理,我们采取了ABC分类治理的管理办法,对于污染严重的A类土地,从科学入手对土壤进行修复改良;对于污染中度的土地,在保证正常生产的情况下,利用油田生产机械帮助农民对污染土地进行复耕治理;对于污染程度较轻的土地,进行一定的经济补偿,动员农民对污染的土地进行自行复耕治理。
  2.加强源头控制,珍惜土地资源。为减少对土地的污染,切实保护耕地,在大力开展对污染土地治理的同时,采取措施在生产和输送原油的过程中,将新的污染控制到最低限度,根据中国石化清洁化生产的要求,以“预防为主,防治结合”为指引,实施过程控制,从源头削减污染物的产生量和排放量。重点做了五方面的工作:一是严格执行中石化清洁化生产的管理标准,全面调查清理管理中的漏洞,实行施工环境风险因素预案制,采取防护措施,控制污染源,扼制污染事故的发生;二是建立快速反应机制,提高管理效率,一旦发生穿孔,及时发现,采取措施,最大限度地降低污染损失;三是加强对作业施工现场的管理,作业施工现场严禁污染物落地,排污池的污水及时进行清运,杜绝污染事故的发生;四是每年在雨季到来之前,在全局范围内开展环保检查,对有油污的地点进行全面的清理,防止雨季到来后油水混合污染农田;五是对现役管网分级别管理并对已到报废年限的管网或腐蚀严重的管线能更换的及时进行更换,从源头上控制了土地污染现象的产生。   3.油地携手共治,恢复土地生长能力。自2006年以来,深翻浇灌土地近万亩,土地得到了一定的恢复,部分土地种植的农作物长势良好。各种大型施工项目施工完毕后,为使土地尽快得到恢复,退耕还田,我们及时组织人员设备对使用过的土地复耕治理,使其土地恢复原貌,达到耕种条件,2011年复耕治理土地3 000余亩。
  (二)引入最新科技力量
  2003年3月至今,以中原油田采油五厂为试点,与清华大学合作开发耕地污染治理技术的科研项目,目前已在采油五厂进行了四期油污耕地修复实验。
  项目一期是2003年3月至2004年6月份,取土化验,培植了适用于中原油田耕地污染治理的石油烃优势降解菌,为实现生物修复提供了微生物资源。
  项目二期是自2004年6月份开始至2006年6月份结束,历时二年。开展了中原油田耕地污染评估与油污染土地治理技术研究,主要是对现场污染调研、170m2现场实验。通过该期修复过程石油烃的降解率达到46%~70%。治理后种植了苜蓿和小麦,苜蓿出苗率高于90%,小麦出苗率高于80%,小麦产量达到正常耕地产量的60%。在一期、二期工作中由清华大学申请国家发明专利5项。
  第三期试验于2006年6月至2007年6月,试验地块面积为11亩,油含量最高达到0.8%,盐含量普遍高于正常耕地3倍以上,最高的大于8倍,属中重度盐污染。经过该期修复,石油烃含量降至0.3%以下,土壤含盐量降至正常耕地水平。治理后种植了小麦,出苗率接近90%,小麦产量达到正常耕地的85%以上。
  第四期试验于2007年6月至2010年6月,试验地块面积为30亩,废弃年限为18年。治理工作完成后,治理场地的石油烃含量低于0.2%,盐污染基本消除,土壤表层电导率接近于正常耕地,治理后种植了小麦,出苗率接近于正常耕地,修复地块小麦平均亩产约为正常耕地的90%。
  (三)土地复垦成效
  复垦土地上收获的小麦经国家粮油质量监督检验中心鉴定各项指标完全达标。清华大学已申请国家技术专利9项,该项目在修复速率、污染物去除率和修复成本均优于国际同类技术,处于国际领先水平。通过开发的生物修复技术和工艺符合油区油污土壤特性,具有适用面广,实施简便,过程清洁的优点。该技术对于解决现有石油污染土壤的修复及应对未来生产过程中紧急事故的处置提供了核心技术支持。采用本技术对污染耕地的治理可在当年使其恢复种植能力,在第二年获得农业收获,第三年可基本恢复到当地土地的正常生长能力。2012年4月,国土资源部在中原油田召开了油田企业土地复垦工作现场会,对中原油田在土地复垦方面所做的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中原油田的土地复垦工作得到了社会的肯定。
  四、启示
  1.永久性用地有选择复垦。永久用地(井场永久用地和道路永久用地)为征收土地,征收后变为国有资产,目前暂时纳入复垦范围。实际上至井场闭井或服务年限期满后,永久用地涉及到国有资产转移和土地利用规划调整(征收后变为建設用地,如复垦为其他用地就需要调整规划)。但是如果不复垦,这部分土地将变为闲置土地。
  2.临时性用地一次性复垦。临时用地在施工进场前即做好工作预案,重点施工区域剥离耕作层30cm~50cm集中堆放用于撤场后复垦,一般区域铺设防渗布,生活区原则上设置在已征地或污染土地上,尽量不占、少占耕地。在监督方面,实行“不定点、不定时、不通知”的“三不”检查,随时抽查施工现场,发现一起处理一起,严格防控。临时性用地发生污染,依照政府文件与被污染户签订一次性赔偿协议,及时退耕、当场解决,不留遗患。
  3.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角色重要。土地复垦实施过程中,企业应加强与政府主管部门的沟通,自觉接受地方主管部门的监督和管理。同时对主管部门的监督检查情况做好记录,对监督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整改。能及时根据实际生产情况调整土地复垦计划,对土地复垦实行统一管理,并根据复垦技术的不断完善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确保土地复垦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4.土地复垦宣贯工作必不可少。企业内部应该加强土地复垦政策宣传,深入开展中国土地基本国情和国策教育,调动各级领导及员工对土地复垦的积极性,提高其对土地复垦在保护生态环境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的认识。
  [责任编辑 吴高君]
其他文献
摘 要:以环渤海地区10个主要城市2002—2010年间的城市建设用地、城市地价和第二、三产业经济总量面板数据为依据,运用多元统计分析方法、计量经济方法进行城市土地建设用地面积、地价对第二、三产业经济总量影响的定量分析,并讨论二、三产业经济总量与建设用地面积、地价的弹性及其关系。  关键词:土地要素;土地供给;土地价格;定量分析  中图分类号:F29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
期刊
摘 要:作为一种新型绿色能源,林木生物质能源因其原料广泛、高度产业化以及规模化的特点备受各界广泛关注。在中国,林木生物质能源的开发与利用尚处起步阶段,存在着许多问题。通过对福建省三明市建宁县的实地调研,对农村林木生物质能源开发利用的现状及发展情况进行了问卷调查,通过对数据的整理、汇总、分析,阐述当地农村林木生物质能源发展的情况,并针对所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林木生物质能源;
期刊
摘 要:“一票否决”制,是科层制下的一种指标评价机制。在基层,由于治理体制的压力型特征,农村税费改革后基层政府角色界定不明、责权分布不对等,以及政府组织本身具有的自利性特点等原因,“一票否决”制一度被广为采用,但其效能最终呈现边际递减的趋势,成为现阶段基层治理困境的一个集中表现和缩影。仅仅依靠这个制度,或者简单地将它废除,均无益于基层治理现状的改善。  关键词:“一票否决”制;基层治理;科层制;压
期刊
摘 要:通过对传统的人类中心主义,在发展问题上存在的错误和偏差,指出传统人类中心主义在对待自然和生态环境存在着错误的观念和不公,要转变到以自然为中心的自然中心主义的生存发展道路上来。从而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以应对日益恶化全球的生态环境。  关键词:人类中心主义;自然中心主义;和谐相处  中图分类号:F124.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15-0221-02  2
期刊
摘 要:管理制度的实施有利于发现事业发展的漏洞和盲区,有效的管理制度建设,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技术和体制的相对不足,有力地保障了事业的科学发展。从我院不同阶段的事业发展特点来分析管理制度的变迁,探求“十二五”时期我院管理制度的建设和创新。  关键词:事业发展;管理制度;主线  中图分类号:C9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15-0245-02  管理制度是以服务于内部管
期刊
摘 要:通过智猪博弈公理化系统模型的建立与分析,最后得出能激励大小图书馆进行知识共享的激励机制,帮助管理者更好地分配资源,有效地激励主动共享资源的图书馆,对激励的额度进行量化处理,提高资源管理的效率。  关键词:智猪博弈;公理化;知识共享;激励  中图分类号:G25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15-0251-03  引言  信息资源是人类社会实践活动的产物,不可能脱
期刊
摘 要:当前,“以现代文化为引领”是指导新疆经济社会发展和长治久安的重要思想。新型农民培养对于加快南疆三地州农村发展、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具有重大意义。从文化的领域来谈新型农民培养,通过传统文化资源开发,不仅可以充分发挥传统文化资源优势,有利于促进农民接受现代文化观念,还可以通过文化产业的形式为新型农民培养营造重要的产业平台。  关键词:新型农民;传统文化;功能  中图分类号:F320 文献标志码:A
期刊
摘 要:农民工返乡创业已经成为促动农村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一股强劲动力,但在发展的过程中也存在着诸多问题,亟待采取一些针对性、可操作性强的对策措施。  关键词:农民工;返乡创业;农村;经济发展方式;河南省民权县  中图分类号:F30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04-0038-02  近几年,以前在东南沿海地区务工、经商的中西部劳动力陆续大批返乡创业,不仅为中西部地区的
期刊
摘 要:农业机械化对农业经济具有促进作用,其结果体现了经济效应。利用河南省1995—2010年农业机械化与农林牧渔产量相关时间序列数据,通过ADF检验、协整检验、VAR模型的估计、脉冲响应等方法来分析河南省农业生产总值与农业机械化的长期动态关系。结论表明,河南农业机械的总量增长与农业总产值具有长期稳定关系,农业机械化能促进农业生产值的增长。基于实证分析,提出政府加大对农机的资金投入和补贴力度、调整
期刊
摘 要:马克思两种生产理论为解决中国人口问题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实现人口的均衡协调发展必须保持劳动人口的数量和构成与生产资料的数量和规模相适应。基于中国国情,只有有力促进人口均衡发展,才能实现人口与经济协调发展。  关键词:两种生产理论;人口均衡;发展;马克思  中图分类号:F0-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04-0013-02  一、两种生产理论的历史发展脉络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