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马克思“共同体”思想视角下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研究

来源 :科学导报·学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iveboy07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在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中,共同体是社会最基本的组成单位,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础。虽然马克思并没有明确给出共同体的具体含义,但是从其理论著作中不难看出,马克思将共同体分为了三个阶段,即自然阶段、虚幻阶段和真正共同体阶段。我们知道,哲学是随着社会发展不断凝聚而成的,面对经济全球化、多极化和文化多元化发展的时代,习近平再次提出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概念,这是马克思主义在新时代的升华,同时,习近平总书记的这一理念,也是马克思交往实践观在中国的新生。
  关键词: 马克思共同体思想;人类命运共同体;交往实践观;
  立足于人类命运共同体,对马克思的共同体思想进行探析,寄希望于对于我国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提出提供思想和理论基础,并希望对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有所启示。
  一、马克思共同体思想的主要内容
  1.本源共同体。本源共同体这一思想主要体现在《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的《资本主义生产以前的各种形式》的章节中,其对本源共同体的研究主要是为了分析资本主义社会是在怎样的生产条件下产生。对于本源共同体的不同形式的研究,马克思期望分析出资本主义社会产生的生产关系,并说明资本主义社会只是特定生产力水平条件下的产物,随着生产力的不断发展,资本主义社会这一形态必将为共产主义社会形态所超越。
  2.虚假的共同体。虚假共同体对应的是市民社会,作为资本主义国家的主要起源,马克思对这一共同体形式持否定态度。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认为黑格尔是从经济学立场出发来理解“市民社会”,但马克思对于黑格尔思想的认识经历了由依靠费尔巴哈的思想的粗糙理解,到有意识的学习英国国民经济学理论,从而进一步丰富了对于市民社会的理解。在此基础上,马克思摒弃了黑格尔思想中对于与国家相对立的市民社会的理解。市民社会这一概念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已经消失不见,但是对于市民社会的理解如果缺乏这一基础,我们很难理解《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的“市民社会”的思想。
  3.真实的共同体。真实共同体是马克思共同体思想的核心,其对于真实共同体的论述主要集中于马克思的《德意志意识形态》和《共产党宣言》中。其中共同体、联合体这两个概念主要值得就是真实共同体,通过阅读这两部作品,我们发现马克思的真实共同体具有如下特征。(1)在真实共同体中,个体是作为实际的价值主体而存在的。在共产主义社会条件下,脱离个体的存在的状况是不存在的,可見马克思充分肯定个体的价值。这是共产主义社会的前提和基础,这也是真实共同体超越于本源共同体和虚假共同体的地方。在真实共同体中,压迫着个体,剥削着个体并使个体被异化的力量随着私有制的被消灭已经不存在了。 (2)真实共同体与共产主义的统一的。马克思对于真实共同体的实现,在《德法年鉴》中,马克思提出打破资本主义社会,实现人类解放和个体的自由只能依靠无产阶级额的革命斗争,通过革命,消灭私有制和异化分工,实现共产主义。
  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论与马克思共同体理论的关系
  1.二者在理念上存在一致性。马克思提出,由自由发展的个体组成的人类联合体就是真正的共同体,所有的个体都能自由发展,就像马克思所提出的,在真正共同体中,所有人都可以随心所欲干自己想干的事,每个个体不再只拥有单一的职业和身份,而是能以各种身份处于这个联合体中。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核心内容,同样也是主张世界各国全都联合起来,国家不分大小,强弱,贫富,之间一律平等,各国之间互相帮助,取长补短,最终实现共同富裕。
  2.二者的实现路径存在一致性。这两个共同体理论都是以交往实践观为基本的理论载体。通过交往实践的双重整合与建构,最终形成交往共同体,从而造就了社会的公共性以及各种公共领域。只要是在一个集体中就少不了交往,无论是早期马克思的共同体思想还是现在提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要想成为一个联合体就必须进行普遍交往,人的全面发展是交往实践的丰富化,一个人的全面发展和交往程度是成正比的,同样一个国家也一样,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很难“闭关锁国”关起门来搞建设,必须打开大门,同世界各国进行外交,通过交往实践可以消除不同国家和地区间的壁垒,实现全世界的联合,实现生产和生活的国际化和全球化。
  3.二者的最终目标具有一致性。无论是马克思共同体思想,还是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理论,最终目标实现人类的共同发展,马克思提出,只有生产力的高度发展才能消除资本主义社会形态下人的“异化”,以生产力普遍发展为前提,人与人之间才能建立起普遍的交往,才能实现人的自由联合体,实现人的价值;习近平总书记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论,就是在对全世界的经济基础、社会关系以及各种矛盾的综合考虑前提下提出的,是可以实现人类的“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共同体。
  三、人类命运共同体是马克思主义在新时代的升华
  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共同体内涵的最新发展,是国家和社会共同体的扩大。 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提出是以社会主体为标准提出的,除此之外还包括民族、国家、社会和人类。人类共同体是站在全人类的视角下探讨个体与共同体的关系, 这一个体表现为个人,在一定程度上也包括家庭、民族、国家的集体个体。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提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是对于共同体思想的深化和扩展,是当下我党面对日益复杂的国际和国内形势,对于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最新认识。“ 人类命运共同体”最早是我党的十八大提出的,这一理念内涵包括“ 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的共同价值理念,这一理念有利于正确处理国家与国家之间,民族之间的关系,实现整个人类的共同利益,进而保障每一主体的自由全面发展。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世界被紧密的联系在一起,空间距离被缩短,“ 地球村”形成,同时在这一共同体中,存在者利益的差别甚至对立。在全球化深化的同时,多极化也成为一种不可逆转的趋势,这一趋势更需要各个力量站在全人类的基础上实现共同利益的维护。今天,国家、民族的历史正在成为世界历史,每一个国家的历史都是独立存在的,整个人类正在共同构建共同的历史,在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下,人类正在构建共同的价值基础。人类命运共同体在今天以多样化的形式表现出来,如中国-非洲命运共同体、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中国-阿拉伯国家命运共同体、中国-拉丁美洲国家命运共同体、上海合作组织、亚太经济合作组织、二十国集团、金砖国家共同体,等等。这种共同体在本质上属于马克思共同体的真实共同体。 在这样的共同体中,一方面,各个主体的利益得到保障,这种命运共同体体现在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各个方面,由于保障各个国家和民族的权益。 另一方面, 我国提出构建人民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和而不同,求同存异,既有利于促进我国的可持续健康发展,也有利于全球的可持续发展。在人类命运共同体中,所有的国家和民族无论大小、力量的强弱,在地位上都是平等的,要求所有个体维护整体利益,为了整个人民的整体利益对于个体的个别利益进行限定。
  总之,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站在全人类整体的视角下,对于人类未来的思考,今天,广大发展中国家正在快速发展,传统的以资本主义国家为主导构架的人类共同体,是一种虚假共同体,在这一共同体中,发达的发展中国家和不发达国家与资本主义国家是不平等的,处于被剥削和压迫的地位,而作为真实的共同体,我国倡导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共同构建公平、公正、互利共赢的人类命运共同体,让全人类共享人类的文明成果。
  参考文献
  [1]刘青云,浅谈马克思“共同体”思想视角下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探讨.2017.
  [2]王浩宇,马克思“共同体”思想视角下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研究.2017.
其他文献
摘要:中职语文课是中职教学中的一门公共基础课,在中职课程体系中占有比较重要的地位。本文分析了中职语文课堂教学现状,提出新时期中职语文课堂教学效率提升策略。  关键词:职业学校语文;教学效率;中职教学  课堂效率是课堂教学的灵魂,也是新课改目标本质化目标的体现。中职语文教师作为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实施相关程度的教学工作内容风格及其教书育人的良好氛围营造,势必在语文教学的完善和发展中,为提升语文课堂的
期刊
摘要: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经过五千年扬弃和积淀逐渐形成并发展起来的,大学生教育应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深度融合,成为激励大学生增强个人自尊心、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动力。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教育的课程建设、环境建设等方面培养有理想、有担当的新时代青年。  关键词: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深度融入;  教育在目前高职院校教育教学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一方面,教育是高职院校教育教学的必要内容;另一方面,高职院校教
期刊
摘要: 诚实信用是产生于道德观念的一个法律原则,随着法学的发展,诚实信用原则已从私法领域过渡到公法领域。行政法诚实信用原则已经成为我国行政法中的一项基本原则,在行政法的各个领域都以适用。该原则既可以促进我国诚信政府的建设,又可以完善我国行政法治理念,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 行政法;诚实信用;基本原则  一、诚实信用原则的内涵  诚实信用原则在我国行政法中的首次提出应当是2003年我国《行
期刊
摘要:随着我国高校不断扩招以及规模不断扩大,大批青年教师加入高校教师队伍,提高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关乎高校整体教学质量。因此有效提高我国高等院校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成为各高校重要任务之一。青年教师教学比赛成为高校青年教师提升教学能力的平台,既可以通过比赛展示自我,又可以通过比赛互相交流学习,提升自身教学素养,促进教学水平的提高。通过教学比赛,青年教师可以进一步突破教学瓶颈、提高教學语言艺术性、增加教学模
期刊
大数据时代,传媒教育行业被赋予了前所未有的责任和重担,同时也提出了空前的挑战,只有将大数据与新闻传播学相结合,学习并掌握新的思考方法和新的技能,研究如何将大数据有效地运用到传媒教育当中,才能推动传媒教育事业的突破性发展。随着数字技术、网络技术、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媒介环境和传播形态发生了深刻变化,全媒体传播、全媒体竞合、全媒体运营成为传媒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传媒业全媒体化发展迫切需要新型传媒人才的支
期刊
摘要:藏语作文教学受地域文化、人文环境、地方方言制约给教师设置了一个有待攻克的难题。也给志在民族教育的教师设置了共同探讨的环境和攻克目标。  关键词:起步作文;教学策略;情感;方式;策略  藏语文作文教学由于藏区受地域文化、交通经济、人文环境、地方方言、学前教育等的限制,导致藏语文作文教学一直是整个藏语文教学活动中的一个有待突破的难题。我县小学生由于大多数来自不同农牧村,孩子们虽然会说藏语,但只停
期刊
摘要: 本论文给出一种基于ASP.NET的新闻发布网站设计与实现,系统基于B/S运行模式,采用ASP.NET和SQL Server数据库实现。自互联网进入中国,新闻媒体一直是其最重要的应用之一,ASP.NET凭借其功能强大、灵活、简易、安全等特点,成为新闻发布网站设计与实现的首选技术。本新闻发布网站在设计上采用模块化设计,通过数据库来存储新闻信息数据,用户可借助浏览器界面与WEB网站进行各种交互。
期刊
摘要:初中数学教学属于初中阶段的重点课程,对学生能力的成长有关键意义。而伴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进、社会与经济的不断发展,均让初中数学的教学目标、方式出现极大的变化。人工智能、大数据与教育产业的结合,可以给教学方式、理念带来极大的变化。在数学教学中应用人工智能与大数据时,可以实现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则,让学生在课堂上获得更加全面、完善的成长。本文简要分析“人工智能+大數据”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关
期刊
摘要: 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已日益成为高等教育所面临的重要课题。本文分析了当前高校社团的现状,研究了当代大学生普遍出现的心理健康问题及其重要性,并讨论了参与社团活动对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作用,从而得出了参与社团活动有利于改善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结论。  关键词: 大学生;社团活动;心理健康  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人心,越来越多的大学生认识到,在校期间尽可能多地接触社会,了解社会,积累一定的社会阅历,缩小社
期刊
摘要:以弘扬中华优秀文化和传统美德为主要内容,以校园文化建设、专业文化和企业文化融合建设、社会服务等为载体,以专业建设和课程教学为主要阵地,积极推进中华传统文化进校园、进课堂。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努力夯实“文化自信”基础,培养具有良好社会公德、职业道德、个人品德的职教时代新人,努力提高高职院校文化育人水平。  关键词:新时代;传统文化;传承;文化育人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