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数学实践活动既有数学课程的知识性特点,更有综合实践活动的实践性、活动性的特点。“实践与综合应用”与“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可能性”并列为小学数学的四大学习领域,也是新课改结构性变革在小学数学学科的体现。就“神奇的七巧板”的研学课、练习课、设计课和展示课教学设计与评价这四方面探究数学实践活动课的课型教学设计与评价的策略。
【关键词】七巧板;课型;教学设计;评价
一、“神奇的七巧板”研学课教学设计与评价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人的内心有一种根深蒂固的要求——就是感到自己是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求特别强烈,他们期望自己获得成功,期望自己觉察到智慧的力量,体会到创造的快乐。笔者认为在数学活动中应该让学生成为数学语言的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享受数学语言所带来的无穷乐趣。尽管是一年级的孩子,但也有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与动手能力,因此,“研学后教”的教学模式在一年级的学生同样适用。如在“神奇的七巧板”中,研学课的教学设计与评价做到以下几点:
1. 创设有效的情境
一个好的情境,能吸引学生的身心,让学生主动关注学习的内容;能唤起学生的学习经验,为学习新知抛砖引玉;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学生的数学思考。富有情境的课堂影响着学生的心灵与人格,在每一个学生的内心不断建构一方美丽的精神乐土;富有情境的课堂,能释放出无穷的魅力,在学生的心田上绽开绚丽的花朵;富有情境的课堂,能让生命的精彩在课堂上涌动。
2. 组织有效的探究活动
探究性学习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和课堂集体教学的环境中进行的,是学生自己探索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一种学习方式,是新课程标准所倡导的重要理念之一。探究性学习的主体是学生,但要在课堂有效的时间与空间里有效地开展探究性学习,教师的组织尤其重要。具体做法是:创设良好的探究情境、灵活采用探究的形式、热情地参与学生的探究、促进学生在探究中的互动与交流、宽容与欣赏学生探究的过程和结果。
3. 建立有效的合作方式
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发展,小组讨论、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被越来越多地引入课堂。小组合作学习中与同伴交流思想的过程和结果,不但充分地体现教学的民主,也给予学生更多自由活动的时间和相互交流的机会,是学生取长补短、展现个性的舞台。
4. 运用有效的课堂评价
《标准》指出:“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要关注他们在学习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更要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这是新课程提倡激励性评价的宗旨。有效的评价,有助于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有助于教师改进教学。首先,评价的原则应该是客观公正。其次,教师应锤炼课堂教学的评价语言。
二、“神奇的七巧板”练习课教学设计与评价
“练”是对新授知识的巩固和应用,是教师获得反馈信息的桥梁。我们从教学中的“练习的有效性”问题出发,采用行动研究的方法,寻找提高练习有效的途径,在教学实践活动中不断实践、不断反思和交流、不断改善教学行为。从“神奇的七巧板”练习课的教学设计与评价中,我们可以总结出以下几点:
1. 在深入钻研“课标”确定本阶段教材的重点和难点和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的基础上,抓住教材中的重点和难点设计专项作业或练习,不平均使用力量,针对学生学习中的薄弱之处设计专项作业或练习。
2. 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练习形式要多样化,可以提高学生练习的兴趣,保持学生练习的注意力,促使学生脑、口、手并用。
3. 练习编排要注意有一定的顺序,具有一定的层次性,做到由浅入深,由易到难,注意沟通题目之间的内在联系,体现练习的层次性。
4. 练习要注意灵活性和多样性。练习的形式多样,有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和思维的发展,培养灵活应用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 练习要注重应用性和开放性,体现综合性,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有一定思考价值的问题,注意拓展到课外,与学生生活紧密结合,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学生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体现学习的价值。
6. 练习可以及时反馈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等各种信息。一节课要安排多次反馈性的练习,以便正确的得到强化,错误的得到纠正,及时调控教学进程,提高四十分钟的课堂利用率,保证教学质量。
三、“神奇的七巧板”设计课教学策略与评价
对于某一知识的设计,笔者认为教师都必须做好规划,引导学生做好每一内容每一步骤的规划,就拿“神奇的七巧板”来说吧,设计课的教学策略与评价必须要做好引导学生“理”。“理”是总结,是内化,是反思,是提炼,也是对教学效果的追问。我们通过“理”把课堂相对零散的知识系统化,最终实现学的清晰。理的内容可以是知识技能,也可以是获得的学习经验和方法,还可以是自己的疑惑、感受和启示等等。理的方式可以是学生个体或群体,或是师生共同进行的,但要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进行整理与思考,并适当地给予方法的指导和帮助。理的时机可以放在课堂中某一教学环节的结尾,或是整节课的结束。
1. 做好复习准备,具有条理性
复习之前,教师和学生都应先做好复习准备工作,使复习具有条理性和针对性。对于教师,首先要了解复习涉及的内容、重难点、与前沿知识和后继知识的联系、在复习中要注意什么。
2. 把握教学关系,体现有效性
把握好教与学的关系,在复习过程中,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地位应该充分体现出来;把握好讲与练的关系,讲与练应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这里的讲包括评,不评讲的复习达不到复习的目的;把握好纪律与自由的关系,一个良好的复习秩序,是取得良好效果的前提。
3. 系统整理知识,结构合理性
采取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再现知识点、知识的形成过程及内在联系,用表格、图示、文字的方法串成线、连成片,建立起合理的认知结构。
四、“神奇的七巧板”展示课教学设计与评价
数学实践活动课程改变了传统课程的将学生作为“等待填满的容器”的做法,而是将学生作为一颗“需要点燃的火种”。相对传统的数学课而言,更注重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在“神奇的七巧板”这一展示课中,其教学设计与评价应做好以下两点:
1. 学生收集的材料具有广而杂的特点,他们筛选材料的能力有限。所以,在体现知识丰富的情况下,我们力求直观性、科学性、准确性,并注意结合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多整合一些图文并茂的信息,针对《神奇的七巧板》这个活动,我们精心设计了“七巧板欣赏”这一环节,学生通过对七巧板作品的欣赏,感受七巧板拼图的魅力,体会拼图家们的想象力,激发学生学习拼七巧板的兴趣。
2. 数学实践活动课把孩子带向了一个更广阔的生活空间,在评价方面,不要局限于他们掌握技巧方面,更要使他们的情感得到深化,能力得到发展,视野得到拓展,道德得到增强,个性得到展示,潜能得到发挥,学生们在自主、合作、探究的亲历体验中自主与人交流,自强自立,他们在合作中学习,在学习中合作。因此在展示课的教学中不仅要评价学生掌握技巧,还要注重他们的情感、能力、个性、与人交流等方面的评价。
数学实践活动课对教师既有无穷的魅力,也有客观的挑战性。我们要以新课程的理念来解读“实践与综合应用”的教材,一方面要以教材为线索,但要注意适当的挖掘和拓展,另一方面也要敢于超越教材,选择和重组教材,并充分关注实践活动的过程,让学生在活动中加深体验,得到充分的发展。
【关键词】七巧板;课型;教学设计;评价
一、“神奇的七巧板”研学课教学设计与评价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人的内心有一种根深蒂固的要求——就是感到自己是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求特别强烈,他们期望自己获得成功,期望自己觉察到智慧的力量,体会到创造的快乐。笔者认为在数学活动中应该让学生成为数学语言的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享受数学语言所带来的无穷乐趣。尽管是一年级的孩子,但也有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与动手能力,因此,“研学后教”的教学模式在一年级的学生同样适用。如在“神奇的七巧板”中,研学课的教学设计与评价做到以下几点:
1. 创设有效的情境
一个好的情境,能吸引学生的身心,让学生主动关注学习的内容;能唤起学生的学习经验,为学习新知抛砖引玉;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学生的数学思考。富有情境的课堂影响着学生的心灵与人格,在每一个学生的内心不断建构一方美丽的精神乐土;富有情境的课堂,能释放出无穷的魅力,在学生的心田上绽开绚丽的花朵;富有情境的课堂,能让生命的精彩在课堂上涌动。
2. 组织有效的探究活动
探究性学习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和课堂集体教学的环境中进行的,是学生自己探索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一种学习方式,是新课程标准所倡导的重要理念之一。探究性学习的主体是学生,但要在课堂有效的时间与空间里有效地开展探究性学习,教师的组织尤其重要。具体做法是:创设良好的探究情境、灵活采用探究的形式、热情地参与学生的探究、促进学生在探究中的互动与交流、宽容与欣赏学生探究的过程和结果。
3. 建立有效的合作方式
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发展,小组讨论、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被越来越多地引入课堂。小组合作学习中与同伴交流思想的过程和结果,不但充分地体现教学的民主,也给予学生更多自由活动的时间和相互交流的机会,是学生取长补短、展现个性的舞台。
4. 运用有效的课堂评价
《标准》指出:“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要关注他们在学习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更要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这是新课程提倡激励性评价的宗旨。有效的评价,有助于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有助于教师改进教学。首先,评价的原则应该是客观公正。其次,教师应锤炼课堂教学的评价语言。
二、“神奇的七巧板”练习课教学设计与评价
“练”是对新授知识的巩固和应用,是教师获得反馈信息的桥梁。我们从教学中的“练习的有效性”问题出发,采用行动研究的方法,寻找提高练习有效的途径,在教学实践活动中不断实践、不断反思和交流、不断改善教学行为。从“神奇的七巧板”练习课的教学设计与评价中,我们可以总结出以下几点:
1. 在深入钻研“课标”确定本阶段教材的重点和难点和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的基础上,抓住教材中的重点和难点设计专项作业或练习,不平均使用力量,针对学生学习中的薄弱之处设计专项作业或练习。
2. 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练习形式要多样化,可以提高学生练习的兴趣,保持学生练习的注意力,促使学生脑、口、手并用。
3. 练习编排要注意有一定的顺序,具有一定的层次性,做到由浅入深,由易到难,注意沟通题目之间的内在联系,体现练习的层次性。
4. 练习要注意灵活性和多样性。练习的形式多样,有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和思维的发展,培养灵活应用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 练习要注重应用性和开放性,体现综合性,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有一定思考价值的问题,注意拓展到课外,与学生生活紧密结合,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学生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体现学习的价值。
6. 练习可以及时反馈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等各种信息。一节课要安排多次反馈性的练习,以便正确的得到强化,错误的得到纠正,及时调控教学进程,提高四十分钟的课堂利用率,保证教学质量。
三、“神奇的七巧板”设计课教学策略与评价
对于某一知识的设计,笔者认为教师都必须做好规划,引导学生做好每一内容每一步骤的规划,就拿“神奇的七巧板”来说吧,设计课的教学策略与评价必须要做好引导学生“理”。“理”是总结,是内化,是反思,是提炼,也是对教学效果的追问。我们通过“理”把课堂相对零散的知识系统化,最终实现学的清晰。理的内容可以是知识技能,也可以是获得的学习经验和方法,还可以是自己的疑惑、感受和启示等等。理的方式可以是学生个体或群体,或是师生共同进行的,但要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进行整理与思考,并适当地给予方法的指导和帮助。理的时机可以放在课堂中某一教学环节的结尾,或是整节课的结束。
1. 做好复习准备,具有条理性
复习之前,教师和学生都应先做好复习准备工作,使复习具有条理性和针对性。对于教师,首先要了解复习涉及的内容、重难点、与前沿知识和后继知识的联系、在复习中要注意什么。
2. 把握教学关系,体现有效性
把握好教与学的关系,在复习过程中,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地位应该充分体现出来;把握好讲与练的关系,讲与练应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这里的讲包括评,不评讲的复习达不到复习的目的;把握好纪律与自由的关系,一个良好的复习秩序,是取得良好效果的前提。
3. 系统整理知识,结构合理性
采取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再现知识点、知识的形成过程及内在联系,用表格、图示、文字的方法串成线、连成片,建立起合理的认知结构。
四、“神奇的七巧板”展示课教学设计与评价
数学实践活动课程改变了传统课程的将学生作为“等待填满的容器”的做法,而是将学生作为一颗“需要点燃的火种”。相对传统的数学课而言,更注重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在“神奇的七巧板”这一展示课中,其教学设计与评价应做好以下两点:
1. 学生收集的材料具有广而杂的特点,他们筛选材料的能力有限。所以,在体现知识丰富的情况下,我们力求直观性、科学性、准确性,并注意结合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多整合一些图文并茂的信息,针对《神奇的七巧板》这个活动,我们精心设计了“七巧板欣赏”这一环节,学生通过对七巧板作品的欣赏,感受七巧板拼图的魅力,体会拼图家们的想象力,激发学生学习拼七巧板的兴趣。
2. 数学实践活动课把孩子带向了一个更广阔的生活空间,在评价方面,不要局限于他们掌握技巧方面,更要使他们的情感得到深化,能力得到发展,视野得到拓展,道德得到增强,个性得到展示,潜能得到发挥,学生们在自主、合作、探究的亲历体验中自主与人交流,自强自立,他们在合作中学习,在学习中合作。因此在展示课的教学中不仅要评价学生掌握技巧,还要注重他们的情感、能力、个性、与人交流等方面的评价。
数学实践活动课对教师既有无穷的魅力,也有客观的挑战性。我们要以新课程的理念来解读“实践与综合应用”的教材,一方面要以教材为线索,但要注意适当的挖掘和拓展,另一方面也要敢于超越教材,选择和重组教材,并充分关注实践活动的过程,让学生在活动中加深体验,得到充分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