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数据挖掘探讨中医药治疗口臭的用药规律

来源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veagl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究中医药治疗口臭的用药规律。方法:检索并筛选《中医方剂大辞典》第二版中以口臭为主治的方剂,建立口臭数据库,应用Excel 2019和中医传承计算平台(V3.0)对中药的频次、药性、药味、归经、功效、药物剂型、服药方法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共筛选出目标方剂70首,涉及138味中药,高频药物依次为细辛、白芷、麝香、当归、丁香等。(2)药性以温为主,药味多辛、甘、苦,主归脾、胃、肺、心经。(3)设置支持度为10,置信度为1,得到17对核心药物组合,聚类分析5类。(4)中药剂型多为散剂、丸剂,服用方法以口服、含化为主。结论:古代医家治疗口臭多从脾胃论治,以升清降浊为主要治法,善用辛温芳香之品,临证配伍清热、行气、活血、化湿等药物治疗,重在调理脏腑气机,以平为期。
其他文献
纪大海教授于2012至2013年提出“校风牵手家风”命题,目前在四川省成都市新都区、南充市高坪区等地指导开展“校风牵手家风”的实践活动,取得了一定实效。本次访谈特邀纪大海教授深入介绍“校风牵手家风”命题的提出背景、概念、实践理念,家风建设的主要内容,以及校风和家风在实践中如何牵手等内容。我国非常强调家风建设对国家治理、民族和谐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意义。家风和家庭文化需要主流文化和时代精神有意识地培育和
用连续流动分析仪与异烟酸-吡唑啉酮分光光度法对水中总氰化物进行了测定,并对两种方法的测定值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连续流动分析仪的准确度、精密度较异烟酸-吡唑啉酮分光光度法好,吡唑啉酮分光光度法在分析时需要时间较长。
二甲双胍是常见的一线口服降糖药物,但在临床使用过程中其药动学参数和药效存在较大的个体差异,需对部分患者的用药剂量进行调整以达到满意的治疗效果。影响二甲双胍药动学参数的因素众多,包括药物转运体基因多态性、药物相互作用、肠道菌群、高原低氧以及机体生理功能等。为指导二甲双胍的临床个体化用药,本研究对二甲双胍药动学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目的 综述二甲双胍对肠道菌群的调节作用,总结二甲双胍通过调节肠道菌群发挥抗炎作用的机制。方法 通过查阅国内外文献,归纳了二甲双胍对肠道菌群的调节作用和基于该机制产生的抗炎作用。结果 二甲双胍能够增加益生菌的数量、减少致病菌的丰度。进而通过稳定胃肠道黏膜、促进短链脂肪酸(short-chain fatty acid, SCFA)的生成、调节炎症细胞因子、调节法尼醇X受体(farnesoid x re
目的 研究沙格列汀对新诊断2型糖尿病(T2DM)患者糖脂代谢,胰岛β细胞功能及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 选取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2018年3月至2019年12月住院的23例新诊断T2DM患者,同时选取体检中心11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T2DM患者予胰岛素泵治疗后随机分为二甲双胍组(n=11)和沙格列汀组(n=12)。收集两组患者用药12周前后的血液和粪便标本,观察血糖、血脂、胰岛β细胞功能的变化及通
近年来,随着芯片算力的大幅提升和算法的不断优化,机器人迅速成为了最炙手可热的话题。机器人学自1950年被正式提出到现在,经过几十年的迅速发展和不断完善,已经渗透到消费、服务、制造等各个行业。通过技术的不断创新,机器人已进入到餐饮服务行业,正在影响当前餐饮服务业的管理和营销模式,各类餐馆、酒店、咖啡厅的经营模式都面临着新的挑战。餐厅服务机器人的推广和应用,不仅降低了传菜工的劳动强度,提高了餐饮店的话
校本教研从学校的实际出发,通过一系列的活动促进青年教师教学水平提升,促进青年教师专业化成长,提升学校总体教学素质,最终实现共同发展。本文从教师自身实践入手,介绍校本教研的丰富形式,助力青年教师在教学路上行得稳、踏得准。
随着经济改革和现代化建设的不断发展,产业结构创新也势在必行。高职院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实现产教结合、校企合作的工作流程整合是高职教育发展的必要前提,本文从职业本科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构建产教深度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入手,对产教融合的视觉传达专业课程体系结构进行了全面、深入的探讨和分析,为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创新人才的培养提供了参考。
目的 探讨盐酸小檗碱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T2DM)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1~10月浙江省立同德医院收治的T2DM患者9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平均分为两组,每组各48例;对照组给予二甲双胍治疗,观察组采用盐酸小檗碱联合二甲双胍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FPG、2 h PG、HbA1c、GLC、GAS、CRP、IL-6、TNF-α、乳酸杆菌、双歧杆菌、肠球菌、肠杆菌、不良反应
科技人才政策供需匹配情况无论是对政策制定和完善,还是对广大科技人才的研究产出都具有重大意义。在梳理科技人才政策理论基础上,把握人才政策供需途径及供需匹配作用,探究科技人才政策供需匹配关系动态机制,构建供需平衡的科技人才政策运行体系,成为测度组织和个人获得政策支持与实际政策需求之间差异程度的有力工具。渐进优化的决策支持,可为科技人才提供更加普惠的资源与坚实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