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寒食帖》浅谈艺术创作中的必然性

来源 :新教育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rsxiaozh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艺术创作中充满了“偶然性”,但笔者的观点是,这些随机的偶然性却是都被包含在必然性之中。从《寒食帖》的创作背景和艺术情感、情趣、语言等多方面元素来看,虽然《寒食帖》是在作者苏轼心情悲怆蒹之醉酒之后才偶成其佳作,并“试使东坡复为之,未必及此。”但这些灵光一现的创作都属于作者一生命运的沉淀,而寒食节、醉酒、都只是引线。笔者以《寒食帖》的创作背景、作品情感、艺术语言等方面的论述依次递进,并清晰的阐述了本文的观点。
  一、《寒食帖》的创作背景
  (一)时代背景
  书法以唐代为盛,恢弘大气、苍劲古朴的唐书传到宋代可谓是一脉相承。苏轼在早年经王羲之的书法洗礼之后,就受颜真卿的笔意影响深重,后又专学于李北海的笔法。可说与唐书混成一脉,却又有超越之处。苏轼的书法到大成之时已不再太受唐书的法度拘泥,而重在笔之意境。这也和苏轼生长的宋代文人风气,审美偏好有莫大关联,可以说苏轼的书是被宋代的土和墨侵染而生的。在《寒食帖》中的这句“何殊少年病、病起须发白”苏轼应原是要写成“何殊少年子,病起须发白”可想来要突出“病”字,便在“少”字一旁添加了一个小字——“病”又在“子”字一旁点上四个小点,因是手稿便有此随意之举。恰巧是天下第二行书的《祭侄文稿》,在颜鲁公的手中同是手稿,同是毁字,而后者却严禁、耿直的重重以圈删之。看似是二人在性情上的偏差偶然的导致了两件作品的美感不同,但从内在根本上来看,却正是这种不同时代背景的熏染,造就出两大风格不一的绝世之作。
  (二)情感背景
  苏轼青年得志,被喻为奇才。在文学和艺术上都有很高的成就,仕途亦是青云直上,在当时已隐然为文坛新一代的领军人物。奈何政见不受神宗的采纳,以至于最后成为政治牺牲品,被人诬陷。在“乌台诗案”中锒铛入狱,后流放黄州。至此苏轼可谓经历了人生之中的大起大落。
  流放黄州三年,就如《寒食帖》中苏轼自己所说“卧闻海棠花,淤泥燕支雪。”他就如一朵家乡的海棠花一般落入了淤泥之中。穷困潦倒与郁郁寡欢占有了他在黄州三年的全部时间,但巨大的落差并没有消灭苏轼的艺术天赋和洞察万物的敏锐头脑,反而因这种种世间的谬误促成了他新的人生格局。才有了后来的“西北望,射天狼。”;才有了后来的“回首相看萧瑟处,也无风雨也无晴”;更才有了千古佳作《寒食帖》。
  寒食节:简单来说是我国传承两千多年的一个传统节日,在清明前一二日,当日禁热食,可大致理解为清明节的其中一部分。苏轼被发配黄州已有三年,亲人新故,恰逢寒食节,心情悲苦,小酌后,书手稿寒食节诗两首。次日醒后,复写正稿难以刻其原意,只好作罢,以此手稿为《寒食帖》。上述情况表面看来是苏子瞻因心情悲苦,在酒后催发出激动情绪,灵光乍现的偶然之举,造就了《寒食帖》这难得佳作,这一切该当属艺术创作的偶然性范畴。但从深一层来看,《寒食帖》的创作是由其核心必然性所促成的。
  首先,艺术家的创作之初需要沉淀自己的所思所感,而在沉淀到不可不发的时候,必然会如山洪暴发之势倾泻而出。苏子瞻在黄州三年恰逢寒食节,穷途末路的他感念到“君门深九重,坟墓在万里。”的无奈与悲苦,必然会以一些方式予以抒发,作为一个文学家和书法家,那么诗文的表现形式也成了他的必然首选。所以催发他灵光乍现的那一瞬不是“小酌”而是必然会爆发的情绪。其次,创作的情绪也非偶然得来,以《寒食帖》来说,苏轼在黄州的三年遭受过人生从未有过的苦痛,并增添了他对世间更多的感悟,这些感悟在寒食帖中都能够清晰的呈现出来,少了这些感悟、经历,苏轼也不可能拥有抒写《寒食帖》的澎湃情绪。再者,《寒食帖》的创作若仅仅只有经历、感悟和情绪也不可能完全造就,它还在其中夹杂着作者,一生的艺术功底、审美偏好和整个时代给予他的底蕴,甚至更多。这种种的原由因偶然性爆发,却是必然性的使然。
  二、寒食帖的艺术语言
  (一)不安古法
  苏轼曾经谈论自己的书法说过“不安古法”,但从他的作品来看,这“不安古法”四个字不能从字面上来简单理解。苏轼的不安古法并不是说他完全不按照之前书法写作的规矩来办,而只是遵循法规的根本,再加以发挥自己的审美情趣,重根骨而轻形式。苏轼曾深度研究过颜真卿的字,而他并没有照搬其行,而是将其横如千山郑云,竖若枯藤独立的笔锋吸纳进自己的法体之中。在《寒食帖》中整篇文字,竖笔都是出彩之处,浓烈而尖锐;而横笔墨色便轻微了许多,恰如一章乐谱,如泣如诉,悲怆且尖利,便是不读其文只观其型亦能感受到作者的心聲。
  正是这种“不安古法”催生了《寒食帖》。颜真卿的《祭侄文稿》可谓书圣之行书之巅峰,贯穿古今一味从鲁公法度者,无一人能达此境。若苏轼“安了古法”,想来也无《寒食帖》着另一种风格的行书神作。
  (二)石压蛤蟆体
  古书有两中记载,一是,苏轼好友,当时书法大家黄庭坚打趣苏轼,说他的字为“石压蛤蟆”体;二是,一日有人问苏轼他的书法字形清奇到底是写的那种体?苏轼自嘲“石压蛤蟆”体。“石压蛤蟆”体简单来讲就是字体扁平,如重石压住了蛤蟆。“石压蛤蟆”体重视字体之间的大小对比,如《寒食帖》中的“君门深九重,坟墓在万里。”一句,“君”字很小,而“坟墓”很大,表明了苏轼心中对君王的轻视和对家乡的思念、对先人的尊敬。这种极大的反差可让观者第一眼就能看到苏轼体内的情绪,感应到作品的灵魂。
  (三)韵律感
  书法不仅是文字上的艺术,他应该是东方造型艺术的结晶,中华民族一脉相承的审美情趣都印然于上。线条的灵动、苍劲、枯朽、厚重都并不是一篇好的书法作品的全部。如《寒食帖》这般的千古佳作它更具备了道法自然的中华民族审美灵魂。每一字、每一句、每一留白,都浑然天成,自有韵律在其中。《寒食帖》纵横稀疏,横轻竖重,浓淡不一。然而非但没有给人一种杂乱不堪的感觉,反而有变化巧妙,大巧若拙的境界。整篇书卷就那么古朴、自在、随性的流露出最独特的韵律感。如苏轼的性情,大江东去,奔流不息,风雨萧瑟,一仗行之。
  三、总结
  无论是从《寒食帖》的创作背景还是作者的审美情趣,艺术语言、手法来看,《寒食帖》的创作都并非表面看来的偶然之作。艺术家在创作作品之前需要经过深厚的积淀,这些积淀包括作者的人生经历、艺术功底、世间感悟、人格塑造等多方面的元素,苏轼生于文化风气最为鼎盛的宋代,经过唐代书法的洗礼、变革、突破,随性的性格造就了他不拘一格的书法风格。在“石压蛤蟆”体的主人经过人生的大起大落,参透世间变幻无常之后,最终喷薄出《寒食帖》的凄凉。这种创作是必然的,所有的线索凝聚到寒食节这一晚,自然山洪倾斜不得不书。所以笔者认为在艺术创作之中偶然的灵光一现所给与艺术家的创作动力只是表面现象,这种灵光乍现其实也是艺术家经过沉淀之后必然会出现的现象。因此成功的艺术创作具有起必然性。
  参考文献:
  [1]徐文娟.苏诗书法批评的审美倾向[j].北方文学(中旬刊),2014(1).
  [2]张启善.苏轼《黄州寒食帖》的美学意义[j]绥化学院学报,2010(3)
  [3]郑星.《黄州寒食诗帖》的创作背景及风格特点.[j]大众文艺.美术与设计.山西师范大学041000
  作者简介:邓航(1989.7.23)男,汉族,重庆市万州区人,重庆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育学硕士,讲师,从事三峡民族艺术、互联网+创客教育等方面研究。
其他文献
摘要:体育游戏是在教师合理安排下,根据体育教学的特点,开展一种新型的教学活动,即体育游戏用于体育教学,本文对初中体育教学体育游戏运用进行深入探讨,为体育游戏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初中体育;教学;体育游戏;运用  为了更好地发展体育事业,必须改革和创新教育观念,完善相应的体育教学体系。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应运而生。然而,在以往的初中教学模式中,体育教
期刊
摘要:新课程改革强调,要以学生发展为根本,注重提高学生的能力和素质。而学生学习的主阵地就是课堂,如何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把课堂还给学生,使物理课堂充满生机和活力一直是高中物理教师所关心的重要问题。本文结合高中物理教学的学科特点就如何提高物理课堂教学效率进行了探究。  关键词:高中物理;课堂教学;激活方法  受传统教学思想的影响,以前的物理教学往往只关注知识的传授,教师将教学的重点主要放到了如何讲懂知识
期刊
摘要:加强教务管理工作对于提高学校教育水平是具有重要意义的,这也是教育改革新时期为基础教育工作带来的又一重任。如今,教务管理工作必须在理论、方法上体现创新,以更为人性化的管理模式充分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营造出良好的学校教育工作氛围,提高教育质量。本文从小学院校出发,将对于加强教务管理工作的方法提出几点建议,为一线的教务管理工作者提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教务管理工作;教育  引言:  教育管理
期刊
由于发自内心地喜爱孩子们的活泼可爱、天真烂漫和纯洁无瑕,我当年义无反顾地选择了师范专业,毕业后就一直从事小学教师这个平凡而光荣的职业。岁月如白驹过隙,时光荏苒,逝者如斯;不知不觉间,在神圣的校园中寒来暑往,为人师表的三尺讲台上已经站了十多个春秋。通过这么多年的切身体会,感慨良多,深深地感受到教师的责任重大,使命崇高而光荣。虽然其中尝到不少的辛酸,但更多的是收获的甜蜜。从而也真切地认识到要做好一名传
期刊
摘要:对高中生历史核心素养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实现的,而是需要教师付出更多的努力,投入更多的精力。在实践中,教师要把素质教育理念视为指导思想,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了解学生的内心需求,提取重点、难点、关键点后作出针对性讲解,让学生切实体会到学习的最大乐趣,养成端正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探究习惯。另外,还要选用适合学生、能被学生充分接受的授课方法,带领他们探索未知领域,感悟文化内涵。唯有这样,高中历史教
期刊
摘要:学习英语,首先要学习的是英语中的词汇,只有不断积累词汇量,才能在学习英语组句中运用的游刃有余。传统的英语教学中,教师在教学生学习词汇的时候,一般采用领读,背写的方式,教学效果甚微。导致大多数学生学习记忆词汇比较吃力。因此,在英语教育教学过程中,如何能够切实有效的进行词汇教学是当下英语教师亟待解决的问题。而采用思维导图的直观展现方式,有助于提高学生对英语词汇的分析和应用能力,进而切实有效的缓解
期刊
摘要:英语新课标中明确要求,在初中教育的关键阶段,教师应该联合多种教学方法,组织特色教学活动,来指引学生们朝着正确方向挑战自我、完善自我、发展自我,实现学习任务的圆满完成,人才价值的不断提升。另外,教师还要学会尊重学生,以学生为中心的进行教学方案优化设计,教学内容及时补充,教学过程不断简化,争取在最短时间内顺利达成指导目标,助推着教育现代化进程的持续加快。小组合作学习作为全新的教学方式,一直深受广
期刊
摘要:小学数学是一门基础的重要学科,与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其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所以,教师在进行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将数学教学生活化,从而与学生的日常生活有机的结合起来,加强学生的理解和掌握,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但在实际教学中,仍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如教师占据课堂主体,教学方法单一,课堂气氛沉闷,學生缺乏学习数学的兴趣等等。因此,广大数学教师要采取有效措施,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时的进行改进,进而
期刊
摘要:作为音乐专业学习的必备素养,视唱练耳教学的最终目标在于学生听辨能力、识谱能力以及演奏节奏的培养与提高。所以从这一角度进行分析,视唱练耳教学也是音乐教学中的一门基础性技巧课程。本文以此为基础,就视唱练耳教学方式展开探析,同时就视唱练耳教学对于学生音乐能力的培养问题展开探讨。旨在通过相关研究工作的开展,为今后教学工作的拓展与丰富提供积极的参考。  关键词:视唱练耳;音乐教学;能力培养探析  引言
期刊
摘要:糖人制作是传统,但要突破传统。糖人师傅在传承中华文化方面作了很大努力,但由于科技和经济的发展,糖人技法需要创新,糖人产品需要更新,以满足民众对物质饮食文化的越来越高的需求,以改变现今社会各界对传统文化漠视、冷落甚至是无视的现状。笔者希望借以此文为后来的研究者提供相应的帮助和参考,唤起社会各界对于传统文化的保护意识,不要让我们珍贵的优秀传统文化淹没在历史的长河之中。  关键词:糖人;制作过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