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最近有一段话很火:我仍认为我们接受高等教育是为了帮助我们的家乡摆脱贫困,而不是为了我们摆脱贫困的家乡。
想到贫困的家乡,我们能想到什么,留守?空心?想要逃离?
中国光彩事业基金会资助、北京地球村环境教育中心执行的光彩爱心家园乐和之家项目(以下简称光彩乐和生计项目)扎根农村六年,从2013年派驻青年社工驻村,围绕留守孩子本身以及成长环境的改善开展专业社工服务;到2018年再次驻村,此次服务更加重视产业发展和城乡对接,因为这一阶段的愿景是乡村振兴、产业兴旺带动青年人回归,从根本上解决留守孩子的问题,也让老人有所依靠。
那么,如何才能使青年人真正返乡?似乎依然不好回答。
作为一名公益项目的驻村社工,我在可能的情况下,做了一点尝试。
“小岗青年志愿服务队”给了一种可能的答案—通过做公益为家乡服务,保持和家乡的联系,初步返乡。
小岗青年志愿服务队成立于2020年4月,是在重庆市酉阳县小岗村建立的,该服务队现有志愿者39名,面向家乡的留守老人、留守儿童提供困境帮扶、村童兴趣课堂等志愿服务工作。社工针对小岗村青年群体开展返乡公益活动,提供志愿服务指导、咨询等服务,旨在通过服务家乡,促进了解家乡、参与建设家乡。
通过开展“青春战‘疫’反哺家乡”“村童公益行”等活动提供志愿服务机会,项目参与者首次以志愿者角色走家串户,调研留守孩子的网课学情,了解留守老人的实际困难,修订服务活动方案,面向留守儿童提供网课听课服务、兴趣课堂等服务。两期共提供长达40天的服务,累计服务时长达600小时。在返乡大学生眼中,村里留守娃娃的今天就是他们的昨天,在服务过程中,如何提升家乡教育条件、帮助留守孩子成长,也会成为他们一直思考的话题。
社工在志愿服务队的培育过程中,一直秉承着“能让志愿者更多了解家乡”的理念。正因如此,大到合作社外出学习、产业发展会议,小到产品包装设计,我们都会邀请志愿者参与。因为了解才有热爱,深入家乡产业建设,贡献自己微薄之力,这能让志愿者感受到:家乡是大家温暖的后背,而不是要逃离的地方。
小岗村青年志愿服务队的成立和活动开展,是社区社工工作方法的运用。疫情期间,以青少年社会参与问题为着力点,从一个关注公益主动联系社工的大学生为触发点,占据天时地利人和,推动成立小岗村青年志愿服务队。那么,社工在培育过程中,是怎么做的呢?
青年志愿者以在读大学生为主,一方面,他们寒暑假的时间很多,对新技能、新世界的好奇心以及学习能力、能动性都很强;另一方面,假期社会实践是很多学校的要求,志愿者有社会实践需求。基于上述因素,社工与志愿者共同行动,通过项目策划、方案撰写、活动计划、活动实施、活动总结,浸入式的参与,让志愿者文书能力、交际能力、活动策划能力得到飞速提升。过程中,社工评估志愿者志愿服务动机,发掘有效志愿者,筛选确定志愿者服务队核心成员,顺理成章推动成立志愿服务队。
初期,社工作为领导者角色,走访入户,以点带面汇聚小岗青年,宣讲项目,开展破冰活动,提供志愿者培训。活动中期主要作为咨询者、支持者角色。此时方案已定,村童服务计划按节奏实施,此时社工在适当时候答疑解惑,在志愿者遇到困惑或气馁时,通过个别访谈的方式及时提供心理支持和关怀,及时地反馈总结强化进步。后期社工回到领导者角色。此时志愿服务活动结束,社工要牵头志愿者开始做个人总结,组织郑重的总结活动,提出活动中的亮点,強化肯定志愿者在实际过程中的进步,用荣誉证书对优秀志愿者进行表彰激励。
“不为做活动而做活动,不把志愿者当成帮忙的工具人。”
首先,社工师要把志愿者当作需要服务的对象,走进志愿者的心里。运用社会学、心理学知识了解他们的心理特征,帮助他们激发潜能、拓展知识层面、提升社交技能,为他们提供价值感。其次,把志愿服务队当作青年交流平台。在这个平台上,不同思想可以进行碰撞,交际面可以得到拓宽,能够进一步体现自己的专业价值或特长。最后,提供并整合家乡资源。志愿者通过了解家乡政治、经济、文化资源,能够更加客观系统地思考家乡贫困症结所在。通过对家乡资源的提供和整合,可以拓展家乡人脉,让志愿者看到更多返乡创业的红利。一批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本土知识青年,便是如此培育出来的。
作为一个驻村社工,也是6年返乡公益志愿者,我始终认为很多人不够了解自己的家乡。很多年轻人想逃离农村,也是因为他们没有真正了解农村。试想一下,一个大学生从小学一天回一次家,初中一周回一次,高中一学期回一次,大学一年回一次,工作了一年甚至几年都不回来,他们没有渠道与平台能和家乡产生联结。因为不了解,所以有误解。当你用包容的态度去了解农村,就会发现它的闪光点,而且爱得无法自拔。那么,作为社工,想让青年人了解家乡,就需要搭建这样的平台,为他们服务!
想到贫困的家乡,我们能想到什么,留守?空心?想要逃离?
中国光彩事业基金会资助、北京地球村环境教育中心执行的光彩爱心家园乐和之家项目(以下简称光彩乐和生计项目)扎根农村六年,从2013年派驻青年社工驻村,围绕留守孩子本身以及成长环境的改善开展专业社工服务;到2018年再次驻村,此次服务更加重视产业发展和城乡对接,因为这一阶段的愿景是乡村振兴、产业兴旺带动青年人回归,从根本上解决留守孩子的问题,也让老人有所依靠。
那么,如何才能使青年人真正返乡?似乎依然不好回答。
作为一名公益项目的驻村社工,我在可能的情况下,做了一点尝试。
返乡之路,服务先行
“小岗青年志愿服务队”给了一种可能的答案—通过做公益为家乡服务,保持和家乡的联系,初步返乡。
小岗青年志愿服务队成立于2020年4月,是在重庆市酉阳县小岗村建立的,该服务队现有志愿者39名,面向家乡的留守老人、留守儿童提供困境帮扶、村童兴趣课堂等志愿服务工作。社工针对小岗村青年群体开展返乡公益活动,提供志愿服务指导、咨询等服务,旨在通过服务家乡,促进了解家乡、参与建设家乡。
服务娃娃和老人,助力乡村教育、乡村养老
通过开展“青春战‘疫’反哺家乡”“村童公益行”等活动提供志愿服务机会,项目参与者首次以志愿者角色走家串户,调研留守孩子的网课学情,了解留守老人的实际困难,修订服务活动方案,面向留守儿童提供网课听课服务、兴趣课堂等服务。两期共提供长达40天的服务,累计服务时长达600小时。在返乡大学生眼中,村里留守娃娃的今天就是他们的昨天,在服务过程中,如何提升家乡教育条件、帮助留守孩子成长,也会成为他们一直思考的话题。
关注产业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社工在志愿服务队的培育过程中,一直秉承着“能让志愿者更多了解家乡”的理念。正因如此,大到合作社外出学习、产业发展会议,小到产品包装设计,我们都会邀请志愿者参与。因为了解才有热爱,深入家乡产业建设,贡献自己微薄之力,这能让志愿者感受到:家乡是大家温暖的后背,而不是要逃离的地方。
返乡之路,社工相伴
小岗村青年志愿服务队的成立和活动开展,是社区社工工作方法的运用。疫情期间,以青少年社会参与问题为着力点,从一个关注公益主动联系社工的大学生为触发点,占据天时地利人和,推动成立小岗村青年志愿服务队。那么,社工在培育过程中,是怎么做的呢?
社工要善用优势视角,激发潜能促进发展
青年志愿者以在读大学生为主,一方面,他们寒暑假的时间很多,对新技能、新世界的好奇心以及学习能力、能动性都很强;另一方面,假期社会实践是很多学校的要求,志愿者有社会实践需求。基于上述因素,社工与志愿者共同行动,通过项目策划、方案撰写、活动计划、活动实施、活动总结,浸入式的参与,让志愿者文书能力、交际能力、活动策划能力得到飞速提升。过程中,社工评估志愿者志愿服务动机,发掘有效志愿者,筛选确定志愿者服务队核心成员,顺理成章推动成立志愿服务队。
社工要不断调试自己的角色
初期,社工作为领导者角色,走访入户,以点带面汇聚小岗青年,宣讲项目,开展破冰活动,提供志愿者培训。活动中期主要作为咨询者、支持者角色。此时方案已定,村童服务计划按节奏实施,此时社工在适当时候答疑解惑,在志愿者遇到困惑或气馁时,通过个别访谈的方式及时提供心理支持和关怀,及时地反馈总结强化进步。后期社工回到领导者角色。此时志愿服务活动结束,社工要牵头志愿者开始做个人总结,组织郑重的总结活动,提出活动中的亮点,強化肯定志愿者在实际过程中的进步,用荣誉证书对优秀志愿者进行表彰激励。
社工要回应志愿者的诉求
“不为做活动而做活动,不把志愿者当成帮忙的工具人。”
首先,社工师要把志愿者当作需要服务的对象,走进志愿者的心里。运用社会学、心理学知识了解他们的心理特征,帮助他们激发潜能、拓展知识层面、提升社交技能,为他们提供价值感。其次,把志愿服务队当作青年交流平台。在这个平台上,不同思想可以进行碰撞,交际面可以得到拓宽,能够进一步体现自己的专业价值或特长。最后,提供并整合家乡资源。志愿者通过了解家乡政治、经济、文化资源,能够更加客观系统地思考家乡贫困症结所在。通过对家乡资源的提供和整合,可以拓展家乡人脉,让志愿者看到更多返乡创业的红利。一批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本土知识青年,便是如此培育出来的。
写在最后的话
作为一个驻村社工,也是6年返乡公益志愿者,我始终认为很多人不够了解自己的家乡。很多年轻人想逃离农村,也是因为他们没有真正了解农村。试想一下,一个大学生从小学一天回一次家,初中一周回一次,高中一学期回一次,大学一年回一次,工作了一年甚至几年都不回来,他们没有渠道与平台能和家乡产生联结。因为不了解,所以有误解。当你用包容的态度去了解农村,就会发现它的闪光点,而且爱得无法自拔。那么,作为社工,想让青年人了解家乡,就需要搭建这样的平台,为他们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