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研发支出占高新技术企业收入的10%左右,这说明企业越来越重视研发支出,也意识到了研发能力决定了企业的命运。而研发费用的准确核算及高效管理,会直接影响企业项目研发成功率。企业研发费用合理使用与正确核算,既能提高企业研发经费使用效率,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也能展现企业真实的发展潜力,为利益相关者提供更好的决策支持。
一、研发费用处理原则
研发费用目前有三种不同的处理方法:费用化、资本化、有条件的资本化。
费用化是指在发生研发费用的当期,所有支出全部费用化,计入当期损益。这一方法的出发点是鉴于研发项目的不确定性较大,处于稳健性的考虑,将支出全部费用化,能削弱盈余操纵的空间。但是全部予以费用化,会造成收入与成本不配比,当期利润低,导致管理层会减少研发支出,不利于企业竞争力的提高。
资本化即研发费用发生当期确认为无形资产,在获益期间予以摊销。这一处理方法考虑到了收入成本配比原则,激发企业加大研发投入。但由于研发项目不确定性较大,不一定能研发成果带来经济利益,因此,给企业带来了较大的盈余管理空间,利用研发支出资本化调高利润,粉饰财务报表,向利益相关者隐瞒企业真实财务状况。
有条件的资本化就是符合资本化条件的予以资本化,确认为无形资产,不符合资本化条件的,予以费用化,计入当期损益。
我国现行会计准则规定,研发费用核算根据所处不同研发阶段做不同的会计处理。对于研究阶段的支出,予以费用化;对于开发阶段的支出,符合资本化条件的,予以资本化,确认为无形资产,不符合资本化条件的,予以费用化,计入当期损益。无法明确区分研究阶段与开发阶段的,全部予以费用化。
在研发支出实际发生时,通过“研发支出”一级科目,及“费用化支出”、“资本化支出”两个二级科目予以核算,研发项目达到预定用途,将“研发支出—资本化支出”期末余额转入“无形资产”,将不符合资本化条件的“研发支出—费用化支出”转入当期损益。
二、研发费用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研发项目预算不重视
“预则立,不预则废”,对于企业管理,预算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具体到研发项目管理,企业将研发项目所需的各类投入予以量化,做好预算工作,对项目立项后的投入、研发过程及研发成果进行充分的预测和筹划,并以此实施项目研发过程监控,将项目进展情况与预算进行比对和分析,对项目的研发进行修正和调整,以提高企业研发能力和项目的成功率。
目前部分高新技术企业只重视技术,不重视研发项目的预算工作,预算不精准,项目经费管理不到位。研发项目的技术含量较高,单靠财务部门开展预算工作难度较大。由于财务人员专业所限,对項目的材料投入、研发设备、产品打样过程不够了解,会造成预算与实际相差较大。同时,研发项目与其他资产核算不同,研发项目具备一定的不明确性,给预算管理带来一定的困难。
预算的不精准,会造成研发后续需要进行大量调整,不仅会影响项目的研发进度,还会影响项目的研发成功率,给企业带来一定的损失。
(二)利用阶段划分进行盈余操纵
现行准则根据项目研究阶段、开发阶段进行相应的核算,而企业研发项目千差万别,准则对于项目两个阶段如何界定没有给出明确的通用的判断标准,部分企业以此为契机,进行盈余操纵。
企业当前效益不佳,收入低成本高,利润较少,企业会将项目研发界定为开发阶段,将费用支出直接资本化,减少当期损益,以此粉饰财务报表。同样,处于盈利状态的企业,会将研发项目界定为研究阶段,不断将研发支出计入当期损益,降低利润,以此减少税收的缴纳。
(三)项目经费管理缺乏管控
从项目立项的审批,到项目研发过程中经费的支出,再到项目的验收环节,需要建立全过程监管体系。部分企业项目研发费用缺乏监管,经费管理水平较低,影响了项目研发费用核算的准确性。
企业在项目立项前应开展充分的调研,立项调研财务人员需要参加,以便做好预算工作。而在立项后研发过程中,项目经费的使用也需要财务监督。部分企业的研发经费使用的审批仅仅考虑是否符合报销或付款规定,财务部门未对研发项目实行限额控制,造成经费使用不均,超支与未支现象严重。最终甚至要通过账务调整,以完成项目验收。
当研发费用的使用偏离预算时,预算调整审批不完整。部分企业预算调整未经过研发部门及财务部门的综合考虑,就随意调整,严重影响了研发效率。同时,企业部分研发项目跨度很长,仅在项目验收时通过第三方来对费用的使用进行审核,在项目研发过程中缺乏中期考核,造成验收时部分不合规、不相关的经费被剔除。
(四)财务部门与研发部门缺乏沟通
研发项目技术与经费使用并行,伴随项目设计、开发测试、实施维护等不断开展的就是经费的投入,技术主要依靠研发部门研发人员的努力,经费的投入需要依赖财务部门财务人员的把关和核算。无论是可行性研究、预算编制,还是经费使用、项目结题,财务部门和研发部门的沟通贯穿研发全过程。对研发费用的正确归集、准确核算,需要涉及项目的各部门的配合。
财务部门与研发部门沟通的缺乏,会造成研发费用的归集不准确,核算混乱。研发部门需要了解费用核算的依据和规定,而各类费用的报销要按照规定的审批流程进行审批之外,需要向财务备注费用的用途以及如何在项目中准确分配。
三、研发费用管理改进建议
研发费用具体包括人员人工投入、直接投入费用、折旧费用、无形资产摊销、新产品设计费、新工艺规程制定费、新药研制的临床试验费、勘探开发技术的现场试验费、其他相关费用、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规定的其他费用。企业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改进研发费用管理。
(一)高度重视项目预算,确保研发费用准确核算
高新技术企业通过设置项目预算专职专岗,负责与研发部门沟通,协调项目研发全过程中的经费管控工作。通过编制项目预算,推动项目的有序开展,提高项目经费使用效率。在研发过程中,对研发费用的投入和使用与预算进行对比,若偏离预算,深入分析偏差原因,并与研发部门、管理层及时沟通,及时调整。对大额研发费用,设置专门审批制度和流程,确保费用使用合理合规。
(二)设置项目主任会计师,跟踪重大研发项目全过程
对于企业重大研发项目,可以通过在财务部门设置项目主任会计师,从项目的申报立项,到项目研发过程中经费的使用,再到项目的结题验收,项目主任会计师全程介入指导。项目主任会计师从财务角度给予研发人员指导意见,对每一笔费用的支出严格把关,这样既能确保项目经费合理合规使用,也有助于研发支出的准确核算、合理分摊。
(三)加大信息披露力度,发挥财务决策支持作用
在项目研发过程中,定期编制项目费用使用情况表,将项目预算及实际发生的支出予以披露,对偏差较大的费用进行深入分析。这样既让研发人员对研发支出做到心中有数,也可以让管理层对项目的进展情况有所了解,为项目后续进展提供决策支持。
(四)构建项目考核体系,优化研发费用管控流程
通过定期、不定期的考核,对各项目开展考核。财务部门设置项目台账或研发费用辅助账,对各项目做好登记工作,并对项目的研发费用实施分类限额管理,定期比对限额,以防止出现超支或未支的情况。构建项目研发费用管控的考核体系,组建考核组,从立项、研发、验收开展全过程监督。以考核结果为参考,将项目组绩效与考核结果挂钩,确保研发费用使用的合规合理性,并激发研发人员的研发热情,提高项目经费使用率。
四、结语
作为企业财务人员,一方面要加强与研发部门的沟通,做到业财融合,另一方面,要从项目的立项申请,到项目研发,再到项目结题验收,全过程介入,以预算为源头,加强过程分析与管控,以考核为手段,加强研发费用使用监管,准确核算研发费用,提高研发经费的使用效率,增强企业综合竞争力。
一、研发费用处理原则
研发费用目前有三种不同的处理方法:费用化、资本化、有条件的资本化。
费用化是指在发生研发费用的当期,所有支出全部费用化,计入当期损益。这一方法的出发点是鉴于研发项目的不确定性较大,处于稳健性的考虑,将支出全部费用化,能削弱盈余操纵的空间。但是全部予以费用化,会造成收入与成本不配比,当期利润低,导致管理层会减少研发支出,不利于企业竞争力的提高。
资本化即研发费用发生当期确认为无形资产,在获益期间予以摊销。这一处理方法考虑到了收入成本配比原则,激发企业加大研发投入。但由于研发项目不确定性较大,不一定能研发成果带来经济利益,因此,给企业带来了较大的盈余管理空间,利用研发支出资本化调高利润,粉饰财务报表,向利益相关者隐瞒企业真实财务状况。
有条件的资本化就是符合资本化条件的予以资本化,确认为无形资产,不符合资本化条件的,予以费用化,计入当期损益。
我国现行会计准则规定,研发费用核算根据所处不同研发阶段做不同的会计处理。对于研究阶段的支出,予以费用化;对于开发阶段的支出,符合资本化条件的,予以资本化,确认为无形资产,不符合资本化条件的,予以费用化,计入当期损益。无法明确区分研究阶段与开发阶段的,全部予以费用化。
在研发支出实际发生时,通过“研发支出”一级科目,及“费用化支出”、“资本化支出”两个二级科目予以核算,研发项目达到预定用途,将“研发支出—资本化支出”期末余额转入“无形资产”,将不符合资本化条件的“研发支出—费用化支出”转入当期损益。
二、研发费用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研发项目预算不重视
“预则立,不预则废”,对于企业管理,预算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具体到研发项目管理,企业将研发项目所需的各类投入予以量化,做好预算工作,对项目立项后的投入、研发过程及研发成果进行充分的预测和筹划,并以此实施项目研发过程监控,将项目进展情况与预算进行比对和分析,对项目的研发进行修正和调整,以提高企业研发能力和项目的成功率。
目前部分高新技术企业只重视技术,不重视研发项目的预算工作,预算不精准,项目经费管理不到位。研发项目的技术含量较高,单靠财务部门开展预算工作难度较大。由于财务人员专业所限,对項目的材料投入、研发设备、产品打样过程不够了解,会造成预算与实际相差较大。同时,研发项目与其他资产核算不同,研发项目具备一定的不明确性,给预算管理带来一定的困难。
预算的不精准,会造成研发后续需要进行大量调整,不仅会影响项目的研发进度,还会影响项目的研发成功率,给企业带来一定的损失。
(二)利用阶段划分进行盈余操纵
现行准则根据项目研究阶段、开发阶段进行相应的核算,而企业研发项目千差万别,准则对于项目两个阶段如何界定没有给出明确的通用的判断标准,部分企业以此为契机,进行盈余操纵。
企业当前效益不佳,收入低成本高,利润较少,企业会将项目研发界定为开发阶段,将费用支出直接资本化,减少当期损益,以此粉饰财务报表。同样,处于盈利状态的企业,会将研发项目界定为研究阶段,不断将研发支出计入当期损益,降低利润,以此减少税收的缴纳。
(三)项目经费管理缺乏管控
从项目立项的审批,到项目研发过程中经费的支出,再到项目的验收环节,需要建立全过程监管体系。部分企业项目研发费用缺乏监管,经费管理水平较低,影响了项目研发费用核算的准确性。
企业在项目立项前应开展充分的调研,立项调研财务人员需要参加,以便做好预算工作。而在立项后研发过程中,项目经费的使用也需要财务监督。部分企业的研发经费使用的审批仅仅考虑是否符合报销或付款规定,财务部门未对研发项目实行限额控制,造成经费使用不均,超支与未支现象严重。最终甚至要通过账务调整,以完成项目验收。
当研发费用的使用偏离预算时,预算调整审批不完整。部分企业预算调整未经过研发部门及财务部门的综合考虑,就随意调整,严重影响了研发效率。同时,企业部分研发项目跨度很长,仅在项目验收时通过第三方来对费用的使用进行审核,在项目研发过程中缺乏中期考核,造成验收时部分不合规、不相关的经费被剔除。
(四)财务部门与研发部门缺乏沟通
研发项目技术与经费使用并行,伴随项目设计、开发测试、实施维护等不断开展的就是经费的投入,技术主要依靠研发部门研发人员的努力,经费的投入需要依赖财务部门财务人员的把关和核算。无论是可行性研究、预算编制,还是经费使用、项目结题,财务部门和研发部门的沟通贯穿研发全过程。对研发费用的正确归集、准确核算,需要涉及项目的各部门的配合。
财务部门与研发部门沟通的缺乏,会造成研发费用的归集不准确,核算混乱。研发部门需要了解费用核算的依据和规定,而各类费用的报销要按照规定的审批流程进行审批之外,需要向财务备注费用的用途以及如何在项目中准确分配。
三、研发费用管理改进建议
研发费用具体包括人员人工投入、直接投入费用、折旧费用、无形资产摊销、新产品设计费、新工艺规程制定费、新药研制的临床试验费、勘探开发技术的现场试验费、其他相关费用、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规定的其他费用。企业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改进研发费用管理。
(一)高度重视项目预算,确保研发费用准确核算
高新技术企业通过设置项目预算专职专岗,负责与研发部门沟通,协调项目研发全过程中的经费管控工作。通过编制项目预算,推动项目的有序开展,提高项目经费使用效率。在研发过程中,对研发费用的投入和使用与预算进行对比,若偏离预算,深入分析偏差原因,并与研发部门、管理层及时沟通,及时调整。对大额研发费用,设置专门审批制度和流程,确保费用使用合理合规。
(二)设置项目主任会计师,跟踪重大研发项目全过程
对于企业重大研发项目,可以通过在财务部门设置项目主任会计师,从项目的申报立项,到项目研发过程中经费的使用,再到项目的结题验收,项目主任会计师全程介入指导。项目主任会计师从财务角度给予研发人员指导意见,对每一笔费用的支出严格把关,这样既能确保项目经费合理合规使用,也有助于研发支出的准确核算、合理分摊。
(三)加大信息披露力度,发挥财务决策支持作用
在项目研发过程中,定期编制项目费用使用情况表,将项目预算及实际发生的支出予以披露,对偏差较大的费用进行深入分析。这样既让研发人员对研发支出做到心中有数,也可以让管理层对项目的进展情况有所了解,为项目后续进展提供决策支持。
(四)构建项目考核体系,优化研发费用管控流程
通过定期、不定期的考核,对各项目开展考核。财务部门设置项目台账或研发费用辅助账,对各项目做好登记工作,并对项目的研发费用实施分类限额管理,定期比对限额,以防止出现超支或未支的情况。构建项目研发费用管控的考核体系,组建考核组,从立项、研发、验收开展全过程监督。以考核结果为参考,将项目组绩效与考核结果挂钩,确保研发费用使用的合规合理性,并激发研发人员的研发热情,提高项目经费使用率。
四、结语
作为企业财务人员,一方面要加强与研发部门的沟通,做到业财融合,另一方面,要从项目的立项申请,到项目研发,再到项目结题验收,全过程介入,以预算为源头,加强过程分析与管控,以考核为手段,加强研发费用使用监管,准确核算研发费用,提高研发经费的使用效率,增强企业综合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