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山啊!母亲

来源 :散文选刊·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uzi8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们是大山的子孙,大山,是我们永远的母亲。走进大山,置身于山坳草坪,再次感受母亲暖暖的体温,体验母亲粗犷的心跳,聆听母亲谆谆教诲……
  大山是人类最忠诚最亲密的朋友,绿水青山自古备受青睐。水是山的命脉,山水是完整的有机体。大自然的花草树木,是母亲温暖的衣衫,华丽的时装,容不得人为破坏,容不得对母亲的不尊。万物生灵是母亲的“子孙”,母亲希望他们相互尊重,相互关爱,相互帮助,协调发展,共同维护“家园”。而不是相互摧残,弱肉强食。太阳即将升起的时候,勤劳的子孙开始了一天的劳作:修饰母亲不整的衣衫,装点母亲靓丽的殷容,掩饰母亲裸露的身躯,抚慰母亲受伤的心灵。
  或许您也有隐痛,只是不希望子孙们知晓。您也有不堪回首的往事:朝代变迁,岁月轮回,地壳变化,山崩地裂……足以说明历经沧桑的您,承受过无数的磨难,饱尝了无尽的痛苦!您伸张正义,反对邪恶,历朝历代的无数战争,都是以您为屏障。您无私地保卫了“吕梁英雄儿女”;在您的掩护下,“狼牙山五壮士”用生命和鲜血谱写了气吞山河的壮丽诗篇!“上甘岭”、“英雄儿女”都是您历经沧桑的见证,是历史留给后人的铁证。您默默无闻,为人类和平做出了巨大贡献!革命摇篮井冈山;革命圣地延安;太阳升起的地方韶山,是全国各族儿女向往、尊重、铭记的。
  梅季,阴雨霏霏,连日不开,山山岭岭,朦朦胧胧,苍松翠柏,郁郁苍苍。您的高耸挺拔,您的庄严肃穆,您的深奥神秘,您的寂静凝重,您的连绵起伏,您的源远流长……吸引了无数探险者,频频走进您心灵深处。
  晴日,拔地而起的擎天石柱,与小山包形成巨大反差,如鹤立鸡群。远眺,小山包似圆柱体的麦垛,顶部,是草苫围起的圆錐体。身披蓑衣头戴斗笠的石老人,日夜守望着“麦场”,保卫着人们用辛勤汗水换来的劳动果实。山坡上砂石裸露,凹凸不平,若缓缓涌动的羊群,在牧童清脆的鞭哨声中,匆匆赶往牧场……造型各异,形象逼真。山涧,潺潺流水,连绵不断,无数涓涓溪流,汇成无限的爱,滋养着茂密的苍松翠柏,滋养着山花烂漫的草丛,滋养着仁慈善良的母亲。银瀑悬空,景致壮观,有粗犷的美,又有细腻的美。
  山下,楼台琼阁,依稀隐约。山中有城,城中有山,山在城中,城在山中。峭壁边缘上的瞭望台,眺望着苍翠的四野,守望着苍茫的母亲。鼓荡的山峦黄绿斑驳,油菜花盛开着,淡淡的清香扑面,一片片鹅黄的花田,浓涂艳抹。
  傍晚,红彤彤的太阳自山顶向下滚动。霎时,一道彩虹悬挂天边,太阳的余晖,为母亲披上了金灿灿的外衣。
  深秋的早晨,大雾弥漫,浊浪排空,茫茫山林,万籁俱寂。远山近水淹没在晨雾中。登高远眺,似海浪奔腾,汹涌澎湃。晶莹剔透的雾珠,营造了晶莹剔透的世界。太阳升起来了,温暖的阳光普照大地。母亲的身影渐渐清晰。走进山林,走进母亲的怀抱,如同走进了西双版纳热带雨林。空气像滤过一样清新,山林更加郁郁葱葱。这是不加任何修饰,大山母亲的魅力,为母亲的自然风光所震撼!
  冬时的母亲银装素裹。大雪封山,人们更加神往母亲的身影,渴望走进母亲心灵深处,更深入更全面探索母亲的奥秘。了解母亲以其博大的胸怀,无私养育子孙世世代代繁衍生息;认知母亲是子孙的天堂,子孙赖以生存的地方;遭遇敌手,母亲是弱势力的屏障,保护神。母亲从来都是用心呵护她的子孙。
  山不在高,有仙则灵;水不在深,有龙则明。《白蛇传》里白素珍下凡的峨眉山,透着浓浓的仙气;九寨黄龙是那样奥妙、神奇;新疆的天山天池,又是如此美妙、绝伦;被誉为世界级国家森林公园的张家界,更是绝妙横生,深不可测。这是上苍创意的不同版本,是大自然赐福于人类的共同财富。我们须懂得善待大自然,善待母亲,与万物生灵和睦相处,共享天伦。保护大自然,保护母亲是人类义不容辞的责任。
  近些年来,人们一味地追求经济效益,忽视了对大自然的保护,个别利欲熏心的不法之徒,私毁山林,牟取暴利。植被遭到破坏,绿地严重沙化,随之而来的是空气混浊,环境污染,沙尘肆虐,雾霾盛行!这是大自然对人类的严重警告;山体滑坡,泥石流……是母亲的抗议、惩罚!
  我们是大山的孩子,让我们都去爱自己的母亲吧!
  责任编辑:黄艳秋
其他文献
在我的家乡,人们喜爱一种叫作金银花的植物。这种植物有很强的生命力,很像我的母亲。  我的母亲今年85岁,1932年出生在湖北一个普通的山村。我的外祖父在当地是位令人尊敬和颇有威望的乡绅,饱学鸿儒。他在乡里开设学堂,教授学生,母亲也耳濡目染,从小就显露出过人的聪慧和懂事,83岁还能清晰吟诵一些儿时所学的诗句,还写得一手隽秀、工整的毛笔字。  虽然家境宽裕,但母亲自小性格贤淑、善良,从不因家境殷实而骄
期刊
母亲老了,今年已经60多岁了,母亲的脸上已经被岁月的锐刀镌刻了道道皱纹,母亲的身材也在一天天地变矮,母亲从年轻变成了丑娘。  我自幼家境贫寒,母亲生育我们兄弟二人,照顾我们还要照顾卧床不起的奶奶,奶奶得的不知道是什么怪病,在家五年卧床不起,端屎端尿洗衣做饭,而且母亲还要干着和男人一样重的农田活,我和弟弟看见母亲羸弱的身体,也是心疼,经常看见母亲因为劳累过度,恶疾缠身,在炕上疼痛地翻滚。当时我和弟弟
期刊
事物总在时光中轮回,绣花鞋的再度流行,算起来也有些年头了。  一个春末夏初的下午,大家正在埋头工作,眼角余光映出了一条宝石蓝香云纱的阔脚裤子,脚上配了双同色的牡丹绣花鞋。寂静的环境里,如同飘来一朵彩云,我们脚上灰头土脸的皮鞋,连同主人一起黯淡下来。她风姿绰约,自带明星效果。不过,人家并不张扬:什么好看不好看,舒服倒是真的。  这个,大家都懂的。  今夏,去西溪湿地公园时,正赶在台风登陆杭州附近,担
期刊
婺城的春天很美,我在漫长寒冷的冬季里,等待春天的到来。当绵绵的春雨滋润大地,柔和的阳光洒向万物,轻柔的风吹起,托起草儿的脸,轻轻触摸,放开手就是一片绿茵。  美丽的婺州公园,树木的枝头,星星点点,嫩绿的叶子争先恐后地生长,赶来为春天报到。婺江边,一丛丛柳树,在春风吹拂下,柔和地向过往行人问好,春绿一点点跃入眼帘,点染着树梢,闪躲在角落里,不肯一下子揭开羞涩的面纱。公园里的泥土,勤劳的园林工作者为它
期刊
珠玑古巷  天狭地窄,古风犹存,极其普通的青石古巷,为何能让它如此扬名?  就这1.5公里长的青石路,雕刻了南雄人千年经古的岁月,成为无数海内外华人代代寻觅的踪迹……  五岭南北,梅关古道,张九龄的铁锤钢钎,开凿了大庾岭关隘,于是珠玑巷便成了大庾道上最重要的驿站。于是从盛唐开元而始,尤其明、清时期便有:“编户村中人集处,摩肩道上马交驰。”那些南来北往路过珠玑巷的商旅、挑夫更是“日有数千”。  即便
期刊
苏轼的一生,有“大江东去浪淘尽”的豪迈,有“西北望射天狼”的气魄,有“只缘身在此山中”的哲理智慧,有“河东狮吼”的诙谐,有“明月几时有”的儿女情长,有“十年生死两茫茫”的酸楚,有“天涯何处无芳草”的多情,有“寂寞沙洲冷”的孤寂,有“人生幾度秋凉”的失落,也有“诗酒趁年华”的超脱……  但汴梁这个地方,是他的政治舞台,是他无论如何也绕不开、逃不掉的地方。  1037年,苏轼出生于眉州,与弟苏辙受家父
期刊
昨日立秋,祈盼热浪远去,谁知灼热如故,又值停电断水,无奈的烦躁让人分秒难熬。  好在自己有爱好读书习惯,随手从书架中抽了册书,漫不经心地走出家门寻个清凉处读书消暑。楼下不远处就是丹江公园,丹江虽然细流缺水,但橡皮坝聚的水汪汪一河床。柳树下,石凳上座,打开书竟是前不久孩子从网上给我购的《蔡文姬传》。回想十多天前文友约我游山玩水,一帮人曾在西安市蓝田县拜谒蔡文姬墓,墓区虽不大,墓也算不上宏伟,但隐藏于
期刊
家乡里,有一片又一片的竹林,青翠潇洒入眼来,清新婉约细腻美!小时候,闲着无事,相约几个年纪相仿的伙伴,一起出发,去捉笋荟。  竹林出笋时,因为有食物,笋荟据实而生。为捉到笋荟,我们走过一片片竹林,不惧路远难走,翻山越岭,慢慢地过滤,靠近每一丛竹林,耳灵眼尖,仔细端详,几乎不放过每一支竹笋。竹笋亭亭玉立,富有一股俏丽美,也有一种水灵感,细嫩之中透出新鲜感,别具一格,吸引着我们去接近。总有一两只笋荟静
期刊
裂山梁名曰“梁”,实际上是南北裂山夹的一条沟。南裂山山峰高耸,远看如焰如炬,又名火焰山,如阴雨连绵数日,雨过天霁,天空瓦蓝无云之时,将会看到烈焰升腾景观。北裂山更为神奇,整个山顶如人的侧面,仰望苍天,故又名佛面山,佛的额头、眼睛、鼻子、唇线犹如雕画一般清晰分明,惟妙惟肖。  山中巨石林立,千奇百怪。主要有“奇石九景”,送子观音、松下童子、百仙赴会、状元三宝、金龟听经、金蟾护粮、石猴献瑞、恐龙世界、
期刊
正月初三,朋友邀我去兴平寻访马嵬。说来惭愧,身为西安人,我至今还未到过马嵬。朋友驾着车一路向西,一个来小时便进入了兴平县,首站是马嵬的民俗村。  佳节盛日,路上游人如潮,绵延不绝。还只是正月,可当天气温却已达二十度左右。这个春天,仿佛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来得更早一些。午后的阳光在田野上铺洒得无边无际,无法想象,一千多年前,这里曾发生过一起惊心动魄的哗变,即使你侧耳细听,也已听不到当年的半点余音。  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