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日本,长寿公司数量之多、历史之久令人瞩目:创业史超过1000年的日本企业有7家,超过500年的有39家。2008年,韩国央行发布的《日本企业长寿的秘密及启示》报告显示,在全世界寿命200年以上的企业中,有3146家在日本,约占总数的60%。东京商工的调查数据称,超过5万家日本企业的历史超过百年,为世界之最。
其中最为知名的千年老企,是专营建筑的株式会社金刚组(Kongo Gumi,以下简称“金刚组”),这家最早创立于公元578年的日本长寿企业,迄今为止,在世界上已经生存了1400余年。
作为日本长寿企业的代表,金刚组历经了发展与蜕变,有辉煌也有没落。秉承着专注、精进的“职人技”和工匠精神,通过不断创新发展的潜心努力,金刚组实践了“道生之,德蓄之,物形之,势成之”的企业生命法则,创造了永恒的价值。
对金刚组来说,一切都要从佛教在日本的兴起及佛教建筑的开端说起。
公元578年正值日本敏达天皇六年,圣德太子笃信佛教,并大力弘扬。这一年圣德太子批准从朝鲜百济请了3位专门修建神社、佛寺的名匠——金刚(即金刚重光)、早水、永路,兴建日本第一座官寺即四天王寺,庇佑佛法及信众。寺院建成之后,金刚重光受圣德太子之命,创立了金刚组,继续留在日本负责四天王寺的修缮。
资料显示,整个四天王寺的建筑,木柱和横梁的接驳关节没用一颗钉子,这是金刚组世代传承的古法。“钉子可能更加坚固,但钉子一旦坏了或折断,建筑便没办法完全回到原貌。而金刚组用纯木材纵横卡位的技术支撑屋顶,就使修复变得简单。”
在此后1400多年的岁月中,金刚组以承建佛舍、寺庙等宗教建筑为主,留下了大量珍贵杰作——607年建造的法隆寺,被誉为日本木造建筑的巅峰之作;16世纪组织修建的大阪城,是险要的军事要塞,也是美丽壮观的日本“三名城”之一;德川幕府时代建造偕乐园、兼乐园、后乐园,是日本的重要文化遗产。
自古至今,金刚组一直推崇的是他们的“职人技”和“工匠精神”。
直到今天,金刚组仍在坚持采用传统建造技术,大梁、立柱、雕花、楔子,全部用手工打磨。在这些精美的柱子和横梁连接的内侧部位,经常可以看到如“坚固 田中”的字样,只有检修拆开才能发现。“这是金刚组师傅的习惯,是给未来的人看的,要表达的意思是:这个时代是我创造的!”数百年后无论何时改修,工匠后辈们都可以感受到前人的心意。
“我们建造的宗教建筑,是那个时代每个人信仰的集大成。这种压倒性的庄严感、极乐净土的具现化和神佛面前的纯粹,是被历史永远镌刻的。”这些“凝固的音符”,千年来诉说着金刚组对于佛寺建筑的虔诚信仰和执着追求。
金刚组以自身对建筑品质精益求精的追求,传递给后人们一种深刻的使命感——这种千年如一日,对建筑的专注和对传统的使命感,作为日本人“絆”的人生美学的一部分,已经深深渗入每位金刚组匠人们的心中。
在金刚组一个珍贵的桐木箱子中,至今保存着1801年金刚组第32代首领金刚喜定的遗言家训,主要包括:敬神佛祖先,节制专注本业,待人坦诚谦和,表里如一。其中的“专注本业”,在金刚组的兴衰史中,显得特别“生死攸关”。
在行业领域和经营方向上,金刚组由宗教建筑起家,在佛教流行的古代日本社会,有着较强的生存空间和稳定性。不过,也正是这种与意识形态联系较密切及需要政策支持的缘故,给其业务经营带来了很大考验。
明治维新时期,天皇废佛毁寺,大规模反佛运动让金刚组失去了原有的业务支撑。面对这种不可逆转的局面,工匠们开始转型商业建筑的建造维修,度过了危机。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整个建筑业全面凋零,金刚组又轉向军用木箱和棺材生产,躲过一劫。不过,金刚组并没有离开建筑业领域,无论是基于核心业务的纵深开发,还是通过较低的木材处理工艺暂时生存,金刚组都顽强地活了下来。
然而,坚持主业对任何一家公司来讲都是很难的抉择。金刚组最终没能抵挡日本房地产热的诱惑,在后来的泡沫经济中遭受重创,资产严重缩水,不得不在2006年宣布清盘。幸运的是,大阪知名建筑公司高松建设施以援手,对金刚组进行了重建,使其重新回到了业务原点。今天,金刚家族家训中的名句——“莫贪图赚太多钱”,再次警示着每一位匠人。
除了专注本业以外,对金刚组有过深入研究的分析人士还认为,金刚组特有的组织也是其能够传承千年的重要因素。
金刚组在组织架构与继承人问题的选择上表现出较大的灵活性,家族内部灵活竞争、互相制约的组织架构非常独特。日本匠人大都是自由职业者,而金刚组却不同。其上层有总部和“堂主”,下设畑山组、木内组、加藤组、木口组、土居组、羽马组、岩崎组和北野组8个组,每5~8人为一组,各组密切配合又相互独立、互为竞争。总部按照客户需求和工事特点,评估各组的特点和水平,再决定和指派相应工作。这种方式既节约成本、提高效率,又保证了最佳的资源配置,形成了一种相互信赖、相互制约的平衡关系和竞争机制,激发了企业创造力。
在继承人选择上,金刚组敢于挑战传统、灵活应变。他们不采用传统的长子继承制,而是选择有责任心、有智慧、敬业奉献的儿子继承基业,甚至也不限于儿子。1934年,第37代首领金刚治因经营不善自杀,家族任命其妻子吉江挑起重担,成为第一位女首领,最终摆脱了继承人危机。
金刚组除了祖传的技艺,其千年如一日对事业的专注和对传统的尊重,已经成为日本社会文化的一部分。
金刚组的匠心匠魂,造就了屹立不倒的佛寺建筑,也造就了企业长寿的原始基因,流淌在组织机体中。在这种经营理念和文化土壤的基础上,千百年来,金刚组在业务定位、公司治理等方面,进行了不懈的探索。因势成事,传承与重塑,这是金刚组这样的古老企业无法回避的问题。 正如金刚组自述的:“传统是需要很长时间慢慢建造起来的,就算是很小的一步,也会在历史上留下确实的痕迹。作为世界上最古老的企业,今天我们所拥有的,只是认真走过这一步步,以后也将继续这样前行。”
日本《老店企业研究》报告称,日本百年老店中约有1/2是从事制造业的。许多老店中的匠人们,世代埋头提高技艺,孜孜不倦地改善品质。
“匠人”在日文中写作“職人”。匠人精神强调对手艺的精益求精,用日本人自己的话讲:“是追求自身手艺进步,并对此持有自信,不因金钱和时间的制约扭曲自己的意志或做出妥协,只做自己认可的工作。一旦接手,就算完全弃利益于不顾,也要使出浑身解数完成。”
对金刚组来说,对建筑技艺与品质的执着,一方面,表现在对传统工艺理念、形态与方法的传承。这些精湛的建造施工方法不仅在《施工方法汇编》中世代传承,更蕴含于他们的每一件作品。另一方面,更表现在对技术创新与技术改善的不懈追求。
专注、精益的匠人精神,使集体智慧得以长期沉淀,这种“内生性”的持续改善能力,支撑着金刚组的长期经营和稳步发展。同时,这种以“匠人精神”为核心的“企业之德”,不仅成就了金刚组的千年基业长青,也是让整个日本制造业屹立于世界舞台的重要原因。
所谓“工匠精神”的核心是:不仅仅把工作当作赚钱的工具,而是树立一种对工作执着,对所做的事情和生产的产品精益求精、精雕细琢的精神。在众多的日本企业中,“工匠精神”在企业领导人与员工之间形成了一种文化与思想上的共同价值观,并由此培育出企业的内生动力。
除了金刚组之外,日本还有许多制造业的百年老企,同样始终奉行“工匠精神”。
田中贵金属工业就是一家这样的企业。它创立于明治18年(1885年),位于东京日本桥,由最初经营兑换的“田中商店”发展而来。明治22年(1889年),成功将白金工业制品国产化。
从那以后,贵金属的买卖和加工成为公司的两大支柱。现在公司的代表产品之一就是极细金属丝,最细的直径只有0.01毫米,约为头发直径的1/8。让手机震动的大小4毫米的超小发动机、让汽车后视镜能转动的超小发动机等产品里面都安装了极细金属丝。金不易生锈、耐热耐腐蚀,导电性也很好,还可以任意压缩拉长。
当今世界上大部分极细金属丝的货源都是由田中金属供给。该公司还提出白金能抑制癌细胞生长,银中加入镉就会有切点的性能等观点。总之,公司还将继续进行各种能发挥出贵金属新特性的革新研究开发。公司技术部部长本乡茂人说:“我们希望将贵金属的特性展示给大家,我们也在不断探索,努力做到将它展示给大家,因为这是我们的本职工作。”
铜箔连接手机的电路板,使手机能随意翻转。其制造商是京都“福田金属箔粉工业”,与日本国内一家竞争对手合并后,其产品份额在全世界范围内达到九成以上。该企业成立于元禄13年(1700年),当时在京都室町一带出售金银箔粉,至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之后该企业一直致力于锡箔、铝箔、铜粉、铝粉等箔粉技術的开发。金箔技术和佛教同时期传入日本。金箔被广泛用于寺院、佛像、佛具等建筑装饰。
当时的制作方法是将金子的颗粒放入貉的毛皮中,然后用锤子不停捶打成薄度只有头发直径1/8的金片,大约需要两块10元硬币大小的金子。传统匠人之间流传着这样一句话:“金箔可以揣度人心,你生气时说的话它不会听,有时还会嘲笑你,因为它是有生命的。”福田金属也一定会继续承继这种匠人精神,不断开发制造出世界上最高品质的铜箔。
这些在现代社会依然蓬勃发展的老字号企业,它们都有着相似的共通性。
在恪守传统的基础上进行革新是老企业得以焕新的基础。不管是制作箔粉的企业还是从事酿造发酵的企业,现代社会必要的新型产品制作都要充分活用传统技术。随着时代的进步,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在不断变化,技术也在不断更新,必要的东西也在变化。如果还是只拘泥于蜡烛那种古旧的产品,总有一天企业会被时代的浪潮掩埋。有一句话说得好,“传统是创新的连续”,只有那些不断在革新的企业,才能成为老字号一直延续下来。
但是,革新并不意味着摒弃原有的技术。神户市滩区创业200年的酒屋,就因盲目挺入卡拉OK 和小额信贷领域而倒闭。老字号能立足的原因在于他们总是在本职工作上孜孜不倦,研究开发属于自己的技术,如果偏离这个原则,企业就难以前行。
大自然的一切生灵都有着不可思议的力量,在挖掘它们的能量之后,制作出革新的产品。这种想法基于日本传统自然观,弥补了西方科学技术“人类中心主义”的缺点,是一种极其合理的综合的探索方式。大学中只学习西方科学技术的研究者和技术人员并不能将自己的优势发挥出来。老字号因企业保留了日本传统的自然观念,从而发展出各种技术革新。
其中最为知名的千年老企,是专营建筑的株式会社金刚组(Kongo Gumi,以下简称“金刚组”),这家最早创立于公元578年的日本长寿企业,迄今为止,在世界上已经生存了1400余年。
作为日本长寿企业的代表,金刚组历经了发展与蜕变,有辉煌也有没落。秉承着专注、精进的“职人技”和工匠精神,通过不断创新发展的潜心努力,金刚组实践了“道生之,德蓄之,物形之,势成之”的企业生命法则,创造了永恒的价值。
立足产品原点
对金刚组来说,一切都要从佛教在日本的兴起及佛教建筑的开端说起。
公元578年正值日本敏达天皇六年,圣德太子笃信佛教,并大力弘扬。这一年圣德太子批准从朝鲜百济请了3位专门修建神社、佛寺的名匠——金刚(即金刚重光)、早水、永路,兴建日本第一座官寺即四天王寺,庇佑佛法及信众。寺院建成之后,金刚重光受圣德太子之命,创立了金刚组,继续留在日本负责四天王寺的修缮。
资料显示,整个四天王寺的建筑,木柱和横梁的接驳关节没用一颗钉子,这是金刚组世代传承的古法。“钉子可能更加坚固,但钉子一旦坏了或折断,建筑便没办法完全回到原貌。而金刚组用纯木材纵横卡位的技术支撑屋顶,就使修复变得简单。”
在此后1400多年的岁月中,金刚组以承建佛舍、寺庙等宗教建筑为主,留下了大量珍贵杰作——607年建造的法隆寺,被誉为日本木造建筑的巅峰之作;16世纪组织修建的大阪城,是险要的军事要塞,也是美丽壮观的日本“三名城”之一;德川幕府时代建造偕乐园、兼乐园、后乐园,是日本的重要文化遗产。
自古至今,金刚组一直推崇的是他们的“职人技”和“工匠精神”。
直到今天,金刚组仍在坚持采用传统建造技术,大梁、立柱、雕花、楔子,全部用手工打磨。在这些精美的柱子和横梁连接的内侧部位,经常可以看到如“坚固 田中”的字样,只有检修拆开才能发现。“这是金刚组师傅的习惯,是给未来的人看的,要表达的意思是:这个时代是我创造的!”数百年后无论何时改修,工匠后辈们都可以感受到前人的心意。
“我们建造的宗教建筑,是那个时代每个人信仰的集大成。这种压倒性的庄严感、极乐净土的具现化和神佛面前的纯粹,是被历史永远镌刻的。”这些“凝固的音符”,千年来诉说着金刚组对于佛寺建筑的虔诚信仰和执着追求。
金刚组以自身对建筑品质精益求精的追求,传递给后人们一种深刻的使命感——这种千年如一日,对建筑的专注和对传统的使命感,作为日本人“絆”的人生美学的一部分,已经深深渗入每位金刚组匠人们的心中。
专注本业、灵活管理
在金刚组一个珍贵的桐木箱子中,至今保存着1801年金刚组第32代首领金刚喜定的遗言家训,主要包括:敬神佛祖先,节制专注本业,待人坦诚谦和,表里如一。其中的“专注本业”,在金刚组的兴衰史中,显得特别“生死攸关”。
在行业领域和经营方向上,金刚组由宗教建筑起家,在佛教流行的古代日本社会,有着较强的生存空间和稳定性。不过,也正是这种与意识形态联系较密切及需要政策支持的缘故,给其业务经营带来了很大考验。
明治维新时期,天皇废佛毁寺,大规模反佛运动让金刚组失去了原有的业务支撑。面对这种不可逆转的局面,工匠们开始转型商业建筑的建造维修,度过了危机。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整个建筑业全面凋零,金刚组又轉向军用木箱和棺材生产,躲过一劫。不过,金刚组并没有离开建筑业领域,无论是基于核心业务的纵深开发,还是通过较低的木材处理工艺暂时生存,金刚组都顽强地活了下来。
然而,坚持主业对任何一家公司来讲都是很难的抉择。金刚组最终没能抵挡日本房地产热的诱惑,在后来的泡沫经济中遭受重创,资产严重缩水,不得不在2006年宣布清盘。幸运的是,大阪知名建筑公司高松建设施以援手,对金刚组进行了重建,使其重新回到了业务原点。今天,金刚家族家训中的名句——“莫贪图赚太多钱”,再次警示着每一位匠人。
除了专注本业以外,对金刚组有过深入研究的分析人士还认为,金刚组特有的组织也是其能够传承千年的重要因素。
金刚组在组织架构与继承人问题的选择上表现出较大的灵活性,家族内部灵活竞争、互相制约的组织架构非常独特。日本匠人大都是自由职业者,而金刚组却不同。其上层有总部和“堂主”,下设畑山组、木内组、加藤组、木口组、土居组、羽马组、岩崎组和北野组8个组,每5~8人为一组,各组密切配合又相互独立、互为竞争。总部按照客户需求和工事特点,评估各组的特点和水平,再决定和指派相应工作。这种方式既节约成本、提高效率,又保证了最佳的资源配置,形成了一种相互信赖、相互制约的平衡关系和竞争机制,激发了企业创造力。
在继承人选择上,金刚组敢于挑战传统、灵活应变。他们不采用传统的长子继承制,而是选择有责任心、有智慧、敬业奉献的儿子继承基业,甚至也不限于儿子。1934年,第37代首领金刚治因经营不善自杀,家族任命其妻子吉江挑起重担,成为第一位女首领,最终摆脱了继承人危机。
传承与重塑
金刚组除了祖传的技艺,其千年如一日对事业的专注和对传统的尊重,已经成为日本社会文化的一部分。
金刚组的匠心匠魂,造就了屹立不倒的佛寺建筑,也造就了企业长寿的原始基因,流淌在组织机体中。在这种经营理念和文化土壤的基础上,千百年来,金刚组在业务定位、公司治理等方面,进行了不懈的探索。因势成事,传承与重塑,这是金刚组这样的古老企业无法回避的问题。 正如金刚组自述的:“传统是需要很长时间慢慢建造起来的,就算是很小的一步,也会在历史上留下确实的痕迹。作为世界上最古老的企业,今天我们所拥有的,只是认真走过这一步步,以后也将继续这样前行。”
日本百年老字号企业的活力所在
日本《老店企业研究》报告称,日本百年老店中约有1/2是从事制造业的。许多老店中的匠人们,世代埋头提高技艺,孜孜不倦地改善品质。
“匠人”在日文中写作“職人”。匠人精神强调对手艺的精益求精,用日本人自己的话讲:“是追求自身手艺进步,并对此持有自信,不因金钱和时间的制约扭曲自己的意志或做出妥协,只做自己认可的工作。一旦接手,就算完全弃利益于不顾,也要使出浑身解数完成。”
对金刚组来说,对建筑技艺与品质的执着,一方面,表现在对传统工艺理念、形态与方法的传承。这些精湛的建造施工方法不仅在《施工方法汇编》中世代传承,更蕴含于他们的每一件作品。另一方面,更表现在对技术创新与技术改善的不懈追求。
专注、精益的匠人精神,使集体智慧得以长期沉淀,这种“内生性”的持续改善能力,支撑着金刚组的长期经营和稳步发展。同时,这种以“匠人精神”为核心的“企业之德”,不仅成就了金刚组的千年基业长青,也是让整个日本制造业屹立于世界舞台的重要原因。
所谓“工匠精神”的核心是:不仅仅把工作当作赚钱的工具,而是树立一种对工作执着,对所做的事情和生产的产品精益求精、精雕细琢的精神。在众多的日本企业中,“工匠精神”在企业领导人与员工之间形成了一种文化与思想上的共同价值观,并由此培育出企业的内生动力。
除了金刚组之外,日本还有许多制造业的百年老企,同样始终奉行“工匠精神”。
田中贵金属工业就是一家这样的企业。它创立于明治18年(1885年),位于东京日本桥,由最初经营兑换的“田中商店”发展而来。明治22年(1889年),成功将白金工业制品国产化。
从那以后,贵金属的买卖和加工成为公司的两大支柱。现在公司的代表产品之一就是极细金属丝,最细的直径只有0.01毫米,约为头发直径的1/8。让手机震动的大小4毫米的超小发动机、让汽车后视镜能转动的超小发动机等产品里面都安装了极细金属丝。金不易生锈、耐热耐腐蚀,导电性也很好,还可以任意压缩拉长。
当今世界上大部分极细金属丝的货源都是由田中金属供给。该公司还提出白金能抑制癌细胞生长,银中加入镉就会有切点的性能等观点。总之,公司还将继续进行各种能发挥出贵金属新特性的革新研究开发。公司技术部部长本乡茂人说:“我们希望将贵金属的特性展示给大家,我们也在不断探索,努力做到将它展示给大家,因为这是我们的本职工作。”
铜箔连接手机的电路板,使手机能随意翻转。其制造商是京都“福田金属箔粉工业”,与日本国内一家竞争对手合并后,其产品份额在全世界范围内达到九成以上。该企业成立于元禄13年(1700年),当时在京都室町一带出售金银箔粉,至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之后该企业一直致力于锡箔、铝箔、铜粉、铝粉等箔粉技術的开发。金箔技术和佛教同时期传入日本。金箔被广泛用于寺院、佛像、佛具等建筑装饰。
当时的制作方法是将金子的颗粒放入貉的毛皮中,然后用锤子不停捶打成薄度只有头发直径1/8的金片,大约需要两块10元硬币大小的金子。传统匠人之间流传着这样一句话:“金箔可以揣度人心,你生气时说的话它不会听,有时还会嘲笑你,因为它是有生命的。”福田金属也一定会继续承继这种匠人精神,不断开发制造出世界上最高品质的铜箔。
这些在现代社会依然蓬勃发展的老字号企业,它们都有着相似的共通性。
在恪守传统的基础上进行革新是老企业得以焕新的基础。不管是制作箔粉的企业还是从事酿造发酵的企业,现代社会必要的新型产品制作都要充分活用传统技术。随着时代的进步,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在不断变化,技术也在不断更新,必要的东西也在变化。如果还是只拘泥于蜡烛那种古旧的产品,总有一天企业会被时代的浪潮掩埋。有一句话说得好,“传统是创新的连续”,只有那些不断在革新的企业,才能成为老字号一直延续下来。
但是,革新并不意味着摒弃原有的技术。神户市滩区创业200年的酒屋,就因盲目挺入卡拉OK 和小额信贷领域而倒闭。老字号能立足的原因在于他们总是在本职工作上孜孜不倦,研究开发属于自己的技术,如果偏离这个原则,企业就难以前行。
大自然的一切生灵都有着不可思议的力量,在挖掘它们的能量之后,制作出革新的产品。这种想法基于日本传统自然观,弥补了西方科学技术“人类中心主义”的缺点,是一种极其合理的综合的探索方式。大学中只学习西方科学技术的研究者和技术人员并不能将自己的优势发挥出来。老字号因企业保留了日本传统的自然观念,从而发展出各种技术革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