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武俱乐部

来源 :精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46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兵者,诡道也;技击者,诡道也。中华武术技击艺术,无处不闪烁着古代兵法智慧的光芒。“死诸葛吓跑活司马”,被传为千古佳话。武术,是一门艺术,不只是身高马大,拳猛捶重,讲求的是灵、巧、妙,而非笨、力、功。上山学艺,不是上山学武。
  山西心意拳技击大师李复祯亲传弟子“金丹六”武玉珊常讲:“要时常谋算着打人(较技),别人打我打不着,我打别人跑不掉,熟手即绝手,得心应手,如能合道”。精武艺者,比常人多几个“心眼”,所谓“鬼附体”。
  有一次,外地一高手来太原表演武术,三体式一站,使许多武林高手推拉不动,败下阵来。武玉珊听说此事,他肩搭一搽汗毛巾,耷拉着鞋片子,一摇一摆地去找高手,说:“听说你桩功很好,我来试试”,高手一看武玉珊,仰天大笑,说:“老师父,你那么大岁数,骨瘦如柴,大风一刮都能把你吹跑,快一边歇歇吧!”。武玉珊却说:“看风能把谁吹跑。”说时迟,那时快,闪电般把毛巾飞向高手面前,底下一个进身舔掌,高手偌大的身躯像断线风筝般飞出一丈多远,引起围观众人哈哈大笑。高手羞愧地离开了太原。
  平时行、走、坐、卧,令全身每个毛孔都防着四面八方的“敌人”,随时向敌进攻,培养自己的灵动反应和警惕性。打倒对方不去扶对方、不握手而行恭手礼,和对方保持一米左右的距离等都是老一辈技击家传留下来的实战打斗经验,值得我们借鉴。
  万丈高楼平地起,没有扎实过人的软功(基本功),什么也白搭,沙滩盖塔,倾刻倒塌,劝武术朋友们多在基本功上下功夫,才能有一生享之不尽的益处。
  附:实战打斗十要诀:
  1.与人交手,要沉着冷静,气定神闲,有“泰山崩于前,猛虎啸于后而面不改色心不慌”之气质。
  2.与人交手,要胆大心细、藐视一切,“狭路相逢勇者胜”。
  3.与人交手,不招不架,直逼要害“出手即有”。
  4.与人交手,要“兵贵神速”,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攻击对方中线,令敌防不胜防。
  5.与人交手,要以柔克刚,顺人之势借人之力,“因势利导”。
  6.与人交手,不可等架势,“打人不露形,露形定不赢。”
  7.与人交手,要“兵不厌诈”。诓骗、引逗、埋伏、给对方点甜头、引诱敌手入我圈套,出其不意攻其不备。
  8.与人交手,要懂虚实,识阴阳,阴出神莫测,阳回鬼亦惊,虚虚实实自然而然。
  9.与人交手,先示弱、畏惧、迷惑麻痹对手,武人要有文相,“以嬴师诱敌”。
  10.与人交手,要全身合住。“两手不离心,两肘不离肋,出身入身紧随根”,“两手不离怀,神仙进不来。”没有空隙,敌不敢攻。切记!
  总之,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运用之妙,存乎一心。
  
  “金丹六”武玉珊学艺
  
  文/权威
  山西心意技击大师武玉珊是常有师傅(李复祯)关门弟子。他是清末秀才,扎一手精妙的梅花银针,有起死回生之能。幼时体弱多病,骨瘦如柴,年长些随太谷马队形意大家杨德胜学武。因体质欠佳,常受到众师兄弟的奚落、戏弄。有一年,常有师傅死了一个很得意的弟子,闷闷不乐来到杨德胜家喝酒。酒过三巡,杨师问“为何不高兴?”常有师傅说死了个很好的弟子,太可惜!杨德胜说:“你如果喜欢,从我这群徒弟中挑选几个。”常有师傅从众弟子中选中了武艺平平、瘦弱无力的武玉珊,杨德胜让他再选几个,常有师傅说“此一个足矣。”在回家的路上,武玉珊怯生生的问:“您为什么选我,我没力气、练得又不好。”常有师傅笑着问“你能背动五斗糠否?”(五斗糠估计20多斤)武玉珊说:“我能背动几十斤。”常有师傅说:“够用了。”
  从此武玉珊在常有师傅严格训练下,从软功做起,心意六腿、十二暗腿、肘、五行、十二形、对打撕扒,桩功、内功、刀枪、鞭杆等样样苦学钻研,经过二年多的修炼,人已大不一样。正踢腿,脚尖在下巴处,蹬腿嘴能咬住脚跟、弯腰双肘能触地,正劈叉、横劈能轻松上下,一个蛇形能窜一丈五远,出拳踢腿虎虎生风,人的精神气质发生了质的变化。第三年,武玉珊去看杨德胜师傅,众师兄弟围着武玉珊问:“六儿,你跟常有师傅学了什么,给露露?”结果一交手,众师兄一个个败下阵来,令众师兄弟刮目相看。
  后来,武玉珊经常有师傅十多年的精心培养、磨炼,终于成为山西远近闻名的心意拳大师。由于武玉珊有文化、悟性高、懂医道、功夫精绝还广收弟子,才使得常有师傅一脉真传得以延续,干出了一幕幕颇具传奇色彩的业绩,令后人景仰不已!
  
  
  武术力量素质训练要旨
  
  文/武兵
  
  B、相对力量训练方法
  
  相对力量的提高主要是依靠肌肉内协调功能来实现的,其基本要求是:
  强度
  负荷强度必须大,通常采用85%以上的强度,从而动员肌肉中更多的运动单位参加工作,以此来提高肌肉内协调功能的水平。


  重复的次数与组数
  一般每组重复1~5次,由于每组练习的次数少,每组的组数可以适当增多,可安排10-15组练习,练习动作应是连贯、爆发式的,注意力要高度集中,避免受伤。
  间隙时间
  每组练习之后,都应有足够的时间休息,以偿还氧债的恢复及能量物质的恢复,通常可安排3-4分钟的间隙时间。休息过程中一方面可做些轻微的放松活动,另一方面要保持神经的兴奋性,以利于下一组的练习。
  
  C、速度力量
  
  速度力量的发展受力量和速度两个因素的影响,其中力量大、速度快即所表现出的速度力量就大。其基本要求是:
  强度
  负荷强度要适宜,一般多采用最大力量的30%-50%的负荷强度,这样可兼顾力量和速度两个因素,并要求队员尽量体会最大用力感和速度感。
  重复次数与组数
  练习重复次数不可过多,必须确保队员以爆发式的方式完成动作,一般每组可重复5-10次。练习的组数可视队员具体情况而定,其原则是在不降低速度的情况下,完成最后一组练习,通常可安排3-6组,练习动作应尽可能地协调流畅。
  间隙时间
  发展速度力量间隙时间可充分些,组间休息2-3分钟,但不可过长,否则使练习者运动兴奋性下降,不利于下组练习。
  
  D、力量耐力
  
  力量耐力兼有力量和耐力的双重特点,既要求肌肉具有较大的力量,又要求肌肉能够长时间的工作。
  强度
  采用极小的负荷强度进行练习,通常可采用20%-40%的负荷强度
  重复次数与组数
  一般每组可重复30-100次,通常可安排3-6组。
  间隙时间
  间隙时间的长短是由练习的持续时间和参加工作肌肉的多少而定,也可由心率控制时间,当心率恢复到110-120次/分时,便可进行下一组练习。
  3.力量素质训练的基本内容
  训练类型
  训练内容
  徒手训练
  1.双臂俯卧撑
  2.双手倒立屈伸臂
  3.仰卧起坐
  4.俯卧背起
  5.单、双腿下蹲起
  6.单、双腿跳行
  7.双腿触胸跳
  8.双人反身背起
  9.双人弓步互推手
  10.双人抱腰提拉
  11.坐姿双人对蹬脚
  12.双人互骑背提踵
  13.双人屈小腿对抗
  14.原地左右转身跳
  15.原地高抬腿
  16.矮步行走
  器械训练
  1.双杠引体向上
  2.双杠手臂屈伸
  3.仰卧推举杠铃
  4.双臂伸展开合哑铃
  5.站立杠铃平推
  6.颈后握铃提拉
  7.直臂侧平举哑铃
  8.双手拧提千斤棒
  9.肩负杠铃体前屈伸
  10.肩负杠铃体侧屈伸
  11.肩负杠铃左右转体
  12.仰身斜板抱铃起
  13.负重深蹲、半蹲起
  14.提铃蹲跳
  15.直立负重提踵
  16.负重蹬台阶
  
  四、力量素质训练的注意事项
  
  1.全面发展,突出重点
  在发展力量素质的过程中,一方面要使胸、腹、臀及四肢部位的大肌肉群得到锻炼和提高,另一方面也要注意发展那些小肌肉群的力量,如脚掌肌等,使之全面发展,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又可针对武术项目的特点而有所侧重。
  2.精神集中,念动一致
  在进行力量训练时,练习者要精神集中,全神贯注集中在训练内容上,使意念活动与练习动作紧密配合,协调一致,这样有助于肌肉力量的更好发展,切记在力量训练中说笑打闹,避免损伤的造成。
  3.收拉充分,按摩放松
  在每次练习时,应使肌肉先充分伸展拉长,然后再收缩,动作幅度要大,因为肌纤维被拉长后可增大收缩的力量,同时又可保持肌肉良好的弹性和收缩速度。力量练习后,肌肉会出现充血、胀硬、酸痛等现象,因此在间隙和训练后,都应进行必要的按摩抖动和放松动作,以消除疲劳,促进恢复,保持良好肌肉工作状态。
  4.顺序合理,技术正确
  力量训练应合理安排顺序,因为各种力量训练对肌体的影响是不同的,小负荷、多次数的力量耐力训练主要是影响肌肉结构的变化,而大负荷、少次数的力量训练主要是使肌肉内协调功能得到改善,力量素质训练应先使肌肉结构得到变化,然后再提高肌肉内协调功能。每个力量练习动作都有其技术规格要求,按着要求去训练,才能发展肌肉群的力量,否则技术动作变形,影响训练效果。比如负重深蹲练习,要求挺胸直腰,腰背肌收紧,而不少练习者总是弓腰练习深蹲,如此极易造成腰部损伤。
  5.负荷合理,呼吸正确
  在力量素质训练中,应多采用肌体不同部位的交替力量训练,这样有利于肌肉疲劳的消除,在一个阶段训练中,运动负荷要有节奏,并做到大、中、小负荷合理的调整,逐步提高。通长在比赛前的7-10天,训练时不宜安排大负荷和极限负荷的力量训练,否则会影响比赛。在力量训练中,呼吸应力求自然,尽量避免用力憋气,因为憋气会引起胸腔内压力提高,使动脉血液受阻,而导致脑贫血甚至休克。
  6.坚持训练,系统安排
  根据“用进废退”的原理,力量素质训练应全年系统地安排,不能无故中断。科研表明,力量增长的快,停练后消退的也快。若一周安排2次以上力量训练,便可增长力量,若一周进行1次力量训练,力量就会保持在原有的水平上,可见,坚持力量训练是非常重要的。
  
  精武俱乐部
  宗旨:广泛开展读者与杂志之间、读者与读者之间的交流,促进《精武》健康发展,助武友学有所成,练有所报。
  参加条件:凡武术爱好者均可参加。
  参加办法:参加俱乐部者请简介寄于本编辑部,自本刊刊登交友简介之日起,您将正式成为精武俱乐部会员,享受会员权利。交友简介中要包括姓名、年龄、性别、所习拳种、通讯地址及想对武友说的话或对精武俱乐部的意见、建议等,但简介字数应尽量控制在100字以内。
  奖励办法:俱乐部采取积分制,详情如下。
  (1)答题正确者,积5分。
  (2)参加争鸣类栏目,文字被采用者积10分;
  (3)文章被采用者积20分;
  (4)建议或意见被采用者积5分;
  (5)图片(漫画、照片)被采用者积10分;
  (6)其它,积5分。
  一年内积分满50分者,将成为银衣武士,可享有如下权利:
  (1)得到名师亲自指点(通信。如需面授,可与名师联系);
  (2)可择得意彩照一张,免费在《精武》上刊登一次;
  (3)可获赠“精武徽章”一枚;
  (4)在生日(或你认为重要的纪念日)获得一份惊喜;
  (5)可获赠《精武》杂志3本。
  一个内积分满100分者,将成为“金衣武士”,在“银衣武士”权利基础上,还将拥有如下权利:
  (1)获赠“精武T恤”一件或精美手表一块;
  (2)参与策划精武俱乐部一期;
  积分统计办法:(1)不同分值将设计不同标志,标志包括分值、会员编号及姓名;
  (2)根据所参与栏目,给予相应标示;
  (3)会员应妥善保管积分标识,等积分满50分时,请将积分标识及时寄回。俱乐部核实标识无误后,将公布名单。自名单公布之日起,会员享受相应权利,履行相应义务。
  特别奖励:每季度评出积分榜前三名,第一名奖励精美手表一块、《精武》杂志12本,第二名奖励“精武T恤一件”、《精武》6本,第三名奖励时尚帽一顶、《精武》3本。
  每年在金衣武士中评出积分前三名,第人可获赠第二年《精武》杂志12期。
  会员义务:(1)俱乐部会员有维护俱乐部形象、积极为俱乐部发展出谋划策的义务;
  (2)俱乐部会员有积极参与宣传、弘扬国粹,为武术发展而努力的义务;
  (3)俱乐部会员有弘扬正义、揭露武林假丑恶的义务;
  (4)俱乐部会员有倡导正确习武观的义务。
  愿更多的人参与俱乐部中来,为武术事来尽一份力。
 
  怎样提高散打速度
  
  文/史明
  速度是指人体快速完成动作的能力和动作反应时间的总称。速度是身体素质的一个重要方面,是散打竞技能力的决定因素之一。散打中的速度一般指散打者完成攻、防的反应速度、动作速度、移动速度。
  反应速度:是指人体对各种刺激发生反应的快慢。反应时间短,反应速度就快;反应时间长,反应速度就慢。


  动作速度:指完成单个动作或成套动作时间的长短。例如:做一个直拳动作,从信号发出到直拳的起动,称为反应速度;从拳的起动到击中目标稳定之为动作速度。再如防守反击中,从对抗瞬间变化信号发出——到防守动作起动,称为反应速度;从防守动作起动——防守实现——反击起动——击中目标,这一组合动作的顺利完成,称之为动作速度。
  位移速度:一般指人体通过一定距离的时间。在散打运动中,指人体从改变身体重心到重新重心稳定的时间,主要指身法与步法的变化达到新的稳定。
  提高散打速度的措施
  
  一、根据不同的散打技术要求进行反复练习,掌握正确的技术要领,以及发力方法,提高动作的熟练程度。
  
  1.首先掌握好防守、出腿、出拳运行的正确路线。主要是要把握最佳的时机,最短的距离,最小的力气,最理想的接触面积,从而实现最有效的防守目的。
  2.其次掌握好攻击,从出拳、起腿到击中目标速度要快,尤其是在将要接触对方的瞬间,速度要快。攻击的目的是有效地击打对方,故而要紧紧把握时机,抓住对方空裆,掌握好时间、距离、速度、力量的分寸,即可达到预期的目的。
  3.第三掌握好移动速度,也就是说无论是打拳还是踢腿,都要借助身法和步法移动的连贯性,即以最短的距离,最快的速度击中目标。因为散打的最终目的是要接触到对方,并且给予有力的打击,只有靠近对方,拳脚才能发挥出应有的威力,否则,一切均为空谈妄谈。例如:地功门五手拳中的平步撩阴这一技法,可借助脚下的三角步,接近对方,右掌的撩阴成功机会才会增大;否则,即成为防守性的动作了。也就是说,进攻前身体的前移同时上步,当脚步落地身体重心稳固发拳出腿才会根稳力雄。总之,无论是防守,还是反击,还是攻防一体,发力要顺达,借助身体、步法等各方面的力量,才能发出快而有力的拳和腿,才能更有效地击中目标。
  4.注意要点:发拳、出腿前心理放松,从战略上藐视对方,在战术上重视对方,使对方摸不清虚实,从而造成对方心理上的压力;肌肉放松,从而使身体各处关节灵活善变。出击时主动肌发力,同时对抗肌充分放松,力量集中劲力完整周身一体,才能发出快而有力的拳和脚。
  
  二、动作速度训练
  
  拳谚中的:拳若流星,腿似暴电,都是形容拳脚的速度快,所谓手快打手慢亦同此理。其实,在散手搏击中单纯的动作速度实际上是不存在的,它是由诸如力量、耐力、协调、技术、体能等加上速度因素来决定的。所以,动作速度实际上就是自身综合能力的体现。如郭云深的半步崩拳,蔡龙云的迎面三腿等都说明了这一点。
  每种动作由快速的二次到五次到十次,包括踢、打脚靶、手靶、沙袋等,一般每个动作初如训练以五次为一组,每次练习十组以上,快速反复地练习。如地功门中五手拳的六合刁蹬,它本身就是踢、打、摔、拿综合动作,初练时一般以五次为一组,每次练习十组。注意手眼身法步的相互配合与协调,动作技术的准备与连续性,从而提高动作速度。单个动作的训练如踢腿、踹腿、出拳应以五次到三十次为一组,且要求动作准确和身体各部位的紧密配合与协调。因为技术的掌握和良好的协调能力与动作速度的关系极大,其中熟练的连接能力、准确的定向能力、快速的鉴别能力对提高动作速度起着重要作用。
  动作速度的训练不但要在力量、协调、耐力、柔韧性、技术素质等方面多加训练,而且要在训练前使自己明确训练目标,具备注意力集中、动作认真的态度。每次动作训练前都应该做系统的、充分的准备活动,精神动员能力和身体动员能力对人体自身潜能的发挥起着重大的决定作用,要充分发挥人体的主观能动性,激发人体的最大潜力。
  
  三、位移速度训练
  
  位移速度本身就是指快速地接近对方或快速地离开对方,同时达到身体重心的重新稳定。位移速度的训练,就是要让训练者产生一种距离感,也就是步法的训练,当然尚需身体其它部位的紧密配合与协调。
  实战搏击中步法占有相当重要的作用,拳谚云:法门以步为先;手占三分步占七;手到步不到,空费拔山力;手到步也到,打人如拔草等都充分地说明了步法的重要性。实战中常用的步法有跟步、催步、三角步、八卦步、左右闪步、连合步、九宫三角步等。每种步法的训练均应由慢及快,由少到多,并能很好地掌握技术要领,以精熟疾快为妙。如地功门中的三角步训练法,它是以人为训练参照物,训练目的是走偏门。参照物可站立左右两种姿势,训练者根据对方体位的变化或走左偏门或走右偏门,双方初始变化均由慢开始,逐渐加快,每组以30次为宜,并配合适当的手法,模拟实战,以人来训练,更有利于提高实战搏击能力。由于速度训练是个综合性的训练,故此文略长些,但只要读者能从此文中得到些许收益,则不负《精武》编辑及笔者之初衷也。   
  标志习武者水平的三个阶段
  
  文/马健
  一个习武者功夫水平的高低,旁人是很难评定的,往往一名技术不错的习武者,由于各种原因,不一定每次发挥得都理想。所以我想通过过人在遭遇突然袭击时的反应,来描述一下我个人认为的习武三种水平的标准。
  一、本能反应
  我们以突然有人向你面门打来为例。一般人,甚至许多技术或心理方面欠佳的习武者,最初的反应通常为闭眼缩头,同时抬起一只或两只小臂,挡在面前,以期自我保护。
  本能反应,是一般人都具备的,先天的自我保护意识,不一定有效,但却是最下意识的,最迅速的。当然,效果非常不理想,属于低级的反应。
  二、记忆反应
  仍以突然有人向面门打来为例,通常受过各种拳术训练的人,几乎都学过对付这招的方法,固定的招式在反复的攻防练习中形成了深刻的印象。所以,遇到上述情况,就会在很短的时间内,从记忆库中调出对付这一拳的招式来使用,以期达到保护自己、还击对方的目的。
  从效果上看,“记忆反应”似乎相对于“本能反应”高级一点,因为毕竟有一个成熟的方法储存在习武者的头脑里。但是,通过我的了解,一般训练有素的搏击手,之所以能够使上述行为有效,几乎都是事先发觉了对方要进攻自己的意图,所以是经过判断和选择后决定实施的。尽管所需时间较少,也比“本能反应”要来得慢,同样不可避免遭到袭击的可能。目前,我们许多从事各项搏击类的运动员大部分处于这一水平状态,既所谓“见招拆招”。
  三、高级本能反应(条件反射反应)
  还是以正面突然有人打来一拳为例,能够达到这个阶段水平的人,几乎可以在对方的拳头将要碰到又未碰到自己的时候,完成攻防动作,其速度之快甚至在自己出手后,还未弄清是怎么回事,等弄明白是有人在突袭自己以后,却又想不起自己刚才用的什么招式了,这种条件反射式的反应,从表面上看,好像又回到了“本能反应”的低级阶段,不过技术却十分有效,其实是到达了更高层次的本能反应阶段,是进步,而不是倒退。这是几年甚至几十年反复训练的结果。中国研习传统武术技击的人们,无不视这一水平为最高追求。如果习练传统武术不达到或达不到这种水平,则失去了传统武术的技击精髓,甚至不如去练习拳击或别的什么现代搏击术更有效率。
  从另一方面讲,能将拳击或各种搏击术的练习水平提高到这一层次上来,那么就同样产生传统武术的修为效果。
  能够达到这样一个水平,人就会树立起坚定的信心,同时心理问题也就解决了,既所谓的“外示安逸,内实精神,一触即发”的境界。
  根据以上的三个标准,我想,每一名习武者都应该清楚自己处于一种什么样的水平了,也更应清楚距自己所希望的目标有多远了。
  
  鹰拳老者
  
  文、图/刘永恺
  20世纪30年代,天津一位武林老前辈会一手很厉害的鹰拳,许多人想拜他为师,可他却闭门谢客,不肯轻易将拳术传人。
  
  人们都巴望着他露一手绝活,居然在那个年代让人们开了眼界,当年天津有英租界,一天老者上街,遇见一个外地人国水兵在欺负一个中国的人力车夫……
  
  一个满脸大胡子的外国水兵正赤膊戴着拳套挥拳向力夫头上砸去……老者挤进人群笑吟吟指一指大胡子又指一指自己,意思是要比试比试。
  
  大胡子带着瞧不起的神气要挥拳打老者……就在这时,神不知鬼不觉左拳头已被老者牢牢抓住,大胡子要抽回手,老者鹰爪似的手紧紧抓着不放,在拉扯中,老者纹丝不动……
  
  这样僵持着,大胡子急了挥拳要打老者,老者却借着他的力顺势一掀,大胡子被摔出六七米远,一屁股坐在地上,双眼发直……
  
  老者扑克了大胡子一眼转身走了。过了一会儿,大胡子握着左拳满地打滚,“呀呀”叫个不停,痛的满头大汗……
  
  后来大胡子摘下手套,一看左手骨头碎了,手指断了,像鸡爪子一样耷拉在手腕处。
  人闪以后也没再见着这位老人。传说中说老者留下的话却让人久久回味,“我一辈子没伤过人,故此我这点玩意向来不传人。谁知老了却伤了人。但是也应该让外国佬知道,咱中国人也有绝活……”
  
  《武术散手竞赛规则》合法吗?
  
  文/王风阳、赤宪明、杨鸿尘、王风朝
  中国武术从运动形式的角度可划分为功法运动、套路运动和搏击运动。搏击运动是双方在一定条件下按照一定的规则进行斗智、较技的练习形式。散手是武术中在功法运动、套路运动基础之上对技击技术的深刻研究和灵活运用,是拳术最高一级的运动形式。
  国家从1979年开始进行试验的散手运动,已走过二十多年的历程,到目前已经初步形成业余比赛、专业比赛和职业比赛的竞赛体系,有了较为完备的规则,每年都有国家的和国际性散手比赛举行。无论是普及还是提高,散手的开展都推动了武术的发展,中国散手几次战胜美国及欧洲联队、日本的拳击、自由搏击、空手道的事例,证明了中国功夫的实力。作为中国民族精神的代表形成,武术已将进军奥运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
  丰富的武术技击技术是散手运动全面发展的重要源泉,竞赛规则与技术发展是相辅相成的,任何竞赛项目的规则都不可能也不应当是一成不变的,规则也不可能脱离技术的继承、完善、发展与提高而独立存在。竞赛规则与技术发展同时必须与社会文明的发展同步,还要面对市场经济以“消费者”为基础的大市场。规则有着自己发展的客观环境和曲折过程,必然在不太理想的艰辛实践中、在批评和自我批评中比较满意又不太满意的努力中发展前进。
  因见媒体关于散打竞赛规则修订的报导,笔者依据几十年学习武术在散手中的经验教训,就规则修订中的几个问题坦诚谏言,一孔之见尚望专家指教。
  在全国大力实施第罩个五年普法规划之际,公民学法、懂法、守法的观念日益深入人心。从法律的角度说,人人拥有生命的权利,任何人都没有剥夺他人生命的权利。只有国家依据法律和法定程序才能剥夺罪犯的生命,而且程序严格,剥夺生命的方式也是法定的。既然任何人都没有肃夺他人生命的权利,那么包括武术项目在内的任何一项体育运动项目,将人致重伤或死就要触犯刑律,如果竞赛规则没有禁止打伤(死)人的条款,那么“规则”就违背法律,即规则不具备合法性。
  现以拳击为例,拳友们经常看电视转播的美国职业拳王争霸赛,感触颇多。
  镜头一:参赛者激烈对打,双方被打得眼眶肿得仅剩一条缝,额角、鼻子等处淌着鲜血,突然一方发起组合拳连续攻击对手头部,另一方栽倒在台面上几近休克,裁判员在大声的读秒,观众席上群情激奋,结果以倒地者被担架抬走送进医院,另一方大获全胜腰缠金腰带而收场。拳友们不禁为参赛拳手感到哀怜,难道这就是规则允许的比赛吗?这与古罗马角斗士在角斗场上相互打斗残死、奴隶主贵族欢呼雀跃的场面不过是“五十步笑百步”,性质上没什么区别。
  镜头二:比赛已进入第九轮,参赛双方实力相当,正在你打我额角一拳,我打你面部一拳,双方都力图站稳,已拼尽全力交替互打十几拳了,顽强地依靠所谓的“抗击打能力”在比谁能挨打,谁能支撑到最后而胜利,血淋淋的画面惨不忍睹。拳友们问道:这能算是“技击”吗?对面轮流互打,凭着“抗击打能力”傻挨打的“换拳”,在中国拳术里连“末技”都算不上。
  媒体报导,印度尼西亚职业拳击选手穆罕默德·阿尔法里齐在参加比赛时被击倒后陷于昏迷,送到医院后抢救无效去世;委内瑞拉轻量级拳击运动员卡洛斯·巴雷托在比赛进行到第10轮时,被打倒在拳击台的一角,急送医院经过3天的治疗后,还是因脑水肿去世,据当地报纸报道,从1961年以来,委内瑞拉已经有7名拳击运动员由于各种原因在比赛中死亡。
  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规则不限制后果的缺限造成的。规则不明确禁止的,就是允许使用的,参赛者追求将对方重击倒地读秒,彻底取得绝对胜利,而出现重伤或死亡,难道只是举办者一句“遗憾”就不了了之了吗?从技术原理和生理角度来看,例如简单假设人的头部在多数情况下受到100公斤的重击后会受伤或出现死亡,戴上拳套假设会减少30公斤的击打力,而参赛选手重拳发力如果在180公斤以上时,一旦对手防守失误,就会出现伤亡事故。
  在我国《刑法》第14条中规定:“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因而构成犯罪的,是故意犯罪。”第15条规定:“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已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是过失犯罪。”
  如果规则允许重击而不限制“后果”,只是采取拳套或护具减轻打击力量,还说要避免伤害事故的发生,这就无异于“掩耳盗铃”,这就属于故意犯罪了,重伤则是故意伤害罪,死亡就是故意杀人罪。所以规则必须遵循技击的规律,科学地制订竞赛法则,才有可能保证安全第一原则的落实。
  竞赛规则由国家体育行政部门批准颁布实行,具有行政法规的性质,其必须符合国家法律,以法律为依据。认为武术散手比赛必须伤人或发生死亡事故,这是在技术上层次低,把握不住“度”的界限所致;二是混淆了体育比赛与战场上对敌或与歹徒罪犯搏斗的界限所致。我们相信中国武术散手竞赛规则一定能够解决这一问题,散手竞技项目一定会以高度文明的面貌跨进奥运会,走有中国特色的搏击之路,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具有五千年文明历史的中华民族有推动和拉动世界搏击项目向更高级更文明的方向发展。
  
  如何提高攻防一体?
  
  文/张成林
  “拳似流星眼似电,腰似蛇行步如旋。”一位搏击高手动如闪电势如惊雷,既能摧枯拉朽般轻易挫败对方,又能毫发无损地隐退。他打你跑不掉,你打他打不着。他的动作看起来总是赏心悦目,给人闲庭信步的感觉;被打者一如大笨牛般团团乱转,纵使想拼个鱼死网破,只可惜力不从心。搏击瞬间千变万化,攻防一体是衡量一位搏击高手技术水准的因素之一。
  挨打者是否真如大笨牛一样?答案是否定的。我们必须从根本上了解问题,而问题的本身即隐藏着答案。
  一位好的搏击高手,深入练习武术后,常常把自己的本能,即潜意识,也就是通常所说的第六感觉进行充分的挖掘、训练,以求有先知先觉的功能,长时间的潜移默化,自然而然地以思想(也就是潜意识)驾驭拳脚,而不是以拳脚统领人的思想,它是快的标志。“招有百解,快打无解”就是这个道理。
  常见一些人踹墙时隆隆作响,踢树时枝动叶摇,拳击沙袋或飞或荡,显得气势非凡,遭遇实战总差一点击不中别人,反被对方一顿老拳饱揍一顿,气得呜呀乱叫,依旧不明所以。他不知道一个成功者的背后,总有数不尽的艰辛。
  古语云:独学而无友,则孤陋寡闻。人不能闭门造车自以为是。总认为自己的“绝招”无可匹敌沾沾自喜。依照自己即定的模式固步自封只是会限制自己,束缚自己,阻碍技术的提高。依笔者愚见,搏击是流动的,它不会像你想象中那样格斗,如果不进行攻防转换能力的训练,一切都是纸上谈兵。如何因对方的变化而变化,克敌制胜,下面谈一下笔者的浅见,不周之处,敬请谅解。
  训练方法如下:
  
  一、击靶训练
  (1)死靶训练:以脚手靶由陪练固定恰当的高度,以拳脚或肘膝等单式击发,务须做到正确的动作定型,打出威力方为合格。
  (2)活靶训练:在击打死靶合格后,配合手眼身法步在移动中击打陪练手中的脚手靶,争取做到发之必中,方可进行复合变幻靶训练。
  (3)复合变幻靶:这是一种提高攻防能力的最重要的一步。由陪练持靶,双方快速游移,由攻击者上、中、下、左、右立体攻击陪练手中的脚靶或者手靶,陪练在无定时的示靶过程中,突以反击,让对方防守之后再施以全方位的立体攻击,达到瞬间连击,以锻炼双方的攻击节奏、角度、时间差等,达到有感即应,以感觉操纵四肢八体练至本能反应。
  
  二、双木短棍训练法
  用双木短棍,不能太粗,长度适当,棍两端各缚紧两只拳套,由陪练施以各种角度的攻击,即可单击亦可连击,也可用双拳套复合连击,让对方阻击、闪避、格挡等。熟练后边防边攻,攻防一体。熟练前速度亦慢,最后双方作快速攻防,练至本能状态。
  
  三、阻抗训练
  当攻防一体练至相当成熟之时,尚须击打沙袋、墙靶或千层纸。以此锻炼关节的承受能力,以利力的传递从而强化关节,以免受到反作用力的伤害。
  
  四、对抗训练
  搏击之道,只有在双方的对抗中将自己学到的技术应用到格斗中,才算学有所成,否则,再美妙的招法也无异是空中楼阁。要学会在鲜血和汗水之中完善自我,充实自我,不能遭遇挫折便一蹶不振。学游泳必须要下水——李小龙语。因为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对于一个人来说,钢铁般的意志比智慧和博学更重要。”——爱因斯坦
  注明:上述训练方法须在有经验的老师指导下才成,不可盲目训练以免自误。
  
  谈大成桩功
  
  文/张中亮
  桩功在大成拳法中占有相当的比重,万法桩中起,大成拳的桩功到何种地步才算是成功?站桩多长时间才能达到目的?站桩又是在站什么?有什么作用?都知道力由站桩而得,得到什么力?有何作用?我谈一下我的认识。
  我认为,站桩只求一种全身放松的、均整的浑元整体力。多数初练者,开始站桩只能坚持几分钟,再后来达到半小时,站桩以后,全身不舒服,肩部酸痛麻胀,坚持站桩达到3小时、5小时以上后,则双肩感觉酸痛全无,有麻胀和下坠之感,只是双脚的后跟部特别疼痛。站桩到这步时,已有很大进步,但我认为还是不够,常听前辈讲当年王选杰先生、姚宗勋先生下大功夫时,一练就是一晚上,天亮才收功回家,所以站桩应在8小时以上,站桩在8小时以上,才能体会到身体完全的放松,拙力全无,身体舒适,双手抬起和放下完全一样,有时感觉双手放下还不如抬起时舒服,得心应手,从而产生了双手抬起和放下一样灵活的本能,这样桩功才是有了一定的基础。达到这种地步,只是大成拳的一个开始,虽然放松了,灵活了,但没有达到技击实战的要求,还要加上精神意识、思想概念,也就是王芗斋老先生说的假借无穷力,把站桩得到的这种浑元整体力通过假意念变成活桩、能在技击中实用的桩。
  比如技击桩,要求双手撑抱,做到肩松肘横,内七外三,把力量用在身体上而不是手上,因为大成拳是一种整体运动、肩胯运动。通过整体和局部的运动使身体达到高度协调,手只是身体的代表。
  还有站桩时,要视野开阔,精神放大,如站在狼群虎豹之中,四周蟒蛇时有出现,有随时被攻击之感觉,精神高度戒备,随时应付四面八方的攻击,要有临战状态,身体一触即发,但又不能乱动,破体露形,视四周之物如野草孩童,即老先生所谓形松意紧,大无畏之气势。以上是本人练功体会之意见,诚请方家指证。
  
  
  腰部的损伤与防治(二)
  
  文/武兵
  
  二、腰肌劳损
  
  由于运动中腰部肌肉持续收缩,肌张力提高;在大运动量训练后腰部肌肉功能未恢复又进行训练;急性腰部扭伤未能及时或彻底的治疗等等都是造成腰肌劳损的原因。
  症状
  早期有局部酸胀不适、软弱无力的感觉,随之范围不断扩大,时重时轻,间歇发作,轻微活动后疼痛缓解,剧烈运动后疼痛加重,有时疼痛还涉及到臀部和大腿后外侧。
  
  治疗
  1.按摩疗法
  取肾腧、大肠腧、环跳、委中、承山等穴位进行针刺或点按,按摩的手法以推、揉、叩打、按压、弹筋、分筋、理筋等为主,每次按摩时间10分钟。
  侧扳法对于腰肌劳损也有很好的疗效,具体方法如下:患者取侧卧位,体上方的下肢屈髋、屈膝,体下方的下肢伸直,医者双手分别按于患者的肩部和臀部,并作反方向的运动,当腰部转到最大范围时,,可稍稍施以重力,疼痛症状可缓解。
  
  2.理疗、封闭法
  可采用超短波、红外线、光疗等物理疗法,也可用强的松龙与普鲁卡因进行痛点封闭。
  
  3.体育疗法
  (1)仰卧举腿法:患者仰卧,闭气、膝伸直,两腿缓缓抬起,同时,两臂伸直与上体一齐慢慢抬起,双手与双脚相击后缓缓放下。每天做2次,每次做5组,每组做10次,练习时,动作不易过快。
  (2)俯卧法:患者俯卧于垫子上,头、颈、背、上肢和下肢同时尽量后伸,仅让腹部接触垫子,然后还原,肌肉放松,每天做2次,每次做5组,每组做5次,练习时要求循序渐进,练习结束后要做腰部放松。
  (3)体前屈下振法:患者两腿开立与肩同宽,膝关节伸直,上体前屈下振,每天做2次,每次做3~4组,每组做10次,练习时要求含胸,双臂自然下垂,幅度逐渐加大。
  (4)甩手敲打法:患者双手握拳,随两腿交替前迈行走的节奏,用左右掌指关节分别敲打左右腰部肌肉,练习时腰部肌肉放松,双臂放松。
  预防
  (1)运动训练前做好准备活动,提高肌肉的力量和伸展性。
  (2)遵循循序渐进的教学与训练原则,合理安排运动负荷。
  (3)经常进行交换体位的交叉练习,使不同肌群都有轮换休息的机会,防止腰肌由于长时间承受大运动负荷而导致劳损。
  (4)参加腰部用力较多、负担较重、活动幅度较大的项目以及伤后训练时,应佩戴护腰或宽腰带。
  (5)加强医务监督,及时进行腰部急性损伤后的积极治疗,防止因治疗不彻底而转变为腰肌劳损。
  (6)运动后应进行放松练习,包括自我按摩和相互按摩,以消除机体疲劳,促进机能恢复。
  (7)运动后要及时擦掉汗液,更换衣服,注意保暖,禁止用凉水冲澡或用风扇吹风,以防止风寒侵袭。
  
  三、腰椎间盘突出症
  
  腰椎间盘突出症多发生在腰4、腰5间或腰5骶1间,椎间盘就是隔于两块椎骨之间的组织,它的外部是纤维环,内部是髓核,椎间盘周围有多条韧带加固,当在外力撞击、过度劳累、体位骤变等因素作用下,可使纤维破裂,导致髓核向最薄弱的后外侧突出,从而压迫了脊神经根,这就是腰椎间盘突出。
  
  症状
  发生腰椎间盘突出后,如果压迫了运动神经根,就会有腰痛的症状;如果压迫了坐骨神经,就会产生一侧腿痛,特点是从腰向臀、大腿后侧、小腿直到脚背外侧的放射痛,有时还会觉得患侧下肢麻木、有通电感,并且腰部长时间的疼痛和不敢活动。
  
  治疗
  1.封闭疗法
  如是急性发作要及时卧床休息,在局部穴位用普鲁卡因加强的松龙封闭,同时静脉注射山梨醇、甘露醇,使髓核水肿消失。
  2.手法疗法
  手法疗法也就是用手法将髓核推回到原位,以斜扳手法为主,可在封闭后,先由二医者分别牵拉患者二肩及二踝作对抗牵引,另一医者用手在腰部颤抖数分钟,然后侧卧,上侧下肢屈曲,下侧肢体伸直,医者一手按肩部,一手按臀部,二手作相反方向的摇摆,放松肌肉,然后突然用力作一扭曲,常可听到“格答”响声,也可到医院采用机器复位。
  3.牵引疗法
  可用骨盆带固定于髋部,提高床脚,每侧用人体重量的1/10~1/9作持续牵引,一般每天可牵引4~6小时,通过牵引可使间隙拉开,从而让椎间盘回位。
  4.熏洗疗法
  采用腰痛洗方进行熏洗,也可收到良好的疗效,药方主要组成有白芷、吴萸、甘松、桂枝、伸筋草等。
  5.针炙疗法
  主穴:大肠腧、秩边、环跳、委中、阳陵泉;配穴:夹脊穴、殷门等。
  6.手术疗法
  对于症状严重、经保守疗法久治无效者,可行椎间盘摘除术,但此疗法可能影响脊椎的稳定性,应慎重采用。
  
  预防
  1.训练前要有充分的腰部准备,训练后要放松。
  2.做高难度动作要循序渐进,不能为了速成去勉强达标。
  3.一旦发生了腰部损伤,要立即休息,并进行按摩治疗等恢复后再进行训练。
  
其他文献
由顾留馨、沈家桢编著、中国武术协会审定、人民体育出版社1994年出版的《陈式太极拳》,是一部陈氏太极拳权威著作,书的第一章第四节有这么一段话:“‘神宜鼓荡,气宜内敛’——如果心意不能贯彻于动作之中而别有所思,表现了意痴神呆,则神就不易鼓荡,同时气亦不能内敛以从心,结果造成气势散漫,劲无含蓄,身法散乱。因此,首先须将心意贯彻于滔滔不绝和起伏不已的动作之中,则神自鼓荡。其次,须使肺呼吸配合运动。由于神
期刊
练太极拳的人常说:“太极阴阳少人修”意思是说练太极拳者千万人,而研修阴阳之理者则甚少!但练好太极拳须明“阴阳相济”之理。拳论讲的“阴阳相济”,也就是现代马克思哲学唯物辨证法中的对立统一规律。  怎样运用这个规律化解太极拳之理呢?关键要研究对立统一规律的内涵,也就是先研究对立中的“统一”,再研究统一中的“对立”。用对立统一规律的属性,采用类推求同法,来理解太极拳中的阴阳相济关系。  对立与统一是相互
期刊
“地球人”都知道本文题目的下一句:可下五洋捉蟞。这种上天入地的奇异想法,在古代,人们只能在脑袋中转一转,或闲谈碎语中说一说而已。譬如,嫦娥奔月、石猴悟空下东海去见龙王,以及土行孙土遁钻地的故事。但在科技发达的今天,却早已成为现实。因为人类在月球上已留下脚印,游历太空坐宇宙飞船也被咱地球人炒得炙手可热;而海底遨游更是轻而易举,潜水衣、潜水艇的发明,都是不争的事实。  如果说“上天入地”对现代人来说不
期刊
许多人练了一生太极拳,可对太极拳到底是什么拳、它在技艺上有什么特点以及该怎样去练,说法很不一致。有的说太极拳可以健身,有的说既可健身又能防身,也有的说能修身养性。偶读马长勋先生的文章《我的太极拳观》(以下简称《马文》),我觉得很有代表性,他的观点是“太极拳首先是高雅艺术”,“又是一种独特的技击术,是理性的技击术”,进而提出“不弃武者,难修太极”的看法。  将太极拳归属于艺术,我想不会有什么疑意。因
期刊
在勍手螳螂拳法中,有三种以出洞命名的不同拳路,它们分别是黑虎出洞、白猿出洞和螳螂出洞。其中,黑虎出洞拳式古朴简炼、动作紧凑迅猛、势如破竹,一气呵成,犹如黑虎出洞一般。该拳法来回仅两趟,拳法招式虽然不多,但极具实用价值,是螳螂门传统优秀拳法。今依拳谱记载及本门实际所传,作一整理,以飨同好。    一、拳谱    跨虎右补捶,措手反阳拳,连环三掌无人挡。七星右脉斩,登山左圈捶,登山左崩捶,坐盘右挫捶,
期刊
少林散手实战法,是少林功夫中重要的技击术之一,是集少林拳、少林三十二法以及八招等招法之大成的技击术,其技法有打、砸、推、格、戳、缠、抓、搂、勾、蹬、踢、蹦、扫、挂、防、绊等,灵活多变,攻势猛烈。本文着重介绍其掌法和腿法。  掌法    立山靠    对方若上右步出右直拳击我胸部,我即速转身,上左步,左手同时托架其右肘部,右手屈肘变掌收抱于胸前(图1)。  勿停,左手即以掌中为中心,以对方肘尖为轴,
期刊
他因为痴迷陈氏太极拳,曾在三十多年前费尽周折“走后门”,借了一部陈鑫公著的《陈氏太极拳图说》。  由于当时(1970年)的历史条件,复印机还离我们很是遥远,他硬是花了一个冬季的时间,又是在今天人们听来尚感稀奇的名词“劳动改造”之余暇,每个数九寒天的夜晚,顶着一天的劳累困乏,极其艰苦的、一个字一个字的工整抄录,最终把20多万字、几百张图形、四卷线装的《陈氏太极拳图说》全部“复制”一遍。至今,马虹先生
期刊
一、金刚捣碓    总述:此式取“金刚捣碓”之名,形容拳势之雄壮有力,金刚是传说中诸神中力气最大者,且掌拳合击似捣碓之势。此式人称“母式”,因为太极拳 挤按采 肘靠诸法,顺势借力、造势借力、避实击虚、声东击西、化打结合、引而后发、螺旋进化、整体运动等等陈式太极拳固有战略战术的特征,几乎都体现在此式之中。故读者对此式要细心体悟。因此,陈家沟有云:“太极拳会不会,就看金刚大捣碓。”  此式总的技击含
期刊
“三犟驴”不是三头驴,而是三兄弟的绰号。他们不是以犟出了名的山东人,而是生于燕赵大地,大概是因与齐鲁大地紧挨着,故也沾上了山东人的犟脾性。  人如其名,名如其人,既然敢叫“犟驴”,就有犟的本钱,“拔犟眼儿”,钻牛角尖,抬杠认死理儿,而且自小拜师学过武功。因为犟,一条道走到黑,朝夕用功,三人练得很是有火候,从未服过谁。倒不一定是犟不过就动手,至少别人动手时得在心里掂量掂量,还从未听说当地有人打得过这
期刊
心会掌传于天津的赵道新先生,赵先生早年拜津门武林泰斗张占魁为师,后又得大成拳宗师王芗斋先生精心栽培,得实战精奥,身经百战,是我国近代技击大师。  赵先生反对门派之别和中外之分,认为万派同源,千枝同根,并极力提倡学习借鉴国外的优秀实战术,认为只有互相吸收、互相补益,才能有所提高,否则拳将失真,流于形式。心会掌秘不示人的训练方法,并非只有简单六十四式和演练的身法、步法。套路只能求得其表,而不能于内在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