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勍手螳螂拳法中,有三种以出洞命名的不同拳路,它们分别是黑虎出洞、白猿出洞和螳螂出洞。其中,黑虎出洞拳式古朴简炼、动作紧凑迅猛、势如破竹,一气呵成,犹如黑虎出洞一般。该拳法来回仅两趟,拳法招式虽然不多,但极具实用价值,是螳螂门传统优秀拳法。今依拳谱记载及本门实际所传,作一整理,以飨同好。
一、拳谱
跨虎右补捶,措手反阳拳,连环三掌无人挡。七星右脉斩,登山左圈捶,登山左崩捶,坐盘右挫捶,七星右刁手,七星右补捶,崩点玉环步,采手插掌斧刃脚,斜分盘肘,偷步反封手,双封左登扑。上步揽马捶,翻车连环劈,插掌左轧脚,退步打锁口,吞拓右补捶,登山右崩捶,闭门脚,闭手势,连环三挑掌。圈捶扁桩脚,纵跳挂统捶,封手锁口捶,登山左翻车,登山挂统捶,跨虎反崩捶,左采右锁口,跨虎挂统捶。
二、练法
预备势
面南而立,身体挺拔,挺胸收腹,塌腰,精神饱满,蓄劲待发,未曾出手,一气当先(图1)。
跨虎右补捶:
左脚向东北方斜跨一步,同时右手握拳抱于腰间,左手变掌由下向左、向上、向前划拔,身体左转面向东方。同时,右脚向东方弧形踏出成右虚步(传统螳螂拳称虚步为跨虎步、寒鸡步或御临势),右拳向正东方旋转冲出,在形成右虚步的同时,左手划拔之掌与右手补出之拳拳面相撞,发出脆快的“啪”声。定式时,左掌位于右肩内侧,右拳高与胸平,拳心向下,目视右拳(图2-图3)。本招下盘所走之步法为三角步。
措手反阳掌
紧承上动,左掌立掌沿右臂内侧前措,右手拳抓握回抽收于胸部,双手左前右后,右脚向前踏出半步成右弓步(螳螂拳法统称弓步为大登山),同时身形稍前探,右拳变掌在左手之上向前反掌甩出,掌心向上,左掌收于右腋下,掌心向内,目视右掌(图4-5)。
连环三掌无人挡
紧承上动,下盘保持不变,左掌在右掌之上前穿,右掌封压于左腋处,掌心向下,此为左穿掌;右掌掌心向下切出,高与腹平,左掌回收封护于右肩内侧,此为右切掌;左掌稍向前封压,右掌由左掌下回抽至左掌后,再以掌背划弧向左前方撇出,左掌回收于右腋处,此为右撇掌。三掌连环,勇不可挡,下盘可以小蹿步打进(图6-图8)。
七星右脉斩
紧承上动,右脚支撑体重,弯曲下蹲,左脚脚尖向上稍内扣,向前弧形扫出成左七星步。同时,左掌变为螳螂勾子,由右腋处向左上方弧形反手刁出,右手掌回收于腰间再向左方弧形旋转切出,高与腰平,掌心向左,形成腰斩之势,目视右掌(图9)。
登山左圈捶
紧承上动,左脚向东方迈出半步成左弓步,身形稍前探,右掌掌心向下、向前削出,左拳同时以拳背为力点向右上方圈击,位于面前,高与耳齐,右掌拍按于左前臂近腕处,目视左拳(图10)。
登山左崩捶
紧承上动,下盘保持不变,右掌向下封压位于胸前。同时,左拳以肘为轴,以拳背为力点,向左前方崩出,拳心朝面部,高与面齐。右掌封压于左肘下,与左肘相隔一拳,掌心向下,目视左拳(图11)。
坐盘右挫捶
紧承上动,重心下降,身体略左转,成坐盘式。同时,右拳随转身之势向前下方挫出,拳眼向下,拳心向右,高与腹平,右臂稍屈,左掌收于右肩内侧,目视右拳(图12)。
七星左刁手
身体略右转,重心后移于右腿,右腿屈膝半蹲,左脚尖向上稍内扣,成左七星步。同时,左掌变为螳螂勾子,由右肩处向左上方弧形反手刁出,右手掌回收于腰间,拳心向上(图13)。
七星右补捶
左脚后退半步,重心移于左腿,左腿屈膝半蹲,右脚脚尖向上稍内扣,向左前方弧形扫出,成右七星步。同时,左掌向右前方划拨,右拳向东方旋转冲出,在形成右七星步的瞬间,左手划拔之掌与右手补出之拳拳面相撞,发出脆快的“啪”声,定式时,左掌位于右肩内侧,右拳拳心向下,高与胸平,目视右拳(图14)。
崩点玉环步
此招亦名“偷展磨盘打中堂”。紧承上动,重心前移于两腿中间,双腿屈膝,成玉环步(亦名戳脚步、十字步或小登山。)同时,左掌向前下方按,右臂屈肘内旋,使右掌经胸前绕过左臂后,向前方反掌打出,右掌心向上,左掌护于右肘下。紧承上动,左脚向前上一步,右脚亦随之拖进一小步,成左玉环步,同时,左掌顺右臂外侧向前向左刁采成螳螂勾子,屈肘收于左额前,肘尖下垂。与此同时,右臂屈肘后收,上体稍右转,而后左转,右掌随转体向左推出,掌心向左,目视右掌(图15-图16)。
采手插掌斧刃脚
此招亦名“封手十字脚”。紧承上动,右掌向前、向右侧封手握拳,拳心向上,收于腰间,左手螳螂勾子成立掌,以小指一侧为力点向前击出,高与肩平,重心移于左腿。同时,以右脚向前斧出,脚尖斜向右上,高与裆平,目视左掌(图17)。
斜分盘肘
此招亦名“盘肘登扑”。紧承上动,身体左转,面向正北,右脚下落向东南方弧形后扫,左腿屈膝成左弓步。同时,左手向左刁采,随左转之势,右手臂屈肘向左盘击,左手附于右小臂处,目视右肘尖处(图18),以上为黑虎出洞拳法的第一路练法。
偷步反封手
紧承上动,右脚经左脚后往正西方偷步倒插,两腿左前右后,前后交叉,同时右手由下向左向上屈肘架起,比头略高,掌背向左,掌心向上,左掌向正西方平封出,高与肩平,掌心向上,目视左掌(图19)。
双封左登扑
紧承上动,左脚向正西方弧形后扫,右腿屈膝,成右弓步,同时右掌由上向左向下向右侧擒拿锁带成拳,拳心向上,收于右腰,左掌随右掌擒拿锁带之势,立掌向正北方推出,掌背向上,高与胸平(图20)。
上步揽马捶
紧承上动,重心左移成左弓步,左手成螳螂勾子向左向上反手刁出。而后身体左转,右腿提步向正西方铲出,左腿屈膝再次成左弓步,面向正南方。同时右拳由腰间随右腿铲出,向下向正西方、正东方横扫揽击,位于左肋处,左手成掌拍附于右小臂处,目视正西方(图21-图22)。
翻掌连环劈
紧承上动,身体右转面向西方,重心移于右腿成右弓步。同时先右拳后左拳交替向正西方劈出。两拳似古肘北方灌溉用的翻车一般,交替连环,往复不断,故有翻车之谓。两拳前劈次数不限。下盘或以小蹿步激进,勇不可挡,此招是螳螂拳中著名的手法,极具实用价值(图23-图25)。
插掌左轧脚
紧承上动,当右手翻车捶劈至正前方,高与胸平,左拳位于左左腰旁时,接插掌左轧脚,即右脚向前迈小半步,右拳变掌向右侧划弧擒拿锁带成拳,收于右腰侧,拳心向上。左手随右手动,由左胯向前上划弧合缠,掌指向上,掌心向右,高与胸平,而后左脚向正西方轧踢而出,高与腹平,同时右手成掌并五指向正前方刺出,高与喉平,目视右掌(图26)。
退步打锁口
紧承上动,左脚由前向身后落步,成右弓步,同时右手掌右搂成拳,收于右腰间,拳心向上。身体微右转,侧身调膀,左手变拳经左腰向正前方旋转冲出,拳心向下,高与喉平(图27)。
吞拓右补捶
紧承上动,重心后移于左腿,左腿屈膝,半蹲,右腿伸直成吞拓步(也称作吞塌步),身形略左转面向南方,同时左拳变掌,向右划拔,右拳旋转向正西冲出,左掌与右拳面相撞,发出啪声,右拳高与胸齐拳心向下、左掌位于右肩内侧,目视右拳(图28)
登山崩捶
紧承上动,重心前移于右腿成右弓步,身体右转面向正西,同时左掌由右肩向前下封出,右拳在
左右掌下回抽,而后经左拳上向前方崩出,拳心向上,高与口齐,左掌位于右肘下,与右肘尖相隔约一拳,目视右拳(图29)。
闭门脚
紧承上动,右拳下劈于裆部,左掌收于右肩侧,同时以左腿支撑体重,右腿向正西方踢出,脚尖向里稍撇,高与裆平(图30)。
闭手势
此招也称作“闭手挺身”。紧承上动,右脚经左脚前向正东方后撤一步,左脚在右脚未落地之前亦向正东方后撤一步(此步法按螳螂拳传统称作拔步),成右前左后之右虚步(亦可成前三后七之虚步)。同时,双手变掌在右腿后撤之时,向左下方划弧,在成右虚步时,双掌由左下向左上向正西方立掌打出,右前左后,左掌位于右腋处,右掌高与肩平(图31)。
连环三挑掌
紧承上动,下盘保持右虚步不变,右掌向左划拨,收于左肩侧,左掌由右腋处向前上方挑起;左掌向右划拔,收于右肩侧,右掌由左肩处向前上方挑起;右掌向左划拔,收于左肩侧,左掌由右肩处向前上方挑起;如此连环三掌,是为三挑掌(图32-图34)。
圈捶扁桩脚
紧承上动,左脚向正西方上步,身体略左转,呈半坐盘之势。同时,左手挑掌之势不断,变螳螂勾子向前刁出,右手掌变拳,收抱于腰间,而后,右拳由腰间向前上方向左圈击,高与耳齐,左手变掌迎拍于右小臂处,同时,以左腿支撑体重,右腿向正西方侧踹出扁桩脚,高与小腹平,形成上下交攻之势(图35-图36)。
纵跳挂统捶
紧承上动,收回右脚经左脚前向正东方撤步,在右脚未落地之前,左脚蹬地上蹿,同时身体左转270度,双手随纵跳向左下封,而后右脚向正东方落下,左脚向正西方落下,成左弓步。同时,左手变拳,屈肘上架于头前上方,右拳向正西方旋转冲出,高与胸齐,左拳拳心向上,右拳拳心向下,目视右拳(图37)。
封手锁口捶
紧承上动,右脚向左脚处前迈震脚,双拳同时向右下侧封出,左脚前迈成左弓步,同时右拳自左臂上向前旋转冲出,高与喉齐,拳心向下,左臂屈肘于胸前,左拳位于右腋处,拳心向下,目视右拳(图38)。
登山左翻车
紧承上动,右脚向左脚处前迈震脚,左脚前迈成左弓步,同时,右臂屈肘上架,略高于头部,拳心向下。在形成左弓步时,左拳由右腋向下向前向上挫,拳面向上,高与口平,两拳心相对,目视前方(图39)。
登山挂统捶
紧承上动,左脚向前蹿出一小步,右脚随之拖进,仍成左弓步。同时,双拳先向右下侧封出,在形成左弓步的瞬间,左臂屈肘上架,使左拳略高于头部,拳心向上,右拳旋转向正西方打出,高与胸平,拳心向下,目视右拳(图40)。
跨虎反崩捶
紧承上动,先左拳由上向下劈砸,再上右步,同时右拳向前劈砸,而后身体左转,面向正东,右腿屈膝,下蹲,左脚尖虚点地成左虚步,同时,右手劈砸之拳随左转身向左下方按压,在形成左虚步的同时,左拳由右掌上向前(正东方)崩出,高与口齐,拳面向上,右掌位于左肘下,掌心向下,目视左崩拳(图41)。
左采右锁口
紧承上动,左脚向正东方迈出半步踏实成左弓步,同时左拳变掌由上向右向前向左搂抱成拳,收于左腰间,拳心向上,右拳旋转向前冲出,拳心向下,高与喉平,目视右拳(图42)。
跨虎挂统捶
紧承上动,重心后移于右腿,成左虚步,同时右拳由前向下向后向上,在身体右侧屈肘上架,拳心向上,略高于头,左拳由腰间向正东方旋转冲出,高与胸平,拳心向下,目视左拳(图43)。
收式
双拳拳心向上,收抱于两腰间,同时双脚并步站立,而双拳自然下垂于两体侧,形成立正姿势,呼气自然沉着,精神饱满。
至此七星 手螳螂黑虎出洞全盘拳法演毕(图44)。
一、拳谱
跨虎右补捶,措手反阳拳,连环三掌无人挡。七星右脉斩,登山左圈捶,登山左崩捶,坐盘右挫捶,七星右刁手,七星右补捶,崩点玉环步,采手插掌斧刃脚,斜分盘肘,偷步反封手,双封左登扑。上步揽马捶,翻车连环劈,插掌左轧脚,退步打锁口,吞拓右补捶,登山右崩捶,闭门脚,闭手势,连环三挑掌。圈捶扁桩脚,纵跳挂统捶,封手锁口捶,登山左翻车,登山挂统捶,跨虎反崩捶,左采右锁口,跨虎挂统捶。
二、练法
预备势
面南而立,身体挺拔,挺胸收腹,塌腰,精神饱满,蓄劲待发,未曾出手,一气当先(图1)。
跨虎右补捶:
左脚向东北方斜跨一步,同时右手握拳抱于腰间,左手变掌由下向左、向上、向前划拔,身体左转面向东方。同时,右脚向东方弧形踏出成右虚步(传统螳螂拳称虚步为跨虎步、寒鸡步或御临势),右拳向正东方旋转冲出,在形成右虚步的同时,左手划拔之掌与右手补出之拳拳面相撞,发出脆快的“啪”声。定式时,左掌位于右肩内侧,右拳高与胸平,拳心向下,目视右拳(图2-图3)。本招下盘所走之步法为三角步。
措手反阳掌
紧承上动,左掌立掌沿右臂内侧前措,右手拳抓握回抽收于胸部,双手左前右后,右脚向前踏出半步成右弓步(螳螂拳法统称弓步为大登山),同时身形稍前探,右拳变掌在左手之上向前反掌甩出,掌心向上,左掌收于右腋下,掌心向内,目视右掌(图4-5)。
连环三掌无人挡
紧承上动,下盘保持不变,左掌在右掌之上前穿,右掌封压于左腋处,掌心向下,此为左穿掌;右掌掌心向下切出,高与腹平,左掌回收封护于右肩内侧,此为右切掌;左掌稍向前封压,右掌由左掌下回抽至左掌后,再以掌背划弧向左前方撇出,左掌回收于右腋处,此为右撇掌。三掌连环,勇不可挡,下盘可以小蹿步打进(图6-图8)。
七星右脉斩
紧承上动,右脚支撑体重,弯曲下蹲,左脚脚尖向上稍内扣,向前弧形扫出成左七星步。同时,左掌变为螳螂勾子,由右腋处向左上方弧形反手刁出,右手掌回收于腰间再向左方弧形旋转切出,高与腰平,掌心向左,形成腰斩之势,目视右掌(图9)。
登山左圈捶
紧承上动,左脚向东方迈出半步成左弓步,身形稍前探,右掌掌心向下、向前削出,左拳同时以拳背为力点向右上方圈击,位于面前,高与耳齐,右掌拍按于左前臂近腕处,目视左拳(图10)。
登山左崩捶
紧承上动,下盘保持不变,右掌向下封压位于胸前。同时,左拳以肘为轴,以拳背为力点,向左前方崩出,拳心朝面部,高与面齐。右掌封压于左肘下,与左肘相隔一拳,掌心向下,目视左拳(图11)。
坐盘右挫捶
紧承上动,重心下降,身体略左转,成坐盘式。同时,右拳随转身之势向前下方挫出,拳眼向下,拳心向右,高与腹平,右臂稍屈,左掌收于右肩内侧,目视右拳(图12)。
七星左刁手
身体略右转,重心后移于右腿,右腿屈膝半蹲,左脚尖向上稍内扣,成左七星步。同时,左掌变为螳螂勾子,由右肩处向左上方弧形反手刁出,右手掌回收于腰间,拳心向上(图13)。
七星右补捶
左脚后退半步,重心移于左腿,左腿屈膝半蹲,右脚脚尖向上稍内扣,向左前方弧形扫出,成右七星步。同时,左掌向右前方划拨,右拳向东方旋转冲出,在形成右七星步的瞬间,左手划拔之掌与右手补出之拳拳面相撞,发出脆快的“啪”声,定式时,左掌位于右肩内侧,右拳拳心向下,高与胸平,目视右拳(图14)。
崩点玉环步
此招亦名“偷展磨盘打中堂”。紧承上动,重心前移于两腿中间,双腿屈膝,成玉环步(亦名戳脚步、十字步或小登山。)同时,左掌向前下方按,右臂屈肘内旋,使右掌经胸前绕过左臂后,向前方反掌打出,右掌心向上,左掌护于右肘下。紧承上动,左脚向前上一步,右脚亦随之拖进一小步,成左玉环步,同时,左掌顺右臂外侧向前向左刁采成螳螂勾子,屈肘收于左额前,肘尖下垂。与此同时,右臂屈肘后收,上体稍右转,而后左转,右掌随转体向左推出,掌心向左,目视右掌(图15-图16)。
采手插掌斧刃脚
此招亦名“封手十字脚”。紧承上动,右掌向前、向右侧封手握拳,拳心向上,收于腰间,左手螳螂勾子成立掌,以小指一侧为力点向前击出,高与肩平,重心移于左腿。同时,以右脚向前斧出,脚尖斜向右上,高与裆平,目视左掌(图17)。
斜分盘肘
此招亦名“盘肘登扑”。紧承上动,身体左转,面向正北,右脚下落向东南方弧形后扫,左腿屈膝成左弓步。同时,左手向左刁采,随左转之势,右手臂屈肘向左盘击,左手附于右小臂处,目视右肘尖处(图18),以上为黑虎出洞拳法的第一路练法。
偷步反封手
紧承上动,右脚经左脚后往正西方偷步倒插,两腿左前右后,前后交叉,同时右手由下向左向上屈肘架起,比头略高,掌背向左,掌心向上,左掌向正西方平封出,高与肩平,掌心向上,目视左掌(图19)。
双封左登扑
紧承上动,左脚向正西方弧形后扫,右腿屈膝,成右弓步,同时右掌由上向左向下向右侧擒拿锁带成拳,拳心向上,收于右腰,左掌随右掌擒拿锁带之势,立掌向正北方推出,掌背向上,高与胸平(图20)。
上步揽马捶
紧承上动,重心左移成左弓步,左手成螳螂勾子向左向上反手刁出。而后身体左转,右腿提步向正西方铲出,左腿屈膝再次成左弓步,面向正南方。同时右拳由腰间随右腿铲出,向下向正西方、正东方横扫揽击,位于左肋处,左手成掌拍附于右小臂处,目视正西方(图21-图22)。
翻掌连环劈
紧承上动,身体右转面向西方,重心移于右腿成右弓步。同时先右拳后左拳交替向正西方劈出。两拳似古肘北方灌溉用的翻车一般,交替连环,往复不断,故有翻车之谓。两拳前劈次数不限。下盘或以小蹿步激进,勇不可挡,此招是螳螂拳中著名的手法,极具实用价值(图23-图25)。
插掌左轧脚
紧承上动,当右手翻车捶劈至正前方,高与胸平,左拳位于左左腰旁时,接插掌左轧脚,即右脚向前迈小半步,右拳变掌向右侧划弧擒拿锁带成拳,收于右腰侧,拳心向上。左手随右手动,由左胯向前上划弧合缠,掌指向上,掌心向右,高与胸平,而后左脚向正西方轧踢而出,高与腹平,同时右手成掌并五指向正前方刺出,高与喉平,目视右掌(图26)。
退步打锁口
紧承上动,左脚由前向身后落步,成右弓步,同时右手掌右搂成拳,收于右腰间,拳心向上。身体微右转,侧身调膀,左手变拳经左腰向正前方旋转冲出,拳心向下,高与喉平(图27)。
吞拓右补捶
紧承上动,重心后移于左腿,左腿屈膝,半蹲,右腿伸直成吞拓步(也称作吞塌步),身形略左转面向南方,同时左拳变掌,向右划拔,右拳旋转向正西冲出,左掌与右拳面相撞,发出啪声,右拳高与胸齐拳心向下、左掌位于右肩内侧,目视右拳(图28)
登山崩捶
紧承上动,重心前移于右腿成右弓步,身体右转面向正西,同时左掌由右肩向前下封出,右拳在
左右掌下回抽,而后经左拳上向前方崩出,拳心向上,高与口齐,左掌位于右肘下,与右肘尖相隔约一拳,目视右拳(图29)。
闭门脚
紧承上动,右拳下劈于裆部,左掌收于右肩侧,同时以左腿支撑体重,右腿向正西方踢出,脚尖向里稍撇,高与裆平(图30)。
闭手势
此招也称作“闭手挺身”。紧承上动,右脚经左脚前向正东方后撤一步,左脚在右脚未落地之前亦向正东方后撤一步(此步法按螳螂拳传统称作拔步),成右前左后之右虚步(亦可成前三后七之虚步)。同时,双手变掌在右腿后撤之时,向左下方划弧,在成右虚步时,双掌由左下向左上向正西方立掌打出,右前左后,左掌位于右腋处,右掌高与肩平(图31)。
连环三挑掌
紧承上动,下盘保持右虚步不变,右掌向左划拨,收于左肩侧,左掌由右腋处向前上方挑起;左掌向右划拔,收于右肩侧,右掌由左肩处向前上方挑起;右掌向左划拔,收于左肩侧,左掌由右肩处向前上方挑起;如此连环三掌,是为三挑掌(图32-图34)。
圈捶扁桩脚
紧承上动,左脚向正西方上步,身体略左转,呈半坐盘之势。同时,左手挑掌之势不断,变螳螂勾子向前刁出,右手掌变拳,收抱于腰间,而后,右拳由腰间向前上方向左圈击,高与耳齐,左手变掌迎拍于右小臂处,同时,以左腿支撑体重,右腿向正西方侧踹出扁桩脚,高与小腹平,形成上下交攻之势(图35-图36)。
纵跳挂统捶
紧承上动,收回右脚经左脚前向正东方撤步,在右脚未落地之前,左脚蹬地上蹿,同时身体左转270度,双手随纵跳向左下封,而后右脚向正东方落下,左脚向正西方落下,成左弓步。同时,左手变拳,屈肘上架于头前上方,右拳向正西方旋转冲出,高与胸齐,左拳拳心向上,右拳拳心向下,目视右拳(图37)。
封手锁口捶
紧承上动,右脚向左脚处前迈震脚,双拳同时向右下侧封出,左脚前迈成左弓步,同时右拳自左臂上向前旋转冲出,高与喉齐,拳心向下,左臂屈肘于胸前,左拳位于右腋处,拳心向下,目视右拳(图38)。
登山左翻车
紧承上动,右脚向左脚处前迈震脚,左脚前迈成左弓步,同时,右臂屈肘上架,略高于头部,拳心向下。在形成左弓步时,左拳由右腋向下向前向上挫,拳面向上,高与口平,两拳心相对,目视前方(图39)。
登山挂统捶
紧承上动,左脚向前蹿出一小步,右脚随之拖进,仍成左弓步。同时,双拳先向右下侧封出,在形成左弓步的瞬间,左臂屈肘上架,使左拳略高于头部,拳心向上,右拳旋转向正西方打出,高与胸平,拳心向下,目视右拳(图40)。
跨虎反崩捶
紧承上动,先左拳由上向下劈砸,再上右步,同时右拳向前劈砸,而后身体左转,面向正东,右腿屈膝,下蹲,左脚尖虚点地成左虚步,同时,右手劈砸之拳随左转身向左下方按压,在形成左虚步的同时,左拳由右掌上向前(正东方)崩出,高与口齐,拳面向上,右掌位于左肘下,掌心向下,目视左崩拳(图41)。
左采右锁口
紧承上动,左脚向正东方迈出半步踏实成左弓步,同时左拳变掌由上向右向前向左搂抱成拳,收于左腰间,拳心向上,右拳旋转向前冲出,拳心向下,高与喉平,目视右拳(图42)。
跨虎挂统捶
紧承上动,重心后移于右腿,成左虚步,同时右拳由前向下向后向上,在身体右侧屈肘上架,拳心向上,略高于头,左拳由腰间向正东方旋转冲出,高与胸平,拳心向下,目视左拳(图43)。
收式
双拳拳心向上,收抱于两腰间,同时双脚并步站立,而双拳自然下垂于两体侧,形成立正姿势,呼气自然沉着,精神饱满。
至此七星 手螳螂黑虎出洞全盘拳法演毕(图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