勍手螳螂之黑虎出洞

来源 :精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ragongreen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勍手螳螂拳法中,有三种以出洞命名的不同拳路,它们分别是黑虎出洞、白猿出洞和螳螂出洞。其中,黑虎出洞拳式古朴简炼、动作紧凑迅猛、势如破竹,一气呵成,犹如黑虎出洞一般。该拳法来回仅两趟,拳法招式虽然不多,但极具实用价值,是螳螂门传统优秀拳法。今依拳谱记载及本门实际所传,作一整理,以飨同好。
  
  一、拳谱
  
  跨虎右补捶,措手反阳拳,连环三掌无人挡。七星右脉斩,登山左圈捶,登山左崩捶,坐盘右挫捶,七星右刁手,七星右补捶,崩点玉环步,采手插掌斧刃脚,斜分盘肘,偷步反封手,双封左登扑。上步揽马捶,翻车连环劈,插掌左轧脚,退步打锁口,吞拓右补捶,登山右崩捶,闭门脚,闭手势,连环三挑掌。圈捶扁桩脚,纵跳挂统捶,封手锁口捶,登山左翻车,登山挂统捶,跨虎反崩捶,左采右锁口,跨虎挂统捶。



  
  二、练法
  
  预备势
  面南而立,身体挺拔,挺胸收腹,塌腰,精神饱满,蓄劲待发,未曾出手,一气当先(图1)。
  
  跨虎右补捶:
  
  左脚向东北方斜跨一步,同时右手握拳抱于腰间,左手变掌由下向左、向上、向前划拔,身体左转面向东方。同时,右脚向东方弧形踏出成右虚步(传统螳螂拳称虚步为跨虎步、寒鸡步或御临势),右拳向正东方旋转冲出,在形成右虚步的同时,左手划拔之掌与右手补出之拳拳面相撞,发出脆快的“啪”声。定式时,左掌位于右肩内侧,右拳高与胸平,拳心向下,目视右拳(图2-图3)。本招下盘所走之步法为三角步。
  
  措手反阳掌
  
  紧承上动,左掌立掌沿右臂内侧前措,右手拳抓握回抽收于胸部,双手左前右后,右脚向前踏出半步成右弓步(螳螂拳法统称弓步为大登山),同时身形稍前探,右拳变掌在左手之上向前反掌甩出,掌心向上,左掌收于右腋下,掌心向内,目视右掌(图4-5)。
  
  连环三掌无人挡
  
  紧承上动,下盘保持不变,左掌在右掌之上前穿,右掌封压于左腋处,掌心向下,此为左穿掌;右掌掌心向下切出,高与腹平,左掌回收封护于右肩内侧,此为右切掌;左掌稍向前封压,右掌由左掌下回抽至左掌后,再以掌背划弧向左前方撇出,左掌回收于右腋处,此为右撇掌。三掌连环,勇不可挡,下盘可以小蹿步打进(图6-图8)。
  
  七星右脉斩
  
  紧承上动,右脚支撑体重,弯曲下蹲,左脚脚尖向上稍内扣,向前弧形扫出成左七星步。同时,左掌变为螳螂勾子,由右腋处向左上方弧形反手刁出,右手掌回收于腰间再向左方弧形旋转切出,高与腰平,掌心向左,形成腰斩之势,目视右掌(图9)。
  
  登山左圈捶
  
  紧承上动,左脚向东方迈出半步成左弓步,身形稍前探,右掌掌心向下、向前削出,左拳同时以拳背为力点向右上方圈击,位于面前,高与耳齐,右掌拍按于左前臂近腕处,目视左拳(图10)。
  
  登山左崩捶
  
  紧承上动,下盘保持不变,右掌向下封压位于胸前。同时,左拳以肘为轴,以拳背为力点,向左前方崩出,拳心朝面部,高与面齐。右掌封压于左肘下,与左肘相隔一拳,掌心向下,目视左拳(图11)。
  
  坐盘右挫捶
  
  紧承上动,重心下降,身体略左转,成坐盘式。同时,右拳随转身之势向前下方挫出,拳眼向下,拳心向右,高与腹平,右臂稍屈,左掌收于右肩内侧,目视右拳(图12)。
  
  七星左刁手
  
  身体略右转,重心后移于右腿,右腿屈膝半蹲,左脚尖向上稍内扣,成左七星步。同时,左掌变为螳螂勾子,由右肩处向左上方弧形反手刁出,右手掌回收于腰间,拳心向上(图13)。



  
  七星右补捶
  
  左脚后退半步,重心移于左腿,左腿屈膝半蹲,右脚脚尖向上稍内扣,向左前方弧形扫出,成右七星步。同时,左掌向右前方划拨,右拳向东方旋转冲出,在形成右七星步的瞬间,左手划拔之掌与右手补出之拳拳面相撞,发出脆快的“啪”声,定式时,左掌位于右肩内侧,右拳拳心向下,高与胸平,目视右拳(图14)。
  
  崩点玉环步
  
  此招亦名“偷展磨盘打中堂”。紧承上动,重心前移于两腿中间,双腿屈膝,成玉环步(亦名戳脚步、十字步或小登山。)同时,左掌向前下方按,右臂屈肘内旋,使右掌经胸前绕过左臂后,向前方反掌打出,右掌心向上,左掌护于右肘下。紧承上动,左脚向前上一步,右脚亦随之拖进一小步,成左玉环步,同时,左掌顺右臂外侧向前向左刁采成螳螂勾子,屈肘收于左额前,肘尖下垂。与此同时,右臂屈肘后收,上体稍右转,而后左转,右掌随转体向左推出,掌心向左,目视右掌(图15-图16)。
  
  采手插掌斧刃脚
  
  此招亦名“封手十字脚”。紧承上动,右掌向前、向右侧封手握拳,拳心向上,收于腰间,左手螳螂勾子成立掌,以小指一侧为力点向前击出,高与肩平,重心移于左腿。同时,以右脚向前斧出,脚尖斜向右上,高与裆平,目视左掌(图17)。
  
  斜分盘肘
  
  此招亦名“盘肘登扑”。紧承上动,身体左转,面向正北,右脚下落向东南方弧形后扫,左腿屈膝成左弓步。同时,左手向左刁采,随左转之势,右手臂屈肘向左盘击,左手附于右小臂处,目视右肘尖处(图18),以上为黑虎出洞拳法的第一路练法。
  
  偷步反封手
  
  紧承上动,右脚经左脚后往正西方偷步倒插,两腿左前右后,前后交叉,同时右手由下向左向上屈肘架起,比头略高,掌背向左,掌心向上,左掌向正西方平封出,高与肩平,掌心向上,目视左掌(图19)。
  
  双封左登扑
  
  紧承上动,左脚向正西方弧形后扫,右腿屈膝,成右弓步,同时右掌由上向左向下向右侧擒拿锁带成拳,拳心向上,收于右腰,左掌随右掌擒拿锁带之势,立掌向正北方推出,掌背向上,高与胸平(图20)。
  
  上步揽马捶
  
  紧承上动,重心左移成左弓步,左手成螳螂勾子向左向上反手刁出。而后身体左转,右腿提步向正西方铲出,左腿屈膝再次成左弓步,面向正南方。同时右拳由腰间随右腿铲出,向下向正西方、正东方横扫揽击,位于左肋处,左手成掌拍附于右小臂处,目视正西方(图21-图22)。
  
  翻掌连环劈
  
  紧承上动,身体右转面向西方,重心移于右腿成右弓步。同时先右拳后左拳交替向正西方劈出。两拳似古肘北方灌溉用的翻车一般,交替连环,往复不断,故有翻车之谓。两拳前劈次数不限。下盘或以小蹿步激进,勇不可挡,此招是螳螂拳中著名的手法,极具实用价值(图23-图25)。
  
  插掌左轧脚
  
  紧承上动,当右手翻车捶劈至正前方,高与胸平,左拳位于左左腰旁时,接插掌左轧脚,即右脚向前迈小半步,右拳变掌向右侧划弧擒拿锁带成拳,收于右腰侧,拳心向上。左手随右手动,由左胯向前上划弧合缠,掌指向上,掌心向右,高与胸平,而后左脚向正西方轧踢而出,高与腹平,同时右手成掌并五指向正前方刺出,高与喉平,目视右掌(图26)。
  
  退步打锁口
  
  紧承上动,左脚由前向身后落步,成右弓步,同时右手掌右搂成拳,收于右腰间,拳心向上。身体微右转,侧身调膀,左手变拳经左腰向正前方旋转冲出,拳心向下,高与喉平(图27)。



  
  吞拓右补捶
  
  紧承上动,重心后移于左腿,左腿屈膝,半蹲,右腿伸直成吞拓步(也称作吞塌步),身形略左转面向南方,同时左拳变掌,向右划拔,右拳旋转向正西冲出,左掌与右拳面相撞,发出啪声,右拳高与胸齐拳心向下、左掌位于右肩内侧,目视右拳(图28)
  
  登山崩捶
  
  紧承上动,重心前移于右腿成右弓步,身体右转面向正西,同时左掌由右肩向前下封出,右拳在
  左右掌下回抽,而后经左拳上向前方崩出,拳心向上,高与口齐,左掌位于右肘下,与右肘尖相隔约一拳,目视右拳(图29)。
  
  闭门脚
  
  紧承上动,右拳下劈于裆部,左掌收于右肩侧,同时以左腿支撑体重,右腿向正西方踢出,脚尖向里稍撇,高与裆平(图30)。
  
  闭手势
  
  此招也称作“闭手挺身”。紧承上动,右脚经左脚前向正东方后撤一步,左脚在右脚未落地之前亦向正东方后撤一步(此步法按螳螂拳传统称作拔步),成右前左后之右虚步(亦可成前三后七之虚步)。同时,双手变掌在右腿后撤之时,向左下方划弧,在成右虚步时,双掌由左下向左上向正西方立掌打出,右前左后,左掌位于右腋处,右掌高与肩平(图31)。
  
  连环三挑掌
  
  紧承上动,下盘保持右虚步不变,右掌向左划拨,收于左肩侧,左掌由右腋处向前上方挑起;左掌向右划拔,收于右肩侧,右掌由左肩处向前上方挑起;右掌向左划拔,收于左肩侧,左掌由右肩处向前上方挑起;如此连环三掌,是为三挑掌(图32-图34)。
  
  圈捶扁桩脚
  
  紧承上动,左脚向正西方上步,身体略左转,呈半坐盘之势。同时,左手挑掌之势不断,变螳螂勾子向前刁出,右手掌变拳,收抱于腰间,而后,右拳由腰间向前上方向左圈击,高与耳齐,左手变掌迎拍于右小臂处,同时,以左腿支撑体重,右腿向正西方侧踹出扁桩脚,高与小腹平,形成上下交攻之势(图35-图36)。
  
  纵跳挂统捶
  
  紧承上动,收回右脚经左脚前向正东方撤步,在右脚未落地之前,左脚蹬地上蹿,同时身体左转270度,双手随纵跳向左下封,而后右脚向正东方落下,左脚向正西方落下,成左弓步。同时,左手变拳,屈肘上架于头前上方,右拳向正西方旋转冲出,高与胸齐,左拳拳心向上,右拳拳心向下,目视右拳(图37)。
  
  封手锁口捶
  
  紧承上动,右脚向左脚处前迈震脚,双拳同时向右下侧封出,左脚前迈成左弓步,同时右拳自左臂上向前旋转冲出,高与喉齐,拳心向下,左臂屈肘于胸前,左拳位于右腋处,拳心向下,目视右拳(图38)。
  
  登山左翻车
  
  紧承上动,右脚向左脚处前迈震脚,左脚前迈成左弓步,同时,右臂屈肘上架,略高于头部,拳心向下。在形成左弓步时,左拳由右腋向下向前向上挫,拳面向上,高与口平,两拳心相对,目视前方(图39)。
  
  登山挂统捶
  
  紧承上动,左脚向前蹿出一小步,右脚随之拖进,仍成左弓步。同时,双拳先向右下侧封出,在形成左弓步的瞬间,左臂屈肘上架,使左拳略高于头部,拳心向上,右拳旋转向正西方打出,高与胸平,拳心向下,目视右拳(图40)。


  
  跨虎反崩捶
  
  紧承上动,先左拳由上向下劈砸,再上右步,同时右拳向前劈砸,而后身体左转,面向正东,右腿屈膝,下蹲,左脚尖虚点地成左虚步,同时,右手劈砸之拳随左转身向左下方按压,在形成左虚步的同时,左拳由右掌上向前(正东方)崩出,高与口齐,拳面向上,右掌位于左肘下,掌心向下,目视左崩拳(图41)。
  
  左采右锁口
  
  紧承上动,左脚向正东方迈出半步踏实成左弓步,同时左拳变掌由上向右向前向左搂抱成拳,收于左腰间,拳心向上,右拳旋转向前冲出,拳心向下,高与喉平,目视右拳(图42)。
  
  跨虎挂统捶
  
  紧承上动,重心后移于右腿,成左虚步,同时右拳由前向下向后向上,在身体右侧屈肘上架,拳心向上,略高于头,左拳由腰间向正东方旋转冲出,高与胸平,拳心向下,目视左拳(图43)。
  收式
  双拳拳心向上,收抱于两腰间,同时双脚并步站立,而双拳自然下垂于两体侧,形成立正姿势,呼气自然沉着,精神饱满。
  至此七星 手螳螂黑虎出洞全盘拳法演毕(图44)。
其他文献
在螳螂拳术中,手腕功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是螳螂拳行功上乘之法,行功积力阶段揉和功中的重点所练的功夫。通过手腕功的系统训练,能使手腕灵活有力,如配合以本门真传鹰爪功,能在实战中充分发挥出螳螂手法中勾搂采挂、刁进崩打、擒拿锁扣、挫骨点穴等技法的精妙。在勍手螳螂拳门中,手腕功主要由以下几步功夫组成。    一、转腕功(图1~图2)    以右手为例作一说明:右臂向正前方微屈抬起,右掌成立掌,五指并拢,屈
期刊
三月,美丽的冰城哈尔滨又显现出一派生机,一列由哈尔滨开往德州的列车满载着旅客缓缓驶出站台……  清洁整齐的卧铺车箱里,一位身着青色便装表情严肃的中年男子静静地坐在靠窗的座位上正在低头沉思,他就是2002年首期《精武》杂志封面上刊登的八极拳名家——快手李三(李春和)。  此时此刻,他心潮起伏,思绪万千:当年投师学武受业于师爷丁玉林门下和先师(强毓璋)门下,师徒间的真挚感情、苦练八极拳的一个个酷暑严冬
期刊
天为阳、地为阴,男为阳、女为阴,刚为阳、柔为阴,虚为阳、实为阴,上为阳、下为阴,前为阳、后为阴,左为阳、右为阴,前进为阳、后退为阴,生为阳、死为阴,现在为阳、过去为阴,动为阳、静为阴,出为阳、进为阴,理论为阳、实践为阴,等等现象都是一对对互不可分、又互相排斥的对立统一体。以人体而言,左为阳右为阴,上为阳下为阴,前为阳后为阴,外为阳里为阴,六腑为阳,五脏为阴,动脉为阳静脉为阴,气为阳血为阴,吐故为阳
期刊
二十四翻手拳,是八极拳二十四种手形和手法的演变,主要攻击对方的中上盘,是八极拳连手技击法之一。现将该拳技法介绍如下:       二十四番手歌诀  扑爬起按,云刁扣,拦贯提环;  插撩分捧,叠展挑滑,刺掸摇穿。    歌诀中每个字代表一种手法,每种手法都分阴阳、上下、左右、前后中之变化,多两字并用,或几字连用。  起式:丁步站立,目视左侧,头顶竖项,含胸拔背,闭唇舌上顶,气沉丹田,双手握拳拳峰相对
期刊
擒拿术,是对峙双方一方对另一方某关节采取强制控制而使其暂失反抗能力的一种技击术,不便具有实用性、技巧性,更具艺术性及严谨的科学性。若使用得当,确有一招制胜的神奇效果。现主要就腕关节——擒拿腕动作的原理分析如下:  人的腕关节由掌骨及前臂尺、桡骨下端组成,属椭圆关节,正常可使臂伸、掌屈、尺偏、桡偏及旋前旋后运动,但有一定范围,即存在局限性。而许多技击动作:如打、拿、摔都需要通过手、腕、上肢等协同完成
期刊
八极拳已有几百年的发展历史,它以独特的技法和风格享誉武林,深受广大武术爱好者的青睐,在国内及海外广为流传。特别是人从1995年开始,国家体育总局将八极拳列为全国十大优秀拳种,率先在国内外推广,进一步为八极拳的迅速传播拓宽了道路。这些年来,八极拳在套路推广方面的成就是有目共睹的,然而,正是由于这方面的成绩明显,相比之下,在八极拳理论的研究方面,则表现为严重不足和滞后。本文拟从“虚”“实”两个方面对这
期刊
由顾留馨、沈家桢编著、中国武术协会审定、人民体育出版社1994年出版的《陈式太极拳》,是一部陈氏太极拳权威著作,书的第一章第四节有这么一段话:“‘神宜鼓荡,气宜内敛’——如果心意不能贯彻于动作之中而别有所思,表现了意痴神呆,则神就不易鼓荡,同时气亦不能内敛以从心,结果造成气势散漫,劲无含蓄,身法散乱。因此,首先须将心意贯彻于滔滔不绝和起伏不已的动作之中,则神自鼓荡。其次,须使肺呼吸配合运动。由于神
期刊
练太极拳的人常说:“太极阴阳少人修”意思是说练太极拳者千万人,而研修阴阳之理者则甚少!但练好太极拳须明“阴阳相济”之理。拳论讲的“阴阳相济”,也就是现代马克思哲学唯物辨证法中的对立统一规律。  怎样运用这个规律化解太极拳之理呢?关键要研究对立统一规律的内涵,也就是先研究对立中的“统一”,再研究统一中的“对立”。用对立统一规律的属性,采用类推求同法,来理解太极拳中的阴阳相济关系。  对立与统一是相互
期刊
“地球人”都知道本文题目的下一句:可下五洋捉蟞。这种上天入地的奇异想法,在古代,人们只能在脑袋中转一转,或闲谈碎语中说一说而已。譬如,嫦娥奔月、石猴悟空下东海去见龙王,以及土行孙土遁钻地的故事。但在科技发达的今天,却早已成为现实。因为人类在月球上已留下脚印,游历太空坐宇宙飞船也被咱地球人炒得炙手可热;而海底遨游更是轻而易举,潜水衣、潜水艇的发明,都是不争的事实。  如果说“上天入地”对现代人来说不
期刊
许多人练了一生太极拳,可对太极拳到底是什么拳、它在技艺上有什么特点以及该怎样去练,说法很不一致。有的说太极拳可以健身,有的说既可健身又能防身,也有的说能修身养性。偶读马长勋先生的文章《我的太极拳观》(以下简称《马文》),我觉得很有代表性,他的观点是“太极拳首先是高雅艺术”,“又是一种独特的技击术,是理性的技击术”,进而提出“不弃武者,难修太极”的看法。  将太极拳归属于艺术,我想不会有什么疑意。因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