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概人们都希望看到蝙蝠侠和超人两个通常意义上的正义化身打上一仗。在3月25日开始的这个周末,尽管烂番茄新鲜指数只有29%(分数越低则越差),这部险些成为史上投资最大的影片,在首周末依然获得了美国本土1.9亿美元、全球5.5亿美元的成绩。
与其说这是蝙蝠侠大战超人,不如说是DC和漫威之间终于开始的一场新的战争。如果说20世纪这对宿敌的竞争主要集中在漫画书的销售上,那么现在已蔓延到可以影响整个世界的好莱坞斗争中去了。
由DC旗下漫画改编的影片《蝙蝠侠大战超人》是华纳兄弟今年最重要的项目。3年前在推出《超人:钢铁之躯》时,华纳尚未真正确定要将DC漫画拓展成一整个宇宙。现在,DC用以抗衡漫威的DC电影宇宙正式拉开帷幕。
漫威和DC作为现代漫画世界的两大巨头,它们引起的这股流行文化注定要经受时间的考验。目前,好莱坞有超过40个超级英雄电影的项目正在开发,虽然DC和漫威并不负责所有的项目,但毫无疑问的是,它们两位是这场超级英雄争夺战中处于最顶端的选手。
把漫威工作室和DC在过去50年中做过的事情放在一起对比很有意思。DC曾经也有着属于自己的绝妙机会,在漫威还处于起步阶段的1970年代到1990年代,人们不知道绿巨人、钢铁侠是什么东西的时候,银幕超级英雄一直是DC的天下,超人、蝙蝠侠风靡世界,成为了全世界男孩最崇拜的偶像。“我从小看DC长大,相比于漫威,对这个系列更有感觉。”刘伟说。作为一名80后,同时也是目前最主流的电影消费群体,刘伟小时候常常能在CCTV6中看到超人和蝙蝠侠的动画片。
DC一直在电视界占得先机。从2014年9月底开始,DC联手华纳兄弟电视制作的超级英雄美剧大获成功,《绿箭侠》如今已经推出第三季,《哥谭》《闪电侠》和《康斯坦丁》也都以独特的风格吸引了不同的观众群。而漫威如今在美剧界只有《神盾特工局》和《特工卡特》两个作品(最近又打算给一个小角色Capital Britain推出一部新剧)。
在电影方面,尽管华纳兄弟从1960年代末期就已经拥有了DC,但在这50年里,他们并没有意识到DC是一座潜在的金矿,当时华纳正将注意力集中在《魔戒》和《哈利·波特》这样风险小但获利极大的项目。直到2011年《哈利·波特》完结,华纳才注意到漫威已经在他们的眼皮子底下捣鼓出了一系列票房热门的电影。
谈到漫威,每个人都知道那个站在顶端的Kevin Feige。作为漫威影业的总裁,在他的主导下,2009年8月31日迪士尼宣布斥资40亿美元收购Marvel Entertainment。迪士尼有着精明的营销手段,当你只看到一个名字就能在脑海中迅速浮现出它们的形象。有了迪士尼的运作,漫威成了运转良好的吸金利器。
如果说Kevin Feige是老板,那Joss Whedon更像一名建筑师。这位42岁的电影制片人为漫威带来了83亿美元的收入,在他的帮助下,过去8年中通过电影、电视节目漫威逐渐组成了一个完整的星系,形成了漫威电影宇宙,漫威用《复仇者联盟》这一部电影让全世界知道了什么是拍摄超级英雄电影的正确方式。即使是乏味的雷神,也可以通过较小的预算被塑造成票房引领者。
相比之下,本世纪华纳仅仅制作了《超人》《蝙蝠侠》两个系列电影。
现在,华纳兄弟正在强调自己跟漫威的不同。“DC更神秘、更现实。从本质上说,这些电影不像漫威的电影一样‘油嘴滑舌’。”新的蝙蝠侠扮演者本·阿弗莱克在定档发布会上说。
不过他们似乎已经忘记了当年《绿灯侠》的失败。“华纳在为DC拓展自己的宇宙时,幕后是非常混乱的过程,他们会找一堆编剧去写剧本,然后从中间挑出一个最好的,但他们给我们的要求总是变来变去。”一位好莱坞的编剧抱怨,DC还并没有找到一个合适的基调和风格。
华纳兄弟最引以为傲的超级英雄系列是克里斯托弗·诺兰导演的《蝙蝠侠》,从2005年到2012年这个风格诡谲的系列为华纳带来了25亿美元的全球收入。但这种风格放在《超人》上,观众似乎就不那么买账了,好莱坞的评论家们通常把这个系列的成功归结于诺兰野心勃勃的新尝试。
相比之下,“油嘴滑舌”的漫威已经实现了盈利,转身把公司建设成为一个全球性的品牌,并生产出11部像印钞机一样的电影,比如《钢铁侠》在2008年票房收入超过5.85亿美元,这还不算电影热播带来的产品授权和衍生品销售上的收入,到了2014年小罗伯特·唐尼已经成为全球片酬最高的演员。
漫画媒体已做了这么多年,现在时代变了。人们的审美更趋于平民化,能贴近人们生活的作品才能得到认可,而不只是纯粹的幻想寓言。DC英雄过于强大,漫威则吸取了过去漫画英雄电影失败的教训,成功地把英雄的能力平衡到一个合适的程度。
漫威清楚地认识到,创建那些能带来尽可能多的收益的电影品牌,需要庞大的忠诚粉丝基础。所以一开始,他们就要做家庭娱乐业务,希望能让看漫画成长起来的家长可以把他们的孩子,甚至父母都带进电影院。这确保了漫威的电影在孩子们的成长期就建立起一个纽带,而这种喜爱可能会持续到成年。
就像《银河护卫队》,尽管那些人物大家闻所未闻,但那些轻松愉快充满戏耍感的演绎,通过迪士尼的包装成为了家喻户晓的人物。而蝙蝠侠、超人则继续采用深色调表现出一系列对超级英雄的折磨,DC让电影更加黑暗更有深度,这些复杂和成熟的主题让成年人着迷,但降低了对青少年的吸引力。
去年11月,好莱坞报道的数字显示:漫威在全球漫画市场份额为47%,DC为27%。而2014年11月,漫威占27%,DC占34%。 2016年,DC和漫威开始了正面交锋。漫威最早确定了《美国队长3》(在今年5月)的档期,沿用了前两部的主创团队,对这部电影充满自信,完全不在乎DC推出的《蝙蝠侠大战超人》。而DC在了解到这部新的美国队长依然会是一部《复仇者联盟》级别的超级英雄大乱斗之后,也明智地改变了自己的上映档期。
DC现在拼命地追赶竞争对手,希望能赶上这股超级英雄热潮,毕竟电影市场越来越全球化,在高投入高回报的大片模式中,超级英雄仍是全球发行性价比最高的选择。
华纳和DC的计划很明显,从一个单独人物形象的影片直接跳跃到“VS系列”,优势是“你不必向观众去解释《蝙蝠侠大战超人》到底是什么”。蝙蝠侠和超人是DC整个宇宙中绝不会丢下的标志性人物,他们的故事线也是漫画迷们心中神圣的文本。
为了能够让这部电影获得应有的回报,《蝙蝠侠大战超人》花在电视广告上的开支已经超过了2500万美元。在电影上映前,DC以及华纳兄弟一同推出了一款名为DC All Access的App,最主要的功能就是向用户提供和DC作品有关的一切产品,方便粉丝们互动,了解他们的需求,通过移动营销把自己的产品带给观众。
目前DC的电影计划就已排到了2020年。不过,以《蝙蝠侠大战超人》回归的DC未来并不那么乐观,特别相对于它以往的辉煌历史而言。仅在中国市场,截至3月28日,这部电影上映4天获得了超过4亿元的票房收入,看上去还不错,但与去年同档期上映的《复仇者联盟2》14亿元总票房的成绩相差甚远。这部耗资4.1亿美元、冠以“史上最贵”名头的电影,可能不会得偿所愿。
更何况DC的竞争对手还不仅仅是漫威—一系列独立电影公司和小漫画书出版商也想抢占这个做大的市场。
“我们之所以进入电影行业,其实出于一个非常简单的原因,那就是我们如果成为制片人的话就能更好地保护作者,让公司旗下的作者有能力去控制他们的作品。”黑马漫画公司的首席执行官Mike Richardson在2015年9月的纽约漫展上说。他所在的出版公司已经在《变相怪杰》和《时间警察》的电影改编中取得了成功,这家公司也正在构建产业链,以直接控制和参与最后电影的制作。
2017年电影市场将集中出现一大波超级英雄。这些崇尚视觉冲击的电影真的不会引起观众的审美疲劳吗?电影宇宙、续集电影这些东西已经主导了好莱坞,除了DC和漫威,派拉蒙正在为变形金刚搭建变形金刚宇宙,华纳兄弟打算把哥斯拉和金刚放在一起组建怪兽宇宙,对于5月即将上映的《X战警》,20世纪福斯也计划新开辟一个宇宙。这些商业巨头不厌其烦地向人们推销这些题材。面对好莱坞越来越贫乏的创意和创作能力的现实,这些宇宙的边界究竟还有多大?
与其说这是蝙蝠侠大战超人,不如说是DC和漫威之间终于开始的一场新的战争。如果说20世纪这对宿敌的竞争主要集中在漫画书的销售上,那么现在已蔓延到可以影响整个世界的好莱坞斗争中去了。
由DC旗下漫画改编的影片《蝙蝠侠大战超人》是华纳兄弟今年最重要的项目。3年前在推出《超人:钢铁之躯》时,华纳尚未真正确定要将DC漫画拓展成一整个宇宙。现在,DC用以抗衡漫威的DC电影宇宙正式拉开帷幕。
漫威和DC作为现代漫画世界的两大巨头,它们引起的这股流行文化注定要经受时间的考验。目前,好莱坞有超过40个超级英雄电影的项目正在开发,虽然DC和漫威并不负责所有的项目,但毫无疑问的是,它们两位是这场超级英雄争夺战中处于最顶端的选手。
把漫威工作室和DC在过去50年中做过的事情放在一起对比很有意思。DC曾经也有着属于自己的绝妙机会,在漫威还处于起步阶段的1970年代到1990年代,人们不知道绿巨人、钢铁侠是什么东西的时候,银幕超级英雄一直是DC的天下,超人、蝙蝠侠风靡世界,成为了全世界男孩最崇拜的偶像。“我从小看DC长大,相比于漫威,对这个系列更有感觉。”刘伟说。作为一名80后,同时也是目前最主流的电影消费群体,刘伟小时候常常能在CCTV6中看到超人和蝙蝠侠的动画片。
DC一直在电视界占得先机。从2014年9月底开始,DC联手华纳兄弟电视制作的超级英雄美剧大获成功,《绿箭侠》如今已经推出第三季,《哥谭》《闪电侠》和《康斯坦丁》也都以独特的风格吸引了不同的观众群。而漫威如今在美剧界只有《神盾特工局》和《特工卡特》两个作品(最近又打算给一个小角色Capital Britain推出一部新剧)。
在电影方面,尽管华纳兄弟从1960年代末期就已经拥有了DC,但在这50年里,他们并没有意识到DC是一座潜在的金矿,当时华纳正将注意力集中在《魔戒》和《哈利·波特》这样风险小但获利极大的项目。直到2011年《哈利·波特》完结,华纳才注意到漫威已经在他们的眼皮子底下捣鼓出了一系列票房热门的电影。
谈到漫威,每个人都知道那个站在顶端的Kevin Feige。作为漫威影业的总裁,在他的主导下,2009年8月31日迪士尼宣布斥资40亿美元收购Marvel Entertainment。迪士尼有着精明的营销手段,当你只看到一个名字就能在脑海中迅速浮现出它们的形象。有了迪士尼的运作,漫威成了运转良好的吸金利器。
如果说Kevin Feige是老板,那Joss Whedon更像一名建筑师。这位42岁的电影制片人为漫威带来了83亿美元的收入,在他的帮助下,过去8年中通过电影、电视节目漫威逐渐组成了一个完整的星系,形成了漫威电影宇宙,漫威用《复仇者联盟》这一部电影让全世界知道了什么是拍摄超级英雄电影的正确方式。即使是乏味的雷神,也可以通过较小的预算被塑造成票房引领者。
相比之下,本世纪华纳仅仅制作了《超人》《蝙蝠侠》两个系列电影。
现在,华纳兄弟正在强调自己跟漫威的不同。“DC更神秘、更现实。从本质上说,这些电影不像漫威的电影一样‘油嘴滑舌’。”新的蝙蝠侠扮演者本·阿弗莱克在定档发布会上说。
不过他们似乎已经忘记了当年《绿灯侠》的失败。“华纳在为DC拓展自己的宇宙时,幕后是非常混乱的过程,他们会找一堆编剧去写剧本,然后从中间挑出一个最好的,但他们给我们的要求总是变来变去。”一位好莱坞的编剧抱怨,DC还并没有找到一个合适的基调和风格。
华纳兄弟最引以为傲的超级英雄系列是克里斯托弗·诺兰导演的《蝙蝠侠》,从2005年到2012年这个风格诡谲的系列为华纳带来了25亿美元的全球收入。但这种风格放在《超人》上,观众似乎就不那么买账了,好莱坞的评论家们通常把这个系列的成功归结于诺兰野心勃勃的新尝试。
相比之下,“油嘴滑舌”的漫威已经实现了盈利,转身把公司建设成为一个全球性的品牌,并生产出11部像印钞机一样的电影,比如《钢铁侠》在2008年票房收入超过5.85亿美元,这还不算电影热播带来的产品授权和衍生品销售上的收入,到了2014年小罗伯特·唐尼已经成为全球片酬最高的演员。
漫画媒体已做了这么多年,现在时代变了。人们的审美更趋于平民化,能贴近人们生活的作品才能得到认可,而不只是纯粹的幻想寓言。DC英雄过于强大,漫威则吸取了过去漫画英雄电影失败的教训,成功地把英雄的能力平衡到一个合适的程度。
漫威清楚地认识到,创建那些能带来尽可能多的收益的电影品牌,需要庞大的忠诚粉丝基础。所以一开始,他们就要做家庭娱乐业务,希望能让看漫画成长起来的家长可以把他们的孩子,甚至父母都带进电影院。这确保了漫威的电影在孩子们的成长期就建立起一个纽带,而这种喜爱可能会持续到成年。
就像《银河护卫队》,尽管那些人物大家闻所未闻,但那些轻松愉快充满戏耍感的演绎,通过迪士尼的包装成为了家喻户晓的人物。而蝙蝠侠、超人则继续采用深色调表现出一系列对超级英雄的折磨,DC让电影更加黑暗更有深度,这些复杂和成熟的主题让成年人着迷,但降低了对青少年的吸引力。
去年11月,好莱坞报道的数字显示:漫威在全球漫画市场份额为47%,DC为27%。而2014年11月,漫威占27%,DC占34%。 2016年,DC和漫威开始了正面交锋。漫威最早确定了《美国队长3》(在今年5月)的档期,沿用了前两部的主创团队,对这部电影充满自信,完全不在乎DC推出的《蝙蝠侠大战超人》。而DC在了解到这部新的美国队长依然会是一部《复仇者联盟》级别的超级英雄大乱斗之后,也明智地改变了自己的上映档期。
DC现在拼命地追赶竞争对手,希望能赶上这股超级英雄热潮,毕竟电影市场越来越全球化,在高投入高回报的大片模式中,超级英雄仍是全球发行性价比最高的选择。
华纳和DC的计划很明显,从一个单独人物形象的影片直接跳跃到“VS系列”,优势是“你不必向观众去解释《蝙蝠侠大战超人》到底是什么”。蝙蝠侠和超人是DC整个宇宙中绝不会丢下的标志性人物,他们的故事线也是漫画迷们心中神圣的文本。
为了能够让这部电影获得应有的回报,《蝙蝠侠大战超人》花在电视广告上的开支已经超过了2500万美元。在电影上映前,DC以及华纳兄弟一同推出了一款名为DC All Access的App,最主要的功能就是向用户提供和DC作品有关的一切产品,方便粉丝们互动,了解他们的需求,通过移动营销把自己的产品带给观众。
目前DC的电影计划就已排到了2020年。不过,以《蝙蝠侠大战超人》回归的DC未来并不那么乐观,特别相对于它以往的辉煌历史而言。仅在中国市场,截至3月28日,这部电影上映4天获得了超过4亿元的票房收入,看上去还不错,但与去年同档期上映的《复仇者联盟2》14亿元总票房的成绩相差甚远。这部耗资4.1亿美元、冠以“史上最贵”名头的电影,可能不会得偿所愿。
更何况DC的竞争对手还不仅仅是漫威—一系列独立电影公司和小漫画书出版商也想抢占这个做大的市场。
“我们之所以进入电影行业,其实出于一个非常简单的原因,那就是我们如果成为制片人的话就能更好地保护作者,让公司旗下的作者有能力去控制他们的作品。”黑马漫画公司的首席执行官Mike Richardson在2015年9月的纽约漫展上说。他所在的出版公司已经在《变相怪杰》和《时间警察》的电影改编中取得了成功,这家公司也正在构建产业链,以直接控制和参与最后电影的制作。
2017年电影市场将集中出现一大波超级英雄。这些崇尚视觉冲击的电影真的不会引起观众的审美疲劳吗?电影宇宙、续集电影这些东西已经主导了好莱坞,除了DC和漫威,派拉蒙正在为变形金刚搭建变形金刚宇宙,华纳兄弟打算把哥斯拉和金刚放在一起组建怪兽宇宙,对于5月即将上映的《X战警》,20世纪福斯也计划新开辟一个宇宙。这些商业巨头不厌其烦地向人们推销这些题材。面对好莱坞越来越贫乏的创意和创作能力的现实,这些宇宙的边界究竟还有多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