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陶渊明与自然的和谐

来源 :金色年华·教学参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c6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陶渊明与自然的和谐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质性自然”;二是躬耕田园。质性自然是陶渊明与自然和谐的思想基础,躬耕田园是与自然和谐的主要体现。在他的生活中主要以读书弹琴、饮酒赋诗、游乐交友,特别是他亲自耕种劳作,从而达到了天地合一、性本自然、与道家思想合二为一的境界,即与自然的高度和谐。
  【关键词】陶渊明;自然和谐;质性自然;躬耕田园;委运任化;物我为一
  一、质性自然,陶渊明的自然和谐思想的基础
  “质性自然”《归去来析辞》序是陶渊明坚定不移的人生观和世界观,也是他与自然和谐的前提和基础。从这种保持本性、崇尚自然出发,陶渊明开朗的胸襟,就能领会万物的生机,获得自然的乐趣。陶渊明诗文中的“自然”包括两类含义:一是作为物质实体的大自然。指除人以外的天地万事万物;二是指人的精神状态,是老庄的核心思想,指人不受外界拘束的自由自在、自然而然的状态。
  1.“性本爱丘山”。陶渊明家园及附近景色是非常美好的。其住地有桑、竹、榆、柳、桃、李四季分明,五彩缤纷。离其家乡不远的“庐山……奇秀甲天下”,为历代诗人所咏不歇。陶渊明的诗文多层面、多角度低展现了山水美景,虫鱼鸟兽的神态。他所描绘的自然,有家园和他乡的山水实景,也有幻想中人间乐园。这些自然景象有的是诗人抒发感情、陶冶情操、寄托心志的审美对象,有的是作为游览、交友、躬耕的场所,有的是诗人高洁人格的象征,并且不管是乐景、悲景还是幻境,陶渊明大都能与之和谐相处。
  陶渊明诗文中的自然景象不是随意点缀的闲笔,而是诗文中密不可分的有机构成。本来自然界的动植物无所谓善恶,许多景象也无所谓美丑。美不是因为它的自身,丑也不是因为它的自身,而是因为有了人为的鉴赏才有了美丑。当万事万物纳入了人的评判标准后,也就有了美丑善恶之别,既然有了美丑善恶等等之别,而爱美之心人皆有之,那么有的人可能只热爱自然界中的美好、善良的景色,而对悲伤、丑陋的景色大多数人可能就是鄙视厌恶了。
  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依然辞官回家隐居,而他的妻子和他志同道合。夫妻二人共同劳作,维持生活,与劳动人民日益接近、息息相关。在这期间陶渊明作了大量的田园诗,“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说明年轻时就没有适应世俗的性格,生来就喜爱大自然的风物。世俗的阿谀奉承诗人一样也没有学会,反而喜欢宁静、纯朴的田园生活,因为他觉得自己的本性是与大自然相通的。
  2.“复得返自然”。陶渊明认为:短暂的为官是“久在樊笼里”,而“羁鸟”、“池鱼”都是失去自由的动物,它们被困在鸟笼、鱼池里的,陶渊明用来自喻,表明他正想象“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一样的思恋美好的大自然,想要回到自然,重获自由。而对回归田园则视为回到了“旧林”与“故渊”,是“复得返自然”。由于陶渊明“性本爱丘山”,所以他要投入大自然的怀抱,与家人亲朋饮酒游乐。
  二、依依在耦耕,陶渊明与自然和谐的主要体现
  陶渊明与自然和谐主要体现在躬耕之中。陶公的躬耕,有收获的欢乐,也有不堪的劳动负重的辛苦,还有收获不多的感叹。而对暂时的五、六年为官时期他则认为是“暂与园田疏”,“暂为人所羁”。躬耕田园是陶渊明人生的主要部分。
  1.诗化的劳作
  陶渊明初归田园时,几乎把劳动诗化了。如:《归去来兮辞》中,春耕于“”的景象是“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于是陶公“怀良辰以孤往,或植杖以耘耔;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陶渊明想象耕田是自己一人便能完成的,并且在劳动间隙能攀登高山、欣赏溪流从而抒发情怀。《归园田居》第一首记叙了自己“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的经过,认为这是“久在樊笼里之后的”复得返自然。
  2.辛勤的躬耕
  随着躬耕的深入,陶渊明对劳动有了全面的认识和体验。从陶渊明对待劳动的认识、态度、我们更可以看出他对自然的亲和与融入程度。首先,他对劳动有非常的认识。在“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封建社会,陶渊明能认识到人生总归有常道,而衣食是人依赖生存的首要条件。而穿的、吃的需要自己去经营,只有努力耕作,就不会徒劳无所得。其次,他反对孔子、董仲舒鄙视劳动的态度和不亲自耕作的行径。再次,他能终身耕作田园。这在士大夫把亲自耕作作为是廉耻事情的南北朝时期,这一点特别值得提倡,并且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即使“终死归田里”他也无怨无悔,因而其诗文中或者高度赞扬劳动,或者劳动诗化,或者真实地再现劳动的艰辛以及对劳动的感叹。
  历代文人中虽然有记叙与赞颂田园、农事的诗文,但都是旁观者、顶多是欣赏者的态度来描写的。即使是景物写的那么美妙,描绘田园、农事是那么的真切,总觉有一些不贴切,没有抓住要点之感,因为欣赏景物与身临其境,特别是深入其中,是大不相同的,陶渊明从躬耕田园中得到的感受与体会是多么的直接、深刻与丰富,并且初归田园时,他几乎把劳动诗化了,既然能够诗化劳动,那么他就很少会有痛苦之感,而是在劳动间隙登高赋诗,真证明了陶渊明的劳动是快乐的,说明在劳动中他的身心达到了平和与和谐状态。
  在“学而忧则仕”的封建社会,陶渊明能够辞官归田毅然决然地走上看躬耕田园的道路,这是需要有很大的决心和勇气的,但是由于陶渊明“性本爱山丘”,追求一种自然生活状态,甚至有只求耕耘,不问收获的超然心态,因而躬耕田园就在很大程度上变成了一种精神享受。他为了达到与自然的高度和谐,确实已把劳动当作了重要的需要。那么他就会在劳动中享受到人生许多乐趣,体会到人生这种哲理。劳动在很大程度上还是一种力量,从事创作的灵感和源泉,因而他与自然也就更加亲和与融于了。
  总之,“以自己的田园生活为题材,并真切地写出躬耕之甘苦,陶渊明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人。“陶渊明的许多诗“已全无物我”的差别,可一概归结到“委运任化,与道沉浮。自然的万物、诗人的形神、道的虚静无为,三者融为一体”。因而陶渊明达到了与自然的高度和谐。
  【参考文献】
  [1]周振甫.陶渊明和他的诗赋[M].江苏教育出版社,2006.
  [2]杨仲义.八大诗人人格诗格论析[M].中国文史出版社,2002.
  [3]钟优民.陶渊明论集[M].湖南人民出版社,1981.
  [4]袁行霈.中国文学史(二)[M].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5]郭预衡.中国古代文学简史[M].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其他文献
作文是富有个性和人文色彩的一种创造性思维活动,没有创造也就没有文学,所以当代作家王蒙说:“写文章要敢于打破框框,要敢于创新,一粒沙那么大的新,一粒微尘那么大的新,也比一座山那么大的俗套子有价值。”作文教学总是伴随着观察、思维、想象、情感等心理活动进行布局谋篇、遣词造句、表情达意的,因此,作文教学中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培养尤为重要。这就需要语文教师更新观念,解放思想,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给
期刊
【摘要】当今世界下处于科技、经济、知识大爆炸的时代,21世纪是国家间综合国力的竞争是以人力资源竞争为基础的。人力资源,即人材培养来自教育。因此知识经济时代教育的核心是培养人的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基于此,现代教育必须重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青少年学生是国家未来的栋梁,如何更好地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是我们教育者需要不断探索的内容。信息技术教学是一门以培养创新精神、研究能力和实践能
期刊
【摘要】中等职业教育开设的《计算机组装与维修》课程已有多年,但该课程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还存在很多问题,如教材内容滞后,授课方式单一等都影响着该课程的教学效果。本文主要从教材选用、教学方法、实践教学和课程考核方式等方面就《计算机组装与维修》的教学谈一些粗浅的认识。  【关键词】计算机组装;计算机维修;教学改革;中等职业教育  在IT技术越来越重要的今天,计算机的应用面日益广泛,不少大中型公司、企业内部
期刊
【摘要】做好“学困生”的转化工作,不让一个学生掉队,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的一个不可忽视的艰巨任务,是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客观要求。“学困生”承受打击的能力差,克服困难的意志薄弱,从而产生各种心理障碍,教育不当还会产生对立情绪。所以教育工作者应该重视学困生的转化工作。本文从多方面论述了学困生的转化策略。  【关键词】农村;学困生;成因;转化策略  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在教学中
期刊
【摘要】作为新课程改革之中重要组成部分的高中政治学科教学,伴随着高考制度的发展以及社会整体思想政治水平亟待提高的现状,其实效性问题已经受到了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如何才能够直接提高高中政治教学的实效性等诸多问题的探讨逐渐映入人们眼帘。本文主要结合了作者对于教育学、心理学等相关知识的学习以及多年的高中政治教学经验,对高中政治教学效果提升策略问题从重视课堂导入环节以及教学方法改革两个维度提出了一些自己的
期刊
【摘要】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工作中的重头戏,搞好作文教学工作不仅是新课程理念下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有效途径,也是培养学生语言综合运用能力的关键环节。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小学语文教师如何成功运用教学手段和方法来激发学生们的作文兴趣,提高他们的作文水平的确值得深思。  【关键词】小学语文;作文;生活  “语文好教,作文难写”是当前小学语文教师所面临的共同难题。小学生一提作文就头疼,不是写成流水账就是语句不通
期刊
创新能力是人们革旧布新和创造新事物的能力,创新教学情况。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有着直接的关系和作用。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所以,教师必须经常地、有意识地为学生精心创设各种情景。没有创新能力,创新就只能是一句空话。奈斯比特说过:“处教师的创新对学生来说是最具体、最直接也是最好的示范。于伟大的知识经济时代,我们最需要的是创新和创造精教师可以精心设问、巧设疑问,创设激发学生积
期刊
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充分利用语文课堂优势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现谈谈个人体会。  一、激发爱国主义情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与世界观  作为一名老教师,每天在课堂上,我所面对的却是一群朝气蓬勃的孩子,年龄的差异、语言习惯的差异、生活习惯的差异都有可能使我们之间产生距离。虽然它可能造成师生间的陌生感与距离感,但也由于好奇给彼此创造了探索的空间与领域。在学习过程中,无论词语的使用、语言
期刊
【摘要】随着教育部《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颁布实施以来,各高校体育选项课全面普及,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成果,但是,实际的教学与新《纲要》的要求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主要的影响因素有体育经费不足、教师专项体育运动技能不高、学生的体育意识、现行体育课程考核评价体系陈旧。提出了发展高校体育选项课的对策。  【关键词】体育选项课;影响因素;对策  一、影响高校体育选项课发展的因素  1.体育经费投
期刊
【摘要】中西方现代教育理念的引入与提出,引发了我国教育领域的大变革时代的到来。教育理论间的碰撞与交织促进了教师观念的更新,如学生观、课程观和教学观等的转变。教师观念的转变凸显了体育教师的角色特征。体育教师肩负学校体育教育和社会工作双重任务,探讨体育教师的角色特征,对于促进体育事业和学校体育教育的健康发展将是很有意义的。  【关键词】教育理念;体育教师;教师观念;角色特征  一、引言  自上个世纪8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