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中书店:一个人的光影记

来源 :风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ojiubujian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杜拉斯说,“书,就是两个相爱的人的故事。”在或者寂静、或者喧闹的时刻,城中人带着各种各样的往事和心愿走来,期待着什么发生,但又害怕发生了什么。
  书店就是城市灵魂的居所,而城市的历史与文化又会赋予书店各不相同的性格和气质。城市与书店的关系,就是这样暧昧,又相互依赖。
  
  如果城市也有灵魂,书店将是城市灵魂中最敏感、最柔软的部分。
  53年前,劳伦斯·费林盖蒂——一个长得像退休教师一样的前嬉皮诗人。在旧金山北海滩开设了“城市之光”。这家听起来像灯具城一样的书店是旧金山的隐秘日记,它的存在被认为是对当时美国社会的挑衅。在随后的日子里,“垮掉的一代”之父艾伦·金斯堡(Allen Ginsberg)和“嬉皮士”代言作家杰克·凯鲁亚克(Jack Kerouac)曾经以“城市之光”为家,让这里成为“反叛文化”的路标。即使在今天多元文化和信息的冲击下,“城市之光”依然屹立不倒。
   “城市之光”记录着旧金山的故事,就像台北的“诚品”,“莎士比亚”在巴黎、纽约的“高谈书集”,已经成为当地著名的地标,连旅游类书籍也不得不特别介绍。城市人是眷念书店的,不仅有书,有故事,有情绪,还有来来往往的人。
  杜拉斯说,“书,就是两个相爱的人的故事。”在或者寂静、或者喧闹的时刻,城中人带着各种各样的往事和心愿走来,期待着什么发生,但又害怕发生了什么。
  有人说,走过上千家书店,每一家书店都像一幅幅风景,有的婉约秀丽,有的气势磅礴,有的细致精巧,有的古趣盎然,当然也有的乏善可陈。但无论如何,任何一种类型的书店,总能吸引与它相契的顾客。在书的世界里,每个人自有他的天地。
  书店常常会成为城市灵魂的居所,而城市的历史与文化又会赋予书店各不相同的性格和气质。城市与书店的关系,就是这样暧昧,又相互依赖。
  


  1、北京
  光合作用的零点零三分
  店名:光合作用书房
  推荐人:陈依依(马来西亚籍歌手)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五道口
  
  我和这个陌生的城市
  我用整整一个冬天呆在北京,那些日子,除了工作,我哪里也不去,不去夜店,不去KTV。我时常呆在自己的那个房间,坐在窗台,看着城市,然后和头顶的星星说话。
  北京是一个如此巨大的城市,那么多人和车,那么多的事情,我甚至不知道该怎么和他们交流,他们的语言是如此奇妙、深奥。
  有一天,我发现“光合作用”,一个开满望日莲的地方,在城铁旁边,安静地立着。“光合作用”是家书店,有书,有音乐,还有咖啡。虽然开业不久,但来这里的人很多,即使到了城市已经入睡的时候,“光合作用”依然会为爱书的人来守候。
  在“光合作用”,我会找到一个安静的角落,那些为读者准备的木制长椅就固定在书店二楼的每个窗户边,在书架与书架之间的位置……
  
  一个人的“悦读”
  “光合作用”倡导“悦读”这个词。店主说,“悦读”首先要让读书的整个过程不受干扰。在“光合作用”你能找到很多可移动的小木凳,分布在各个书架的角落里,在光线最好的窗边还有木制的长椅,这里经常座无虚席,因为爱书的人实在太多了。
  就在这里,连通道都摆放了书架,并用射灯照亮书脊,以便读者翻查,这种空间设置真像是家里的某个角落。
  透过书店的窗口,看来来往往的城铁,还有夜色中的点点街灯,有的人正在回家,有的人正要远行,还有的人正在这城中漫无目的闲逛……
  
  在这里,或者远行
  我喜欢那些关于旅行的书,那些陌生的地方和人是我的向往。从十几岁时,我就一个人背着行囊,去马来西亚以外的地方。我不会选择目的地,也不携带地图,只想这样走下去,不会停止。
  我在自己的专辑《回音谷》中唱到,“……如果有一个地方名叫梦想,每个人都要出发,一路上风风雨雨不顾一切地往前进,最后尘埃落定时,总会想起一开始的单纯……”这是几年前,我经历的一次刻骨铭心的远行,只为见到身在澳洲的他。那时还是学生的我一直努力存钱,就只为寻找那一个答案。
  年轻的时候,除了梦想,只有胆量。直到现在,我才知道那是最好的结局和答案。
  
  城市一直亮着的灯
  我习惯行走,因为工作。工作到哪里,我就到哪里。
  这个城市车水马龙,“光合作用”是这个城市一直亮着的灯,24小时都在守候着过往的人。一直想拥有一个那样的店,书的种类并一定要很多,书架上一尘不染,淡淡的音乐在袅绕,挑书的人很安静,阳光会透过窗子洒在沙发上……
  那是我在“光合作用”的时光:坐在那里,喝着咖啡,静静地看书或翻阅杂志,没人会打扰你;或是发上一下午的呆,让思绪在那一段留白,让咖啡混着书香的气息。
  
  关于光合作用
  “光合作用”是什么?一间书店,一间咖啡馆,还是一个城中人的休憩小站……
  对于北京,“光合作用”是个外来客。1995年,它是叫“阳光书坊”的,取其活泼、向上之意。“阳光书坊”的第一家店开在厦门湖滨南路,墙上悬挂着泰戈尔的诗句:“思想掠过我的心上,如一群野鸭飞过天空。我听见它的鼓翼之声。”那时小店后面的一扇门连接着另一间小屋,是书店为客人留的阅览区,据说那就是现在的“光合作用悦读咖啡馆”前身。
  将“阳光书坊”改为“光合作用书房”是在开第六家分店之后,书店也从单纯卖书变成了书店与咖啡馆合二为一。
  2004年夏天,“光合作用”来到北京,醒目的LOGO以及橘黄色为主的店面,还有“悦读”的概念,吸引了无数看书人。特别是在2005年底开始24小时营业后,书店已成为文艺青年及知识分子的聚集地,五道口夜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现在书店一层售卖新书、畅销书、唱片、杂志,二层主打语言、财经、社科等书籍,在二楼书店里设有咖啡馆。
  


  2、台北
  阅读与生活博物馆
  店名:诚品信义旗舰店
  推荐人:李骥(原“优客李林”乐队歌手,音乐人)
  地址:台北市信义区松高路11号
  
  过去和现在的城市
  卸下了“优客李林”的歌手身份,李骥的头衔突然变得多起来,一会儿是复旦大学EMBA学生,一会儿是IT产业的市场营销经理,流转在不同城市,扮演不同角色,而“新移民”的称呼,似乎更适合目前的他……
  这几年,李骥来往于北京、上海、台北,不管驻足的城市是否陌生,他总是习惯跑到书店和附设的咖啡厅,这一招,正是他移转空间,融入当地的绝佳利器!
  “如果真要说和什么名称画上等号,我应该可以叫做‘书店新移民’吧!”李骥说。
  
  这个空间有人、有流行、有美馔
  走过北京的西单书城,逛过全沪最大的上海书城,台北诚品信义店,让李骥眼睛为之一亮。 “西单和上海书城,都是以书为主角,而且是中规中矩的经营方式,想买书的人,只要走到柜台问一声,然后按图索骥,拿了书付钱走人,书店只不过是为了快速解决‘需求’的地方。但是诚品不太一样,这里有着一种慰留人气的特质!”
  或许和喜欢观察人群的个性有关,一踏进“诚品”二楼,宽广的开放空间、来来往往安静却蜂涌的人潮,让李骥不由得开心起来。
  李骥觉得,现代的书店,除了书很多之外,应该更贴近“人”,“就像我们会说‘去诚品’,但很少人会说‘去买书’,因为‘诚品’的形象已经跟生活连结。”这个名称符号不再只和“书”划等号,它代表的是空间,这个空间有人、有流行、有美馔、还有一种独特的台北人文气质!
  “诚品信义”有点像在上海常去的“一茶一座”,有大量的书,还有形形色色的路人故事,可以随时和当下写稿的情绪连结,你可能是观察者,也可能是被观察的对象,有一种入世,却又在人群中遗世独立的感觉,但不同的是,因为这里有计划性地独立陈列书区,延展了浏览阅读者的年龄层,所以我能观察的对象就变得更多了!
  
  一段与书的轻狂“孽缘”
  尽管自称“书店新移民”,李骥和书店却有着一段年少轻狂的“孽缘”。
  从小到大,除了音乐之外,李骥另一项最爱,就是把零件组电路拆拆装装,国中时期,为了想自行修习“神功”,李骥相中了家里附近的书店,心想,只要A一本电子学专业书,凭自己的聪明才智,绝对能增添一甲子功力!
  “不过,我好像没有做贼的天分,因为才一出手,就被老板逮个正着!”李骥说,“结果旁边有个好心的中年男子,不但帮我求情,还愿意付钱买下这本书送我,但老板很酷,死活不肯答应,害我忏悔了一个多小时,还写悔过书,才肯饶了我……”
  李骥说,这事情影响他很深,从此很少进书店,直到念专科,为了买书学弹吉他才又踏进书店!
  或许是“书店新移民”的基因突然作祟,李骥又说:“不过,这种无隔阂零距离,超大留白的生活书店,似乎还是台北的接受程度最高,也许就是城市文化的差异吧!如果上海或北京,也有像诚品这样的书店就好了,空间大,书籍多,动线流畅,为不同客层需求规划专区,少点硬梆梆的匠气,多点感性的人文,我想,不管本地人或是外来客,应该会更喜欢驻足书店!”
  2006年,台北,黄金地段上的一栋知识殿堂,李骥领了一张书店新移民的证照,同时,设计着三地书店的未来影像……
  


  3、巴黎
  拉丁区的一间理想书房
  店名:Assouline
  推荐人:赵筱筠(驻法编辑)
  地址:35 rue Bonaparte,75006 Paris
  
  奢侈在于读书的方式
  在拉丁区那条小街上的35号停下脚步,推开3与5两个数字弯成的雕花把手,走进一家叫作Assouline的书店,而我觉得它更像一间适合阅读的温情书房,让我想起前些日子台湾著名创意女人曲家瑞发起的“阅读理想书房”装置影像展,看到蔡康永的书房由半裸男生排列而成,陶晶莹的书房则在海滩上,蔡依林的书房有纯白书架、纯白地毯,可爱的Hello Kitty;蔡明亮的书房是儿时在马来西亚外婆家点着蜡烛看书的记忆,电视制作人詹仁雄的书房有西瓜在旁排列着,原来这是因他小时家中做水果批发,念书时总有水果相伴有关……
  而Assouline书房的主人当然也就是大名鼎鼎的著名法国出版集团Assouline老板,再允许我冒犯地补充一句,这间出版社可是法国人心目中的一块奢侈品牌。而奢侈并不在于书的价钱高低,虽然贵得离谱的书自然可在此找到。
  但有时,这儿的书反倒便宜得出奇,时尚,设计,明星,旅行……都是些轻轻松松的生活内容,所谓奢侈,无关金钱,其实在于读书的方式。
  


  水果与书的香气
  关于读书,老板的建议是:生活的方式有多少种,读书的方式就有多少种!
  如果读书是一种良好习惯,可要让它易于为人接受。
  这间拉丁区的理想书房是这样的:一进门就看见地上横七竖八地放些好似批发水果用的木箱,上面印的字却不是苹果、橘子,而是些时装设计大师的名字,原来这是特地为一套时装设计大师丛书设计的包装箱。而周围幽幽地燃放出果木香的味道,颇有些书香加果香袭人的意思,老板为我解惑,“这就是读书香烛”,买一套书加一个水果箱和一瓶香烛,詹仁雄的书房其实不用放真的水果。
  而一本有关糖果历史的书当然要边吃糖果边看,就可以顺便买一袋书里提到的各样彩色糖果,这本书,相信会非常悦目且可口。
  
  读书就有如过日子
  躺进沙发里,脚舒舒服服地搭在前面的茶几,那上面还层层叠叠铺着印度丝布,上面打开着一本画册,那一页正好讲着印度丝布的艳丽色彩,你可以摸摸布料,再看看书。两相对证,也可以连书带布一块买回家。
  若是你坐在沙发上看累了书,就抬起头来看电视吧,书里一页一页的内容在电视上循环反复,那些小电视藏在书架上,像极了活动画册封面。
  普鲁斯特的《似水年华》,没有惊人的耐力还真难以读完那几大卷,但本来就不用那么吃力刻苦去看,普鲁斯特在床上写就的这本书,是一本众认的精神奢侈品,所以不用一大口都吃掉。它的好处就在于那有一搭没一搭的断断续续的小甜点心感觉,现在它们橙黄红绿地排了一排,放在客厅里好看极了,躺在沙发上,随便挑一本,闭起眼睛摸一页,在文字里开始你的白日梦游吧!这才是读《似水年华》,真正的享受方式。
  如果写书有如做人,读书就有如过日子。好好做,好好过,好好享受。
  
  4、广州
  不知小说中的爱情是否在“唐宁”发生
  推荐人:鲁宁馨(书店店主)
  店名:唐宁书店
  地址:广州东山区华乐路37号
  
  为何会有这家书店
  唐宁书店在广州已经有两个春秋,越来越多对“唐宁”感兴趣的人会问我当初开书店的原因。对于我来说,开书店就像蛰伏在心底的一个夙愿,我爱读书,并且很早就确信自己总有一天会开一家书店。
  在北京学金融的时候,我一有空就会去逛书店,我最喜欢去的是三联书店的附一层,去看经济管理类的书和哲学类的书。在那里很有幸地与一些有学识的老前辈成为了忘年之交。毕业后,我从事金融方面的工作,运作了不少大金额的资本项目,但开书店的愿望没有因此而动摇过。很偶然地,我遇到了两个志同道合的女孩,于是我们就三人联手创办了唐宁书店。
  
  我一直认为书店不应该仅仅是一个卖书的地方,它应该是一个让爱书人交流的平台。在“唐宁”的形象上,我选用古朴的典雅的风格,让每一位店员穿上我们专门设计的唐装,面料用的日本缎,虽然成本有点高,但相信每个走进唐宁的人们都会在整体和细节上享受到我对他们的细心照顾。
  
  享受书店的时光
  书是一个很有岁月感的事物,都说“读大家之书”,这不是指迷信名人权威,而是指能经得起岁月沉淀的智慧。书店因为书而获得了岁月的魅力。每一次,待在书店里,我都会很享受这种感觉给我精神上的滋养。
  在书店的日子,是让我找到幸福感的日子。以前,我总想要与男人一较高低,也许因为父母灌输的“女孩不能比男孩差”的观念,但是现在我渐渐发现,女人的成功其实是要平衡才能幸福,女人要不断学习才能快乐。我很感激书店的存在——提醒我学习,让我在学习的过程中体验到幸福感。
  我最喜欢的书店里的空间是经济管理类的区域,那是一个相对围合的空间,“闭关的地方”。我会为不同类别的书挑选适合的空间。比如休闲类的书籍,我会把它摆放在离唱片区很近的流通性好的区域,而经济管理类的书,因为它很理性,所以我把它安放在几个围起来的书架上,构成了一个相对封闭的、供人思考的空间。
  有个朋友笑我把自己的专业书放在了屋子的正中央,就像一个风水布局。平日我也喜欢看建筑、风水之类的书,直到朋友这样提起的时候,我才恍然发觉,书店是一个长条性的结构,经济管理的区域正好在书店中轴线的中点上。难怪我那么喜欢这个角落了。
  
  我是不是错过了一个故事
  我曾经去拜访一位出版社的朋友,朋友说他们出了一本爱情小说,书中很多地方提到了唐宁书店,他就把这本小说送给了我。小说中的“唐宁书店”有不少地方与现实相符,但也有些不一样的地方,书中的“唐宁”似真似幻,更有趣的是,“唐宁书店的女老板”还在小说中出场了。第一次体味自己成为了小说的角色,一时间心中百般滋味难以形容,只能感慨每个人的记忆、印象与现实总有着奇幻的距离。
  不知道小说中的爱情故事是否真的在唐宁书店里发生,不知道我是不是和小说里的人物聊过,不知道我是不是错过了一个感人的故事。唐宁书店才两岁,它还有很多的时光要经历,很多故事将要在这里发生。
  
  关于唐宁书店
  书店地处广州环市东路金融商业区,营业面积 400 多平方米,常备图书两万余种。书店名称“唐宁”传达了把唐朝遗风与宁静阅读相结合的概念。书店颇有旧式书院的风格,沉实木质的装修既营造了古朴典雅的气氛又与书的新鲜形成了视觉反差。店员身穿唐装忙忙碌碌,成为一道别致的风景。书店旁边新创了一个唐宁乐坊,艺术电影、纪录片、音乐剧、音乐会的DVD在这里售卖,也有交响乐、歌剧、爵士乐、电影主题音乐的录音光碟。乐坊与书店之间以装饰了范仲淹那阕“碧云天,黄叶地”的灯箱相隔,让人惊艳无比。
  


  5、香港
  眷恋雕刻在书房的时光
  店名:阿麦书房
  推荐人:方维(自由撰稿人)
  地址:香港铜锣环恩平道52号2楼A室
  
  倾慕
  那时候,我还没有看过它的模样,但已经记住了这个名字——阿麦书房。我一直相信,一家书店和一本书、一条裙子一样,都有可以抚摸的质地,可以回味的颜色。纯棉没有丝绸的滑亮,却惹人怜爱,容易亲近;橘黄色会让人想起一个温暖的家,永远放怀的港湾;这都是我对书店的梦想。
  我即将要去的城市打扮得像个优雅成熟的贵妇,据说能使人沦落在凡尘俗世不能自已,但它还有个外号叫“文化沙漠”。旺角的一条街里有十几家“楼上书店”,但卖的都是教科书!PAGEONE倒是有可读的书,但那是规规矩矩的连锁店。就像女孩子虽然逃不过要吃正餐,但骨子里还是喜欢零食,爱书的人喜欢流连的往往还是那种空间虽然不大,但让人放松地消磨时光的书房,一家书房而已。
  不断地,有人向我提起“阿麦书房”的名字,它也是“楼上书店”中的一家,但听说它的老板很特别,从事剧场表演出身,坚持卖非主流的文化类书籍,比较适合城中越来越少的学院派,偏偏还挑了个铺租非常昂贵的地点以方便爱书之人。老板不叫阿麦,名字只是来源于他最爱的一部英国话剧。
  
  萍水
  尽管我对阿麦书房有浓郁的倾慕,但似乎却找不到一个恰当的机会相遇。
  我不知道自己到底是真的那么忙得不可开交,还是在故意给自己找借口。这种情形就像遇上一本很好看的书,因为实在太精彩了,我会在翻了一半的时候突然停下来,合上它,大口大口地喘气,实在舍不得一下子就看完。所以,虽然我很想亲自去看看这个可爱的小地方,但还是在等,在拖,在延。
  冥冥之中,一切自有安排。
  2005年倒数的第三天下午四点零五分的时候,我从温暖的被窝中醒来,缩在床角翻着12月的艺术地图,眼睛突然一亮:有个日本荒诞剧的导演将会在当天晚上举行一个小型的戏剧讲座,而地点就在阿麦书房!拨通电话,那边是一把清脆的声音:“你好,这里是阿麦书房”,我以为这个时候也许座位已被订满了,吞吞吐吐地说了要求,没想到对方一口答应。这使我莫名地惭愧,仿佛一直辜负了一位热烈的情人。
  
  遇见
  从宿舍到铜锣湾需要换两次地铁,可爱又可恨的地铁把我从宁静的九龙塘迅速搬到城中的闹市中心。
  阿麦书房在一幢老式住宅的二楼,同占一楼的还有卖钟表的、算塔罗的以及租漫画的。门上有一个很大的圆圆的门洞,可以透过玻璃窗瞄进房内。推开门,我又嗅到那股非常熟悉的油墨书香,两边依墙靠着的都是高及屋顶的书柜,中间的小平台上也是整整齐齐地码着各种新书,有简体的也有繁体的,一国两制在这里也有影子。整个书房被平分成两个区域,除了堆书的一半,还有读书的一半。
  阅读区的布置跟普通的客厅倒差不多,四张看上去非常舒服的单人藤椅绕着小木桌,一台十四寸电视机,电视机占的长条桌上又砌着另外的十几种书,上面还有“阿麦书房 专题书展”的小横幅。大冰柜里摆的是“角头音乐”的唱片,很大,封面的设计也很自然。书房里最多的是有关剧场、电影、设计、音乐等的文化类书籍,还有一墙正版的独立电影DVD,还有两墙原创音乐大碟。不多的位置里还留有寄卖二手书籍的地方,为的肯定不是赚钱,不过让爱书的人多一个交流的机会而已。
  讲座开始了之后还陆陆续续有人加入,听那位操普通话的日本女导演说着日本的剧种,她讲的并不多,也算不上有趣,但最大的贡献是否就是引荐我终于走进了这个空间?我想是的。
  
  梦回
  回来以后,我做了一个梦。
  在梦里,我在凌晨时分又摸上了阿麦书房,门没锁,但上面贴着“就知道你会来,欢迎!”的小纸条。我把那些昏黄的吊灯全开了,沉溺在橙黄色的诱惑中。把陈绮贞的“after17”循坏播放,凭吊那不可回溯的任性。然后,我当然要挑一本书来读,但我实在太贪心了,总是忍不住从书橱上搬下一本又一本,很快地,身边就堆成一座小书山。尽管藤椅很热情地邀请我,但还是宁可坐在地板上,最后读的还不是抽出来的那些,反而是旁边的《PPAPER》。突然,店门又开了,进来的是一个陌生的男人,面目模糊,但他好像也没看见我,只是自顾自地找书、看书。我很享受这种“透明”的感觉,时间是停止的,空间是自己的。只是,我怎么听到了闹钟的声音……我醒了。
  
  执手
  这个城市里五条纵横交错的地铁线路基本上能带我去大部分的目的地,每次听到它的宣传语:“分秒不差,下一班地铁即将到达”,我总是忍不住笑。是的,这样发达的交通工具让人觉得有安全感,因为它永远不会塞车。但我似乎适应不了这种太高速的时空转移,每次钻出地面之后,都要花上好几分钟分辨眼前的东西南北。如果情况允许,我不稀罕这种被压缩的时空。我宁愿坐一程巴士,尤其是缩在双层巴士的第一排位置里,静静地看着那些不断往后退的街道,在红绿灯转换的缝隙认真地观察同在一片天空下居住的他人。因为,我更珍惜那种能端详时空一点一滴的变化的位置。
  于是,我更眷恋那些雕刻在阿麦书房的时光。
  
  关于阿麦书房
  阿麦书房的位置不是非常明显,但现在几乎每个爱书的人都知道香港有家二楼书店叫“阿麦”。书店有书、影音馆、音乐馆、剧场资料室、咖啡馆、展览会、影片观赏,听起来规模之大让人佩服。但去过的人都知道那其实是一个麻雀虽小,但五脏俱全的小店。阅读区分为“女生阅读”、“生活味道”等有乐趣的名字,也拥有自己的刊物《MACKIE SCHOOL》和自己的唱片《看不透的城市》。
  


  6、上海
  汉源,我听说他来过
  店名:汉源书店
  推荐人:李冰清(自由撰稿人)
  地址:上海市卢湾区绍兴路27号
  
  曾经也有那样一个下午
  走过永远是人山人海、喧嚣沸腾的淮海路,弯到陕西路上,便见两侧参天梧桐,如果往那条不起眼的绍兴路上走去,天地都仿佛立刻静了下来。
  就在那一个下午,我这样来到了汉源书店。
  心里仍然在想昨晚看的那第三十遍《霸王别姬》里,蝶衣嘴角凌乱的红色油彩,一字一顿地说,你们都骗我。或者应该感谢胶片的记载,让我永远可以把他的音容笑貌,在心里反复一遍又一遍。又快到四月,空气也暖暖融融,阳光正仁慈地划过街边屋檐;如果难过渐渐散去,那么想念便更加悠长无形。
  汉源,我听说他来过。
  
  那是他最喜欢的一个角落
  推开书店的门,一串叮当作响的铜铃声。扑面而来的是咖啡香和轻柔的音乐,砖红色的瓷砖地板,裱在镜框里的泛黄海报,巨大的褐色弧形书架,一室温暖气氛。
  左手边的桌子上有一盏四叶风扇,前面的柱子上挂着一只老式的拨号电话,之间铺着许多画册,还有A Last Look、《法租界》、《上海老别墅》等摄影集。有服务员微笑着问我:“喜欢这些吗?许多都是我们的老板尔东强先生自己的作品集。”
  “哦,他是个摄影师?”
  “或者应该说是一个艺术家吧,”服务员一边招呼我找一个喜欢的位置坐下,“他游历世界,收集许多有趣的老东西,都放在这家店里。或者,这里也可以说是他的另一个家。”
  我选了靠窗的一张木质单人沙发。橙色的靠垫,面前是一张小圆桌,铺着深绿的桌布,上面摆着一台黄铜台灯,不动声色却仿佛都有欲说还休的故事。服务员正端来了咖啡,“小姐,汉源咖啡。”放下糖和牛奶,她说:“你是第一次来吧?很多客人都很喜欢点我们的这种特色咖啡。”
  我有些迟疑地问她:“听说,哥哥也曾经来过你们这里?”
  “是啊。那时只要他来上海,就会来坐坐,他非常喜欢这里。”她仿佛猜到我的问题:“你现在坐的位置,就是他最喜欢的地方。”
  我的心几乎停跳一拍。
  
  他的眼里是否也有一道光芒
  同样是这窗,落地的玻璃被木框划成几大格,望出去,同样是外面窄窄的街,老式洋房间半明半暗的弄堂,还有阳光在街上划出的利落光影分界线,有汽车驶过,是否也曾在他的眼里划过一道耀眼光芒。
  日辰好似变作灰尘,在我身边扑扑落下。抓不住的是似水流年,看到的只有物是人非。
  我问可不可以拍照,服务员说好。“现在仍然有许多荣迷专程到我们店里来,只是站一站,或者拍一张照。”
  或者这是无法叙述的共同记忆。曾经去看过他的演唱会,在千人万人间呼喊一声名字;然后,然后默默为铺天盖地的消息流下眼泪,反复看他的电影听他的歌。从来是那样遥不可及的距离,可生与生,隔千山万水的盼望;生与死,无法相望的彼岸。
  而这么远,这么近。我正坐在他曾经坐过的位置上,默默喝一杯他或许也喜欢的咖啡。
  
  或者可以常常来坐坐
  然后环顾四周,我看到两只立着的透明立橱里,放了好些零散的小玩意儿:圆形的眼镜、鼻烟壶、烟斗、望远镜,还有白封皮的小开本圣经,好似寻常家里的一个角落,主人家随手堆了些不再把玩的摆设,反而好似窥见了他孩童般的心思。
  而屋子尽头那只巨大的弧形书架上,则整齐地放着些全集和外文小说,远远看去,繁体中文字,英文还有日文济济一堂,书脊上丝拉拉白色的折痕,大致都被翻过很多遍。前面围着一张大圆桌,上面有黄铜的烛台,四面是高背的木头靠椅,有人正俯在桌上细细翻一本书。边上还有一台老式钢琴,上面放着有着硕大喇叭的留声机,甚至还有一张黑白的结婚照。
  而走到另一端,见到黄杨木匾额下一条狭长的走道,一边是贴满各色艺术展招贴的海报栏,一边是朴素的挂衣架。贴墙而立的长排书橱上堆着旧式皮箱,好似走了远远一程,终究可以歇息一下,而随时,又可以走去更远的地方。
  而里面还有门,有亭,有铺着鹅卵石地板的小天井,雕花的木栏。里面的小间别有洞天,整齐地放着大大小小的匾额对联,漆金的大字落了些颜色,却和一室暗色相衬。竹节椅子,坐上去听见半透明的天花板外有脆鸣声,竟掠过鸟的影子。又间隔着咿呀的戏曲声,必然是邻居昆曲团又在排练一出生生死死,柳暗花明的古戏。
  或者可以常常来坐坐,只在阳光里眯一下眼,或者翻几页无关紧要的书,或者也可以想念一个人。
  
  关于汉源书店
  书店位于绍兴路27号,由艺术家尔冬强主持。他游历世界各地,希望可以在上海也开一家同欧洲小店相似的人文咖啡书店。而他在香港的出版社名为“中国通”,因此“中国”为“汉”,有“源”即“通”,定名为“汉源”。从1997年至今,汉源一直以其浓烈的人文特色受到关注。绍兴路是著名的出版一条街,高浓度的文化氛围与旧式的洋房相得益彰,让人有一种“世外桃源”感。香港艺人张国荣先生生前非常喜欢这家书店,曾多次到访。
其他文献
开篇:  如果说建筑是一个城市的时装,那么开在这些建筑里的时尚店铺是不是可以决定这件时装的时尚细节呢。我想应该是这样吧,看一个城市真正的时尚指数,不仅要看开在大商场里的商业品牌旗舰店,更要细数在任何古老的建筑里都会随时艳遇的独立设计师原创品牌店。巴黎如是,伦敦如是,纽约如是,现在,上海如是。  在上海的设计师们的店,除却自己独到的风格外,把他们连在一起的,是我们中国悠久的文化以及挥之不去的充斥着他
期刊
如果你从未经受过肌肤出油的困扰,那就不能理解因为肌肤油脂分泌过多带来的麻烦和尴尬。
期刊
41个国家超过31.7万人参加的“2005年全球性调查报告”出炉了,一个个国家通过民间的方式比拼性爱频率,这确实有些壮观和新鲜。  当然,人多不意味强大。我们一般是15岁左右才在《生理卫生》课上羞答答地翻到了所谓的性知识的一页,而德国人大约在11岁时就已经知道男生和女生到底有什么不同了;大约到了18岁,我们中的大部分人迎来了期盼以久的“第一次”,而冰岛、瑞典、丹麦的孩子在15岁时就已经把这些功课掌
期刊
不管粉底液多清透、粉霜多滋泣,夏天还是快速、方便、妆效清透的两用粉饼 ,最受女生喜爱。FRENDS帮你找到最棒的两用粉饼,全新试用报告,一次看够!另外还要教你用粉饼画出不易脱妆的立体底妆,赶快起来!
期刊
“为什么芭比永远都这么美呢?”她问妈妈,得到的回答却是“因为那是假的。”这样的答案的确有些残酷,不过她知道在这个世界上还有一些事情被称做“奇迹”,“也许有一天清早,当我睁开眼睛的时候,这个也会发生在我身上。”
期刊
平时上班SPF15的防晒保护就足够了,如果紫外线预测到危险级,防晒系数要加到SPF30才安心。除了脸部也不要忘记裸露的身体肌肤!
期刊
“我想用电影去关心普通人,关心真正的世俗生活……有些人把那些记忆忘记了,有些人认为那些记忆不重要……但那些对我来说很重要。我怀念他们,那些甚至被遗忘了名字的人。那些曾经在年轻时怀着理想,却最后归于沉寂的人们。”
期刊
关于女性符号的由来,有这样的一些传说。  古代欧洲人为每颗行星确定一个特殊性的图象符号,每个符号都恰能代表借以命名该行星的那位神祗的特征。火星的符号是♂,它表示一支矛和一面盾,武器对战神来说是不离身的;金星的符号是♀,代表美神梳装打扮时用的宝镜。随着时代的演进,这两种符号逐渐地被应用在生物学、植物学、医学以及其他自然科学领域里,金星符号(♀)表示雌性,象征阴柔之气;火星符号(♂)则表示雄性,象征阳
期刊
什么是2005年清爽夏日里最炫目的发型元素?是简洁的短发或盘发搭配厚重的刘海?还是丝般柔滑的中分垂顺秀发?是俏皮隐藏的小发辫还是多变的发带?
期刊
土耳其正努力成为欧洲的一部分,但她与欧洲是截然不同的两回事。欧洲是淑女,矜持而清净,土耳其却是天方夜谭里跳肚皮舞的女郎:姿态妖治,满身珠翠,游走间满目繁华,一颦一笑都让人惊艳。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