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中人物对话的语用解读

来源 :疯狂英语·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yun198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文学语用学作为新兴的跨学科科目,将语用理论与文学理论相结合,扩大了语用学理论的运用范围,从口语语体逐步向书面语语体转化。本文以海明威的《弗朗西斯·麦康伯短促的幸福生活》为例,运用语用学的合作原则、礼貌原则和言语行为理论对人物对话进行解读。
  关键词:礼貌原则;合作原则;言语行为理论;对话
  [中图分类号]I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2831(2009)12-0153-3
  
  Abstract: As a new interdisciplinary subject, literary pragmatics integrates pragmatic theories with literary theories and makes it practicable to apply the pragmatic theories to colloquial language as well as written language. This thesis tries to analyze the dialogues in Hemingway’s The Short Happy Life of Francis Macomber by using Cooperative Principle, Politeness Principle and Speech Act Theory.
  Key words: Politeness Principle, Cooperative Principle, Speech Act Theory, dialogue
  
  1. 引言
  1988年在芬兰召开的首次国际文学语用学研讨会以及1991年由Roger D. Sell主编的《Literary Pragmatics》论文集的问世,标志着文学语用学已具备独立学科的雏形,自90年代LP起步进入快速发展的轨道(涂靖,2004:51)。文学语用学的重要意义之一就是恢复了修辞学与诗学自古已有的联系,使文学研究与语言学研究找到了契合点。本文拟运用语用学中的礼貌原则、合作原则和言语行为理论来分析小说中的典型对话。
  短篇小说《The Short Happy Life of Francis Macomber》(《弗朗西斯·麦康伯短促的幸福生活》,以下简称《麦康伯》)是美国当代文学巨匠,也是短篇小说大师——海明威最优秀、最有特色的短篇小说之一。小说情节高度集中简约,扣人心弦,引人入胜。小说充分体现了海明威关于短篇小说的创作原则即“如果你写了一篇既强烈又含蓄的短篇小说,人家读了就像读了一部长篇小说似的,那这部短篇小说就能长久。”(1981:72)人物对话在故事中的大量使用使人物形象立体化、个性化。作者以精巧的对话促使读者积极思考,让读者自己去体会“对话是人物性格的‘声音’,性格各异,谈吐也异”。《麦康伯》讲述的是一对美国夫妇弗朗西斯·麦康伯和妻子玛格丽特去非洲打猎的故事。两人的婚姻基础是玛格丽特长得太漂亮了,麦康伯舍不得同她离婚;麦康伯太有钱了,妻子也不愿离开他。在第一天猎狮过程中,胆小怯懦的麦康伯面对受伤的狮子像兔子一样落荒而逃,因而遭到妻子的嘲讽和雇佣的职业猎手威尔逊的鄙视。当晚妻子便去跟威尔逊偷情,麦康伯极度痛苦,打算在第二天打野牛时补回来。在重重重压之下,当受伤的野牛朝麦康伯扑来时,麦康伯突然摆脱懦夫形象,变得异常勇敢,毫无惧色。正当他用心瞄准野牛时,妻子从背后开了一枪,结束了他年轻的生命。
  
  2. 礼貌原则分析
  礼貌原则对维护交流双方的均等地位和友好关系有着重要的作用。英国著名语言学家Leech曾详细提出礼貌原则的6条准则:1) 策略准则(Tact maxim) ;2)宽宏准则(Generosity maxim);3)赞扬准则(Approbation maxim);4)谦虚准则(Modesty maxim);5)赞同准则(Agreement maxim);6)同情准则(Sympathy maxim)。
  小说就是以三个人猎狮回来在营地帐篷的对话开始的,
  “你们要喝酸橙汁还是柠檬汽水?”麦康伯问。
  “我要吉姆来酒,”罗伯特·威尔逊告诉他。
  “我也要吉姆来酒。我需要喝点酒。”麦康伯的妻子说。
  “那我也要这玩意,”麦康伯同意地说。
  通过短短的几句对话,三人的形象栩栩如生,跃然纸上。威尔逊作为雇佣的猎手并没有遵守礼貌原则,具体的是违反了赞同准则——尽力缩小自身和他人之间的分歧,尽力夸大自身和他人之间的一致,没给主人最起码的“面子”。威尔逊一反客随主便的常规,按自己的意愿行事,直接表达自己的想法,体现出独立、强悍和果断的性格。作为妻子的玛格丽特也是一点面子也没留给自己的丈夫,在丈夫尴尬的情景下并没有给丈夫解围,而是附和了英俊彪悍的威尔逊。“我需要喝点酒”,妻子附加的这句话从信息量上来说是冗余信息。即使没有这句话,她也明确表达了自己想喝的东西。正是因为这句话,体现出了会话含义——她想强调她没有接受丈夫提议的饮料而是要了酒是有原因的。面对丈夫的懦弱,她需要东西来麻醉自己,玛格丽特的性格也体现出来。麦康伯的性格也体现得淋漓尽致——面对别人的拒绝并无半点不快,而是欣然接受,毫无主见。
  
  3. 合作原则分析
  美国哲学家格莱斯(H. P. Grice)认为,在所有的语言交际活动中,说话人和听话人之间存在一种默契,一种双方都应遵守的原则,他称这种原则为会话的合作原则。合作原则具体体现为四条准则:1)数量准则(quantity maxim):使自己所说的话达到所要求的详尽程度,不能使自己所说的话比所要求的更详尽;2)质量准则 (quality maxim):不要说自己认为是不真实的话,不要说自己缺乏足够证据的话;3)关联准则 (relation maxim):说话要有关联,即说话要切题;4)方式准则 (manner maxim):避免晦涩的词语,避免歧义,说话要简要,说话要有条理。如果说话者想直截了当地表达出自己的意思,那他就必须遵守这些准则。但是在实际交际中,人们往往是在不同程度上有意不遵守这些准则而含蓄地表达自己的意思。
  “你上哪儿去了?”麦康伯在黑暗中问。
  “唷,”她说,“你醒了吗?”
  “你上哪去了?”
  “我刚才出去呼吸一下新鲜空气。”
  “你干的好事,真该死。”
  “你要我说什么呢,亲爱的?”
  “你上哪儿去了?”
  “出去呼吸一下新鲜空气。”
  上面这段对话是在第一天打猎过程中,妻子看到丈夫面对受伤的狮子像兔子似的逃跑了,晚上便去跟威尔逊偷情,麦康伯半夜醒来时正好发现妻子从帐篷外进来,两人之间展开的对话。丈夫直接以问句开始话题质问妻子去哪里了,结果妻子的应答是招呼语并附加上一句没有信息量的“废话”——明知故问。妻子的回答明显违反了关联准则,答非所问。此处会话含义显现出来——夫妻两人结婚十一年拥有大量共知信息。如果当麦康伯提问时尚存疑虑的话,那听到妻子的回答后,事实已基本清楚:她“老毛病”又犯了。丈夫第二次重复问话,妻子再一次没有明确回答地点,违反了数量、质量和关联准则——信息量不足,并且说了假话。接下来的是面对妻子的闪烁其辞,丈夫已经明确了妻子肯定是故伎重演了,他对此讽刺诅咒。妻子面对丈夫的诅咒并没有放在心上,而是冷静应对,反问丈夫他到底想听到什么样的答案。丈夫第三次重复同一句问话,想重新控制话题方向。妻子同样重复她的应答,同样违反了数量、质量和关联准则,会话含义显现出来——你能把我怎么样?寥寥几句,形象地描绘了两人的关系。
  
  4. 言语行为理论分析
  英国哲学家奥斯丁(J. L. Austin)创立的言语行为理论是出于对自然语言的研究。他提出了言语行为的三分法,即言内行为(locutionary act)、言外行为(illocutionary act)和言后行为(perlocutionary act)。言语行为理论在文学领域的运用可以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出发。宏观角度即将文学创作视为一种宏观言语行为理论或称为“文学行为论”;微观角度即对文本中具体的言语行为进行分析。就具体的文本分析而言,SAT的作用如下:1)通过分析小说、戏剧文本中的各类典型SA,可识别文本的主题意义和作者对其笔下人物的态度;2)利用施为性SA的4项条件分析小说、戏剧中某(些)人物实施的微观SA的种类、性质、特点可了解其性格特征、心理和文化素养、处世态度等;3)通过分析某个人物在不同场合对同一(些)人物或同一场合对不同人物所实施的SA(如承诺、命令、吹牛、要求、讥讽等)可了解他们之间的相互关系;4)通过分析某(些)人物实施的SA对他人或自身所产生的言后之果,可预测人物命运的变化和故事情节的发展方向(涂靖,2005:70)。本文就是从微观角度对文本中的对话进行解读。
  从言语行为理论来看,当妻子说“弗朗西斯喝得挺厉害,可是他的脸从来不红”和“今天是我的脸红啦。可是威尔逊先生的脸是一直红的”时达到的言外之力是妻子对丈夫的嘲弄讽刺。妻子瞧不起丈夫的胆小懦弱,为他感到脸红。第二天早晨威尔逊让玛格丽特待在营房,玛没有同意。接着威尔逊对麦康伯说“干嘛不吩咐她待在营房里?”“你吩咐她,”麦康伯冷冷地说。要成功地实施某种言语行为,必须满足一定的恰当条件。只有说话人对听话人有某种权威时,他才有权力去吩咐命令说话人做某事。麦康伯作为丈夫可以吩咐妻子,但是作为雇佣猎手的威尔逊对玛格丽特并不具有吩咐的权力,而麦康伯偏偏用了“吩咐”一词,这是麦康伯言词上对威尔逊和自己的妻子偷情这一事件的反击——不要以为我什么事都不知道。威尔逊再次问道,“你要你太太去吗?”“我要不要有什么不一样吗?”“你能肯定,你不喜欢跟她一起待在营房里,让我出去打野牛吗?”麦康伯应答时用的虽然是疑问句式,但通过上下文语境收到的言外之力都是反讽、嘲弄和抗击。一向懦弱的麦康伯开始在言词上有所转变,这也为后来他行动上的勇敢转变作了铺垫。
  
  5. 结语
  话语是人物性格的体现,也是推动故事情节的有力手段。《弗朗西斯·麦康伯短促的幸福生活》是海明威众多短篇小说中运用对话最为典型、最成功的作品之一。通过运用语用学的礼貌原则、合作原则和言语行为理论对小说中的典型对话进行分析,使人物形象立体化,显示出作者运用对话刻画人物的高超技巧。
  
  参考文献
  厄内斯特·海明威. 海明威书信选[M]. New York: Macmillan, 1981: 72.
  涂靖. 文学语用学: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J]. 外国语,2004(3):51.
  涂靖. 语用理论与文学批评——文学语用学探索之三[J].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5(6):70.
其他文献
摘 要:诗体剧《阿塔兰塔在卡吕冬》是英国维多利亚时期著名诗人阿尔杰农·查尔斯·史文朋的代表作。本文从命运专制无情,从人类在命运面前无助但高贵等方面对该诗体剧进行了研究,并得出结论:《阿塔兰塔在卡吕冬》是一个经典的命运悲剧,它不仅反映了史文朋的消极而又积极反叛的命运观,而且反映了维多利亚时期人们对信仰丧失的迷惘和对独立、民主、自由、个性发展的积极追求。  关键词:《阿塔兰塔在卡吕冬》;命运悲剧;命运
期刊
摘 要:《荆棘鸟》是一部家世小说,以主人公梅吉和神父拉尔夫的爱情纠葛为主线描写了克利里一家三代的故事,展示爱与命运的主题。本文从三代人中四位女性:玛丽·卡森、菲奥娜·克利里、梅吉·克利里及朱丝婷·克利里的人生历程来剖析女性在追求对其自身命运的把握过程中所呈现的种种与男性社会的冲突,而这冲突也体现了妇女在追求独立的不同阶段所表现出来的不同特点,由此得出此过程也是人类两性追求相互理解与和谐共存的过程的
期刊
摘 要:文章介绍了石河子大学《大学英语》精品课程在课程内容、师资队伍、教材、教学手段和教学管理等方面进行的改革,以期进一步促进精品课程建设的完善和提高。  关键词:精品课程;课程建设;大学英语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H31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2831(2009)12-0054-4    Abstract: The article introduces the Sh
期刊
摘 要:自我反思是教师对自身的教学实践进行批判和反省的过程,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它促使英语教师不断积极主动地质疑,促进教师树立终生教育的观念,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是教师持续发展的内在动力。因此,探讨自我反思的实践策略对促进英语教师的专业发展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自我反思;专业发展;魅力  [中图分类号]H31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2831(2
期刊
摘 要:文章对江西省四所普通高校部分学生用于电子词典等各类电子产品、参加各种外语培训班、各种外语等级考试等方面的外语消费进行了调查并作了详尽的分析。文章还就如何加强对大学生的价值观、人生观的培养以及如何处理好外语学习与娱乐、消遣之间的关系等问题提出了合理化的建议。  关键词:大学生;外语消费;外语学习  [中图分类号]H31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2831(2009)1
期刊
摘 要:本文在Verschueren的顺应理论框架下对汉语戏剧对白中的双关语料进行分析,探讨了人们在言语交际中选择双关作为语用策略的顺应性特征,指出双关策略的选择是与语言使用者的心理世界、社交世界和物理世界等相互顺应的结果。  关键词:双关;顺应理论;语用策略  [中图分类号]H0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2831(2009)12-0104-4    Abstract: T
期刊
摘 要:中小学英语课程改革给英语教师提出了挑战,同时也给普通高校师范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新课题。本研究旨在结合新的《英语课程标准》,探讨地方高校英语师范专业人才培养的几个问题。  关键词:英语新课标;教师教育;英语专业  [中图分类号]G65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2831(2009)12-0082-5    Abstract: Since a reform pro
期刊
摘 要:我国高校里外语学习方面“学业弱势群体”(ADG: academically disadvantaged group)的存在是不容忽视和回避的现实,这引发了语言专家对外语学习中个体差异的关注。造成个体差异的因素一般被分为两类:情感因素和认知因素。本文从认知语言学角度对外语学习个体差异进行分析,在认同个体语言认知能力差异存在的同时,指出应该在实际外语教学中体现对该差异的尊重,并在认知语言学理论
期刊
摘 要:本文以具体课文为例,介绍了交际教学法在英语专业精读课上实施的三个阶段:准备阶段、指导互动阶段和同化吸收阶段。同时通过与传统的授课方式——“英文释义+结构分析”相比较,分析交际教学法的优势所在,指出交际教学法在阅读课上以意义为中心,注重阅读策略的教学,鼓励学生参与,培养阅读兴趣,提升阅读能力。  关键词:交际教学法;英文释义+结构分析;阅读;意义;互动  [中图分类号]H319.3  [文献
期刊
摘 要:本研究从关联理论出发,截取美国著名情景喜剧《老友记》的片段作为幽默语料,对中国英语专业一年级学生进行了观看后笑与不笑的反应测试与诠释。结果发现:被解读的幽默包括自嘲型、模仿型、情景型、自身矛盾型、修辞型幽默,而不能被解读的幽默是文化型与突换主语型幽默。幽默的解读主要经历两种思维过程:隐性的矛盾消解和显性的矛盾消解。文章最后提出了电视情景喜剧幽默的理解图式。  关键词:电视情景喜剧;幽默;关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