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学者把脉辉县产业扶贫路径

来源 :农村农业农民·A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ve9165792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编者按:秋硕太行,香飘共城。11月7日至8日,由农村农业农民杂志社主办的河南产业扶贫之辉县路径研讨会在辉县市百泉宾馆召开。在全国上下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际,“三农”领域的权威专家学者相聚共城,热议辉县市产业扶贫路径,意义深远。会议聚焦辉县市产业扶贫的好经验、好做法、好模式,深入研讨产业扶贫在稳定巩固脱贫成效和接续推进乡村振兴中的重大意义,为辉县市“十四五”产业发展规划问诊把脉,提出了建设性意见。
   辉县市位于河南省西北部,面积2007平方公里,辖22个乡(镇)、街道,540个行政村,人口92万。作为全省“三山一滩”重点区域,全市有建档立卡贫困村79个(其中深度贫困村25个)、建档立卡贫困人口2.8万人,其中大部分位于太行山深山区,自然条件恶劣、基础设施薄弱、贫困人口众多、扶贫开发难度大。
   近几年,辉县市自我加压,充分发挥辉县人民战天斗地的革命精神,依托自身县域资源禀赋和发展优势,谋划了光伏发电、生态旅游、龙头企业培育、特色产业振兴和新兴产业带贫为主导的“四链五产”立体式产业扶贫网络,探索出一条适合太行山区贫困群众稳定持续增收的脱贫路径。2016年以来,全市累计减贫2.3万人,66个贫困村退出,易地扶贫搬迁1580户5129人,建档立卡贫困户人均纯收入从3100元提高到10996元,增长254.7%。
   11月7日上午,参加研讨会的各位专家学者刚抵达辉县市,便不辞辛劳深入山区农村开展调研。辉县市充分利用山区和丘陵荒山、荒坡、撂荒地较多的优势,科学筹划建设光伏产业,将光热资源转化为脱贫攻坚的产业优势,其践行“两山”理念,努力探索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做法得到专家学者高度认可。一路上,专家学者进村入户、走进企业,对辉县市产业扶贫路径进行了详细调研,对贫困群众的生活水平和乡村发展情况进行了认真问询。
   出席本次研讨会的专家学者有河南省社会科学院院长、研究员谷建全,河南省委政策研究室副主任、研究员刘俊勋,河南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二级巡视员、综合研究处处长耿德建,河南省扶贫开发办公室开发指导处处长施保清,河南省社会科学院原副院长、研究员刘道兴,河南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农村经济研究处处长朱攀峰,河南省委党校教授田文富,郑州大学农学院院长黄进勇等。新乡市扶贫开发办公室副主任杨海峰,辉县市委书记郭书佩,市委副书记王慧敏,副市长秦大海,以及辉县市各局委、乡镇的主要领导也出席了会议。
   11月8日上午,结合调研情况,专家学者对辉县市产业扶贫路径进行研讨,为其产业发展建言献策。辉县市委书记郭书佩以“立足持续稳定增收,构建‘4+1’多元产业扶贫大格局”为题,介绍了辉县“将脱贫攻坚与全域旅游结合起来,突出旅游扶贫,拉长了产业增收链条;将脱贫攻坚与中药材结合起来,突出地域特色,创造了增收新亮点;将脱贫攻坚与农业龙头企业结合起来,突出企业带贫,构建了双赢带贫模式;将脱贫攻坚与光伏扶贫结合起来,突出广泛受益,实现了稳定持续增收;将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衔接起来,突出五个振兴,夯实了‘三农’工作基础”的产业扶贫路径。
   研讨会上,河南省扶贫开发办公室开发指导处处长施保清指出,产业扶贫是脱贫攻坚的根本之策,不仅贫困人口享受到了产业扶贫的政策红利,而且村集体经济的发展也得益于产业发展的支撑。河南省委政策研究室副主任、研究员刘俊勋认为,辉县产业项目选得准、发展得好,都是朝阳产业,前景广阔,尤其是党员干部精神状态好,同时也激发了贫困户的脱贫内生动力。河南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二级巡视员、综合研究处处长耿德建表示,辉县在特色产业发展、龙头企业带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和党建引领上不断求突破,体现出了脱贫攻坚强大的韧性发展取向。河南省社会科学院原副院长、研究员刘道兴强调,在发展旅游上,要深入挖掘“玩”的文化内涵和现实价值,做大做强旅游“玩”的产业。河南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农村经济研究处处长朱攀峰认为,辉县作为工业大县,主动转型,大力发展乡村产业,使新型工业化与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得到了协调发展,其发展模式的核心在于突出了自力更生,激发了内生动力。河南省委黨校教授田文富建议,辉县可结合实际创建“两山理念”实践创新基地、特色农业绿色示范基地,以绿色化、智能化提升城市建设管理水平。郑州大学农学院院长黄进勇指出,产业发展要同旅游结合起来,重视产学研平台的构建和利用。
   河南省社会科学院院长、研究员谷建全作会议总结时表示,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结束之后,中央和省里都发出通知,要求总结研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脱贫攻坚的典型经验、典型案例,辉县市在产业扶贫方面的经验、成就、启示,具有样板意义,对河南、对全国都有典型的示范意义。辉县市产业扶贫想得很深、很透、很远,把握住了产业发展的规律、区域发展的规律和扶贫发展的规律,其扶贫路径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下一步,要加强农村产业发展规划,加快农村产业转型升级,推动创新驱动发展,强化特色经济引领,优化产业生态,努力在乡村振兴中实现县域高质量发展。
其他文献
摘 要:发展乡村旅游是落实乡村振兴的有效力量、必要支撑和重要驱动,本文将聚焦古镇这一独特的乡村旅游形式,比较研究不同的旅游运营模式。通过以往文献可知,古镇旅游运营模式主要分为政府主导模式、经营权转让模式和合资合作模式,通过对上垟镇、锦溪镇、千灯镇和周庄镇的调研,本文从投资决策主体、收入来源等方面将政府主导模式和经营权转让模式进行对比,并分析了不同旅游运营模式对利益相关者的影响,最后得出结论,政府主
期刊
巍巍太行山,绵延八百里。   有人说,太行山最美的风景留给了河南,这里山势陡峭,壁立千仞;山清水秀,风景壮丽。但峻伟高拔的山峦背后,也曾遍布着无数个积贫积弱的山村,缺水、缺电、缺路的状况一度困扰着在这里生活的人们。   愚公移山,其中一座山指的便是太行山。这一传说,让太行山拥有了无比厚重的精神注脚,也给这里的人们注入了坚忍不拔的奋进基因。在人们的心里,太行山仿佛是一种精神象征,或者说是民族血性,巍
期刊
7月29日,河南省政府国资委党委书记胡广坤赴沈丘县张单庄村调研脱贫攻坚工作,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指示精神,全面落实中央要求和全省脱贫攻坚第八次推进会精神,进一步抓重点、强弱项、补短板,确保高质量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   胡广坤先后察看了村治安防控室、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和党员活动室,认真了解了村污水垃圾整治、公厕改造等人居环境改善情况,实地察看了村庄道路硬化情况。当看到以前的废林地
期刊
七月流火,八月萑苇。8月5日,河南省扶贫办机关党委专职副书记岳爱华、机关党委副书记高贵友带领调研组到方城县广阳镇,就党建助脱贫工作开展专题调研。方城县扶贫办主任孙德建、县委组织部副部长杨增福、广阳镇党委书记王成杰等参加调研。   调研组先后到新集村葫芦烙画特色文化扶贫产业工艺品加工车间、文化展厅、村便民服务中心等处,实地查看扶贫产业发展情况,与扶贫产业合作社负责人、中原工学院驻村第一书记、村支部书
期刊
农村工作,千头万绪,做好它没有固定法则。但全国人大代表、淅川县九重镇张河村党支部书记张家祥,却凭着“用心”和“得法”这两样法宝,带领全村走出了一条“优化结构—区域发展—市场运作—企业管理—兴村富民”的发展道路,使张河村实现了由穷到富的转变,被当地父老乡亲称赞为带群众致富的好党员、好支书、好领路人。   张河村位于南阳市淅川县九重镇,这里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渠首所在地,一马平川,土地肥沃。20世紀80
期刊
贫穷限制人的想象力。   2000年前的东坪村,不是一般的穷。这里地处南阳市西峡县太平镇的深山老林里,素有“八山一水半分田”之称。全村235户900多人,只有耕地306亩。   “最穷的时候好多人家一家只有两身衣服,谁出去办事谁穿好一点的。有的年景,在地里点包谷,包谷种子还没点上就让人吃完了。”村党支部书记吕振华说,原来真是穷啊,200多户人家分散在一个个沟沟岔岔里,有的人一辈子没有出过山,二十世
期刊
“高手在民间,好东西在基层。”南阳市内乡县七里坪乡乡长王学续说起后坪村的变化,直言党支部书记王金贵抓党建能够抓到点子上,方法多,不仅管用而且好用。他创建的“三带五联”工作法,治好了懒人、致富了群众,特别值得一说。   后坪村扼守着宝天曼景区的大门口,是个集面村,三条公路穿村而过,省内直通南阳、内乡,省外直达湖北襄樊,人多、车多、事多。全村778户、2892人,常年居住者2500多人。全村15個自然
期刊
完粮徐村是老先进,村党支部书记韩金山也是老先进。   南阳市社旗县陌陂镇完粮徐村有一个美丽的传说,感人的故事祖祖辈辈口口相传。明末清初的时候,这片富饶的土地上突然来了几户人家,“交皇粮”的时候,几户人家抢先完成了任务。“县太爷”巡粮到此,问他们是哪村的?一人说,才落户到此,还没有村名。那你们姓啥?“县太爷”不依不饶。那人答道:姓徐。“那你们就叫完粮徐吧。”   完粮徐村下辖3个自然村8个村民小组,
期刊
王玉森被任命为津湾村党支部书记,正好是1995年该村被列为后进村整顿的时候。南阳市新野县新甸铺镇津湾村是白河沿岸的传统农耕村落,耕地3236亩,人口3028人,12个村民小组,76名党员。   那时候的津湾村,只能用一穷二白来形容。25年前,一说到津湾,群众就说:“南津湾,荒沙滩,遇水淹,没吃穿,有女不嫁南津湾。”   “南津湾难啊!”王玉森说,回想25年前刚任村党支部书记的时候,面对穷困潦倒的集
期刊
京西稻,属优质粳米,米粒椭圆、晶莹透明,煮熟后清香有弹性,口感黏而不糯,产地位于北京市海淀区上庄镇。其中,北京京西稻作文化系统已于2015年入选第三批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名录。   历史溯源   京西地区水稻种植可上溯至先秦时期,到东汉已有明确记载。辽、金时期,已是“粳稻之利,几如江南”。明朝迁都北京后,周边稻作生产开始供应宫廷。到清朝时,京西水稻得到多位皇帝的推广,康熙皇帝亲自耕种;雍正皇帝下设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