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的草原

来源 :悦游 Condé Nast Traveler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hsdh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进入甘南桑科草原,你会先经过成片的“藏家乐”,那里兜售着简易包装后的牧民生活——锅庄舞、骑马、玻璃阳光房,偶尔还有几间“乱入”的蒙古包。
  但当你穿过这些浮尘,驶入草原深处,就会看到不一样的东西。异乡人与本地人以对土地和游牧文化的热忱,开办社会企业、创造可持续性的度假方式,是他们正在定义草原的新型格。
  青山环抱的拉卜楞寺正在进行建寺三百多年来的第一次大修,修缮已进行了三年。从贡唐宝塔上俯视大小经堂、佛殿、僧舍,百废待兴,僧人提着取水的铜壶穿堂过巷,工人码放着修补的建筑材料。不过,扬尘并不会让大金瓦寺和文思学院经堂黯然失色,在高原的艳阳下,鎏金法饰、绿琉璃瓦映着大夏河水和苍翠的大林棵,熠熠生辉。
  在甘南藏族自治州,大地结束了黄土高原的苍凉和干渴,在壮美的青藏高原向西南隆起之前,铺陈出诗歌一般的草原。游人被桑科草原或是拉卜楞寺吸引至夏河县,不过,大多数人只是停留在了喧杂之中。身旁的汉族中年男人和导览的僧人之间发生了一段有意思的对活。


藏族与美国混血的
德清在合作市仁多玛村开办
了诺乐牦牛绒手工坊,
雇用当地藏民,她身旁的
完代就是员工之一,
如今已成为染色部负责人,
兼作产品模特。

  “拉卜楞寺在藏传佛教格鲁派里能排到第几?”
  “格鲁派六大名寺之一。”
  “这间是第几?”
  “六大名寺之一。”
  汉族男人仍不善罢甘休:“那是第几呢?大昭寺第一……”他兀自数了起来,僧人只好无奈地笑而不语。
  “没有这样分你是第一、我是第二的……”身边的藏民忍不住嘀咕了一句。似乎都没错,同一棵草摆在两人面前,他们也许看到的都是不同的世界。
  好在勒姆仁慈领着我分开了人流和车流,及时逃离了喧杂。在波特兰大学修读人类学回国的青海人勒姆曾为改善西部的公益组织工作,现在是桑科草原诺尔丹营地的经理。她带我穿越到一街之隔的一间店铺里,里面挂满了来自大地的织物。“大地”——直觉让我如此描绘那些织物的色彩,就像是从藏区的大地上生发出来的,多彩却彼此和谐。那是暮色一般的橘、寺院墙壁一样的赭石、雨过后天空的青。“这些都是诺乐工坊(Norlha)生产的牦牛绒产品。”
  墙上的照片里,一位藏族青年身披“大地的色彩”坐在雪域高原上,侧身面对镜头。宽檐帽下那张深邃的面孔,像融进了日头的温度。“明天你去诺乐就会见到他,他被祖母拎到诺乐工作的时候还是个十几岁的小毛头,祖母怕他去城里学坏了。现在他已经是染色部的头儿了,顺便客串公司的产品模特。”勒姆说。


拉卜楞寺的小和尚有
同龄人一样的天真烂漫,
不过他们中的大多数不太喜
欢游人的镜头,拍照时请先
征得同意。

  牦牛绒编织的他乡与故乡
  诺乐如今是藏区小有名气的社会企业,前来考察学习甚至模仿抄袭的人都不在少数。接近诺乐工坊的路并不太难走,从拉卜楞寺所在的夏河县出发,经过一个多小时风光秀丽的高速公路就能到达合作市。巍峨的米拉日巴佛阁耸立在市区内。高速路的结尾被一条施工中的乡间公路替代。
  “毫无用处的宽阔”,诺乐的创始人德清·雅诗(Decllen Yeslli)形容那条在建的乡间公路。毕竟,在通往合作市乡下30公里的仁多玛村的路上,我们几乎没有遇见一辆车。正是七月,开满山坡的油菜花田和外地养蜂人的蜂箱散在路边,最后我来到一片真正的宁静之处。
  这座村庄看上去与其他村落没什么两样。它普通,但美得丝毫不逊色。村中心有座历史悠久的藏传寺庙,村民每天都要转经、转庙、转塔。不过,与拉卜楞寺相比,这里宁静得多,你能听到鸽子扇动翅膀的声音,好像那让你更容易接近藏族人的精神世界。几个等着上课的本村小和尚围在寺庙前的广场上嬉闹,他们正在焚香,好让自己的憎袍沾上好闻的香味。
  诺乐工坊就在村子入口处的山坡脚下,一排金字塔玻璃屋顶的藏式厂房,面前是一座连着一座让人想不断翻越的绿色缓丘。在工坊的大门前,我见到了照片中的青年,他正跨上一辆摩托车准备回家午休。一街之隔的不远处是仁多玛村的新村。从工坊陆续走出来的妇女和男人几乎都来自这个常住人口不过干人的藏族村落。他们大部分人过去以放牧为生,没有上过学,更不擅长纺织,如今却从他们手中诞生了登上国际T台的漂亮织物。
  德清已不是12年前那个初来青藏高原、举着摄像机的美国大学毕业生,她和美国母亲一样,嫁给了藏族人,现在有了两个藏族性格的女儿。但她的身,本仍是少女一样的瘦小,藏在一件朴素的牦牛绒斜襟上衣里。我们刚在诺乐旅馆的客厅里用完午餐,这是为来自世界各地的客户准备的现代化住处,兼有藏式风格和良好的采光。格桑花和草原上的风干花随意地插在陶罐里,圈椅、老藏柜、旧木箱、藤编竹篮意趣盎然地散落在各个角落。
  我和另外两个住客打了照面。一个是德清的朋友、哈佛毕业的财务顾问旦增,他特地从美国来帮她评估可复制的诺乐模式。另一个来中国旅行的美国姑娘Kira是孩子的英文家庭教师。
  “牧民们喜欢塑料花,会专门买来装饰在屋子里。”德清淡淡地说。不过,对于牧民的生活习惯或认知差异,她从来“不批评”。客厅里有德清在草原上摘的野花,也有许多从村子里捡来的旧家具。经过简单的装饰,牧民们发现,原来他们拥有的东西可以这么美。


安多藏区以产宝马
著称,一匹赛马往往是牧民
家族的荣耀。

  当然,若不是德清,牧民也不会知道他们能创造出那么美的织物。牦牛在藏族牧民生活中扮演生活支柱千百年后,这是第一次,牦牛绒被发现和珍视,创造了新的财富和坚守文化的机会。青壮年不必远走异乡,而是可以和妻儿、父母生活在一起。勒姆曾跟我描述她第一次在诺乐见到纺织中的妇女时的感动。“在普通藏族人的生活里,四五十岁的妇女只能在家照看牲畜。现在她们拥有专业技能并创造出作品!”勒姆闪亮的眼神重现了那一刻的光芒。
  但只有亲自走进那座玻璃屋顶的现代工坊,才能更深切地感受那种打动。高原清澈的阳光从屋顶透射下来,照亮着作坊和劳作的藏民。从两岁小牦牛身上手工采集的牦牛绒,经过手工捻线、纺织、清理、染色等一道道工序,成为柔软、耐用、时尚的牦牛绒披肩、毛毯。
  沉甸甸的红珊瑚项链从妇女的脖子上垂落到工作台上,她们低头处理着每一个线头,熟练的双手保证每一件披肩都像母亲的手一般温柔;有的人习惯一边工作一边唱诵祷文;负责检查毛线质量的藏族大叔仅凭外观就能分辨出捻线出自他的老婆、邻居还是女儿;从没念过大学的村民学会用电脑做库存管理、控制发货,在电脑的另一头,可能连接着Lanvin、LV、Balmain这样的顶级客户。
  德清应该也会庆幸当时并不是拍下牧民的穷苦,带着照片回到美国成名,而是在世界的屋脊上扎下根来,用牦牛绒为牧民的生活带来改变。现在诺乐有124名员工,116人来自仁多玛村。他们有了稳定的收入,今天这个作坊是村子里雇员最集中的地方,滚雪球式的经济效应在村子里发生,比如开了两个餐厅、一些小商店,还有精明的小贩等到发工资那天来叫卖些东西。
  还有些变化,比如走在村子里,你能一眼辨出诺乐的员工——他们的衣着比一般的藏民干净、整洁、时尚。每周洗一次澡,几乎是德清对员工唯一的强制化规定。这里也比其他村落更干净,诺乐给村子安置了垃圾桶,带头进行大扫除,那些被小伙子们形容为像“狗皮膏药”的草原垃圾被清理一空,村子变得“像新生的婴儿”一样。
  傍晚,我穿过小溪走向对面的山坡。它不是一处叫得上名字的景点,却比那些旅游书本上的草原更打动人心。你甚至可以走到高高的草坡顶上,什么也不做,吹风、看云、看着阳光下的诺乐厂房和村庄。不过等到夕阳西下,诺乐旁的员工篮球场上就热闹起来了。在每个人都在丢失故乡的今天,仁多玛村的男孩子们不必走了,他们在破旧的球场高高跃起,投出漂亮的一球。


诺尔丹曹地帐篷
结合了藏民游牧帐篷的
特点,增添了舒适性和保暖
性,帐篷内设有传统火炉。

  真实的草原
  回到夏河,勒姆为我安排了牧民家访。扎西卓玛的帐篷在桑科草原深处高高的草甸上,挨着另一户,与其他帐篷就离得远了。时近中午,几百头牦牛和羊早已散落在牧场四处,偶尔几只旱濑从草丛里冒出头来。卓玛是草原上的美人,但看到相机还是羞涩地躲藏起来,转身取出一只瓷碗,放上一些酥油,冲入茶水,做起糌粑给我们吃。
  每到六月,卓玛和丈夫就会赶着牛羊在这里度过整个夏天。帐篷里的家什一眼就能扫全,中央一条土灶,角落的大皮袋里装满糌粑面,几个藏式木箱,一两张床。她没有手表,每日的琐碎劳作却能从清晨三四点一直持续到深夜,挤奶、做奶酪和奶油、捡牛粪……这还不包括牧群面临的潜在危险,比如狼或传染病。而牲口的价格也总是忽高忽低,自己完全不能控制。
  “以前十多户帐篷连在一起,等月亮出来,每家小孩就一起玩。我那时和这些孩子一样,鼻涕流到嘴巴里,可能鞋都没得穿。”在牧场长大的诺尔丹营地向导加央尼玛对我说,他坐在开满格桑花的草原上,随手折了根狗尾巴草叼在嘴里。但现在,孩子们因为上学的需要,都不得不与放牧的父母分开,与祖父母生活在县城或乡村的定居房里。不过此刻,卓玛放了暑假的两个孩子在草地上翻滚,泥巴糊满了脸和衣服,连被母亲训斥几句也是笑嘻嘻的。
  这是甘南藏族自治州草原上牧民的常态生活。夏季的草甸会给人以天堂的错觉,尤其是习惯了雾霾的城市人来到这里,都会感受到瞬间的敞亮,就像推开一扇落灰的窗户,风一股脑儿地涌了进来。但这种梦幻会让人忽略它严苛的一面——没有电、没有自来水、辛苦的劳作。这让草原上的人和羊群都看似渺小了许多,有种说不出来的寂寞。
  只有轰鸣而过的摩托车会打破这种寂寞。年轻的牧民迫切想要融入当代社会,比起草原上的骏马,他们更迷恋“铁马”的轰鸣。大人发现越来越难以说服年轻人留在牧场,有的也希望孩子考上大学,过与父辈完全不同的人生。我一度觉得这是任何一处落后乡村走出去的宿命。不过,对另一些藏民来说,一匹真正的宝马仍是心中无法撼动的精神和物质荣耀,他们找到了走出去之外的生活的新可能。
  陌上花开缓缓归
  “哒哒哒……”三匹骏马从花丛深处疾驰而来,马背上一位红袍喇嘛、两个小伙,喇嘛的宽袍大袖在风中鼓成大红灯笼。剑拔弩张的阵仗足以营造一部武侠小说的开篇,可那匹小白马忽然扭了头,云淡风轻地踱步开去。众人大笑,梳着灰白小辫的老阿妈眼睛弯成月牙儿,画风转为一曲田园牧歌。
  “那是塔尔寺仁波切寄养的马,倔得很,不让人骑。”依旦杰布也笑着,微卷的黑发从宽檐帽下露了出来,那位喇嘛是他的哥哥。他与妻子德清不同,德清把藏族文化送到世界其他地方,依旦经营的诺尔丹营地是把藏族世界打开给来者看。最文质彬彬的安多汉子也有驭马的本领,在传说中格萨尔王赛马称王的地方,依旦向来客还原真正的藏区游牧生活。   营地草长莺飞的辽远让人心醉。过去这一地区是茶马互市的主要贸易点,联络着西域、西藏、中原和西蜀。现在,格桑花和灌木丛挤满草原,诺尔丹的12间木屋和藏式帐篷就从这看似无边的大地深处长了出来。
  依旦从2014年起经营这间奢华草原营地,“我曾反复问自己什么是奢华。那是一个人融入自然的,本验,置身于它所创造的奇迹与光芒之中”。这位归乡的游子一定看到了迷恋“铁马”的藏区青年和其他“藏家乐”经营者没看到的东西。我曾在来路上经过一间间草原围场,那里停满了车辆,排列着玻璃阳光房,兜售着简易包装的牧民生活——锅庄舞、骑马、藏餐。不过,牵马的牧民孩子不喝酥油茶而是可乐,偶尔还有“乱入”的蒙古包。
  喧杂并未传到草原深处的诺尔丹。在我那间三面敞亮的木屋里,大地色系的牦牛绒毯和古董藏柜增强了静谧的氛围。树影如星光般撒落在露台上,清新静默的绿色山丘上白云流动。一切声音、气味、风都随着打开的窗充满整个房间。
  “每到春天,鸟儿们会在木屋下筑巢。”依旦指着他和妻子最喜欢的那间木屋。“第一次住在那儿,能听到啁啾的低鸣。隔一周再去,声音更大了点。再下一次,就更洪亮了。你知道幼鸟正在长大,这是一种令人愉快的‘噪声’,是自然的一部分。”在木屋中度过两天后,我明白了他说的这种感受。因为下雨时,鸽子们呼啦啦地飞来我的屋檐下,咕咕叫着。在那一刻,我甚至有点儿兴奋给它们提供了庇护所。
  不过,对习惯了惯常的奢华理念的人来说,你得接受一些挑战。换言之,学习一种与自然对活的语言。比如,房间没有自来水,更不用期待精致的浴缸,就像回到过去那样,你需要用铜勺从水缸里舀水洗脸;使用芬兰式环保厕所(这包括舀土掩埋排泄物,顺便完成堆肥的第一道工序);即便夏季,夜里仍有寒意,你要适时添加木柴保证暖和;唯一的淋浴桑拿房和淋浴头是营地里为数不多的公共设施。
  但这些“设计”只是为了让人在舒适的前提下尽可能贴近草原生活,并减少对草原不可恢复的影响,这是藏民依旦对自己身份的尊重。卫生用纸会被回收到夏河县,粪便作为肥料,连木屋都是建在用轮胎和木桩搭起的地基上,这样它们就可以像帐篷一样移动和拆除,保护草地。当冬季营地关闭时,这片草场又将重新成为上百头牦牛和四百多只羊的家。绝对的自然永远是这里最奢华的东西。
  今晚的菜单有个好听的名字:牦牛传说。帐篷餐厅里,羞涩的藏族小伙给炉子添了炭火,他没上过学,以前在寺院当阿科(和尚)。“服务生的培训周期都很长,他们性子野,但我们不想扼杀这部分天性。”勒姆说。因为不识字,哪怕简单到核对客房物品清单都全凭记忆。不过,小伙利落地端来蕨麻沙拉、撒着海盐的牦牛骨髓、糌粑酸奶和馍馍汤。这些食物混杂着熟悉又陌生的滋味。大厨安迪以西餐手法改良了藏餐,让菜肴符合美味、健康的现代需求。“这个季节只要走到山上,就有新鲜的蘑菇和大蒜。”安迪说。
  不远处,拉卜楞寺的僧人正在草原上过着香浪节。每年农历六月,寺庙僧人有到桑科草原野营的习俗,整片草原被染成僧袍的红色。小和尚们玩着篮球“三对三”,或踢着不止22人的足球赛;打排球的小和尚得分了还会高兴得凌空翻跟斗;老和尚则在河流旁独坐念经。此刻,他们不再是拉卜楞寺来去匆匆、躲避着镜头的僧人,和初来此地的我或其他藏民一样,都是深深地爱上这片草原的人。
其他文献
成都群光君悦酒店于今年年初亮相“天府之国”,为成都带来君悦品牌大胆、细致、热情的款客之道,为宾客提供多元文化体验,共享非凡生活,传承成都文化,同时也凝聚全球设计精华。  匠心独运  成都群光君悦酒店的室内设计由屡获国际大奖的美国纽约季裕棠设计协会倾力打造。其设计从成都丰富的文化遗产与法国文化精粹中汲取灵感,两种文化均冲破各自地域限制,对塑造社会形态、丰富世界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占地开阔、景致丰富的
期刊
RIMOWA总裁兼首席执行官迪特,莫尔斯策克(Dieter Morszeck)以日语Konnichiwa(大家好)问候语的方式揭开了新产品目录,照片拍摄于日本。RIMOWA通过该产品目录开启了探索之旅,参观了日本多个地方,拜访了许多能体现这个国家严谨品质的人物。激动人心的描述和报道使得人们对日本迷人的特性有了多种了解,同时又表现了与优雅的RIMOWA旅行箱的联系。  首先,RIMOWA不同系列的新
期刊
在由山地构成的不丹领土上,所有城市无一例外地坐落在山间谷地。在这趟七日之旅中,你将驾驶越野车,自西向东穿越不丹的中央地带,翻过一道又一道垭口,进入一个又一个山谷。雪山、激流、森林、幽谷、野生动植物到处可见,景色随着每座山谷小气候的变换千差万别。你可以随时在心仪的风景前驻足盘桓,思索“幸福”的含义。  挑战 不丹山路崎岖且目前全国正在兴建公路,不熟悉路况对自驾越野的旅行者是个考验。策略在不丹自驾越野
期刊
伊豆,距离狂热的东京只有百多公里,却依旧保有着“乡下人”的质朴和友善。这才是让文人墨客、达官显贵流连不已的东西。  无论如何,伊豆的魅力都在于它纯净的乡野之气与自然的山海之味。  穿着深蓝色和服的中村康宏先生累得满头大汗,他从星野界·热海的一层楼搬上来两大盆松柏盆栽,还有若干制作盆栽的工具:剪刀、土石、陶盆——虽然寒冷的冬天已经过去,但中村先生还是累得气喘吁吁,豆大的汗珠从他的脸颊流下来,他顾不上
期刊
这个国度以玫瑰、酸奶和葡萄酒闻名遐迩。但对大多旅游者而言,此地仍然遥远且陌生:东邻黑海,巴尔干半岛硝烟弥漫的历史为保加利亚蒙上了一层迷雾般的面纱,而昔日共产主义痕迹尚存,又让人似曾相识。  首都索菲亚向南,一条国道直通希腊。行驶约两个半钟头,即将驶出国境之时,往东折入通往小城梅尔尼克(Melnik)的马路。梅尔尼克盛产葡萄酒,据说丘吉尔都对这里的酒情有独钟;而历史上,此地亦因烟草和手工业而繁荣。1
期刊
马哥孛罗酒店集团旗下首间奢华品牌酒店——成都尼依格罗酒店四月中旬初举行盛大晚宴,以精彩的艺术表演庆祝开幕一周年。活动以“成都文化与艺术之旅”为主题贯穿整个晚宴。酒店管理层团队在优雅玻璃屋悦廊亲自迎接每位莅临的嘉宾,绕经花香扑鼻的、布满优雅玫瑰花的隧道,最后移步到尼依格罗宴会厅,品尝香槟和精致小吃。当地著名画家在乐队悠扬悦耳的音乐衬托下,即席于宾客面前表演绘画艺术。  在尼依格罗宴会厅大门打开的一刻
期刊
《云南通志》载:“汉武帝元狩间,彩云现于南中,遣使迹之,云南之名始此。”今次,我们抛弃都市的浮华与骄躁,与摄影师朱英豪一起慢悠悠地再访云南,并通过光影记录属于云南朴实却耐人寻味的如诗美景。从传教士带来的闻名世界的小粒咖啡,到色彩斑斓、芳香四溢的扎染作坊,到几乎失去传承人的甲马文化,看时光留存下的一切过往。  “过去有限的十几天里,我走在开满梨花的田间小径,跋涉到彝族山村百年咖啡老树的脚下,钻进白族
期刊
无数人都有一个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梦想。来到塞舌尔,没有什么是必须做必须看的,远离喧嚣世界,不就是为了享受这没有繁杂、没有污染的片刻吗?纯白的沙滩,椰林密布,海风吹拂,美丽珍贵的海鸟,淘气玩耍的热带鱼,热爱音乐的岛民,还有什么比这更吻合你脑海里浮现了千万次的度假画面呢?  奢华海岛酒店等着你  初夏,你也许已经开始了自己的度假计划:来一场远行,找一个绝美的海岛度假,是让每一个夏天完整的方法。可是对
期刊
HaymanIsland Resort整個酒店位于茂盛的热带花园和天然植被中。阳光、泳池、海滩、棕榈树遍地的海曼岛热带风光。Inkstone餐厅里的果味鸡尾酒。/Daydream Istand Resort海边运动项目的工作人员。帆船运动的客人与教练。梦岛处处散发着隐秘平和的海岛氛围。Inkstone餐厅的午餐。梦岛,袋鼠入室?  三十多小时的飞行,转机三次后终于落地了。  抵达圣灵群岛机场时刚好
期刊
在科西嘉北部乡间的野生鼠尾草和香桃木之中,气派的度假别墅和时尚酒店如雨后春笋般崛起。现在就去吧,趁着那里天地还算清静。  科西嘉是个有点让人说不清的地方。巴尔扎克曾描绘它是“沐浴在意大利阳光中的法兰西岛屿”。这里是拿破仑的故乡(1769年割让给法国以前,科西嘉一直是热那亚的领土),广播里成天播放意大利流行歌曲,撒丁岛近在咫尺。不过,科西嘉首先还是科西嘉,它有自己的语言、文化和性格。巴尔扎克在小说《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