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小康:零起点,送卫星上天

来源 :大学生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ie4921954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南京理工大学机械工程专业2013级硕士研究生于小康,和同学一起做了一件在很多人眼里不可思议的事:送卫星上天。
  他和大多数同学一样,原本也是过着每一天从宿舍到运动场,图书馆到实验室的校园生活,喜欢爬山、跑步和打羽毛球。但是,他又从实验室走到了发射场,从监测站走到了“挑战杯”赛场,与他的师兄弟们将“南理工一号”微小卫星送入浩瀚天宇,书写了大学生自主研发卫星的传奇。
  于小康最喜欢的电影是《阿甘正传》,在研发之初,他鲜明地体现阿甘的精神。“南理工一号”微小卫星研发团队的成员们基本没有接触过卫星的相关知识,大多是机械设计和制造专业。于小康也是如此,而他又比其他人的“转行”压力更大。
  接触卫星,是从本科阶段的末尾开始的,他的研究生导师是研究立方体卫星研制的张翔老师,本科毕业设计的内容是卫星地面站系统的研制,张翔老师给他提供了很大的帮助:找相关方面专业的老师,出差去北航参观等,让他对卫星地面站系统有了深刻的认识,在地面站建设中,锻炼了他的沟通协调能力。
  卫星地面站的项目结束后,于小康开始负责卫星姿态控制系统的研制,老师给了他很大的发挥空间,让他在这个过程中快速地了解了姿态控制系统的原理和研制流程,迅速提升了专业能力。由于该项目组刚成立不久,人员不足,一直没有人负责卫星研制的重要组成部分——通信系统。在老师的劝说下,于小康经过认真的思考,决定接下卫星通信系统的设计工作,“这是个巨大的挑战,因为本科学的是机械,通信对自己来说是零基础,说得严重一点,这是人生道路的选择。”
  对于这样一个选择,于小康今日的评价是“好奇杀死猫”,通信的东西并没有自己想象的那么容易,很多的基础知识要学习,项目前期工作很难展开。为了入门,他闭关修炼了两个多月,把通信相关的基础知识学习了一遍。一开始压力很大,因为很多基础的东西不方便一直打扰老师,他就靠着图书馆和电脑自己啃。先是网上搜索专业内容,再请教相关专业的同学,下载软件练习。
  “经常有沮丧的时候,一开始,基本隔一两天就会出现厌学心理。”于小康在那段时间里打印的材料就有两三公斤。幸好,不断的学习后,积累下来的知识最终内化成力量,让他慢慢有了自信。他开玩笑说,是自己自嘲的心态、要强的心理,帮助自己最终取得了胜利。
  卫星正式开始研制的前半年,是研制进度最为紧张的时候,团队所有成员无一例外都没有休假,几乎每一天都是凌晨一两点“下班”,通宵达旦更是家常便饭。工作内容非常细致繁琐,研制必须一丝不苟,一颗螺钉一根线缆都关乎成败,比如卫星的拆装调试——卫星由很多电路板组成,不仅要不断丈量各个薄厚不同的零件间的距离,为保证每块电路板可以水平地放置,还要不断地进行调试。
  2014年9月,为了争取进入酒泉的入场券,卫星进行了振动试验、热控试验、通信试验、无线对接试验、半物理仿真试验等等,以确定卫星可以适应升空时的剧烈振动、太空冷热交替的温度变化、复杂的电磁环境等等。这些实验都需要达到航天级标准,要远高于工业级标准。为此,于小康和队员们废寝忘食,保证了卫星的环境试验过程中未出现一起失误。
  在卫星的研制过程中,团队成员遇到许多技术上的难题和瓶颈,他们没有退缩,更没有逃避,而是遍访名师,虚心求教,先后拜访了数十位不同领域的专家教授。“南理工一号”的研制经费非常紧张,为了节省开支,在各种外出试验中,他们从不乘坐飞机,就连远赴酒泉发射场都是坐火车往返,在火车上的时间记忆已经模糊,至少一天一夜。于小康回忆,因为怕卫星掉在地上有所冲撞、损坏团队的心血结晶,卫星全程都放在火车床榻上,晚上,团队的一个师弟就抱着它睡。
  2015年9月25日“南理工一号”搭载“长征11号”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成功那一刻,“我们真的觉得我们之前的努力是值得的,我们把这件事做成了”。
  2015年11月20日,在第十四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的赛场上,于小康作为主要成员参赛,负责作品的答辩工作。从准备报告、作品说明书、答辩PPT到现场展板制作、PPT排练讲解,于小康和他的团队一点不敢马虎,他知道,评委们唇枪舌剑,问题都很尖锐,参与答辩需要自己对整个卫星系统有全面的了解,也要具备很强的现场应变能力。
  于小康和他的团队完成得很好,最终,南京理工大学与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并列第一,共同捧得“挑战杯”。此次大赛中,“低成本立方体纳卫星”一举夺得特等奖,这为学校捧得“挑战杯”立下汗马功劳。
  于小康也在各种尝试和工作中找到了自己的新方向——毕业后,成为华为的销售经理。
  这个看似和之前研究经历不相同的选择,实际经过了深思熟虑。“我感觉自己还是比较适合销售,主要是制定产品解决方案,通过与客户的充分沟通,满足客户的个性化需求。”新的方向意味着新的挑战,而于小康,又将启航。
  问:你在大学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答:回想大学的七年时光,留下最深印象的还是读研的三年,也是对我的人生影响最深的三年。在这三年里,我和同学一起完成了自主研发卫星“南理工一号”,并成功发射。这期间老师们提供了很大的支持,首先是我的导师张翔老师,他确定了我未来的方向。他也是全程指导,让我联系卫星通信的专家莫乾坤老师,他有多年的卫星通信系统设计经验,同时还有于永军老师,在通信软件实现和系统调试上提供了很大的帮助。当然也离不开师兄弟们的无私帮助,正是通过这么多老师和同学的支持和帮助,才得以保证卫星通信系统能够研制完成,卫星成功发射。
  问:什么时候对自己的规划有个清晰的认识?
  答:没有具体的规划,想的就是能够多经历,多锻炼。不知道自己想干什么、能干什么,但知道自己不喜欢什么,选择做通信系统也是基于这个考虑。
  问:是否做过最艰难的选择?
  答:转行做通信,挑战很大,想的就是可以学习更多的东西,敢于挑战。
其他文献
电视剧《平凡的世界》的热播,再一次引起了观众的关注与热捧。2012年2月,山东大学文学院在全国十省的城乡进行了“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接受调查,读过路遥的《平凡的世界》的读者占38.6﹪,位列所有茅盾文学奖作品第一位,读者中以在校学生和青年人居多。陕西省作家协会副主席、延安大学文学院院长、《路遥传》作者厚夫教授,多年来致力于深入研究路遥及其作品,为此笔者专访厚夫教授,了解了《平凡的世界》的创作经历,
由挪威科技大学两名大学生创办的公司推出一款“电影头戴(MovieMask)”。拉开头戴上的拉链,可放入手机,通过内置特殊光学器件,实现影院级画面。
“我以前觉得大学存在就是存在了,还真没有想过这方面的历史。”张艳坦言。在这门课上,张艳和同学们会了解到中国的教育传统、中国大学的精神从哪里来,会探源西方的教育传统,从中世纪大学到独特的牛津、剑桥,德国洪堡大学的创新,以及充满矛盾冲突的现代大学等。  特别报道  回想起来,刘圣沿最大的感叹是这门3个学分的课,完全是用了10学分的力气学下来的,要说不满,他觉得是投入与产出比过于悬殊,应该大大提高学分才
黎欣建的求职经历不像大多数人那样,经历海投——倍受打击——重拾信心——终获成功。他找工作的过程异常顺利,他的求职经历更简单到用两个词就可以概括:实习——留用。顺利的背后,黎欣建坦言自己其实从进大学的第一天就在做着准备……  大一凭技术挣钱  黎欣建是个标准的IT男,痴迷软件开发。中学开始,他就自学编程鼓捣代码。在暨南大学计算机专业读大一时,他已经不满足只是写写代码玩这样的小儿科,开始尝试接一些社会
相约咖啡馆  在报考研究生的时候,我就听到不少学长抱怨导师总“失踪”,很多需要导师指导的研究经常因为找不到导师不得不往后一直推。为了避免这样的情况,我特别在选导师的时候避开了在领域内颇有名气的大教授们,选择了比我们年纪大不了太多的新导师陈教授。与其跟着导师做大项目中的小实验,我更希望能够跟导师一起研究,真正让自己在实验设计和学术思维上有个大的提升。  开学后,陈教授约我们在校门口的咖啡吧里开会。咖
两个月1600张照片  2013年5月,黄燕研二,周围已有同学选择用旅行或公益来告别大学,黄燕也琢磨着如何让自己的大学生活画上一个完美的句点。  黄燕喜爱摄影,2013年5月,黄燕在中国摄影家协会官网上看到了本次摄影大赛的征稿启事,她注意到今年大赛新设了“女性”主题类,这引起黄燕的极大兴趣。  作为一名大学生,黄燕知道自己无论在资金、设备、时间还是生活阅历等方面都难以驾驭宏大题材,她最熟悉、最有感
以前,大学往往在城中心,城市一发展,大学也随着发展,没地儿了,便要往外搬搬。1953年北大随着全国的院系调整合并,新北大成立,整个学校从皇城根的沙滩搬到了西郊,也就是现在繁华至极的海淀中关村。然而,在当时,同学们对这样的搬迁,也是尽诉奔波之苦。《穆斯林葬礼》一书,详细描述了在北京大学上学的女主人公韩新月如何在周末要坐三四个小时的公交车才能从西郊回到她在城里的家,而一遇到刮风下雨的天,从家里回到西郊
2014年9月,钱航被保送到中国石油大学读会计学硕士。和中国石油大学的学长学姐交流中,钱航了解到硕士期间公派出国的机会比较少,钱航想起两年前很快通过AIESEC去海外做志愿者的经历,她当时了解到AIESEC除了海外志愿者平台之外,还有海外实习平台。钱航通过AIESEC分会的审核,缴纳了2500元会费后,开始在AIESEC提供的海外实习平台上找感兴趣的公司和职位。  10个月实习,想在德国读研究生 
在美国的汉学研究领域,哥伦比亚大学的东亚系鼎鼎有名。哥大的东亚系最早是汉学系,它不仅是美国第一个汉学系,它还拥有一所总藏书量达870万册的中文图书馆(现名为东亚图书馆),是在美学者研究汉学的重要阵地。和许多院校的历史一样,哥大的东亚系也是由人慷慨捐赠才得以建立。在哥大东亚系的介绍资料里,一开始就回顾了当年的捐赠信:“奉上一万二千美元支票作为贵校中文教学捐款(I send you here with
保研失败,仓促考研  大三上学期结束时,看着自己期末考试的成绩,雨晨满意地笑了,他心里盘算着:按这个成绩,排名前十肯定没问题,学校这几年保研名额有所增加,保研应该问题不大,再不济,自己有熟悉的导师,专硕肯定没问题。如此,可以欢欢喜喜过大四了。开学后,周围的同学纷纷行动起来,找工作的忙着投简历,跟雨晨一样有读研意向的都忙着报班做准备,只有雨晨每天乐得逍遥,在校园里闲逛。好友实在看不下去了,劝他做两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