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组表现手法的辨析

来源 :语文周报·高中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T47910277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表现手法是高考考查表达技巧的重要内容,也是诗歌鉴赏中经常考查的重要知识点,而对比与反衬、动静结合与以动衬静则是表现手法之中经常考查又让学生难以区分的重点,学会辨认和运用它们则显得尤为重要。那么如何准确区分和识别它们呢?下面谈谈自己的见解。
  (1)对比与反衬。对比是比较中的一种,反衬则是衬托中的一种,两者均是将两个性质不同的材料放在一起比较,达到肯定一个,否定一个以突显某种形象,意思和情感之目的的表现手法。它们的不同在于用于对比的两个材料在文中地位相当,同等重要,没有主次之分,共同服务于作者写作目的;而用于反衬的两个材料在文中地位不等,有主次之分,一个材料衬托另一个材料。例如: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今年元夜时,月与夜依旧。不是去年人,泪湿春衫袖。”(《生查子 元夕》欧阳修)。诗人为了表达爱情遭遇的伤感与苦痛,将“今年”与“去年”元夜时情景作比较,以突出去年元夜的幸福和今年之夜的孤独伤感。两种现象性质相反,但同样重要,无主次之次。
  再如“花前失却游春侣,独自寻芳。满目悲凉,纵有笙歌亦断肠。林间戏蝶帘间燕,各自双双。忍更思量,绿树青苔半夕阳。”(《采桑子》冯延已)。词中写的“我”“独自寻芳”,“悲凉”“亦断肠”,抒发“我”失去伴侣后的悲伤之情,为主要写作对象;同时又写了“各自双双”的蝶与燕,为“我”之反面的次要材料,以蝶与燕之形象衬托“我”之形象,此处运用的表现手法为反衬。
  (2)动静结合与以动衬静。这两种手法都是写景(或环境描写)经常采用的表现手法。所写对象(环境景色)必须既有动景也有静景。它们的不同在于:动静结合手法中的动景与静景均为作者所要展现的意象,进而共同表现环境的生机、和谐或优美;而以动衬静则是“静”是诗歌表现目的,动景是陪衬,只为加强“静”的程度。例如: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暖暖远人材,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归园田居》节选)。陶渊明为了表现田园生活的自然,朴实,和谐,写了动景“狗吠”“鸡鸣”,又写了静景“榆柳”“桃李”,共同表现田园生活安新与温暖,因此这种表现手法为动静结合。
  再如“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题李凝幽居》节选,贾岛)。诗人为表现夜色之静,写了一个“僧敲月下门”的细节,“僧敲”之动(声响)使夜之静更静,故本诗此处的表现手法为以动衬静。
  只有知道以上两组重要表现手法的细微差别,才能从根本上掌握这两组手法,准确识别和运用,那么在诗歌阅读实践中才不会混淆不清,误答错答。
其他文献
课堂教学应被看作师生人生中的一段重要的生命经历,是他们生命中的有意义的构成部分。对于学生而言,课堂教学是其学校生命的最基本的构成部分,它的质量,直接影响学生当前及以后的多方面发展和成长。  笔者在以下几方面作了简单尝试,试图让学生学会自己去参与学习过程,既而走出一条通往综合发展整体提高的路。  一、在“活动”两字上做文章,为课堂蓄势  在每天正式上课前,班内会进行课前活动,内容包括古典讲解,诗词赏
期刊
一、提高课堂有效性探究的重要性  我们在教学中存在这样一个问题:课堂上老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痛苦,而且学生们也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尤其是职业学校,因为学生的基础普遍较差,接受能力也差,这种现象就特别明显。我们教师到底应拥有什么样的教学理念,掌握哪些有效的教学策略?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就显得格外迫切与必要了。  二、什么是有效的教学  有效的教学,就是教学的效益,是通过在一段时间的教学后,学生所获得
期刊
看到朋友C的留言,从字里行间感受到他在奋斗过程中渐渐累积起来的疲惫,想回复什么却对着电脑欲言又止。四年前,他还在读大学,在自己经营的酒吧里,他和我谈起他的酒店王国的梦想,言谈间满是豪情壮志。毕业后的第一年,他在一家广告公司上班,他告诉一个女子,“一个人事业的高度,是由他的眼界决定的”,所以,他的人生规划的第一步,从选择广告策划这个可以接触各行各业的职业开始。他会在深夜赶文案,偶尔疲惫却依然意气风发
期刊
儒家文化作为汉文化的核心文化,几千年来,对于统治阶级维护社会稳定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而构成儒家文化的思想基础便是忠孝思想。忠孝思想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中国传统伦理观念中的核心内容之一。忠孝思想以其强大的生命力在中华文明的进程中不断发展和完善,成为中国封建文化甚至是我们这个民族的两大精神支柱。  一、关于“孝”的思想  在中华民族的发展进程中,社会形态逐渐演变成以家庭为单位,这需要家庭成员形
期刊
诗歌阅读是语文教学的难点,也是重点。学生语文素养的高低很大程度上体现在诗文阅读能力上。面对诗歌教学,我们是否也陷入了这样的困境:诗歌阅读到底要注意什么?  《隋唐演义》中,混世魔王程咬金只有三板斧,可是因为这三招简捷快速,许多名将败在他的手下。诗歌阅读虽难,但也有规律可循,有法可用。诗歌阅读我们不妨用好这“三板斧”:  第一板斧:看文题,明诗意  题目是文章的眼睛,往往揭示文章的中心,对理解词义及
期刊
对于韩信来说“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而对于语文来说,我要说“成也积累,败也积累”。那么如何积累才能助语文一臂之力呢,根据几年来的教学经验,我感受如下。  首先要让学生准备一个有一定厚度同时质量比较好的摘抄本,让学生感觉比较重视,不能胡乱对付。每个人都要有一本课外书,或读者文摘,或意林,或满分作文,或教材积累等,相互之间可交流着看,把看的好的感受写在这本漂亮摘抄本上。  然后,对摘抄的内容要做出明确
期刊
无论经过多少年,往日的回忆依旧炽热,旷野的风吹过窗棂,仿佛又闻到了那荷花的清香……  犹记得小时候,妈妈十分爱花,当时我家院落虽不大,但被妈妈的花装扮起来却显得十分温馨美好了。  那年夏天,妈妈您执意在院中种下荷花。还记得移花那天您是多么地高兴啊,亲手把花栽种到池塘中,听说荷花要种在淤泥之中,您还专门托人去寻了些河底的淤泥。花终于种下了,您也欣慰地笑了。  就是那时,我被亭亭直立在池塘中的荷花所深
期刊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语出《史记·李将军列传》:“谚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此言虽小,可以喻大也。”原意是桃树不招引人,但因它有花和果实,人们在它下面走来走去,走成了一条小路。比喻人只要真诚、忠实,就能感动别人。说李广将军通过对士兵的体恤而获得士兵的拥护。这给了我一个启示:相较于狂风暴雨,春风化雨更能在无声无息之间滋润万物。  “师者所以传道解惑也”,这是韩愈给老师下的定义。那么这“道”、“惑”
期刊
“没有文言文,我们找不到回家的路”。著名语文特级教师韩军用这种诗意的语言使许多热爱传统文化的人们产生共鸣。而现在高中生独立阅读课外文言文的能力实在令人担忧。在高考中,文言文阅读考的也不是课内的文言文,不重视学生文言阅读的能力迁移,学生是难以取得好成绩的。如何读懂课外文言文,如何由课内迁移到课外,跨越课外文言文阅读之坎呢?  1.注重背诵积累,夯实基础。  叶圣陶先生在《中学国文学习法》中指出:“学
期刊
[文题设计]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执着坚守就是矢志不渝,百折不挠,不达目标,誓不罢休;执着坚守就是痴迷沉醉,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执着坚守是一种精神,一种品质,一种境界,一种意志,甚至需要牺牲。然而,生活中又往往全不如此,有时还是要放弃舍去,放弃陈旧的思想,舍去传统的观念,如同旧房换新房,旧衣换新裳一样,这也需要勇气。放弃盲目的坚守,会生活得充实怡然;舍去无奈的执着,眼前会海阔天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