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解决与联想教学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数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esumest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问题解决为中心,以学生为主体,互动、开放的教学模式已经成为当今世界数学课堂教学的主流。《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要求解决问题的教学应贯穿于数学课程的全部内容中,并加强渗透数学思想方法,让学生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一、教学新知时,结合知识点创设问题情境,促进学生产生相关联想
  
  在问题解决中联想旧知,学习新知,并把新知作为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是最有效的教学手段或方法。
  例如,教学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法则,教师以活动单的形式引导学生分组讨论。
  活动单:问题:一台拖拉机每小时耕地1/2公顷,1/5小时耕地多少公顷?3/5小时耕地多少公顷?
  任务:
  1.列出算式(方法:联想旧知——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学生很容易列出1/2×1/5,1/2×3/5)。
  2.前面所列算式是分数乘分数,而目前只学过分数乘整数(学生疑惑了),怎样将没有遇到过的问题转化成熟悉的问题?(学生产生了好奇心)(方法:当一个问题不能顺利解决时,要重新审题,找出可以联想转化的条件或问题,比如1/2公顷的1/5是什么意思?)大脑处于积极探索状态的学生马上会联想到“分数的意义”:1/2公顷的1/5就是把1/2公顷平均分成5份,取其中的1份;1/2公顷的3/5就是把1/2公顷平均分成5份,取其中的3份。随后,学生通过画图、折纸、交流等活动终于明白:把1/2公顷平均分成5份,取其中1份,就是把1公顷平均分成(2×5)份,取其中的1份,结果是1/(2×5)×1=(1×1)/(2×5)=1/10;1/2公顷的3/5就是取(2×5)份中的3份,结果是(1×3)/(2×5)=3/10。
  3.每次解决这类问题,都用这样的办法,繁不繁?有没有比较简捷的方法?(方法:观察、比较、归纳)(学生好奇心更强了,急切地通过观察、比较、交流、归纳得出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法则。)
  4.分数乘分数的练习。(学生联想到刚总结的法则轻松地解出。学生掌握了知识,体会了思想方法,感受了应用价值,激发和巩固了学习动机,使三维目标得以充分实现。)
  
  二、在复习旧知时,利用联想帮助学生形成结构化的知识体系
  
  例如,在复习分数乘、除及其应用题时,同样以“任务单”的形式引导各小组学生由分数乘法的意义联想到分数除法的意义,由分数乘法的意义联想到分数乘法应用题,由分数乘法的应用题联想到分数除法应用题,由分数除法的应用题联想到分数除法的意义,并由此联想到它们之间的关系等等,最后各小组根据任务单的提示将联想的内容制成系统的知识结构图表交流展示。
  联想有接近联想、类似联想、对比联想、关系联想。教师帮助学生利用这些联想,有助于学生加强知识间的横向或纵向的对比,促进形成有序的、系统的、结构化的知识体系。反过来,结构化的知识体系又便于快速联想,对问题转化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三、在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特别是解决复杂问题时,指导学生为转化而联想
  
  联想的过程就是转化的过程。科学的预设才能激发有效的生成。以活动单的形式引导和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进行联想转化的反复尝试,直到问题解决为止,是以学生互动为主的教学活动“形”散而“神”不散的有效保证。
  例如,问题:一列火车从甲站开往乙站6小时15分行使500千米,行了全程的5/8。照这样的速度,再行多少小时到达乙站?(你能用几种方法解?在活动单上写出思路)(方法:从不同的已知条件或问题出发,联想所学知识或经验将条件或问题转化。)各小组按照上面的思想方法很容易就讨论出多种方法。
  方法1:
  “25/4小时行500千米”联想“每小时行多少千米?”500÷25/4=80(千米)
  “500千米是全程的5/8”联想“全程是多少米?”500÷5/8=800(千米)
  本题转化为:一列火车从甲站开往乙站,每小时行80千米,全程800千米,已行500千米,照这样计算,再行多少小时到达乙站?(800-500)÷80=15/4(小时)
  方法2:“25/4小时行了全程的5/8”联想“行完全程共需多少小时?”25/4÷5/8=10(小时)
  本题转化为:一列火车从甲站开往乙站共需10小时,已行了25/4小时,再行多少小时到达乙站?10-25/4=15/4(小时)
  方法3:
  “已行全程的5/8”联想“还有行全程的几分之几?”1-5/8=3/8。
  “已行全程的5/8,还要行全程的3/8”联想“还要行的时间是已行时间的几分之几?”3/8÷5/8=3/5。
  本题转化为:求25/4小时的3/5是多少?25/4×3/5=15/4
  任何问题的出现都预示必然有解决它的思路和方法。问题越复杂,解决问题的思路(联想的出发点)就越多。从条件出发的联想叫正向联想,具有发散性;从问题出发的联想叫逆向联想,具有集中性。两种方向的联想相结合就使联想具有目标方向性。所以,引导学生从正反方向加强联想转化训练,有利于将问题化繁为简,化难为易;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和直觉思维能力;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
其他文献
满怀音乐梦想的中学音乐老师高纳,终于获得在高端音乐俱乐部表演的机会,他满心欢喜地走在路上,却意外掉进窨井,陷入深度昏迷。  高纳的肉体在医院,灵魂却来到了“生之来处”,即人类出生前的灵魂聚集地。灵魂们在生之来处的“心灵学院”接受培训,他们需要找到“火花”,获得地球通行证,才能前往地球。高纳稀里糊涂地成了“心灵学院”的导师,负责教导编号“22”的灵魂。22从未找到过“火花”,高纳便和22约定,他帮2
基本信息  中文名:《少女佳禾》  类 型:剧情  导 演:周笋  编 剧:周笋  色 彩:彩色  片 长:100分钟  对白语言:普通话  制片地区:中国大陆  上映时间:2020年12月11日  主 演:邓恩熙、李感、吴国华、李依宸  在电影《少女佳禾》中:两年前,李佳禾的母亲突然遇害,令李佳禾和父亲的生活偏离了正常轨道。在佳禾的世界里,母亲犹如她生命中的一道光,当这道光戛然熄灭的时候,她的生
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从第五册起增设了“你知道吗”和“思考题”这两个栏目的教学内容。“思考题”是弹性教学内容,它源于教学的数学基础知识、数学思想方法,又略高于基本教学要求,有利于学生在数学方面获得更好的发展。如何让“思考题”的教学成为激励学生创新精神,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培养独立思考的园地?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能充分挖掘课本资源,创造性地加以拓展运用,沟通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为学生独立解决思考题提供思维
课程改革实施后,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学习成为一种乐趣,他们收获了知识,获得了体验,还建立了自信心。为此,探究式学习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方式,越来越受到教师的重视和学生的欢迎。  一、创设情境,激发探究欲望  促使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是课堂教学永恒的追求,是有效教学的核心。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教学内容,创设富有挑战性的教学情境,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激发探究欲望。如教学“
“找规律”是新教材编人的内容,安排的是周期问题。周期现象是生活中常见的一种现象,表现为一种周而复始的结构。《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逐渐抽象概括、形成方法的理论,并进行广泛应用的过程。”因此,周期问题的教学目标之一就是要让学生认识生活中的周期现象,并且能通过部分把握整体,通过有限想象无限,解决现实生活中的简单周期问题。  教学这部分内容时,我结合教材中的具体情
错误是学生真实的流露,是学生个性的张扬。教师要以平和的心态对待错误的存存,要善于捕捉和运用教学中的各种“错误”资源,让“错误”促进学生的学习。    一、“出错”的几方面原因    1 知识遗忘  分析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并结合“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可以发现:学生学习新知后,在短时间内,遗忘的速度相对较快。而数学知识的系统性很强,知识之间的前后联系非常紧密,为了符合小学生的认知规律,在教材的编
基本信息  书名:《胡汉中国与外来文明》(套装全5册)  作者:葛承雍  ISBN:978-7-1080-6672-5  装订:精装  语种:简体中文  定价:680元  开本:16开  出版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出版日期:2020年6月  体量巨大的《胡汉中国与外来文明》以5卷本的容积,多层次、多维度地反映了外来文明融入中华文明这条历史长河的文化自觉;揭示了中华文明在与外来文明的交流互
最近,笔者听了几节“圆的认识”研究课,发现执教者都能围绕“画法”“数学名称”和“特征”三部分展开教学,可听下来感觉却像是“捡了一大堆砖头,但最终却没能砌成房子”。学生虽然能够正确画圆并知道了相关数学名称及其特征,但这些认识是支离破碎的,仍然停留在“盲人摸象”的水平上。为此,笔者做了如下尝试。  案例简述:    一、一画,初步感悟圆的画法    1.让学生用圆规在作业纸上任意画几个圆并思考:你是怎
芭蕾舞的服装  芭蕾舞服装最初由宫廷舞会服装演变而来,女士穿拖地长舞裙和紧身胸衣,男士穿长外套和长袜,外罩以短灯笼裤或用鲸骨支撑的短裙,都很笨重,佩戴的饰物也很繁复。后来男士改穿希腊式长袍,有的舞剧人物也穿民间服装。18世纪,法国舞蹈家卡马尔戈和诺韦尔相继剪短女舞裙,以利于舞蹈技巧(尤其是打脚等快速碎小动作)的发挥。直到19世纪,浪漫主义舞蹈家M.塔利奥尼等人才彻底进行改革,使用了专门的芭蕾舞裙(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师既要重视学生“应该的状态”,也要重视学生“现实的状态”。随着时代的发展,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拓宽了,在某些方面学生对信息的掌握可能比教师更快、更多,他们的知识储备有时远远超出教师的想象。对于学生原有的起点,教师应视为一种宝贵的教学资源,进行认真的分析,适当的运用。  案例描述:教学“认钟表”  师:同学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