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历找规律过程 提高解决问题能力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数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luelee53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找规律”是新教材编人的内容,安排的是周期问题。周期现象是生活中常见的一种现象,表现为一种周而复始的结构。《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逐渐抽象概括、形成方法的理论,并进行广泛应用的过程。”因此,周期问题的教学目标之一就是要让学生认识生活中的周期现象,并且能通过部分把握整体,通过有限想象无限,解决现实生活中的简单周期问题。
  教学这部分内容时,我结合教材中的具体情境,让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用画图、摆图、计算等不同策略解决实际问题,并将多种方法逐步优化为计算这一种方法,学生能根据规律计算出某个序号所代表的是什么物体或图形,自我感觉还不错。但是学生的作业情况却出乎我的意料,让我大失所望。
  错例再现:
  题1:幼儿园的小朋友做传花游戏,12人围坐一圈。从1号按顺时针方向向下一个人传花。当传了30次时,花应该在几号小朋友手里?
  全班学生竟无一例外这么解答30÷12=2(组)……6(个),即花应该在6号小朋友手里。
  题2:我国民间的12生肖依次是: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小明出生那一年正好是马年。你知道当他30岁时是什么年吗?
  解:30÷12=2(组)……6
  答:他30岁时是蛇年。
  教学反思:
  课堂教学中的自我感觉良好与学生作业中诸多错误形成的巨大反差,促使我不得不对教堂进行深刻反思。通过调查,发现学生在解决问题时只是“看”规律而不是找规律,从而导致了学生解决周期问题的感觉是“看似简单,而往往是做错了自己还不知道”。学生的作业是反映课堂教学的一面镜子。追本溯源,教师教学中隐藏的问题是:学生只会机械地照搬例题中的解题步骤,思维肤浅,对文本的理解缺乏深度:教学中规律直接呈现,以至在解决问题时跳过“找规律”这一过程,最终导致学生解决问题时不分析规律是什么,只注意到一个周期中一共有多少个图形或物体,没有认识不同物体或图形的具体排列顺序,就草率解决问题,从而导致错误。没有在具体的问题中经历找规律的过程。学生“看”到的是表面的假规律,做错也就不足为怪了。
  如何提高学生对文本的理解能力,让学生真正的“找”规律,并且能找到、找正确规律,以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使学生的思维更为灵活、更为深刻呢?我认为在教学这一内容时要注意以下两点:
  1 习题的设计应具有层次感,呈现变式,提高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深刻性。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教学中,教师不能让学生的认识只停留在对课本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上。习题设计要能扩大学生的视野,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找规律与解决问题同是这课的教学重点,正确认识规律是解决问题的前提。教学中,教师应有层次性地呈现不同的周期现象,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从基本的练习到变式练习,再到综合练习;从单纯的图形排列周期规律到文本叙述结合图形的周期规律,再到纯文本叙述的周期规律,让学生体验规律的多样性与隐蔽性,充分经历找规律的过程。同时,教师教学中应把握度,规律太明显和太隐蔽都不利于学生养成动脑找规律的习惯。
  2 采取多种方式,经历找规律的过程,建立数学模型。
  例题中的规律较明显,学生一眼就能看出规律,过分容易让教者、学生在解决问题时很容易疏忽找规律的过程。这就是为什么学生在学习例题时得心应手,而解决问题时却无从下手或是容易出错的原因。荷兰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指出:“学习数学最好的方式是‘做’中学。”对于小学生而言,“做”数学远比“看”数学有效得多,因为“做”中学能让学生经历探索过程,获得更为丰富的直接经验。在接下来的教学中。我采用划一划、画一画、写一写等方法,充分让学生经历找规律的过程,发现规律的本质,以提高解决周期问题的能力。
  (1)画周期。题目中呈现若干个周期,规律较明显,这时可让学生用笔画出一个周期,从中认清周期中的相关信息。
  (2)用符号表示周期。让学生把题目中描述的周期规律用自己喜欢的符号表示出来,在文字与符号建立对应关系。学会用符号表示数学信息,这也是一种找规律的过程。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同时感受、体验数学思想和方法。
  (3)写周期。有些问题采用文字叙述的方式,规律不直接呈现出来,而小学生思维的深刻性有限,思维基于直观,有时不能一下子认识规律的本质,容易被表面现象所迷惑。让学生写一写周期,可将周期中各个物体的排列顺序、数量等充分暴露在学生面前,为学生选择相关信息解决问题提供了保障。如题目:伸出你的左手,从大拇指开始数1、2、3、4、5,接着反方向数6、7、8、9,周而复始,当数到56时,在哪个手指上?学生很容易被文字叙述的表面现象迷惑,以为一个周期物体的数量为5。通过写一写,可正确解答,56÷8=7(组),即当数到56时,在食指上。
  总之,在教学这部分内容时,教师一定要让学生经历找规律的过程,让学生去发现规律,才能正确的解决问题。也只在这样,才能将学生的错误防患于未然,使教学更有效,更有深厚的内涵。
其他文献
“课本是教师为实现一定教学目标,在教学活动中使用的、供学生选择和处理的、负载着知识信息的一切手段与材料。”学生接触的最多的应该就是课本了。任教小学多年,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不管是上课还是下课,一年级很多学生很喜欢翻课本、看课本,还会三两一群地讨论交流,也许他们看的只是课本上的图画,但对自己的课本总是显得依依不舍;到了后来,随着年龄的增大,学生主动翻课本、看课本的现象反而少了,有时甚至忘了带课本。为
“认识分数”这节课教学的重点是在具体情境中认识和理解几分之一,并能正确地表示出一些物体的几分之一;其难点是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每份里都有一个或几个物体。受物体个数的干扰,学生往往容易把物体的个数与平均分成的份数混淆。如何让自己的教学贴近学生的实际?怎样才能让学生真正理解一个整体的几分之一?这是我课前课后一直在思考的问题。  一、创设情境,支撑理解  有效的教学情境,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学
在第八届现代与经典全国小学数学教学观摩研讨会上,我有幸聆听了著名特级教师徐长青执教的“重复”一课。徐老师的这节课,以“玩”贯穿始终,精彩纷呈。  活动一:“猜拳和抢椅子”  (师拿出两把椅子,邀请两个学生玩游戏)  生:两个人不好玩,还需增加一个人。(师故意叫上来4个人)  生:叫多了。  师:怎么办?  生:下去3个。  师:已经叫上来了,不能就这么下去,为了公平,让他们4个人猜拳决定谁留下,然
对于许多食客来说,没有品尝过的美食,总会让人期盼向往,而对于那些曾经给过自己味蕾美好记忆的,犹如偶遇美女,刹那惊艳,再寻不得,唯记忆长存,靖远的黄焖羊肉就深深植于我的记忆,每每想起,顿感垂涎。  10多年前应邀去西北参加一次笔会,在寻寻觅觅地吃过了兰州的众多美食之后,一个冬日的下午,当地文友不顾天气阴沉,拖着我们驱车直奔靖远。经过两个多小時的颠簸,下了车,临街好几家都是羊肉馆,随意选了一家进去,直
上课地点: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二小  学生: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二小三年级  上课伊始,美国教师引导学生做了一个猜谜的游戏。教师出示一张长方形的纸,在背而一侧用英语写上四句话。  1 There are 18 squires,They are red,yellow and blue,  2 The blue ones plusthree is the red ones,  3 The red o
近日,由电影频道、湖北广播电视台与人民日报新媒体联合出品的抗疫公益短片《2020使用说明书》在全网平台正式发布,以艺术化的真实影像为仍在与新冠病毒积极斗争的世界送上一份暖心问候。  《2020使用说明书》,是青年电影导演乐书婷继《武汉,我们等你》与《阳台里的武汉》后推出的第三部抗疫公益短片。演员黄晓明以深沉而富有力量的旁白诵读,温暖诠释着中国电影人积极参与全球抗疫的责任与决心。艺术化影像凸显人民至
满怀音乐梦想的中学音乐老师高纳,终于获得在高端音乐俱乐部表演的机会,他满心欢喜地走在路上,却意外掉进窨井,陷入深度昏迷。  高纳的肉体在医院,灵魂却来到了“生之来处”,即人类出生前的灵魂聚集地。灵魂们在生之来处的“心灵学院”接受培训,他们需要找到“火花”,获得地球通行证,才能前往地球。高纳稀里糊涂地成了“心灵学院”的导师,负责教导编号“22”的灵魂。22从未找到过“火花”,高纳便和22约定,他帮2
基本信息  中文名:《少女佳禾》  类 型:剧情  导 演:周笋  编 剧:周笋  色 彩:彩色  片 长:100分钟  对白语言:普通话  制片地区:中国大陆  上映时间:2020年12月11日  主 演:邓恩熙、李感、吴国华、李依宸  在电影《少女佳禾》中:两年前,李佳禾的母亲突然遇害,令李佳禾和父亲的生活偏离了正常轨道。在佳禾的世界里,母亲犹如她生命中的一道光,当这道光戛然熄灭的时候,她的生
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从第五册起增设了“你知道吗”和“思考题”这两个栏目的教学内容。“思考题”是弹性教学内容,它源于教学的数学基础知识、数学思想方法,又略高于基本教学要求,有利于学生在数学方面获得更好的发展。如何让“思考题”的教学成为激励学生创新精神,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培养独立思考的园地?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能充分挖掘课本资源,创造性地加以拓展运用,沟通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为学生独立解决思考题提供思维
课程改革实施后,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学习成为一种乐趣,他们收获了知识,获得了体验,还建立了自信心。为此,探究式学习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方式,越来越受到教师的重视和学生的欢迎。  一、创设情境,激发探究欲望  促使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是课堂教学永恒的追求,是有效教学的核心。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教学内容,创设富有挑战性的教学情境,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激发探究欲望。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