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教学教法研究,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来源 :教坛聚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redric_c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国家教委副主任柳斌同志《实施素质教育中的几个问题》的讲话中提到:“施行素质教育,其中最主要的有三个问题:第一解决基础教育是面向少数学生,还是面向全体的问题。这个问题非常重要。第二解决基础教育是进行片面的教育,还是全面发展教育问题。第三要解决的问题,是使学生机械发展还是生动活泼地发展。”《纲要》和《讲话》为中、小学语文课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为面向21世纪的基础教育指明了改革方向和奋斗目标。中、小学语文教育是提高整体文化科学素质的奠基工程,是发展上述整体素质的必要前提和条件。因此,搞好中、小学语文课素质教育,是关系到提高整体民族文化素质和教育素质的世纪大事。
  众所周知,中、小学语文课,是一门综合性极强的学科,它即是学好其它各门学科的基础,又是构建整体科学文化的大厦的基础之基础,也是人类社会重要交际工具和思想交流不可缺少的手段。学生在学习与掌握语文知识的过程中,不仅可以打下坚实的文化基础,而且能够凭借这门工具去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培养高尚的道德品质、陶冶情操、提高审美情趣、发掘他们自身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语文课这种特殊性质,决定了它在加强与提高学生全面素质方面具有其它学科所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由此可见,在各门学科中,中、小学语文课尤须重视强化对学生的素质教育,构造好坚实的科学文化的基矗。
  应该肯定,我们中、小学语文课的教育教学,无论在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体现语文的工具性质,加强语文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训练方面,或是探索文道统一原则,渗透思想政治教育,培养社会主义道德品质等各个方面,都做了大量工作,积累了比较丰富的教学经验,取得了不少可靠的成绩。但受“应试教育”思维的束缚,片面追求升学率“至高无尚”,使基础教育仍陷入难以自拔的误区。目前,重点幼儿园、重点小学、重点初中、重点高中、重点班、重点学生的塔尖久攻不下。每天撂在学生面前的是各种各样的复习资料,数也数不尽,做也做不完的模拟考试题,这些题不是要求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融汇贯通,消化吸收,而是指令性地按着现成答案去死记硬背。即使有的学生背会满脑子答案,暂时赢得了高分,考上了上一级学校,而实际上,他们的听说读写语文能力非但没有提高相反却在整体素质上下降了,滑坡了。为了弥补这一根基的不足,在这些学生升入上一级学校之后,学校不得不用大量时间去采取补救措施。如果不这样补救,势必影响其它课程的学习质量和全面素质的提高。如高考升入我校的大专学生,不得不重新开设听力课、说读课、书法课等来补救中、小学时期语文课因应试教育而留下的听说读写素质先天不足,否则毕业后不能胜任教师工作。这些进一步告诉我们:在所有各门课程中,加强中、小学语文课素质教育显得更为重要了,因为它是决定整体素质教育提高的基矗。
  中、小学语文课素质教育应从哪里入手?我的看法主要有两点:首先,教师要提高自身素质。道理极其明白:在语文教与学的矛盾中,教师是起主导作用的,教师的这种主导作用制约着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所以只有把语文教师自身的全面素质都提高了,才能有效地带动与影响学生语文素质的全面提高。湖南省某市一个中学,大面积推行素质教育经验中,有一条很重要的经验是:学校与教师签定了转化差生的责任制,转化要承包到人。其次,从学的角度看必须在教师的主导作用下,针对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学生以自学为主线,通过主动活泼的学习方式,乐于接受教师施以语文素质教育,从而使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各方面都得到全面发展与提高。
  为达此目的,必须抓好以下三个教学环节:1、遵循语文课工具性的特点和规律,引导学生在掌握与运用语言文学上狠下功夫。掌握与运用语文工具的唯一途径就是反复深入地进行听、说、读、写、基本技能的训练。这种训练的着眼点,决不是为了应付考试,而是为了通过掌握工具来提高自身的语文教育素质。这就要必须摆脱“题海战术”、“死记硬背答案”、“考啥学啥,不考不学”的左右,多进行应用性整体训练,让学生在不断的听、说、读、写实践活动中,驾驭语言文学的工具,强化自身语文素质。2、在指导学生进行听说读写的单项训练基础上,注意抓好学生的语文能力综合训练,使语文教学始终沿着“合——分——合”的路线有序化地进行。“分”是为了化整为零,便于分散难点:“合”是为了归零为整,使语文训练产生综合效应,从而达到全面提高学生语文教育素质的根本目的。3、无论是单项训练或者综合训练,都应注意根据语文课的特点及其文学因素,来有意识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文学欣赏能力和审美能力,变苦学为乐学。例如教学《雷雨》一课时,在初步朗读课文基础上,我选播合适的音乐,学生边听边想象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景象,然后,我跟着音乐的旋律范读,忽慢忽快,时轻时重,学生在清新的音乐中欣赏朗读。学生在音乐的烘托下,享受着课文的美,沉浸在如诗如画的境界中,然后我鼓励学生模仿我的调子,给他们也配上音乐,他们读得兴趣盎然,声情并茂。通过这样的训练,充分的调动了学生学习语文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的语文素质在潜移默化中获得有效的强化与提高。
其他文献
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教师必须树立大语文教育观,引导学生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在阅读实践活动中学习、掌握各种读书方法,具备处理各种信息的能力,以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而且在《语文课程标准》中也指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要完成这一目标,教师除了努力提高课堂阅读教学效率,还必须重视学生的课外阅读
期刊
师爱是一种高尚的情感,在教育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是打开学生心灵的钥匙”,这是每一位班主任都熟知的道理。“亲其师,信其道”,班主任爱护和关心每位学生,学生就乐于接受他的教育和管理。为了尽快地使自己对新生产生真诚的师爱,我充分利用各种机会与他们接触、交往。课间、饭后找他们聊天、说笑;在他们遇到困难时,想办法帮助解决;在他们出现思想问题时,找他们谈心,耐心细致地说服教育。同时与
期刊
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优化教学过程,促进素质教育,是教育现代化的主要目标,而构建新型的教学模式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基本举措,要实现这一举措,必须把教育观念的更新和教育技术的进步紧密结合起来,把信息技术和学科的教学过程紧密地结合起来,让信息技术融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使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辅助教学、优化教学过程,可以让课堂变得生动活泼,更具有趣味性、直观性,并能实景模拟,把知识与现实连接起来。  一、能够有效激发
期刊
1989年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WHO)对健康作了新的定义,即“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而且包括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道德健康”。现在提倡的健康概念,重在从整体上把握、强调完整意义上的健康,而且是走向二十一世纪文明社会所要求拥有的健康,即:道德健康为统帅,生理健康是基础,在此基础上心理健康及社会适应全面发展、有机结合。心理健康教育是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德育是培养个体好思想品德的教育,而心理健
期刊
生物学教育学是一门研究生物学教育理论和教学规律及其应用的科学,是现代教育学理论、原理和方法在生物学科教育中的应用的一门新兴分支学科,而更多的是探索生命的奥秘随之而来的课程改革也形成了《生命学科》。显而易见,作为一名生物学科的老师更具有对生命深层次的理解。当代中国,根本的需要是富有生命活力的个体的出现。只有富有活力的、具有主动的生存方式的个体,才能自觉地催生一种新型的文明。然而,只要把学习搞好就行了
期刊
情感教学,它不是一种独立的教学方法,而是以其他教学方法为载体,渗透在它们之中的,人们可以通过它来表明自己的态度和沟通人与人之间的感情,它对教学起着重要的调节和推动作用。在教育改革过程中,作为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师对自身和教育对象的情感因素越来越重视,对情感因素在政治课教学中的作用和影响的认识也越来越趋向一致,因此,运用情感进行教学,可作为政治课教学基本功之一。  一、思想政治课运用情感教学的意义  在
期刊
文学是指以语言文字为工具,形象化地反映客观现实的艺术,它包括戏剧、诗歌、小说、散文等艺术形式。素养是指平日的修养。文学素养,是指学生们在阅读文学作品时所具有的感知、体验、领悟、鉴赏的能力,以及应该具备的审美、探究能力,批判性的阅读能力,写作的个性化表达能力,应该说它是适应社会发展要求的文学知识储备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有机统一。可以尝试着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构筑立体式的文学素养培养模式。  一般来说
期刊
语文是工具,掌握工具必须具备能力,所以语文教学必须在学懂语文知识的前提下,以培养能力为重点。过去的语文教学教师只看见卷面成绩,而忽略了教学过程中听、说、读、写的能力培养。我感到:语文书是培养学生能力的“工具”;语文课是培养学生能力的“车间”;语言文字是车间加工产品的“零件”。为了确保“产品”的合格,我给自己定了一个教学原则:上每节课前一定根据教材特点和单元重点明确:给学生为什么知识,训练什么能力及
期刊
物理这门课对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的要求都很高。由于定义、概念、 规律 、现象、公式多,叙述多,进度快,方法灵活,题型花样多,加之科目多,如果仍靠那种以机械记忆为主的学习方法,显然是无能为力。面对一些形同质异、形异质同的问题,怎么才能解决高中物理难学的问题,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做好初、高中物理的衔接  高中物理难学,难就难在初中与高中衔接中出现的“台阶”。这个台阶存在于物理教材内容、
期刊
前言:中等职业教育的目的是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物理课程是中职学校开设的一门基础课。在课程改革中,一些学校忽视了物理课程的功能,使其结构、内容、标准、要求缺乏基础性、选择性和适应性,找不到与专业知识和生产实际的切入点,难以适应职业岗位对人才培养规格的要求,进行物理有效教学策略的研究迫在眉睫。为此,我课题组采用了理论与实证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在现有书刊、网络上收集相关资料,采用文献分析的方法归纳总结。通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