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移民到底值不值

来源 :出国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res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米兰·昆德拉说:“生活在别处。”流行歌曲唱:“远的风景总是动人。”对外交流的频繁,让人们的视野更加开阔,国外的自然环境、风土文化、福利制度让不少年轻人心向往之。而国家政策的开放更让一些有能力的人有了重新选择居住地的机会。于是乎,在30-40岁的白领中,技术移民的风潮正在悄然流行。
  技术移民的门槛到底有多高?放弃一切重新开始的代价到底有多大?移民生活是天堂还是地狱?对于这些疑问,希望以下几位相关人士的回答能够带给大家更加理性的思考。
  
  申请成本4-5万元外语能力、学历背景、工作经历最关键
  
  技术移民从申请角度讲,成本并不高。以申请加拿大移民为例,加拿大使馆收取的费用有两项,一是申请费,大约550加币;还有一个是登陆费,现在每人495加币,加起来也就1000加币出头,约合人民币七八千元钱。如果是一家3口,两个大人一个小孩,那么总共费用不到2万元就可以实现全家移民。如果找中介公司帮助做申请,由于服务内容和阶段的不同,各公司收取的费用也不等。目前好一点的中介公司全程服务费用大约需要3万元,低的也需要2万元,因此总共加起来需要4万-5万元左右。据悉,申请澳大利亚移民费用也大体相当。此外,办理移民申请的周期一般需要1年,但从去年开始,加拿大实行新的移民法案,申请周期延长至4-5年。
  技术移民考察的主要是申请者的个人背景,能否申请成功主要是看积分情况。仍以加拿大技术移民为例,总共是100分制,67分是及格线。其中英语能力、学历背景、工作经验各占16分,此外还有年龄分,配偶学历加分,在加拿大学习、工作经历加分等。
  值得关注的是,各国技术移民政策是不一样的。如加拿大新推行的移民法是不分专业的,只按最终学历来计算学历背景分,工作经验分也只按照工作年限来计算,并不管是哪个专业。而澳洲现在还是按照不同职业领域来打分,比如IT工程师就是60分职业,但文秘就是50分职业。至于哪些专业申请澳洲移民更容易,通常来说,理工类如计算机、电子、通讯等会相对好一点,因为很多标准都是国际通行的。文科的会计准则各国不太一样,因此需要一个适应期;而律师、医生、教师这些职业,由于各国在制度设计上有明显区分,因此很难申请移民,即便出去也需要考取当地的执业牌照才能继续从事原来的工作。
  
  花5万元申请费,节省数10万元教育投资移民成为留学的一条捷径
  
  尽管有些人申请移民是为了获得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以及享受国外更完善的福利待遇,但确实有相当一批人其实是为了子女的教育需要,笔者的朋友李睿就是其中一个。
  她说,目前,孩子在国内的竞争压力太大了。而国外的教育是在一种轻松的状态下进行的,人家更重视启发孩子的创造性思维和动手能力。他们夫妻都想让孩子将来考上国外的大学,因此尽早适应西方教育也是一种必须。实际上,很多国外名校并不认可本国以外的高中教育。可要是孩子从初中、高中就到国外留学,大约需要百万元以上的巨额教育投资,自己一个工薪家庭根本负担不起。然而移民可以有效解决这一问题。他们只花5万元就办理了一家3口的移民身份,今后孩子就能以澳大利亚“永久居民”的身份去读书,不仅小学、初中、高中基本不用家里花钱,而且大学之后的学费也只相当于国际留学生费用的1/3-1/4。而如果孩子在国内读书,费用通常要占到夫妻俩收入的1/3。因此从长远看,这是个非常划算的教育投资。
  大多数人移民到了国外,自己也会采取先读书的策略。这样一来可以住满移民局要求的居住期限,因为持有绿卡后,必须自登陆之日起每5年在该国居住2年以上,绿卡才能继续有效。二是可以节省大把学费,原来以留学身份读个硕士可能需要20万-30万元学费,现在可能只用5万-6万元。而且取得一个该国本土认可的学历,也可以增强移民的自信心和在职场上的竞争力,更容易融入当地主流社会。
  
  一切归零,重新开始移民需要承受巨大心理落差
  
  移民是人生的又一个新的开始,然而并不适合所有人。如果没有足够的心理准备,从国内的成功人士到异乡一切归零,巨大的心理落差可能会令你在人生的很长一段时间内情绪低落,痛苦不堪。现在已是温哥华一家IT企业工程师的黄先生提起当年初到加拿大时的经历,至今心有余悸。
  黄先生学的是计算机专业,在国内经营一家自己的公司,主要提供计算机设备安装、布线等服务。黄先生和妻子都很羡慕国外的生活,而且当时公司的发展也遇到了一些瓶颈。于是俩人决定移民国外,重新开始生活。1996年,他和妻子拿到了加拿大技术移民签证,于是很快结束了公司的生意,带着所有的积蓄,举家迁往温哥华。
  然而想象中的美好生活并没有到来。黄先生没有想到,在国外找工作竟然这么难。尽管自己专业水平很过硬,但由于英语远未达到流利的水平,连跟人交流都存在障碍,不但找不到专业工作,就连应聘非技术类工作也四处碰壁。虽然靠带来的积蓄也能够支撑几年的生活,但那种不被社会认可的感觉令他非常沮丧,成天泡在酒馆里买醉,夫妻经常吵嘴,关系也陷入僵局。这种颓废的状态大约持续了整整1年。后来,还是一位早先到温哥华定居的老同学介绍了一份助理的工作给他,生活才逐渐走上正轨。他告诉记者,他自己算是非常幸运的,还能从事与专业相关的工作,而周围的很多其他移民,以前在国内都是管理层职位,过去之后也不得不放弃原来的专业,有的干起出租车司机,有的在工厂当了工人。
  不少人想当然地认为,加拿大、澳大利亚都是高福利社会,只要拿到绿卡,即使找不到工作,天天躺着睡觉,政府也会拿失业金养我。这实际上是一个误区。加拿大的确有失业金,而且金额不少,大约相当于你工作时收入的70%,但并不是每个找不到工作的人都能领取的。你必须首先有份正式工作,而且连续工作6个月以上,还得是被企业正式解聘的,努力找工作又找不到,才有可能申请。
  
  不要把所有鸡蛋放入一个篮子理性移民减少“负反应”
  
  对很多有心在国外定居的人来讲,移民真是一个两难的选择:一方面,他们向往国外清洁的环境,完善的医疗、教育等社会福利体系。但同时,想到必须放弃自己在国内十年、八年积攒下的东西,一切重新开始,又对能否融入当地主流社会非常担心。对此,业内人士建议大家:不要把宝都押在一条路上。获得签证后,也不要立即放弃国内的一切,有可能的话,先利用长假进行一次短期登陆,熟悉当地环境,了解清楚之后再做出理性抉择。
  上世纪90年代初期,移民获得身份后,大多数人真的立即变卖国内的一切,然后就全家都搬走了;到那边即使过得不好,也认为没脸回来,只能继续混在当地。但是现在不是这样了。随着国人收入的增加,移民本身的投资并不大,5万元对很多家庭来说不痛不痒,也就是全家到国外旅行一次的费用。因此建议大家不要把宝都押在上面,可以先安排全家去度假一次,详细了解当地情况,因为听说与看见的常常是不同的。还要特别留心自己领域在当地找工作需要具备哪些技能。在充分了解情况的基础上,在国内做好相关准备,然后有的放矢地开始新生活。如果国内的工作很好,也不必忙着辞职,可以夫妻双方有一个先放弃工作,带孩子去那边读书,另一个留在国内工作。总之,尽量选择一种比较平衡的方式,以减少对新生活的不适和心理落差。
其他文献
大家来猜一则西班牙谜语:素来以爱说话闻名的西班牙人,除了睡觉不说话(无法克制的梦话除外),另一个多数西班牙人不说话的时刻是?谜底:Nochev-ieja──除夕。更正确的说法是,一年的最后那一分钟。那,他们在做啥呢?祷告吗?不,是吃葡萄。  初到西班牙那年,我打算到水果摊买串大紫红葡萄,作为新年大餐后的水果。这才发现肥美的紫红大葡萄都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由忙进忙出的店员手中倾倒而出的迷你青葡萄,西
期刊
目前许多中资银行已经为广大留学生开办了各种留学汇款服务,从留学筹钱、带钱、存钱的每个步骤,都有丰富的银行金融产品供大家选择。  新年刚过,小刘就要去英国攻读研究生,当他收到国外学校入学通知时,自然是满心欢喜,但也带来不少烦恼。比如他第一次出国,要携带不少钱,走在异国他乡的街道上,万一把钱遗失了该怎么办;如果他在国外急需一大笔钱,家人能否及时把钱汇过来;他家境尚不富裕,听朋友说,国外汇款要一笔不菲的
期刊
从决定回国的那一天起,我就在论坛上公开宣布:我的定位是20万元年薪!  此言一出,立即遭到讽刺、打击一片,当然也有不乏好意相劝者,而我却是打定主意一意孤行,非20万不可。我当然知道已经有人对海归开出1000元的“地价”,也听闻3个海归硕士争抢中关村一个2500元的普通职位,说不定还有更惨的故事我没听到,但不管人家对海归的负面论调多么甚嚣尘上,我绝不会自降身价、贱卖自己。  我在各大求职网站发布个人
期刊
新西兰的12月,正是夏天。我们学校放了两个月假,说可以让学生回家探探亲。我跟几个朋友觉得回家又赶不上过年,倒不如找个地方打工。刚好一个朋友Simon已经去了南岛的猕猴桃果园打工,我们就直接去找他了。没去之前,他就给我们提了醒,说是很辛苦的活,我们不一定能撑的住。我们就抱着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的心态去了。  新西兰被称为猕猴桃的故乡,我们很奇怪,明明是中国先种的猕猴桃,怎么偏偏让这么小的国家占了先
期刊
我得承认自己是一个不太安分守己的人。十多年前在上海一家大型国营企业上班时,我觉得我那份整天喝茶、看报、开会的党委办公室工作简直就是在耗费自己的青春,便想在上班的同时在外面开一家店做时装生意。    “邪念”    在当时的大环境下有这种想法的人是不太多的。所以父母得知后,马上坚决反对,说我的这种想法就是“邪念”,不把精力集中在自己的本职工作上,走什么歪门邪道做生意。再说你是在党委办公室工作,被人知
期刊
过年的感觉,应该是从腊月二十三祭灶这一天开始的。就算你对过年的感觉再淡漠,到了祭灶这天,听着街上隐隐传来的鞭炮声,想年的情绪总会有的。腊月二十三俗称“小年夜”,这一天的活动,可以认为是春节前最盛大的彩排。不过腊月二十三这天,让小孩子们最为兴奋的还是两件事:一个是有粘牙的灶糖可吃;另一个是祭灶的仪式,不过这已是多年前的事情了。  过去农家多是烧柴火,灶房的正墙上总要贴一张烟熏火燎得黑糊糊的老灶爷像。
期刊
我本来是准备回老家的,可是领导让我加班,开始我也很委屈,可是听到颜振豪的《春节不回家》MV后,让我的心灵一下子“回家”了。  也许,对于很多人来说,特别是对长辈亲人来说,春节“不回家的人”不懂人情世故。虽然这里有太多客观因素:车票难买、社会的压力、快节奏的工作……同样身为人子人女,扪心自问,谁愿意扔下自己的老母亲独守乡间空屋,一年到头盼干两眼?  《今年春节不回家》代表“恐归族”刷新着中国人传统节
期刊
我害怕过春节。而今年这个春节又在我的生命里有着不同寻常的意义,因为我把我的父母接进了城养老。从这个春节开始,父母就要在城里生活,并且每年要在城里过春节了。可是我并没觉得这个春节与其他年份的春节有什么重大区别。我的内心里多的是生存的压力,是盘算如何完成我的写作计划,过年之前还得写完哪几篇小说和散文,还得为父母和孩子准备一些什么物资,还得制定单位和个人来年的计划等等。这种情况随着我步入成年时期就基本上
期刊
去年我受二姐的邀请,去澳大利亚看望她。到达澳大利亚时,正是大年初一。前来飞机场接我的大姐,见面的第一句话就是询问国内的春节气氛怎么样,我告诉她,国内到处张灯结彩,人们喜气洋洋,节日气氛很浓。大姐告诉我,在澳大利亚的华人家庭,也在庆祝中国新年的到来。  从飞机场来到大姐所居住的国际公寓,打开楼门,跃入我眼帘的就是墙上挂满的制作非常精美的中国结,中国结的上面还写着“Happy Chinese New
期刊
众所周知,现在的职场竞争十分激烈,每年都有大量的毕业生涌向人才市场,职场上还有大量择机跳槽的人员,在残酷的竞争面前,对于只有大专文凭的人来说,想找到的一份好的工作,或者让自己在竞争中能够立于不败之地,是需要不断补充自己工作所缺的专业知识,不断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的。  很多人意识到,个人的发展是需要终身学习的。于是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人怀着对异国他乡的憧憬,离开父母的庇护,离开自己熟悉的环境,走出国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