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行线被折线所截”问题探究

来源 :语数外学习·初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sdx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平行线是最简单、最基本的几何图形之一,利用平行线可以得到角之间的相等或互补的关系,帮助我们解答一些求角度的问题.折线问题是两条平行线不是被第三条直线所截,而是被一条折线所截,此时平行线的性质定理就不能直接应用了.那么如何解决这类折现问题呢?以下分类进行探讨.
  一、“外凸型”折线问题
  “外凸型”折线问题是指两条平行线之间被向外凸出的折线所截,并有一个或多个折点.解答这类“外凸型”折線问题的一般方法是过折点作已知平行线的平行线,通过形成的多组平行线建立角与角之间的联系,进而把线的关系转换成角的关系,然后利用“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的性质解答.
  基本题型
  例1  如图1,已知AB∥CD,∠A=120°,∠C=130°,那么∠APC的度数是( ).
  A.100° B.110° C.120° D.130°
  解析:过P作直线MN∥AB,如图2所示,
  ∵MN∥AB,
  ∴∠A+∠1=180°(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1=180°﹣∠A=180°﹣120°=60°,
  ∵MN∥AB,AB∥CD,
  ∴MN∥CD,
  ∴∠C+∠2=180°(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2=180°﹣∠C=180°﹣130°=50°,
  ∴∠APC=∠1+∠2=60°+50°=110°,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解题的关键是作出平行线,根据平行线的性质找出图中角度之间的关系.
  结论1:如图1,在平行线中“外凸型”折线问题中,中间角加两个边角等于360度,即∠A+∠P+∠C=360°.
  拓展题型
  例2  细观察,找规律.下列图3①-3④中的MA1与NAn平行.
  (1)图①中的∠A1+∠A2=   度,
  图②中的∠A1+∠A2+∠A3=   度,
  图③中的∠A1+∠A2+∠A3+∠A4=   度,
  图④中的∠A1+∠A2+∠A3+∠A4+∠A5=   度,…,
  (2)第n个图中的∠A1+∠A2+∠A3+…+∠An=       .
  (3)依图3②为例,写出证明过程.
  分析:(1)根据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即可得到结论;(2)根据(1)中的规律,即可得到第n个图中的∠A1+∠A2+∠A3+…+∠An的度数;(3)先过A2作A2B∥A1M,根据A2B∥A1M∥A3N,可得∠A1+∠1=180°,∠A3+∠2=180°,进而得出∠A1+∠A1A2A3+∠A3=360°.
  解:(1)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可得图①中的∠A1+∠A2=180度,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可得图②中的∠A1+∠A2+∠A3=360度,
  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可得图③中的∠A1+∠A2+∠A3+∠A4=540度,
  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可得图④中的∠A1+∠A2+∠A3+∠A4+∠A5=720度,
  故答案为:180,360,540,720;
  (2)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可得第n个图中的∠A1+∠A2+∠A3+…+∠An=180°n﹣180°.
  故答案为:180°n﹣180°.
  (3)如图4②,过A2作A2B∥A1M,
  ∵MA1与NAn平行,
  ∴A2B∥A1M∥A3N,
  ∴∠A1+∠1=180°,∠A3+∠2=180°,
  又∵∠1+∠2=∠A1A2A3,
  ∴∠A1+∠A1A2A3+∠A3=180°+180°=360°.
  点评:本题通过四个特殊的图形得到了一般性规律,运用了不完全归纳法,体现了由特殊到一般的数学思想,这是解决规律探索题时常用的方法.
  结论2:对于平行线中有多个折点的“外凸型”的折线问题,有一般性结论:折线内角的和=(折点数+1)×180°.
  二、“内凹型”折线问题
  与平行线中的“外凸型”折线问题相对,平行线中也有“内凹型”折线问题.“内凹型”折线问题是指两条平行线之间被向内凹进去的折线所截,并有一个或多个折点.解答“内凹型”折线问题,通用的方法仍是过折点作原平行线的平行线,形成多组平行线,然后利用“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的性质解答.
  基本题型
  例3  如图5:已知AB∥CD,∠B=38°,∠D=72°,则∠BED=   °.
  解析:过E作EF∥AB,如图6,
  ∵AB∥CD,∴EF∥AB∥CD,
  ∴∠B=∠BEF,∠D=∠DEF,
  ∵∠B=38°,∠D=72°,
  ∴∠BEF=38°,∠DEF=72°,
  ∴∠BED=38°+72°=110°.
  故答案为:110.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与判定,关键是掌握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平行;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结论3:如图5,在平行线中“内凹型”折线问题中,中间角等于两个边角的和,即∠E=∠B+∠D.
  拓展题型
  例4  (1)如图7,AB∥CD,∠BEC与∠1+∠3的关系是什么?并写出推理过程;
  (2)如图8,AB∥CD,直接写出∠2+∠4与∠1+∠3+∠5的数量关系   ;   (3)如图9,AB∥CD,直接写出∠2+∠4+∠6与∠1+∠3+∠5+∠7的数量关系       .
  分析:(1)首先过点E作EF∥AB,由AB∥CD,可得AB∥CD∥EF,根据平行线的性质,易得∠BEC=∠BEF+∠CEF=∠1+∠3;(2)首先分别过点E,G,M,作EF∥AB,GH∥AB,MN∥AB,由AB∥CD,可得AB∥CD∥EF∥GH∥MN,由平行线的性质,可得∠2+∠4=∠1+∠3+∠5.(3)首先分别过点E,G,M,K,P,作EF∥AB,GH∥AB,MN∥AB,KL∥AB,PQ∥AB,由AB∥CD,可得AB∥CD∥EF∥GH∥MN∥KL∥PQ,然后利用平行線的性质,即可证得∠2+∠4+∠6=∠1+∠3+∠5+∠7.
  解:(1)∠BEC=∠1+∠3.
  证明:过点E作EF∥AB,如图10,
  ∵AB∥CD,∴AB∥CD∥EF,
  ∴∠BEF=∠1,∠CEF=∠3,
  ∴∠BEC=∠BEF+∠CEF=∠1+∠3;
  (2)∠2+∠4=∠1+∠3+∠5.
  理由:分别过点E,G,M,作EF∥AB,GH∥AB,MN∥AB,如图11,
  ∵AB∥CD,∴AB∥CD∥EF∥GH∥MN,
  ∴∠1=∠BEF,∠FEG=∠EGH,∠HGM=∠GMN,∠CMN=∠5,
  ∴∠2+∠4=∠BEF+∠FEG+∠GMN+∠CMN=∠1+∠EGH+∠MGH+∠5=∠1+∠3+∠5;
  (3)∠2+∠4+∠6=∠1+∠3+∠5+∠7.
  理由:分别过点E,G,M,K,P,作EF∥AB,GH∥AB,MN∥AB,KL∥AB,PQ∥AB,如图12,
  ∵AB∥CD,∴AB∥CD∥EF∥GH∥MN∥KL∥PQ,
  ∴∠1=∠BEF,∠FEG=∠EGH,∠HGM=∠GMN,∠KMN=∠LKM,∠LKP=∠KPQ,∠QPC=∠7,
  ∴∠2+∠4+∠6=∠1+∠3+∠5+∠7.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平行线的性质,解题的关键是根据所求问题需要的条件,作出平行线,利用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的性质和等量代换来解题.
  结论4:对于平行线中有多个折点的“内凹型”折线问题,有一般性结论:所有的凸角之和=所有的凹角之和.
  关于平行线中的折线问题,还有一些其他类型,这里只是列举了其中比较常见且重要的两种类型,解答这类问题的通用方法就是过折点作辅助线,将线的关系转换成角的关系后,此类复杂模型就变得简单了.此外,同学们还可以记住这两类问题中的四个结论,将其直接应用于填空题、选择题的解答中.
其他文献
1.如图1,已知AB∥CD,下列结论一定成立的是( )  A.∠A=∠C B.∠C=∠E C.∠A﹣∠C=∠E D.∠C=∠A+∠E  2.如图2,已知直线AB∥CD,BE平分∠ABC,交CD于D,∠CDE=150°,则∠C的度数为( ).  A.150° B.130° C.120° D.100°  3.如图3,已知AB∥CD,则图中与∠1互补的角有( ).  A.2个 B.3个 C.
期刊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的兵工厂都集中在德国西部、莱茵河下游的鲁尔工业区,依靠鲁尔区大坝的水力发电提供能源.这意味着,一旦大坝被炸毁,兵工厂将陷入瘫痪,德国军队将遭到“粮草”断绝的危机.  这一点,德国的死对头英国再熟悉不过了.早在二战爆发前,英国皇家空军就决心让鲁尔工业区陷入瘫痪状态,除了准备对鲁尔工业区实施空袭外,另一个方案就是摧毁鲁尔河的水坝,借以切断鲁尔区的电力,并制造洪水袭击鲁尔工业区.
期刊
1. help    help用作动词时,意为“帮助,援助”,常用于“help sb. (to) do sth.”或“help sb. with sth.”结构中。例如:  I often help my mother do the housework.  = I often help my mother with the housework.  我经常帮助妈妈做家务。    常用短语  “hel
期刊
电商发展迅猛,快递驿站开到珠峰脚下  The unbearable winter chill couldn’t stop their steps. With curiosity and excitement, villagers at the foot of Mount Qomolangma hurry up to open their parcels at a delivery office.
期刊
中式英语,是一种受汉语思维习惯的干扰,出现的不符合英语语言规则和表达习惯的畸形英语表达方式。对此,笔者就汉英翻译中“中式英语”的表现形式进行了分析,并提出几点规避策略,以期抛砖引玉。  一、汉英翻译中“中式英语”的表现形式  1.搭配不当  在汉译英中,有些同学常常望文生义,生搬硬套,不顾英语的搭配习惯,想当然地按照中文意思逐字翻译,导致出现问题。如:“一场大雨”,有的同学按照汉语表达习惯,将其写
期刊
动词不定式,由“to+动词原形”构成,为非谓语动词结构,可以用作主语、宾语、宾语补足语、状语、定语等成分,是初中英语中的一个重点知识,深受中考英语命题者的青睐。对此,笔者就初中英语动词不定式的用法进行了梳理,以期能够帮助同学们扎实掌握,运用自如。  一、动词不定式作主语  (1)动词不定式用作主语时一般置于句首,其谓语动词用单数形式。如:To see is to believe(百闻不如一见);T
期刊
旅美大熊猫幼崽获名“小奇迹”,它的出生为处于疫情中的世界带来了亟需的欢乐时光。这个名字不仅反映了它出生时的特殊环境,也体现了各方为保护大熊猫所进行的合作。  Pandas are not only a national treasure, but are loved around the world.  熊猫不仅是中国国宝,也深受全世界的喜爱。  Recently, a giant panda c
期刊
表示生气的的习语  Do you ever feel like you are going crazy? Is it your classmates that drive you crazy, or is it a noisy neighbour? You might have your hands full with too much work and too short a time to c
期刊
If we really want to be happy, why do we act like such babies?  如果我们想要变得高兴,为什么要像小孩子那样呢?  We can claim to be proactive in our life by settings goals and going after what we want. But if we're always wh
期刊
分解因式即把一个多项式转化为几个最简整式的乘积的形式.它与整式乘法是互逆的关系,是代数中不可或缺的恒等变形方法,也是解答代数问题的有力工具.因式分解的方法有很多,同学们可根据多项式的具体结构特征灵活选择.现将因式分解的几种常用方法举例说明.  方法一:提取公因式法  提取公因式法是指通过提取多项式中的公因式达到因式分解的目的,是因式分解最为常用的方法之一.在运用提取公因式法分解因式时,同学们要把握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