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高中地理课中爱国主义的培养

来源 :教坛聚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d124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培养和发扬中华民族爱国主义优良传统,关键还是在青少年。从小教育他们树立爱国的情感和志向,长大了为国尽责,这是十分重要的。爱国主义是学校教育的主旋律,它包括爱国认知、爱国情感和爱国行为,因此,在爱国主义教育中必须遵循爱国认知、情感和行为形成的发展规律,而其中认知是基础,情感是核心,行为是归宿。作为学校教育,担负着对学生实施爱国主义教育的极重要的责任,而高中地理必须充分发挥其主渠道的作用。几年的实践,自己在这方面有了一些认识和做法。
  
  一、在爱国主义认知上,贯彻“求实”、“动态”、“渐进”的原则,达到正确认识我国地理国情的目的
  
  “求实”要求在教学实践中坚持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分析、评价地理国情中的爱国 主义内容。根据此原则,注意一些地理国情内容中本身就渗透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并用此 观点剖析、认识每一项地理爱国主义教育内容。我的具体做法,第一,坚持两点论。每一具体内容往往有两方 面构成。如我国的海陆位置一方面东临太平洋,东部受海洋影响,降水充沛,另一方面,内陆距海较远,气候 干燥;我国的经济发展一方面比较迅速,超过资本主义国家的增长速度,另一面总体经济水平不高。这样,用 实事求是的态度看待问题的两个方面。第二,坚持分析和比较的原则。事物的发展都有其发生、发展的内在规 律,搞清事物发展过程中的内外因,才能让学生深刻认识地理国情。作纵横比较,以揭示其规律性的内容。
  “动态”是指在地理国情教育中,要不断更新补充地理爱国主义教育内容。地理国情教育内容是随着社会 政治经济的发展而变化的。如我国的人口数量与质量变化、我国新资源的开发、工农业、交通、基本建设的成 就等,教材是相对落后于这些发展的,不补充就缺乏生机。因此,作为一个高中地理教师就要善于不断发现、 收集、整理有关新的信息,建立行之有效的“资料库”,及时修改和补充教学中的有关内容。在收集中一定要 注意“相关”、“新颖”、“精确”、“可靠”,否则会引起适得其反的效果。
  “渐进”是指地理国情教育中一个由低到高、由量变到质变的积累渐进过程。因为这类教育不只是认识一 些新知识,而是通过认识增强情感,落实在行动上为目的,这应该有一个逐步积累的过程。另外,学生正确的 情感的形成,并转化为行动时会有反复。这一教育与地理课的其他教育任务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不能急于 求成。作为高中地理教师必须认真学习,领会总要求与各章节的互相关系,除了横向理清,还要纵向理顺。某 一内容的掌握要达到分级目标,由低到高,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何处激发、何处巩固、何处深化、何处形成 稳定等等。
  
  二、在爱国主义情感上,贯彻“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的原则,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及树立正确观点
  
  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的内心体验。“爱国主义情感,就是千百年来巩固起来的对祖国的一种最深 厚的情感。”(列宁语)要培养起这样的情感,激发学生对社会主义祖国的热爱,以增强他们报效祖国的责任 感和紧迫感,首先要“晓之以理”,即指热爱祖国就必须先了解祖国。“理”就是我国的国情。知国是爱国的 前提和基础,爱国是知国的深化和发展。如我国较为突出的生态环境恶化问题、原因及对策,我国当前环境污 染的严重问题、原因及对策,学生在吸收知识的同时产生一种忧患意识,懂得了协调人类与环境关系的重要性 。在教学中,应充分利用现有素材,以科学的态度、严密的论证、信服的事例、赞许的语言使学生认识基本国 情,从而为激起爱国之情打下扎实的基础。
  “动之以情”。情感具有传感性。有教学活动中,师生的情感是相互影响、相互联系、双向共鸣的。在高 中地理教材中,爱国主义素材既有显性又有隐性,教师要善于挖掘。用充满自豪的语言讲述我国国情优势,同 时不要回避不足之处,以情激情,感染和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三、在爱国主义行为上,贯彻“导之以行,持之以恒”的原则,逐步实现知、情、意、行的统一
  
  “导之以行”其中“导”是指教师榜样和表率作用。“师者,人之模范也。”教师本人的人格力量是强大 的。同时,教师的教学艺术水平又是重要条件。所以,教师要十分注意提高自身修养,在教学中表现出对祖国 无比的热爱,以情感培养情感,这是最有效的方法。
  “持之以恒”这是指在教学中使学生的热爱祖国的情感意识、行为更为有自觉性、持久性。其中,培养学 生的自我教育能力尤为重要。爱国主义教育是一项基础教育,应该根据不同层次、不同特点,持久地进行。高 中地理教学必须与其它教育相配套,坚持不懈地发挥其自身教育功能,为学生的整体成长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爱国主义情感培养是学生知、情、意、行的统一的过程。其中,知为基础、行为关键,而情和意是调节剂。几 年的实践证明,以上做法是符合教育规律的,也符合学生接受知识的规律,所以收到了一定的效果。
  (作者单位:河北省曲周县实验中学)
其他文献
小小渡船小小渡船 ,渡船就像一个摇篮   ……  把文明渡往山民的心田  但日新月异的时代风一阵一阵吹来,吹得小渡船在江心打转,不知道究竟要怎样才可以更迅捷地把孩子们渡向理想的彼岸。他们在迷茫中期待早日有明确的航向。  (一)多媒体课堂教学评价之迷茫   教师基本功:  1教学语言标准流利,富有感染力,教态亲切自然。  2多媒体运用熟练、恰当、有效。  3板书规范、工整、有序。  4具有个性化的教
期刊
摘要:新课程的实施,需要教师深刻认识到数学的重要性以及课程特点。数学教学要求师生共同协作,教师应作为学生学习的组织、引导、促进者,培养学生自主创新学习的能力,采取形式多样的学习方式,赋予数学课程以活力。  关键词: 新课程观念 角色 转变     新课程的实施,给我们教师带来了全新的教学理念,给课堂带来了勃勃生机,给我们的教学带来了日新月异的变化。我在新课程标准下的数学教学之路上,曾经过重重困惑,
期刊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新课的引入,是课堂教学中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并且对整个教学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教师对教材的讲授,学生对知识的学习,都是从引入新课开始的。每堂课开头的任务就是要启发思维,指导学习,课堂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活动的过程,这一共同活动的过程,要通过一定教学内容,教学手段为中介相互作用,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构成了课堂教学不可缺少的因素。其中教师起主导作用。学生是主体
期刊
摘要: 在我国高等教育普及化的背景下,高校公共体育教学越来越多地需要应对学生诉求的多样化。“适应体育”教育理论自产生以来,虽然一直在不断补充和完善的过程中,但其中诸多观点,特别是其对“适应”的强调,对于回应上述学生诉求具有较好价值。一方面,它提供了审视公共体育教学困境的理性视角,从教学理念、目标、内容和模式等四个方面深入分析了问题所在; 另一方面,它提供了在此四个方面开展差异化教学实践的思维方式和
期刊
义务教育是培养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人才和提高民族素质的战略措施。体育是义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课是义务教育各年级的必修课程。  初中体育教学的基本任务有三点:一、全面锻炼学生身体;二、学习基础知识,掌握基本技术,发展基本技能;三、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它们要由专业老师通过一定的教学原则、教学方式、方法进行系统、科学的授教及学生积极主动的配合练习来完成。体育课的教学一般是双教材
期刊
【摘要】我们根据“一定体积的氮的氧化物与氧气混合,被水充分吸收后剩余气体的判断及剩余气体体积的计算”,发现了解决此类问题的规律,随之想到结论能否推广应用。通过探究得出,对于复杂的过量问题的计算,可以根据一个反应中两种物质完全参与反应时电子或质子转移的关系判断什么物质过量、确定产物及对剩余物的物质的量进行计算。使求解问题建立在较高的思维水平上,达到快速求解问题的目的。  【关键词】 复杂过量问题 守
期刊
在化学实验教学过程中,无论是教师课堂演示还是学生实验,由于种种原因,有时会出现一些与预料的正常实验结果不相符合的现象,其中有颜色变化的异常,生成物气味的异常,事故发生的异常等等。实验中异常现象的出现,会对学生造成认知冲突的失衡。教师若不及时加以正确的引导和彻底解决,势必会影响教学效果,给学生留下知识盲点,并自身失去对实验教学的信心。找出产生异常现象的原因,变“异常”为“正常”,是培养学生实事求是、
期刊
在化学教学中,教师要善于透过常规的教学来观察学生的行为、心理变化,努力从心理健康的角度去调节学生的学习心理,及时排除他们学习上的障碍,引导他们走出心理低谷,矫正其行为偏差,培养其优良的心理品质、良好的学习习惯,以便顺利完成化学课的学习。     一、造成学习困难的主要原因     1.环境因素:化学课在初三开设,这个阶段学生面临毕业,思想轻易分散,毕业升学考追求的是分数,难免在教学、学习中停留在死
期刊
中学美术课水彩画部分的教学目的之一是使学生掌握水彩画的方法步骤和基本技法。因此在教学中,我首先通过范画、讲解,使学生了解、掌握水彩画的基本方法:干画法第一次涂色干了后再涂第二遍色,这样重叠着色下去即为干画法。此法不流、不混,可以从容作画;缺点是表现力差一些。湿画法头次上色未干就接涂第二遍颜色,反复接涂下去即成。此法画时比较急,需要学生有控制水分、时间的能力,一般要求学生在具有一定的绘画技巧之后运用
期刊
最佳历史课堂教学情境即在45分钟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历史学科和历史知识的特点,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认知特点,投入,运用或渗透情感并利用各种教学手段,创设、渲染出历史教学具体、形象、生动、感人的环境和氛围,从听觉、视觉、感觉等方面唤起学生的身临其境感,让学生在这种最佳的环境和氛围中去感知历史,进而达到理解与认识的升华。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创设最佳历史课堂教学情境,符合学生的求知欲和心理认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