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迷父亲

来源 :东方女性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xr90664652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父亲是个戏迷。拿时下网络流行语来说,父亲称得上“骨灰级”晋剧迷,或超级“晋剧控”。他这种嗜好“历史悠久”。据他说,他六七岁上就开始看戏了。到如今已有六十多个年头了。父亲说他小时候最幸福、最企盼的事就是跟大人去看戏。腊月里,北风呼啸,天寒地冻的。祖父和父亲就着奶奶给拿的烧饼,喝一碗热乎乎的羊杂汤,就在锣鼓喧天中进戏园子了。有时看完戏,已经后半夜了,可祖父、父亲仍然余兴未已。爷俩儿可以在明晃晃的大月亮地里,步行三十里走回村里。每当说到此处,父亲目光中流露出无限的惬意“我爹怕我走的累,把我架在脖梗上,扛着我,边走边哼着《下河东》中赵匡胤的戏词。那时山间林莽寂静一片,月色一轮,只有我父子的身影高高低低的,以及那回荡山间的唱腔时断时续的”。
  人们说文化的基因是从小就融入一个人的血脉中了。父亲对晋剧的痴迷随着其年龄的增长更是与日俱增,达到痴迷状态。
  那时,只要听说哪里哪里晚上有戏,那一大早就开始兴奋上了,水杯、马扎都预备好,就等下班出发。如果天有不测风云,赶上了下雨、刮风的坏天气,那也是风雨无阻要去的。为此,母亲少不了唠叨“看戏就跟有人勾魂似的,赶明你就别回来了,住在戏园子算了!”父亲呢,嘿嘿一笑,任你说什么,我是“外甥打灯笼——照旧”。每年农历六月二十八是我姥姥家赶庙会的日子。父亲一进门,跟姥姥家的人简单寒暄一下,就奔村大队礼堂去看戏了。一天三场,场场不落。只有中间歇场才回去吃口饭。每当这个时候,父亲就成了家宴中的焦点,点评演员的表演,详叙故事的原委,比如今天唱青衣的是谁的学生啦,今天拉板胡的乐手不在状态啦,谁谁水袖甩的不错啦……举凡舞台上的事似乎没有他不知道的。大舅妈、二舅们——他们这些父亲的粉丝,个个听得聚精会神,赞叹不已。说到兴头,父亲也会来两嗓子,声音虽然不行,但那架势却绝对的有模有样。而每到这个时候,母亲就会笑着说“你呀,也就能糊弄他们这些外行!赶紧吃吧,一会儿戏就开了。”“好啦,好啦,欲知后事,且听下回分解。”于是,众人一阵欢笑。



  当没有现场的戏可看时,父亲会把各种媒体工具充分利用起来。
  小时候,午饭后总是见父亲先酽酽地沏一杯茉莉花茶,然后抱着他的半导体躺在藤椅上,伴着“咿咿呀呀”小憩片刻。我家第一盤磁带是晋剧名角王爱爱唱的《算粮》选段(京剧叫《武家坡》王宝钏独守寒窑的故事)。记忆中,只要有空儿父亲就会打开来听上一阵。以致时间一长,搞得楼下一家的小狗,不听戏声就嗷嗷直叫,弄得我和母亲也哭笑不得。第一台电脑也是为了播放《打金枝》的光盘而买的。现在他的微信群也都是他戏迷朋友。
  父亲常对我说,他儿时记忆最深的一出戏叫《清风亭》。剧情是一对老夫妇收养了一个孤儿,起名叫张继保。老两口含辛茹苦地把他培养成人。而他考取状元后竟忘恩负义,不认对自己有齐天大恩的老夫妇。老夫妇一气之下碰死在清风亭下。而张继保最终也遭到天谴,被雷劈死。父亲说他就是被养父母奶大的,所以儿时看这出戏就特别恨那个张继保,而对养父母也格外的孝顺了。难怪村里人说起父亲都竖大拇指“模伯伯(父亲的养父)没白养这个儿子啊!”
  “生旦净末丑,五行八作演世间百态;喜怒哀乐忧,一咏三叹唱千古风流。”舞台是小天地,可演绎出的却是人间的大情大爱大理。而陶醉其间的父亲,何尝不是一个有爱有恨的痴情人呢!
其他文献
内容摘要:面对刑事司法领域中的难办案件,司法者面临各种解释论上的难题。解释者应该秉持基本正义观的立场,以结论的妥适性为目标,综合运用刑法中的各种解释方法。具体到赵春华案件中,可以从非法持有枪支罪客观要件上的“非法性”和“枪支”的实质性角度分析,结合刑法理论上的禁止错误理论,运用“当然解释”的方法,实现对该行为非罪化或者非重刑化处理的目标。  关键词:当然解释 基本正义观 客观要件 禁止错误  一、
期刊
踏上一列火车,或船,或飞翔在天空的钢铁大鸟,离开自己早已熟悉的甚至厌烦的世界,走进一个陌生的新鲜的,刚采摘的柠檬气味的世界中,完全一知半解的当地的建筑,植物,食品,空气,风,人和习俗,语言,甚至街角晒太阳的裹着头巾的老人,街道上穿着短裙短裤奔跑嬉笑的孩子,都不是你熟悉的看似平凡相同的那一群,更不用说,蓦然不知从何处传来的一支小调。  为何要远行?为何要脱离熟悉安全的生活圈子,在颠簸的车厢中昏昏欲睡
期刊
内容摘要:“天津老太非法持枪案”二审判决社会争议的核心争点在于如何确定枪支认定的法律标准,基于法教义学立场的肯定和基于法哲学立场的批判截然对立。在法律解释与司法裁判过程中,引入法哲学的视角和解释方法,不但有助于法官及时发现问题并予以纠正;而且这种对法律体系的反思批判反过来会引领法律制度的自我修正与进化,此乃法官表达对法律忠诚的真正智慧方式。法哲学的立场与方法并非外在于法教义学,而是可以嵌入后者之中
期刊
秋雨霏霏,闲来收拾家里的抽屉,翻出了一块早年曾经戴过的手表。已经记不起多少年没有戴手表了,看着那块表壳、表链依然如新的手表,望着窗外的绵绵细雨,把我对手表的诸般记忆扯得好远好远……  拥有第一块手表,是我18岁的年龄。那时还在上学,看着有的同学手腕上戴着进口的小手表,真是心慕手追,常常试戴人家的手表。  一天,母亲对我说:“我和你爸商量了,决定给你和你姐一人买一块手表。”听了母亲的话,我高兴得差点
期刊
领居家有一对与我相熟的婆媳,阿姨古道热肠,心直口快,喜欢跟人聊天,教过我许多生活小妙招:宝宝衣服上的奶渍怎么洗,微波炉蒸蛋糕如何又嫩又软,用牙膏擦水龙头又新又亮……儿媳身材瘦小,为人和善,曾在一次聊天时她告诉我:生女儿芃芃时,因剖腹产时打麻药,留下了腰伤,至今坐久了仍会痛,所以一直没有重新工作。  当了婆婆又特别热心的阿姨,难免有点八卦。上个周末她遇见我,上来就热心地问:“小李,前几天我看你拖着行
期刊
“直到我们老到哪儿也去不了,我依然把你当作手心里的宝。”这是大家都羡慕的老年生活。我见过两对老夫妻,留下非常深的印象,让人憧憬那样的幸福和美好。  第一对夫妻都60多岁,退休在家。老太太因患脑梗,肢体有点僵硬,反应稍微迟钝些,但是从外表看上去不像60多岁的人,乌黑的头发,干净利索,红润的脸上总是带着笑意。提起老伴管不住她的话匣子:“要不是他细心,五年前我恐怕就卧床不起了。多谢他这几年来的照顧,什么
期刊
我20岁那年,76岁的奶奶出了一趟远门,去省城找她的娘家侄女。两天后,奶奶满面红光地回来了,很是兴奋,手中拎着一包什么东西。我笑,问她:“奶奶,您捡到宝贝了?那么高兴!”奶奶笑:“是呀,等一下告诉你是什么。”  晚上,奶奶把我喊到她房间,在灯下打开她那包宝贝——不过一堆毛巾,并非什么稀罕物。  奶奶看着我,两眼放光,说:“你摸摸。”我摸了摸,特别软。她又打开来给我看,不长不短、不大不小的一块,长方
期刊
希燃:  之前没想过会给六年级的你写封家书。现在借此机会,让我们跟你说说对你过去六年成长的回忆和未来的期望。  回想过去六年,时间过得真是很快。爸妈很高兴见到你在许多方面的成长。你三年级以前都是挺胆小害羞的,没有太多的朋友;现在活泼开朗多了,会主动和同学交往;甚至令我们都很惊喜的是你非常踊跃地参加大队委竞选,在不同的场合演讲、拉票,最后还成功当上了大队委。五年级以后,你也变得更加独立了。回家后基本
期刊
在斯坦福大学有一门晚上开的课,课堂上最后一个讲座是关于“身心连接”(Mind-Body Connection),压力与疾病的关系。这位教授是斯坦福大学的精神病学的权威。  他說,对一个男人的身体健康来说,最好的事情之一,就是结婚,有一个家庭;而对于一个女人的身体健康来说,最好的事情之一,却是应该建立和培养她和女友之间的友谊关系。  听到教授如此说,每个人都笑了,但教授是认真的!  女人和女人之间有
期刊
你有闺蜜吗?不是夸对方发型好看、穿衣有品、貌美如花、干练有才,那是你的社交,不是你的闺蜜。  闺蜜是一种什么样的存在?  年轻的时候,我会罗列一大堆。闺蜜是出入成双、逛街成群;是兴趣相近,性情投合;是夜半私語,联床共话;是叽叽喳喳怎么腻也不够,是互相依偎取暖,是深夜痛哭时揽着你的肩膀给你递纸巾的人。  随着年龄渐增,你会发现没什么人有时间跟你成天泡在一起,除了泡得有点腻烦、让你时不时生出单身出走念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