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ppp,是英文“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的缩写,一般译作“政府与社会资本的合作”,是指政府同相关公共部门与社会资本,基于利益共享和风险共担而形成的契约式的合作伙伴关系,生产或者提供特定的物品或服务,以便更好满足公共需要。政府以及公共部门在诸多相关领域,将社会资本引入公共产品和服务中来,可以起到同时为社会提供资源更为充足的产品和服务以及优化政府和公共部门体质创新变革的重要作用,从而激发企业活力并提高运营效率。
关键词:PPP项目管理;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化解措施
1 PPP模式的优势及应用范围
1. 1PPP模式的优势
一是有利于转变政府职能。在PPP项目实践中,企业作为社会资本方,承担了项目设计、建设、运营、维护等职能,而政府可以不再参与项目建设具体事务,由原来的基础设施项目建设者转变为项目监管者,政府职能定位更加清晰。PPP模式使部分政府部门职能更加明确,政府应该作为宏观管理部门,在社会管理、市场监管、提供公共服务领域发挥职能作用。
二是有利于减轻财政负担。PPP模式可以有效打破企业进入基础设施建设领域的行业壁垒,并且鼓励国有企业、民营企业、混合所有制企业等,积极参与到国家基础设施建设领域来。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扩宽了地方融资渠道,为民营资本进入打开大门,促进了市场化改革,有效缓解了地方政府财政压力。
三是有利于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在PPP模式实践中,项目合作双方可以取长补短,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弥补不足。政府部门可以提高行政服务效率,从繁忙的事务中跳出来,转而行使其管理职能,并借鉴私营部门的先进管理经验,优化服务,提高工作效率。企业在项目建设中可以运用自身优势,积极通过科技创新提供公共服务,并借鉴政府部门的宏观管理经验,制定好项目的中长期发展规划。通过合作双方的共同努力,来提高全社会的公共服务水平。
四是有利于防范债务风险。PPP模式因其项目性质的公共属性和项目的长期性,通过政府部门提供财政补贴等形式运营,政府财政支出有中长期规划,PPP项目的支出必须纳入财政预算管理,这样将投资压力分担到每一财政年度,减轻了当期财政压力,合理的分摊了项目合同周期内的财政风险。
1.2PPP模式的应用范围
综合各国项目实践,PPP模式被广泛应用在基础设施领域和公共事业领域。在基础设施领域,PPP模式适用于道路交通、城市建设、农田水利等范畴。在公共事业领域,PPP模式适用于文化教育、卫生医疗、养老服务等范畴。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打破了过去私营企业参与公共服务的行业壁垒,引入了竞争机制,应用范围广泛,在上述所提及的社会建设的诸多方面,PPP模式都有极大的应用和推广价值。
2 PPP模式下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治理对策
2.1健全债务风险管理机制
政府在PPP项目实践过程中,要健全债务风险管理机制。要开展财政承受能力论证,根据地方财政预决算规划,安排财政支出。对提供财政补贴的项目,引入第三方评估,实行动态财政补贴制度,减少政府不必要的支出。对政府付费的PPP项目,要在项目全生命周期内,建立财政风险控制机制,综合考虑市场风险,规避其对政府的不良影响。同时,在地方PPP实践中,应重点做好城投公司(地方融资平台)向PPP项目转型的风险控制工作。通过健全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管控机制,切实防范和控制财政风险。
2.2加快转变政府职能
首先,只有进一步加强转变政府的思想理念及认知程度,全面增强政府自上而下的风险意识,提升政府对PPP项目的财政风险管理能力,才能形成政府层面行之有效的财政风险管理体系。对于我国各级政府来说,首先要破除风险管理短期化、事后化的固化思维,努力树立基于长远目标的全过程风险管理意识与全生命周期的风险动态管理模式,以应对PPP模式长达十年乃至几十年的项目时间跨度。
其次,在PPP项目实施中,政府因其公权身份,一般来说都是会占主导地位,而PPP模式要想顺利运营,则必须要求政府对其职能进行转变,即政府要从传统的管理职能转化为服务职能,简单说就是要做服务型政府的角色,与此同时,应当加快政府的社会职能向社会组织转移的步伐,把一些原本由政府承担的工作,例如服务、技术和协调性等工作,交给合作的社会资本承担。政府更要将其精力投入到自身应该承担的职责,充分发挥好自身公权部门的优势,支持和帮助合作伙伴积极完成项目进展,协调好PPP模式中社会资本各参与方的权利和义务,有必要成立专门的管理小组或部门开展相关工作。
最后,要形成统一协调的项目管理机构负责项目全程的管理监督。目前国际上常见的模式有两种,一是通过单独的专门管理机构,或者独立的监管部门来管理相关PPP项目,典型代表为英国、澳大利亚等;二是通过现有部门的专门化来实现PPP项目的管理,典型代表为葡萄牙、菲律宾等。
2.3加强地方政府信用诚信建设步伐
各级政府财政部门应成为政府信用制度建设的主体部门。政府的信用制度体系应该根据PPP项目中,政府在全生命周期中需要承担的包括资本投入、项目建设、项目运营、项目移交等责任为主要考核指标,实现信息采集、加工、处理一体化,建立起基于PPP项目全生命周期为基础的各级政府PPP综合信用指标体系。除了需要对于各级政府的信用状况做出综合评价之外,还应具有风险预警、违约处罚等职能,以确保相关机构在PPP项目之前谨慎承诺,在PPP项目之中认真履约,杜绝违约风险。同时,建立PPP各级政府信用平臺,对于实际的信用情况向全社会公示,保障各参与方知情权,发挥公众监督作用,让信用情况成为社会资本参与PPP项目时的重要参考。此外,还能鼓励支持第三方组织监督各级政府信用情况,并鼓励信息公开,实现社会舆论压力对于各级政府的倒逼,以确保各级政府可以在事前、事中、事后各个环节都诚实守信、如约履行合同。
2.4大力发展ppp模式融资渠道的创新
融资支持是PPP项目的重要条件之一,也是各国政府在监管中格外关注的。在我国PPP实践过程中,保障项目顺利完工运营的关键也在于能否保障项目具有充足的现金流。仅仅依靠政府资本或者社会资本都难以满足PPP项目的资金需求,需要对融资渠道、融资方式不断进行创新,发展PPP金融,保障PPP项目运营,充分发挥PPP模式的效用。对于PPP模式的融资渠道,不应局限于传统的向银行贷款,也应当考虑适当采用PPP基金、资产证券化、信托、租赁等金融方式,多渠道丰富项目融资体系,创新PPP模式融资渠道,支撑PPP项目建设。PPP模式的融资方式,是将PPP项目公司作为主体并用公司资产作为担保,通过项目现金流进行还款付息。若PPP项目能产生稳定现金流,就意味着能低风险的实现本利回收,对于这样的项目,应当鼓励其尝试多种融资渠道,降低融资成本;针对提供公共产品与服务的项目,要设置好科学合理的利润回报机制,通过基金等方式做好资金融入。
结语
PPP项目资产证券化需循序渐进地推行。美国等西方国家推行资产证券化数十年,而我国尚处于起始阶段,应严格防范行业风险。应加快PPP资产证券化相关制度创新,完善资产评估制度以及信用评级制度。加强地方政府诚信度,构建完整的信用链条。
参考文献:
[1]孙玉栋,孟凡达.PPP项目管理、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及化解[J].现代管理科学,2017,(05):24-26.
[2]许海霞.我国地方政府PPP融资模式研究[D].云南大学,2016.
关键词:PPP项目管理;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化解措施
1 PPP模式的优势及应用范围
1. 1PPP模式的优势
一是有利于转变政府职能。在PPP项目实践中,企业作为社会资本方,承担了项目设计、建设、运营、维护等职能,而政府可以不再参与项目建设具体事务,由原来的基础设施项目建设者转变为项目监管者,政府职能定位更加清晰。PPP模式使部分政府部门职能更加明确,政府应该作为宏观管理部门,在社会管理、市场监管、提供公共服务领域发挥职能作用。
二是有利于减轻财政负担。PPP模式可以有效打破企业进入基础设施建设领域的行业壁垒,并且鼓励国有企业、民营企业、混合所有制企业等,积极参与到国家基础设施建设领域来。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扩宽了地方融资渠道,为民营资本进入打开大门,促进了市场化改革,有效缓解了地方政府财政压力。
三是有利于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在PPP模式实践中,项目合作双方可以取长补短,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弥补不足。政府部门可以提高行政服务效率,从繁忙的事务中跳出来,转而行使其管理职能,并借鉴私营部门的先进管理经验,优化服务,提高工作效率。企业在项目建设中可以运用自身优势,积极通过科技创新提供公共服务,并借鉴政府部门的宏观管理经验,制定好项目的中长期发展规划。通过合作双方的共同努力,来提高全社会的公共服务水平。
四是有利于防范债务风险。PPP模式因其项目性质的公共属性和项目的长期性,通过政府部门提供财政补贴等形式运营,政府财政支出有中长期规划,PPP项目的支出必须纳入财政预算管理,这样将投资压力分担到每一财政年度,减轻了当期财政压力,合理的分摊了项目合同周期内的财政风险。
1.2PPP模式的应用范围
综合各国项目实践,PPP模式被广泛应用在基础设施领域和公共事业领域。在基础设施领域,PPP模式适用于道路交通、城市建设、农田水利等范畴。在公共事业领域,PPP模式适用于文化教育、卫生医疗、养老服务等范畴。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打破了过去私营企业参与公共服务的行业壁垒,引入了竞争机制,应用范围广泛,在上述所提及的社会建设的诸多方面,PPP模式都有极大的应用和推广价值。
2 PPP模式下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治理对策
2.1健全债务风险管理机制
政府在PPP项目实践过程中,要健全债务风险管理机制。要开展财政承受能力论证,根据地方财政预决算规划,安排财政支出。对提供财政补贴的项目,引入第三方评估,实行动态财政补贴制度,减少政府不必要的支出。对政府付费的PPP项目,要在项目全生命周期内,建立财政风险控制机制,综合考虑市场风险,规避其对政府的不良影响。同时,在地方PPP实践中,应重点做好城投公司(地方融资平台)向PPP项目转型的风险控制工作。通过健全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管控机制,切实防范和控制财政风险。
2.2加快转变政府职能
首先,只有进一步加强转变政府的思想理念及认知程度,全面增强政府自上而下的风险意识,提升政府对PPP项目的财政风险管理能力,才能形成政府层面行之有效的财政风险管理体系。对于我国各级政府来说,首先要破除风险管理短期化、事后化的固化思维,努力树立基于长远目标的全过程风险管理意识与全生命周期的风险动态管理模式,以应对PPP模式长达十年乃至几十年的项目时间跨度。
其次,在PPP项目实施中,政府因其公权身份,一般来说都是会占主导地位,而PPP模式要想顺利运营,则必须要求政府对其职能进行转变,即政府要从传统的管理职能转化为服务职能,简单说就是要做服务型政府的角色,与此同时,应当加快政府的社会职能向社会组织转移的步伐,把一些原本由政府承担的工作,例如服务、技术和协调性等工作,交给合作的社会资本承担。政府更要将其精力投入到自身应该承担的职责,充分发挥好自身公权部门的优势,支持和帮助合作伙伴积极完成项目进展,协调好PPP模式中社会资本各参与方的权利和义务,有必要成立专门的管理小组或部门开展相关工作。
最后,要形成统一协调的项目管理机构负责项目全程的管理监督。目前国际上常见的模式有两种,一是通过单独的专门管理机构,或者独立的监管部门来管理相关PPP项目,典型代表为英国、澳大利亚等;二是通过现有部门的专门化来实现PPP项目的管理,典型代表为葡萄牙、菲律宾等。
2.3加强地方政府信用诚信建设步伐
各级政府财政部门应成为政府信用制度建设的主体部门。政府的信用制度体系应该根据PPP项目中,政府在全生命周期中需要承担的包括资本投入、项目建设、项目运营、项目移交等责任为主要考核指标,实现信息采集、加工、处理一体化,建立起基于PPP项目全生命周期为基础的各级政府PPP综合信用指标体系。除了需要对于各级政府的信用状况做出综合评价之外,还应具有风险预警、违约处罚等职能,以确保相关机构在PPP项目之前谨慎承诺,在PPP项目之中认真履约,杜绝违约风险。同时,建立PPP各级政府信用平臺,对于实际的信用情况向全社会公示,保障各参与方知情权,发挥公众监督作用,让信用情况成为社会资本参与PPP项目时的重要参考。此外,还能鼓励支持第三方组织监督各级政府信用情况,并鼓励信息公开,实现社会舆论压力对于各级政府的倒逼,以确保各级政府可以在事前、事中、事后各个环节都诚实守信、如约履行合同。
2.4大力发展ppp模式融资渠道的创新
融资支持是PPP项目的重要条件之一,也是各国政府在监管中格外关注的。在我国PPP实践过程中,保障项目顺利完工运营的关键也在于能否保障项目具有充足的现金流。仅仅依靠政府资本或者社会资本都难以满足PPP项目的资金需求,需要对融资渠道、融资方式不断进行创新,发展PPP金融,保障PPP项目运营,充分发挥PPP模式的效用。对于PPP模式的融资渠道,不应局限于传统的向银行贷款,也应当考虑适当采用PPP基金、资产证券化、信托、租赁等金融方式,多渠道丰富项目融资体系,创新PPP模式融资渠道,支撑PPP项目建设。PPP模式的融资方式,是将PPP项目公司作为主体并用公司资产作为担保,通过项目现金流进行还款付息。若PPP项目能产生稳定现金流,就意味着能低风险的实现本利回收,对于这样的项目,应当鼓励其尝试多种融资渠道,降低融资成本;针对提供公共产品与服务的项目,要设置好科学合理的利润回报机制,通过基金等方式做好资金融入。
结语
PPP项目资产证券化需循序渐进地推行。美国等西方国家推行资产证券化数十年,而我国尚处于起始阶段,应严格防范行业风险。应加快PPP资产证券化相关制度创新,完善资产评估制度以及信用评级制度。加强地方政府诚信度,构建完整的信用链条。
参考文献:
[1]孙玉栋,孟凡达.PPP项目管理、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及化解[J].现代管理科学,2017,(05):24-26.
[2]许海霞.我国地方政府PPP融资模式研究[D].云南大学,2016.